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17 转到
    查看 63062 | 回复 169

    我对北宋铜钱母钱的看法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大元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精华
    6
    注册时间
    2003-08-11
    最后登录
    2024-03-14
    50楼 发表于2003-09-01 19:41:00

    [s:10][s:10][s:04][s:06]20039111395877627.jpg

    离线 zd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09-21
    最后登录
    2025-10-05
    51楼 发表于2003-09-01 19:53:00

    如果北宋的工艺流程与清类似但母钱加工不如清的那么精美,那为何其子钱却高于清子钱的水准了(指平均水平而言,北宋也有不那么精美的东西),他们解决母钱脱模的技术有独到的东西,能够做到轮穿无拔模斜度或者只有单面斜度也可以脱模?这种工艺到清为什么又不采用了,转而去加工母钱?还有原母的问题,不知道在相对水准较差的品种中是否有发现,总觉得如果是本来就比较精美的品种精铸精加工的话也可能出现特别漂亮的东西,钱局工匠的技术不会一般高,不同时期的东西水准也会有偏差,还有辅材选料以及钱币减重的问题等等。

    2022-09-06 转正
    离线 zd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09-21
    最后登录
    2025-10-05
    52楼 发表于2003-09-01 19:56:00

    刚看到上面的图,这种母钱小间距排列在传统意义上的翻砂法中似乎也是很困难的

    2022-09-06 转正
    离线 丁yi001
    四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21
    最后登录
    2021-04-10
    53楼 发表于2003-09-01 21:26:00

    我并没有理解错的,我说的是作原母钱上代是雕出来的。元丰通宝同一类的版别要多大上百种那么同样就得需要上百枚雕母(雕母是没有同版的)。我认为版别的形成是雕刻工匠的水准不一而形成的,我并没有说子钱。按138的说法就是没有雕母,雕母就是无文字的,原母是由无文的雕母加活字制出的。那么请138详细阐述一下它的工序流程。是怎样把活字加上去并保持字的水平的?

    离线 deep14
    论坛版主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8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5-10-04
    54楼 发表于2003-09-01 22:27:00

    北宋版别里,有不少同类钱中因某字的仰,俯,进,退而形成的版别。活字铸母的说法法可能是基于此产生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4 16:38:21编辑过]

    离线 黑马
    实名认证
    好评
    14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5-07-19
    55楼 发表于2003-09-02 01:14:00

    借用丁斑竹的图片,请别介意,如不喜,请随时删除

    那大家看看,图片中钱币的差别是否是雕母钱能够产生的呢?在那个纯手工的时代,两个雕母是不是会产生如此微呼其微的差别,大家想想,在技术进步后的清王朝,也不会有两个如此接近的雕母吧?
    2003911784598957.jpg
    2003911785573808.jpg
    2003911791472996.jpg

    离线 cx138
    四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10-23
    最后登录
    2021-04-10
    56楼 发表于2003-09-02 04:37:00

    謝謝黑馬兄的帖子,看來您的研究也很深入,丁版主的結論不能認同,就憑廠長的意見就否定活字製母錢法的存在不妥當,若再問這些廠長能否製造西漢的透光鏡,他們當然是做不來,那能不能否定日光鏡的存在啊!很多泉友都未看清楚,我是提出活字製母錢翻砂法,每一版錢無論是64,32或18,若用手雕的話那要花多少人工和時間,而且除文字精美外其他如文字統一和質量反而比活字法還差,可以從宋元後的錢不注重背部的深淺,我的猜想是宋代的機製工芸己不錯,可造出精美的無文原母,把64枚放進砂腔內,用一至四枚的坭字模分次或同時壓出錢文,可能用簡單器材定位和深度,有些懶的工匠或不嚴謹的錢局就直接壓在沙腔,每次就可以鑄造不少的錢母錢枝翻製子錢,當經過一段時間字体磨損不清就作為子錢推出流通.有宋一代某些大量鑄錢的朝代活字造母是主流,其他時間尤其是御書錢仍是用雕母吧!

    离线 铁扇子
    荣誉会员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7
    注册时间
    2002-12-01
    最后登录
    2025-03-30
    57楼 发表于2003-09-02 05:44:00

    活字母钱
    Cx138认为大量铸造货币时采用活字母钱,那活字母钱也应当相应的多,至少应当比铸造有很强的地域性,铸造数量不那麽大的铁钱的北宋早期母钱(铁母)如宋元、太平铁母应当更多一些。现在出土发掘的东西已经出的差不多了,连铜渣、宣和元宝的磁模、建炎重宝钱树都出土了,北宋铁母可以说比比皆是,但是至今没有见到一枚,甚至半枚活字母钱,也没有见到有精美的可以用作活字母钱的合面钱出现。神宗、哲宗时的铁钱铸造量很大,单陕西一地每年即达200万贯,这时还没有采用御书钱。按照cx138的看法应当采用活字母钱。但这时期发现的仍然百分之百是整体铁母,依旧没有见到活字母钱。有看法认为在某些钱上出现的字体倾斜、偏移是活字母钱印单字模时偶然发生的偏差。这也是站不住的。一枚钱的个别字印模时发生偏移倾斜还可以理解,但这种错误若是采用活字母钱是很容易纠正过来的。把第一个作废,再仔细的印模做底下的就行了,所以应当更多见的是同这些“次品”钱文字相同,但不偏移或歪斜的钱。但事实并不这样,如斜通大观、宣和小平俯宣的和字等等都无一例外是斜的,没有一枚是正的。莫非工匠故意捣乱,把所有的字模都印歪了?有这个可能吗?当然古钱中的谜太多了,凭我们的智慧还无法破解,只能留待后人了。我发这个帖子本意是对宋代母钱的判定给出一个思路,却未能料到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字或整体母钱上了。这也不是坏事,反正大家都得有事情干,在学术上的争论是好事,也真有可能通过争论理出个头绪来。最后引用列宁的一句话,可能又要得罪一些“朋友”,这里先赔不是了:“一个傻瓜所能提出的问题比十个聪明人所能解决的还要多十倍。”

    离线 小盛
    实名认证
    好评
    11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12-25
    最后登录
    2025-05-03
    58楼 发表于2003-09-02 05:56:00

    也赞成有活字制作母钱的存在,像熙宁的“细缘大字”版别,“熙”字最上面的笔划压在钱缘上;元丰“兀字”高于钱面。还有很多文字隐起的钱,如熙字“面背四出”,真书的宝字左高右低,篆书宝字中间低,它们的“祖钱”可能是活字做的,也有可能是较软的物质做成活字,再粘贴上去的,等翻铸母钱时就干硬了。   孙仲汇先生(好像是孙先生的文章)作文章认为,开元通宝,有一部分是把精整的钱贴在板上做模压印翻砂的,依据是,唐镜上粘贴的螺钿到现在还完好,当时的粘贴技术已很高超。同理,我认为也可以把活字粘贴在钱坯上,技术上完全可胜任。

    2022-04-08 转正
    离线 铁扇子
    荣誉会员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7
    注册时间
    2002-12-01
    最后登录
    2025-03-30
    59楼 发表于2003-09-02 06:21:00

    其实孙先生只是提出假设,并不真的认定。假定宋时的粘贴技术更高于唐朝,更具有耐久性,那粘贴的活字母钱为什么见不到?其实这事情只要去问问刻铜质图章的工匠就知道熟练的刻手刻一枚雕母大约需要多少时间了。从手工刻字匠的收费水平也可以了解。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17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