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 17 转到
    查看 25457 | 回复 161

    [讨论] 浅谈鸡目五铢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西斯
    实名认证
    好评
    23
    差评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15-10-10
    最后登录
    2025-07-04
    90楼 发表于2015-12-17 18:39:00

    一石为四钧,一钧为三十斤(汉),估汉时一石为一百二十斤(汉),而一汉斤=250克,一百二十汉斤=30千克=60市斤(现)。一石五钱,60/5;1钱买12斤谷(小米或黄米,肯定不是大米),假设小五铢价值1/5五铢,一小五铢可购买2.4斤(现)/4.8斤(汉)谷。总之一斤谷(米买不到)还是没法买。

    另:我嚼着“古泉新锈”在就事论事,态度十分端正。

    2021-10-09 转正
    离线 汩泉
    实名认证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09-05
    最后登录
    2023-04-07
    91楼 发表于2015-12-17 18:42:46
    古泉新锈:
    看到个资料和大家分享。

    我不知道兄到底是不是专门研究五铢的,有时间专门做一件事情,专注调查,刚刚看兄号好像不是研究这块的,我只想说您所回复的东西完全立不住脚,完全是个人太生气不服气,越回复越不服气才这样,我虽然才21但是我玩五铢四五年了,在研究鸡目五铢和龟兹五铢也差不多一年才写这么一点东西,请教的复旦大学的老师也很多知识,还是多学习少说话,写点立住教的东西,您这一天卡卡的就下了这么多结论我也是佩服您呢有机会多多交流我微信595958584

    身份已验证:张永杰  山东省寿光市

    离线 汩泉
    实名认证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09-05
    最后登录
    2023-04-07
    92楼 发表于2015-12-17 18:53:43
    西斯:
    一石为四钧,一钧为三十斤(汉),估汉时一石为一百二十斤(汉),而一汉斤=250克,一百二十汉斤=30千克=60市斤(现)。一石五钱,60/5;1钱买12斤谷(小米或黄米,肯定不是大米),假设小五铢价值1/5五铢,一小五铢可购买2.4斤(现)/4.8斤(汉)谷。总之一斤谷(米买不到)还是没法买。

    另:我嚼着“古泉新锈”在就事论事,态度十分端正。

    一斤的确买不到,这个我知道刚刚我发的帖子确实看错了,一钱12斤左右确实是没有问题,首先不能就几斤问题做文章,不能说非要买一斤谷,现在一斤两斤不能在过去称重做对比,不能在此斤斤计较,那么最低2.4斤也不算太多呀,总比一次最少买十斤强吧,如果买生活用品呢?买柴碗呢?在这个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而且鸡目五铢就恰恰在这个时期形成,这难道是偶然吗?我刚刚说的买一斤米可能回复的太快了,我的意思就是买低价物品怎么交易买少量米怎么交易?所以兄弟不要过于去计较到底能不能买几斤几两米的问题,您这样说不就跟现在买一克米性质一样了吗没有钱能买到,买2斤米就跟现在去超市买东西一样有个最低限额呀?者道理您应该懂吧!现在讨论的是鸡目五铢作用,它能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绝不是巧合、那么一次买十几斤米说不过去一次买两三斤还算说过去吧,其实道理跟赤侧一样的,谢谢兄弟的参与

    身份已验证:张永杰  山东省寿光市

    离线 zhang040212
    实名认证
    好评
    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2-17
    最后登录
    2024-12-12
    93楼 发表于2015-12-17 18:57:02

    有深度啊,可以学习

    离线 匿泉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6-10
    最后登录
    2021-09-15
    94楼 发表于2015-12-18 03:51:22

    走马观花一看,就人云亦云的人太多。

    有几个是看了之后认真思考分析之后回帖的。

    不是说大概一看,就顶贴“欣赏、学习、好文”的泉友都没有看后认真思考分析。

    但持不同意见的泉友肯定是分析之后才回复不同看法的。没有定论的事情,一种观点的确立是要经得起不同意见否定和推敲的。

    认为汉武帝时期铸造,这一观点。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存在很多漏洞,也是一种推测。所以,也只是“汉宣帝”、“新莽”、“汉武帝”三种观点中的一种。

    遗址发掘资料和墓葬发掘资料,揭示历史真相各有作用,后者的影响面更大一些。

    认为“汉武帝时期”的观点,以遗址发掘资料为主要支撑,但缺乏墓葬发掘资料。(这也是本人不认同这一观点的原因)

    认为“汉宣帝时期”的观点,以墓葬发掘资料为主要支撑。我个人更认同“汉宣帝时期”这一观点。

    2018-08-30 转正

    离线 匿泉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6-10
    最后登录
    2021-09-15
    95楼 发表于2015-12-18 04:52:24
    kensir117:
    赤仄五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命令京师钟官铸“赤仄”(轮郭上带赤色)钱,面文“五铢”,铸工精湛,形体厚重,以一当五行用。世称“赤仄五铢”。
    ...

    八铢半两、六铢半两、四铢半两,这三种半两虽然都面文为半两,但直径和重量都不一样。赤仄五铢并非兑换5枚普通官铸五铢,它的重量和普通五铢基本一样,直径也基本一样。是用来兑换郡国私铸薄劣五铢的一种货币整顿手段。

    — 此帖于 2015-12-18 04:53:25 被 匿泉 编辑过 —

    2018-08-30 转正

    离线 玉箸篆
    实名认证
    好评
    3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10-13
    最后登录
    2025-06-22
    96楼 发表于2015-12-18 07:54:59

    拜读了

    2024-02-01 转正
    离线 古泉新锈
    实名认证
    好评
    54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5-06-16
    97楼 发表于2015-12-18 08:39:32
    西斯:
    一石为四钧,一钧为三十斤(汉),估汉时一石为一百二十斤(汉),而一汉斤=250克,一百二十汉斤=30千克=60市斤(现)。一石五钱,60/5;1钱买12斤谷(小米或黄米,肯定不是大米),假设小五铢价值1/5五铢,一小五铢可购买2.4斤(现)/4.8斤(汉)谷。总之一斤谷(米买不到)还是没法买。

    另:我嚼着“古泉新锈”在就事论事,态度十分端正。

    楼主不是讨论问题的态度,此帖不再参与,空出楼下继续叫好喝彩。我不是专门玩五铢的,不过得到第一个鸡目至今已二十多年了

    离线 汉东居士
    实名认证
    好评
    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11-06
    最后登录
    2025-07-01
    98楼 发表于2015-12-18 09:28:29

    好文章 学习了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07-07
    99楼 发表于2015-12-18 10:55:41
    匿泉:

    八铢半两、六铢半两、四铢半两,这三种半两虽然都面文为半两,但直径和重量都不一样。赤仄五铢并非兑换5枚普通官铸五铢,它的重量和普通五铢基本一样,直径也基本一样。是用来兑换郡国私铸薄劣五铢的一种货币整顿手段。

    举上面半两的例子就是想说,西汉时期钱币上的面文不是严格和重量有关联。半两就是半两重,五铢就一定是重五铢。鸡目五铢面文五铢,但实则一铢,也是符合行用币规制的,并不仅仅是缩小实物那么简单。另外,古人使用钱币,通常大的和大的串在一起,小的和小的串在一起,这也就是为什么能在小泉直一中发现鸡目五铢,而在五铢里找不到鸡目五铢,大小差距太大,穿都不好穿的。不过可以判断鸡目五铢用量不多,就像现在才短短十来年,我们在市面上都基本上见不到分币了,现在也没有人把分币和百元大钞合起来使用。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 17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