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尊神在2006-12-14 23:57:00的发言:一般钱币上的文字越多标铸的当值关系越清楚,那么它的出现时间一般就越晚,"釿布"正是这样,"釿布"的面文标注的比"方足布"多且复杂,所以就以魏国为例,"釿布"应该在"方足布"之后才出现,或者说:"釿布"应该比尖足布,方足布都晚,所以您的这一推断恐难成立,最合乎实际的货币形态演化顺序是:平肩弧足空首布----耸肩尖足空首部-----尖足布(类方足布)----方足布----....釿布----以下是引用北京泉虫在2006-12-15 5:49:00的发言:我认为只有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桥足布、锐角布的地名出现相当数量的重合,才能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发展变化关系。上述观点只不过是后人按自己的逻辑来推测历史。历史的发展也是有规有律的,不是随意的,只是我们可能没有去注意总结发现"她"罢了,总结发现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随意的"推测"是两回事,历史虽然没有"嘴巴",不能直接说话,但我们有嘴巴,可以替"她"说话,否则还要研究干什么用?另外,上面给出的形态演变顺序只是一个"方向性"的顺序,并不排斥其它"布"类穿插并列其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5 21:22:4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