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的帖子我一请版主山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一起讨论三藩钱的几个问题。一.利用通宝的铸期。按《钱币学纲要》(史松霖,上海人民出版社)所载:“吴三桂初封平西王,镇守滇南,他利用当地的铜材,铸造‘利用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四等。小平素背外,还有背文作‘厘’、‘贵’、‘云’等字,折二背‘二厘’,折五背‘五厘’字,折十有背‘一分’、‘壹分’字。”但是,目前对于利用通宝的铸行时间,各家史书众说不一。民国时期,著名钱币学家丁福葆曾经编撰《古钱大辞典》一书,其中记录了当时各家泉书对利用通宝的记述。古钱大辞典(中华书局影印本)下编二四六:利用通宝《国史·吴三桂列传》: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桂以滇铜铸钱,伪文曰“利用”。《金荣精华录笺注》惠栋曰:“康熙癸丑十二月(1673年),吴逆以移藩据滇南反叛,号大周,称帝于衡州,改元‘昭武’,制钱曰‘利用通宝’,事详《平定三逆方略》。”(培按:此条引惠栋语,而《精华录训纂》无之,盖其后芟定本。培者,翁树培也)董含《?乡赘笔》:“三桂以移藩据滇南反叛,号大周,于甲寅(1674年)正月称帝于衡州,起建宫殿,改元‘昭武’,制钱曰‘利用通宝’。”张端木曰:“吴三桂初封平西王,镇滇南,即山铸钱,文曰‘利用通宝’。”另外,其他的钱币书籍也有相关记录。开封关百益所著《泉影》(见于《中国古钱币图谱考释丛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12)利用通宝条下:“吴三桂初封平西王,据滇南,据山铸此钱。”《王荫嘉品泉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受封平西王,镇守滇南,铸利用通宝。”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对于利用通宝的铸行时间有“康熙十二年以前说”和“康熙十三年说”两种。现在有学者(何林《钱币学词汇浅释》大众文艺出版社,1991.1,167页,利用通宝条;丁进军《清初三藩及其所铸钱币》见于《紫禁城》))主张遵从康熙十三年说,认为利用通宝是吴三桂叛清以后铸行的货币。大部分持此说者的依据为《清史稿·吴三桂列传》中的内容。《传》中有:“(康熙十三年正月)三桂僭称周王元年……是时云南、贵州、湖南地皆入三桂。通藩市,以茶易马……采铜铸钱,文曰利用。”这段文字指出了吴三桂在康熙十三年反清后铸行了利用钱,但这是不是利用通宝的始铸年代呢?在《吴传》中就有一条反证指出吴三桂在叛清之前已有铸钱。《吴传》中有:“康熙五年,三桂复请云南督抚受节制。移总督驻贵阳,提督驻大理……假浚渠筑城为名,重榷关市,垄盐井之利,厚自封殖……货财充溢,贷诸富贾,谓之‘藩本’,权子母,斥其羡以饵士大夫之无藉者。”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至迟在康熙五年,吴三桂就已经在云南开始铸钱了。那么,此时吴三桂铸行的是什么钱呢?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克云南,吴三桂消灭了南明永利政权,顺治帝遂下令“命平西王驻镇云南,平南王驻镇广东,靖南王驻镇四川”(《清世祖实录》),吴三桂虽以平西王身份于当年三月驻镇云南。此时的云南,饱经战争,经济凋敝,商业停顿,财力不足。吴三桂初到云南,为解决粮饷问题“招徕商旅,恣以藩本,使广通贸易,殖货财以给军需”。为了进一步控制云南经济,吴三桂利用云南铜矿资源,开始铸造“西钱”。(刘凤云《清代三藩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里吴三桂铸造的“藩本”、“西钱”指的并不是顺治或康熙的年号钱,很可能是张端木《钱录》中所说的“利用通宝”钱中的折银大小钱。这是因为,清代在云南开局铸钱是顺治十七年(1662年)。《大清会典·户部钱法》:“凡设官监铸。顺治十七年,复设各省炉作,云南亦令开铸。”这时的云南有可能开始准备铸行“顺治通宝”钱。但是,此令虽下,旋即禁铸。《大清会典·户部钱法》:“凡设官监铸。康熙元年,令停各处铸钱,止留宝泉局、江宁局。又提准收买历字旧钱。” 因此可以看出,顺治朝在滇得铸钱计划未及一年便罢。印证张端木所说,吴三桂初封平西王,即山铸钱,文曰利用通宝,较为可信。张端木本字昆乔,上海人。乾隆壬戌进士,官至诸暨县知县,对古钱研究颇深,其《钱录》成书距清初不过百余年,而且《吴传》中所提到的“权子母”与现在诸家泉谱中所见利用通宝不同背值的权银钱是相吻合的。利用通宝背“厘”字钱,其形制与顺治通宝厘字钱相似,折银一厘,背横“二厘”者折银二厘,背竖“五厘”、“壹分”者形制、大小、重量与兴朝通宝竖“五厘”、“壹分”、永历通宝竖“五厘”、“壹分”如出一辙,分别折银“五厘”、“壹分”又有横“五厘”、“壹分”与银等价。以上是我个人的推论,但似乎还缺少有力的证据,利用通宝铸行到底在康熙十二年前还是十二年后,目前还不能确定,希望各位泉有能够提供证据、线索,更感谢能为我解答此题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