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6093 | 回复 89

    [转载] 也转载篇文章,算一家之言吧“论中国古代母钱之鉴别”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东京钱丞
    荣誉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3-07-28
    最后登录
    2024-06-03
    楼主 发表于2014-10-24 00:52:32

    论中国古代母钱之鉴别 
                       曾志宏
                     一。前言
    中国古代母钱(以下简称母钱)按通常的定义,是特制我国古代金属钱币制造工艺采用翻砂制造法后,在
    生产现场中专用于印制阴文(凹下)型腔的的模具(也称模样)。这种模具一般都是用金属材质并用同一
    个模样(祖钱)印模翻砂铸造(并经特殊的修整)而成,以满足钱币生产中高频率重复使用模具对其强度
    和耐磨性的要求,并保持所铸国家货币在外观、尺寸上的统一。
    从存世实物来看,存世母钱甚为稀少。这种稀少可从两个意义上理解:一是母钱是作为模具来生产的,其
    绝对数量本来就很少;二是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母钱是制造国家货币最关键的技术手段,理应有一套
    完备的使用、保管、销毁制度,在正常情况下,是难以散落民间的。更兼母钱做工细致、外观精美,历来
    受到钱币爱好者的珍视,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另一方面,在翻砂法铸币工艺中,砂型未经焙烧,
    强度较低,取铸钱时砂型形状即被破坏,母钱就成为中国古代铸币采用翻砂法取代范型法的最重要最直接
    的物证,对于母钱翻砂法断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母钱又有着重要的史料和研究价值,这种价值远
    不是某些版别上的孤品所能比拟的。
    浏览收录品种较全的近年出版的钱谱(辞典),就会发现一个有趣又令人费解的现象:其所录拓的宋代母
    钱全部是翻铸铁钱的母钱——铁母,而翻铸铜钱的母钱却鲜有记载。宋代铜钱的种类,数量要数倍甚至数
    十倍于铁钱,从几率上讲,发现铜钱之母钱理应多于铁母。以常理推测,总不至于铸造铁钱采用的是翻砂
    法,而铸造铜钱又使用范型法、失腊法,或像有文章([font defaultattr=]1)指出的使用“粘贴镶拼母钱”(即光板钱体粘
    贴上字模)来印模吧(后者因“粘贴好的母钱失落埋藏于地下,也不会保持完好状态,粘合剂易老化而腐
    蚀脱落”,故难以留下完整的完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
    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会不会有宋代乃至更早的(铜钱的)母钱存在,而是缺少发现呢?一个直观的事
    实是——铁母为铜质,自然易于识别。而铜钱的母钱也为铜质,依稀看去外观一样,大小相近,加之年代
    久远,一身红斑绿锈,给辨认更增添了困难。相比之下,鉴别明清母迁就要容易些,这可能也是存世母钱
    多为明清产物的一个原因。
    无论是从钱币收藏、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抢救古钱珍品的历史责任出发,对母钱的正确鉴别都是十分有意
    义的。本文以铸造工艺基本原理为基础,对母钱的特征就行一些定性与定量(或接近于定量)的讨论,力
    求对母钱的鉴别提供一些更易于把握的依据。
                     二。母钱应具备的外观特征
    1。母钱应进行必要的铸厚修整
    通常,母钱都有一个经过仔细修整的精美的外观,但这并不都是出于审美意义上的考虑。对作为模具的母
    钱进行铸后加工修正,是为了保证在砂型上印制的阴文型腔清晰、平整、美观及必需的深度。一般情况下,
    对母钱修整至少要达到以下的程度,否则就会形成缺陷遗传,而影响到最终产品——制钱的外观质量。
    ——整个钱体上无漏铜及明显的毛刺、结疤;
    ——外轮、内穿及钱文的主线条端正、流畅,钱文笔划无粘连;
    ——对外轮及字口垂面与地张交界处进行必要的清根,钱上各个平面达到较好的平整度;
    ——外轮、内穿、字口的平面与垂面相交处无尖锐的棱角;
    ——钱文笔划转折处不成锋挺的硬角,而以较圆缓的曲线过渡,即所谓的铸造圆角。
    2。母钱应具有拔模斜度
    所谓拔模斜度,是指为了在印模后能迅速便捷的从型砂中脱除模具又不损坏型腔,而特意在模具垂面上加
    工出来的斜度。这是因为与模具接触的砂型界面本身就具有较大的摩擦力,捣模过程中,型砂中水分不断
    逸出而产生收缩挤压又加大了这种摩擦力。为了保证作业效率和产品质量,模具身上都必须具有拔模斜度。
    具体对母钱这种特定形状的模具,其拔模斜度应体现在以下部位:
    外轮斜度——外轮截面应为底大面小的梯形状。这种斜度有的似经车削出来的,在外轮上还留有肉眼可见
    的环绕外轮平面的带状痕迹;有的则是锉磨而成,用放大镜可观察到与外轮切线大致相垂直的有规律分布
    的细小痕迹;
    内穿斜度——内穿斜度与外轮相反,呈底小面大的倒梯形状,穿孔平面较为光整平洁;
    字口斜度——钱文中一些颀长笔划尖锐末端,其垂面高度逐渐递减而形成斜度,以避免脱模时挂坏砂型。
    应该指出,以上外观特征,仅是母钱应有的必要条件之一,不能据此就作出定论。因为,挑选品相精好的
    制钱加工出母钱的全部特征,在技术上是易于实行的。而且这种被加工了的制钱,也确实可以作为母钱来
    使用——比如,民间私自用于印模造伪钱,这种伪钱除了直径稍小、字口稍浅平外,其外观行制再无明显
    的破绽。
                     三。母钱与制钱的尺寸差异及计算
    与同版别的制钱比较尺寸上的差异,是鉴定母钱最关键的环节。纵然世上有种种以假乱真的造伪手段,但
    却是无法加大其厚度和直径的。
    由于铜合金从高温液态变为室温固态发生的收缩,使得母钱的横向尺寸(半精、直径)及纵向尺寸(厚度)
    都要大于制钱。按铸造原理,这种收缩主要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熔融金属液态凝固为高温固态(固体温度仍为凝固点温度)
    第二阶段——从高温固态冷却至室温固态
    脱除掉母钱后砂型产生的收缩甚微而忽略不计,可以认为母钱体积就是型腔的体积也就是制钱处于液态金
    属时的体积。下面就进行一些推算。
    1。第一阶段收缩的计算
    据测定([font defaultattr=]2),唐、宋古钱的主要成分为铜、铅、锡三元系合金,其典型组成为铜[font defaultattr=]67.5%,铅[font defaultattr=]25%,锡[font defaultattr=]7.5%。
    成份与其最为接近的锡青铜(铜[font defaultattr=]80%,铅[font defaultattr=]10%,锡[font defaultattr=]10%)的凝固体积收缩率为[font defaultattr=]7.3%([font defaultattr=]3),以此作为古钱的凝
    固体积收缩率进行近似的计算。
    设置钱为液态金属的体积为[font defaultattr=]Vy,为高温固体时体积为[font defaultattr=]V1,按体积收缩的定义得:[font defaultattr=](Vy-V1)/Vy=7.3%
    而由于母钱体积就是液态金属的体积,即[font defaultattr=]Vy=Vm(Vm为母钱体积[font defaultattr=])
    则有:[font defaultattr=](Vm-V1)/Vm=7.3%
    整理为:[font defaultattr=]0.927Vm=V1——[font defaultattr=][1]
    古钱可看作一个中间挖掉一正方体的圆柱体,则:
    Vm=3.14R*R*Hm-a*a*Hm ——[font defaultattr=][2] 式中:[font defaultattr=]R——母钱半径 [font defaultattr=]Hm——母钱的平均厚度,即把钱上的外轮内穿钱文都融为
    一个平面后的厚度 [font defaultattr=]a——母钱内穿的边长 
    V1=3.14R1*R1*H1-a1*a1*H1——[font defaultattr=][3]
    式中:[font defaultattr=]R1——制钱为高温固态时的半径 [font defaultattr=]H1——其时的平均厚度,定义同[font defaultattr=][2]式 [font defaultattr=]a1——其时内穿的边长
    将[font defaultattr=][2][3]代入[font defaultattr=][1]得:
    0.927(3.14Rm*Rm*Hm-a*a*Hm)=3.14*R1*R1*H1-a1*a1*H1——[font defaultattr=][4]
    对于同一种合金,其在任一方向上的收缩率都是相同的,凑解该多元二次方程得:
    R1=0.975Rm
    H1=0.975Hm——[font defaultattr=][5]
    a1=0.975a
    2。第二阶段收缩的计算
    当制钱从高温固态冷至室温固态时,要发生冷却收缩,其线收缩率为[font defaultattr=]1.4%([font defaultattr=]4)。设制钱为室温固态时的半径为
    R2,从线收缩率的定义得:
    (R1-R2)/R1=1.4%
    整理为:[font defaultattr=]R1=1.014R2——[font defaultattr=][6]
    将[font defaultattr=][6]代入[font defaultattr=][5]得:[font defaultattr=]1.0142R2=0.975Rm
    整理为:[font defaultattr=]R2=0.9613Rm或:[font defaultattr=]Rm=1.0402=R2——[font defaultattr=][7]
    根据生产过程,[font defaultattr=]R2实际上是铸钱毛坯的半径。但考虑到,铸钱毛坯在加工成为成品前的过程中,修磨外廓
    是数枚穿在一起进行([font defaultattr=]5),难以伤及半径。可认为,[font defaultattr=]R2也就是成品制钱的半径,则得:
    Rm=1.0402Rz——[font defaultattr=][8] Rz——成品制钱半径
    公式([font defaultattr=]8)的物理意义就是:由于在铸造过程中发生收缩,母钱直径与其翻铸的制钱直径差值,约为制钱
    直径的[font defaultattr=]4%。
    对此有两点要加以特别说明:
    1)由于古代铸钱印模为手工[font defaultattr=]*作,很难保证印制的行腔的深浅亦即铸钱的厚薄完全一致,所以尽量不用
    厚度作为鉴别母钱的参数。相反,印模却能保持直径相当高的精确性,因为对于纤细的钱文来看,只要有
    几分之一毫米的位移,都会使笔划变形不清。显然,用同一个祖钱翻铸的所有母钱,只要是钱文清晰完
    好者,其相互之间的直径差异是非常微小的;同理,用同一批母钱翻铸的所有制钱,只要是钱文清晰完好
    者,其相互之间的直径差异也是非常微小的。基于此,本文认为选用直径差异作为鉴别母钱的定量参数,
    是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的。
    2)公式([font defaultattr=]8)中所示数据,是按铜[font defaultattr=]80%,铅[font defaultattr=]10%,锡[font defaultattr=]10%的成分计算的。实际上古钱的成分会有出入。
    如对唐、宋古钱,通常铅含量要稍高一些,可能会使凝固体积收缩率比公式([font defaultattr=]1)给出的值稍小。这是因
    为铜越纯收缩率就越大。
    如对明、清古钱,一般铜含量要稍高,如超过[font defaultattr=]80%较多,则可能会使体积收缩率比公式([font defaultattr=]1)给出的值稍大。
    不过,对照公式([font defaultattr=]1)、([font defaultattr=]5)可以看出,凝固体积收缩与其相对应的线收缩之比大致为[font defaultattr=]3:1。材质成分在
    小范围波动,对凝固体积收缩的影响不大,在对相应的线收缩率的影响还要减小,而对第二阶段线收缩率
    基本不影响,最终对我们所要关注的总的收缩率的影响则就更小。可以认为,公式([font defaultattr=]8)在一般情况下是
    适用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母钱的鉴别应以通过定性与定量(或接近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前提和核心是:
    母钱是钱币铸造生产中使用的模具,必须进行相应的铸后修整加工,才能用于规模生产的印模作业;金属
    钱币在铸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收缩,用于印模的同批母钱与由其翻铸的同批制钱在外形尺寸上有
    一个较为明显的差异。对母钱的最终鉴定必须与同版别制钱参照比较。
    母钱的基本特征是:
    1 具有相对精美的外观,具体体现在无明显的铸造缺陷,线条清晰,界面较为光洁、平整,方能保正印制
    型腔的质量。
    2 具有拔模斜度,主要为外轮斜度、内穿斜度以及颀长笔划尖锐末端递减字口高度而呈现的斜度。
    3 具有比同版别制钱更大的直径,其差值约为制钱直径的[font defaultattr=]4%左右。


    参考文献
    ([font defaultattr=]1)张光明,对中国方孔母钱的推理认识,《陕西金融 钱币》专辑([font defaultattr=]23)
    ([font defaultattr=]2)(日)水上正胜,阿祥译,《志海苔出土古钱的金属成分》,《中国钱币》,[font defaultattr=]1985 3
    ([font defaultattr=]3)(英)[font defaultattr=]T.A.Burns,武安安译,《铸工手册》,兵器工业出版社,[font defaultattr=]1993
    ([font defaultattr=]4)李传式 主编,《铸造技术数据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font defaultattr=]1993
    ([font defaultattr=]5)钱卓,《清朝母钱》,《中国钱币》,[font defaultattr=]1990 2

    离线 异域
    一级发帖
    好评
    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3-10
    最后登录
    2024-05-29
    1楼 发表于2014-10-24 00:59:07

    学习。(我觉得,可能是,园地软件问题,字多就出错。)

    在线 去留无意
    钻石会员
    好评
    1717
    差评
    3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2-09-23
    最后登录
    2024-06-04
    2楼 发表于2014-10-24 01:19:30

    拜读

    实名认证
    好评
    2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1-02
    最后登录
    2024-05-14
    3楼 发表于2014-10-24 01:38:23

    收藏了,好文。

    中级信誉(2013-1-21提升)
    信誉较好(2015-7-1提升)180/11

    离线 瘦骨铜声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2-26
    最后登录
    2024-03-23
    4楼 发表于2014-10-24 02:33:06

    关于收缩率cuitongqing先生也有过多篇论述,可供佐证。新浪博客里有。但这都是理论计算。银泉阁曾经转载过台湾人用咸丰大钱浇铸的试验,与理论计算相反。

        宋代母钱之所以少发现,与研究者的思维定势有关。总是不自觉地拿明清母钱相比较,用明清母钱标准去想像宋代母钱。自然而然就见一个否一个了。

       宋虽然使用了翻砂技术,在大量的行用钱上,会发现因模砂脱落形成的铸缺,这种现象在崇宁时期也很普遍。这充分说明,其母钱制作技术,型砂技术都不完善。有一些钱文,字都写的歪三扭四,

        母钱就是工匠手里的一个工具,一个初期的工具,技术特征会完美无缺吗?能精美异常吗?

       个人始终认为,研究宋代母钱必须立足了行用钱的特征,逆向研究其母钱技术状态,用想当然的思维或者明清母钱的思维去套宋代母钱,只能是死胡同一条。

       换句话说,宋代行用钱的状态向上一级,就应该是它的母钱状态。而不能分丑母,美母。

    离线 changderen
    七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5-27
    最后登录
    2024-06-04
    5楼 发表于2014-10-24 05:17:50

    学习。

    离线 wangmengshi
    四级发帖
    好评
    4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6-30
    最后登录
    2024-05-31
    6楼 发表于2014-10-24 07:36:20

    欣赏

    离线 weislot
    实名认证
    好评
    1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1-14
    最后登录
    2024-05-18
    7楼 发表于2014-10-24 08:15:33

    学习

    身份已验证:韦世良 宁夏宁武

    离线 祈福
    一级发帖
    好评
    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5-27
    最后登录
    2021-04-10
    8楼 发表于2014-10-24 08:46:40

    如果母钱直径25毫米,按4%的收缩率,子钱直径应该是24毫米;
    如果母钱直径35毫米,按4%的收缩率,子钱直径应该是33.6毫米,
    二者的直径差距是不是太大了?

    离线 小蜗牛
    禁止发言
    好评
    68
    差评
    4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1-19
    最后登录
    2024-04-06
    9楼 发表于2014-10-24 09:06:19
    该用户已被禁言

    违规记录:拒绝安支交易,交流需谨慎。2018.9.11
    https://bbs.chcoin.com/show-12829359-3.html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