汩泉:
我只想说您能拿出2.5克的鸡目五铢来看看吗?下面两图片为官铸鸡目看看到底多少克?跟小泉直一一起出图的资料你可以去查查给你推荐王泰出老师钱币收藏研究一书或者你去图书馆找些资料我都是从这里面搜集到的!另外你说的以缩小形式作为冥币可以跟那些缩小的陶瓷器冥器一样?那未免太片面了?那么你应该去怎么解释鸡目五铢为什么不出现在冥币铸造钱场而出现在上林铸钱场呢?不要问我证据在哪里?去图书馆找吧我都这样说了你...
兄别急,真理越辩越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没办法让别人无条件赞同您的观点。附图为我的五枚鸡目五铢的称重,五枚总总量2.7克。在统计学意义上,单个样本的偏差比较大,样本数量越多,约接近平均值。我的这些从图上看得出,都是官铸好品,好几个版,重量轻的有到0.4克的。
在汉代至少很长一段时期,金属器物的铸造应该是国家垄断的,因此,冥钱由上林铸,并不奇怪。
至于您引用老专家的“鸡目五铢多见与窖藏,且与小泉直一同出”的旁证,如果有可能的话,请提供科学严谨的考古报告供大家学习。如真正能够找到明显具有货币储备功能的窖藏出 土,我的说法不攻自破。在此提醒下“窖藏”的定义:窖藏品不得出于墓葬,而应当放置在容器中,出 土于棺椁之外的地方。比方东北大量出 土的宋钱,就是真正的窖藏。最近很热的南昌海昏侯墓,就算出 土了再多的金饼和五铢,也一样是随葬货币,不算窖藏。
汉代的微缩陪葬器,可能您见到的少,没有足够的直观印象。我过手的非常多,所见不单单是陶壶、陶人这些陶制品,仿真微型青铜制品也非常常见,精度很高,不逊于这些小五铢。这些东西,在正式的考古报告里出现也很频繁,您如果没看到过,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下资料。
您所说的上林苑,本身是皇家园林,其中“三官”这个机构,不只负责铸钱,还负责铸造各种铜器,生产青铜冥器完全有可能。鸡目五铢铸造于上林苑,并不等同于它就是流通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