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3826 | 回复 172

    [讨论] 对开元通宝的一些看法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异域
    一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3-10
    最后登录
    2024-06-24
    120楼 发表于2015-10-09 17:38:47
    笨笨:

    俺能够明白您的意思
    事实上,对开元版式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如此细致的程度
    目前阶段只是在对已经被认识的版别进行粗线条的分类,大体描述下时域与地域的分布
    还不能够对细微的变化进行一个严谨细致的细分
    这一点与宋版的进度差异较大,所以俺一直说不可以用对宋版的态度对待开元。

    呵呵......兄的眼光确实独到,我是从玩宋版开始的。所以,在接触开元的时候,会把对北宋理解的方法带到开元上来。还好他们的分类方法都是同一出处,理解上也就好点,版别的认识,只有一个个来,没有捷径。谢谢回复。

    离线 giboss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6-07
    最后登录
    2024-06-27
    121楼 发表于2015-10-09 17:44:24
    xyany:

    楼主的语言能力真的很差,对其发言,不字斟句酌,不能理解其想法。
    其实,按楼主描述,是一种很落后的工艺,十国的闽和清的前身后金采用过类似方式,我称之为"永隆天命法"。
    永隆和天命,工艺上还是稍有差异的,方式上不同,工艺上是一样的。永隆钱大,折十型大小,所以,采用的单个钱范模式。
    天命采用的多个钱模式,跟楼主描述的完全一样了。
    大家看看表格,就知道,此方式,比范铸还要落后、复杂、效率低。
    ...

    我说的这种方法和天命确实差不多,但这种方法比范铸效率要高(查了下图片感觉天命钱范设计很蠢,那么大块才能铸8个钱倒也符合蛮族性格),做出来的效果应该是这样的


    离线 giboss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6-07
    最后登录
    2024-06-27
    122楼 发表于2015-10-09 17:55:17

    铜范母压出来的泥范很薄,阴干过程中会因为收缩走形会产生很多次品,而湿砂土收缩率低(根据以前做过的实验,用直径25毫米母钱做出的胶泥范铸出钱只有23毫米)而湿土做范铸出24毫米)产生的走形次品很少。

    离线 xyany
    论坛版主
    荣誉
    2018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9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2-05-13
    最后登录
    2024-06-27
    123楼 发表于2015-10-10 10:28:17
    giboss:

    我说的这种方法和天命确实差不多,但这种方法比范铸效率要高(查了下图片感觉天命钱范设计很蠢,那么大块才能铸8个钱倒也符合蛮族性格),做出来的效果应该是这样的

    你说的方法跟传统范铸的差别,我已经列举的很清楚,2点差别。
    1,选土,流传千年的工艺,既然要搞这么复杂的事情,肯定是有其道理的。洗图,选中段,既不是上段的粗泥,也不是下段的细泥。既要保证 透气性,又要保证铸钱有足够的精度。人家未必就没做过不洗泥的验证,你一下子把人家的先进经验省略了,还沾沾自喜曰进步?
    2,不用母范压印,而用母钱一个一个一个的压,再去刻画浇道,这一比较,你这么做,麻烦了很多,一个钱还好办,钱多了,如何对位置呢,另一瓣的范如何处理?能说你的想法先进?

    你选的这个五铢铜范,先撇开其真假,就形制来说,这个肯定是不够先进的,不过,比起你的想法,还是先进多了。
    直流分铸,需要背范,这个就是子范做的厚的那种。

    离线 xyany
    论坛版主
    荣誉
    2018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9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2-05-13
    最后登录
    2024-06-27
    124楼 发表于2015-10-10 11:10:57
    giboss:
    铜范母压出来的泥范很薄,阴干过程中会因为收缩走形会产生很多次品,而湿砂土收缩率低(根据以前做过的实验,用直径25毫米母钱做出的胶泥范铸出钱只有23毫米)而湿土做范铸出24毫米)产生的走形次品很少。


    铜范母压出来的泥范很薄,这说法就是错误的,早期很多半两,都是铜母范,都是厚型泥范。
    你说的薄泥范,那是叠铸范,同面范有钱面有钱背,两块叠着,中间的铸钱;3块叠,铸2层钱;4块叠,铸3层。。。如此类推。这是最先进最有效率的范铸模式,被你说成。。。。。


    “而湿砂土收缩率低”,哈哈哈,发现您,突然的变聪明了。不再说湿泥,而加个砂进去。湿不湿有什么关系呢?你不都得等它干?加上去纯粹的误导人想多。



    【(根据以前做过的实验,用直径25毫米母钱做出的胶泥范铸出钱只有23毫米)而湿土做范铸出24毫米)产生的走形次品很少。】



    胶泥范的实验,是谁做的呢?用的什么材料?铅还是青铜?

    湿土做范铸出24毫米,是用铅还是青铜?铅的固化收缩率很低你不知道的么?青铜的收受率要比铅的多很多。
    等着您用青铜来做过实验再说结论吧。

    离线 giboss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6-07
    最后登录
    2024-06-27
    125楼 发表于2015-10-10 11:27:58
    xyany:

    你说的方法跟传统范铸的差别,我已经列举的很清楚,2点差别。
    1,选土,流传千年的工艺,既然要搞这么复杂的事情,肯定是有其道理的。洗图,选中段,既不是上段的粗泥,也不是下段的细泥。既要保证 透气性,又要保证铸钱有足够的精度。人家未必就没做过不洗泥的验证,你一下子把人家的先进经验省略了,还沾沾自喜曰进步?
    2,不用母范压印,而用母钱一个一个一个的压,再去刻画浇道,这一比较,你这么做,麻烦了很多,一...

    1,选泥的问题,就是因为以前的工艺太麻烦才省略了这些,至于用湿砂土钱范铸钱的效果,你可以用红砖试一下,只要刻出型腔,不加热直接浇铸铜液也能成型,但肯定比用炼泥范铸出的效果稍差一些(钱币表面光洁度稍度会有类似翻砂的砂痕)。因为砂土粘性差又是母钱印范(面范嵌入比铜范母制范要深),制完范取出母钱时穿孔容易粘带范泥下来,造成铸出钱币穿孔有流铜,所以早期开元修穿现象较多
    2,用母钱做范时可用木条等物直接做出主浇道,待阴干后再做分浇道(在泥范上刻浇道非常容易)。制范时因捣实受力不均,做出的上下两块钱范表面会变的凹凸不平,而这些凹凸不平正好可以为钱范定位,又省去了制作榫卯定位的工序。但浇铸时有可能因为地面不平,放置倾斜等原因造成面或背范发生轻微错范

    离线 xyany
    论坛版主
    荣誉
    2018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9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2-05-13
    最后登录
    2024-06-27
    126楼 发表于2015-10-10 12:05:55
    giboss:

    1,选泥的问题,就是因为以前的工艺太麻烦才省略了这些,至于用湿砂土钱范铸钱的效果,你可以用红砖试一下,只要刻出型腔,不加热直接浇铸铜液也能成型,但肯定比用炼泥范铸出的效果稍差一些(钱币表面光洁度稍度会有类似翻砂的砂痕)。因为砂土粘性差又是母钱印范(面范嵌入比铜范母制范要深),制完范取出母钱时穿孔容易粘带范泥下来,造成铸出钱币穿孔有流铜,所以早期开元修穿现象较多
    2,用母钱做范时可用木条等物直接...

    我觉得您非常的霸道,毫不讲理,颠倒黑白!

    好吧 ,就算您先进了,不选泥,那不选也不能算新工艺不是?这个忽略了先~~

    剩下,就那么一点点的差异了,母钱,替代铜范。
    母钱,做单边的范,容易,反正随便的按几个下去就是了。先预计您做了16个钱吧(您多少,我不管,只是打个比方,暂且 ,先全部做面,简化一点,别搞那么的复杂)
    我刚才说 的重点,说的是第2个范,背范,您怎么给 那 16个钱定 位置来 印范呢?像翻砂一样?母钱不拿出来强行的往第1个范上按?
    然后,再去做浇道?
    这么做,比用铜范直接作子范先进?效率高?
    古人不会偷懒,就您会偷懒 ,呵呵呵

    离线 xyany
    论坛版主
    荣誉
    2018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9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2-05-13
    最后登录
    2024-06-27
    127楼 发表于2015-10-10 12:15:53

    为什么永隆和天命,会采用那样的方式呢?永隆是单个钱的钱范,不存在太多的问题。天命,也是小范,单个的或4个左右,相对的也容易些,但是,这毕竟是落后的技术,后来,改进了。且看《后金钱币》一书,里面,有天命的陶范,再且看15年第4期的《中国钱币》,发现了天命的铜范残件。说明,天命,从满文到汉字,工艺也是在改进的,采用了多种方式铸钱。是从落后到先进的一步步的进步的。

    离线 giboss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6-07
    最后登录
    2024-06-27
    128楼 发表于2015-10-10 12:21:05
    xyany:

    我觉得您非常的霸道,毫不讲理,颠倒黑白!

    好吧 ,就算您先进了,不选泥,那不选也不能算新工艺不是?这个忽略了先~~

    剩下,就那么一点点的差异了,母钱,替代铜范。
    母钱,做单边的范,容易,反正随便的按几个下去就是了。先预计您做了16个钱吧(您多少,我不管,只是打个比方,暂且 ,先全部做面,简化一点,别搞那么的复杂)
    我刚才说 的重点,说的是第2个范,背范,您怎么给 那 16个钱定 位置来 印...

    做好面范---翻过来----放上外框-----放入湿泥土(做直流浇道的木条或金属条)---捣实---分开上下两范--- 取出母钱,
    一个完整的带主浇道的钱范就做好了,因为制件背范捣实时受力不同钱范表面也会有凹凸起伏,只要把上下两块范扣合,型腔就是完全重合的。

    离线 giboss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6-07
    最后登录
    2024-06-27
    129楼 发表于2015-10-10 12:23:27
    xyany:

    我觉得您非常的霸道,毫不讲理,颠倒黑白!

    好吧 ,就算您先进了,不选泥,那不选也不能算新工艺不是?这个忽略了先~~

    剩下,就那么一点点的差异了,母钱,替代铜范。
    母钱,做单边的范,容易,反正随便的按几个下去就是了。先预计您做了16个钱吧(您多少,我不管,只是打个比方,暂且 ,先全部做面,简化一点,别搞那么的复杂)
    我刚才说 的重点,说的是第2个范,背范,您怎么给 那 16个钱定 位置来 印...

    这样制范省了很多工序,原来两个人的工作量现在1个人就能完成,这不就是进步吗?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