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黑馬兄的帖子,看來您的研究也很深入,丁版主的結論不能認同,就憑廠長的意見就否定活字製母錢法的存在不妥當,若再問這些廠長能否製造西漢的透光鏡,他們當然是做不來,那能不能否定日光鏡的存在啊!很多泉友都未看清楚,我是提出活字製母錢翻砂法,每一版錢無論是64,32或18,若用手雕的話那要花多少人工和時間,而且除文字精美外其他如文字統一和質量反而比活字法還差,可以從宋元後的錢不注重背部的深淺,我的猜想是宋代的機製工芸己不錯,可造出精美的無文原母,把64枚放進砂腔內,用一至四枚的坭字模分次或同時壓出錢文,可能用簡單器材定位和深度,有些懶的工匠或不嚴謹的錢局就直接壓在沙腔,每次就可以鑄造不少的錢母錢枝翻製子錢,當經過一段時間字体磨損不清就作為子錢推出流通.有宋一代某些大量鑄錢的朝代活字造母是主流,其他時間尤其是御書錢仍是用雕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