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7 转到
    查看 62976 | 回复 169

    我对北宋铜钱母钱的看法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AD
    四级发帖
    好评
    8
    差评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10
    最后登录
    2025-03-11
    40楼 发表于2003-09-01 04:34:00

    丁兄的说法可信

    离线 铁扇子
    荣誉会员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7
    注册时间
    2002-12-01
    最后登录
    2025-03-30
    41楼 发表于2003-09-01 06:21:00

    实际上按照30楼的说法会造成文字位置不正,戳记歪斜和深浅不一的毛病。熟练是相对的,没有有效的定位工具很难保证所打印的戳记的质量。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的话,CX138先生是说用无字母钱印出空模后再逐一在每个无文钱模用手工上打上戳记,铸造货币的质量划一是很难靠手工来保证的,很可能导致同一盘钱模存在很大差异。单指望工匠的熟练是不可靠的,诸位看看会昌开元的背文就可以理解了。

    离线 ldy
    实名认证
    好评
    1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09-12
    最后登录
    2023-01-05
    42楼 发表于2003-09-01 06:31:00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的话,CX138先生是说用无字母钱印出空模后再逐一在每个无文钱模用手工上打上戳记,铸造货币的质量划一是很难靠手工来保证的,很可能导致同一盘钱模存在很大差异。
    太对了,再怎么熟练也不可能天天都把钱币打戳打成一样,因为很普通的一枚存世量很多的币,我们现在看起来几乎都一样,包括深浅,你能保证每天打戳都一样?似乎不可能.

    离线 湘北泉人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8-20
    最后登录
    2021-04-10
    43楼 发表于2003-09-01 06:59:00

    最好列出北宋钱图,南宋钱与北宋钱还是有区别的。

    离线 丁yi001
    四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21
    最后登录
    2021-04-10
    44楼 发表于2003-09-01 08:03:00

    我的看法是       雕母(材质不宜保存)-----原母(少量)------母钱(较多)---流通钱(大量)
    产生版别 进  退  昂  俯  的原因,是工匠雕刻水准不一。大家试一下,你写2变同1个字看看是不是2个版别。活字的看法不管是谁先提出并不重要,关键是他的理论是否正确。
      试想活字制模  需要100枚原母钱,元丰通宝,那就要准备100个元字100个丰字100个通字100个宝字,而且要非常非常薄的字,还要用镊子一个一个漫漫的摆上、摆平或者用黏合剂粘上再去做原母,就是再手巧的工匠也不能把字保持同一水平线上,而且难以保持子口清晰,如果是背星或月版还要做上100个星100个月一个一个安到无文字的光模上太难了。我看活字制模可能性不大。

    离线 打水竹篮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5-13
    最后登录
    2025-09-05
    45楼 发表于2003-09-01 14:11:00

    CX138先生说是用活字法制造母钱,而非子钱.

    离线 conef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10-27
    最后登录
    2016-11-17
    46楼 发表于2003-09-01 16:59:00

    46楼对!

    其实丁斑竹和铁斑竹还没完全搞清楚CX138泉友的观点。

    铁斑竹说“铸造货币的质量划一是很难靠手工来保证的”,难道其它做母钱的方法就不是手工的??另外,对专门制作母钱的高级工匠(不是普通泉友),“打印戳记”制作“母钱”似乎比雕刻更容易实现。也快得多,这也符合北宋钱铸量大的特点。

    另外,现在有些泉友(包括丁斑竹)所展示的一些所谓“母钱”没有很强的说服力。有的内穿就不是很整齐,看了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实话说,有哭笑不得的感觉)?

    一家之言,多有得罪,尤其是和两位斑竹意见相左,请斑竹和泉友们指正。

    离线 conef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10-27
    最后登录
    2016-11-17
    47楼 发表于2003-09-01 17:38:00

    补充两句,说上面这些并不表示完全支持“活字法”,翻砂法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和佐证。

    个人觉得凡事要一分为二,自己到比较同意606泉友的观点,毕竟宋先后数百年,各个时期和各个钱局使用不同的铸法似也有道理。

    离线 黑马
    实名认证
    好评
    14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5-07-19
    48楼 发表于2003-09-01 18:26:00

    雕母说:雕母(材质不宜保存)-----原母(少量)------母钱(较多)---流通钱(大量)
    活字说:无字型钱(合面型)64枚+1套元丰通宝单字(印章型)——母钱(需精加工,根据2/8理论,可能会得到至少80%的符合要求的母钱——大量流通钱
    注:1、无字型钱64枚(根据版版64)与雕母一样在型沙上作出钱模,然后用印章型单字在规定的位置象盖印章一样印上文字,然后正常注铜,得到毛件,进行精加工,得到至少50枚的一级母钱,一级母钱如达到所谓原母,可以进行翻铸二级母钱。
    2关键工序:空腔型沙加印文字,文字位置参考坐标以穿孔为准,但由于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及工作疲劳度,产生了北宋一段时期内钱文的仰俯昂降的固有特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9-1 10:50:58编辑过]

    离线 铁扇子
    荣誉会员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7
    注册时间
    2002-12-01
    最后登录
    2025-03-30
    49楼 发表于2003-09-01 19:24:00

    看来是我没有仔细看cx138先生的帖子,cx138先生说的是用活字法制作母钱,不是流铸造通钱。怪我!怪我!
    但是实际上的区别只是量的多少而已。从《天工开物》中的“母钱百枚”和江南民谚“板板六十四,个个钱二分”来看,同一框钱模需要至少有64枚,甚至可能上百枚母钱。即使每一钱炉只有一名工匠印模,也需要母钱64枚或100枚。这些母钱如何产生?是否按照cx138先生的说法先制作64枚或100枚无文的、精美的合面钱(精美可以达到母钱精度的合面钱至今未见发现),在砂箱上印出无文的钱模,再逐一打上需要的256个或400个文字戳记。未必使每一个文字戳记的位置、字体端正、深浅程度保证完全一致,还要同外轮内郭深度相同,然后翻砂铸造出母钱毛坯,再加工打磨。这里的关键是工匠,哪怕是高级工匠,能否确保以上的要求。我们知道,母钱的文字笔划和内外郭都是有明显的拔模斜度的,所以如果四字深浅不一,就会在制成母钱毛坯后打磨时出毛病。戳记深的文字,即铸成后文字高的将被多打磨掉一些,文字浅的打磨的少一些,甚至打磨不到。不仅不美观,也使笔划和内外郭粗细不一。假如笔划顶端(也就是我们评价文字粗细的地方)宽0.5毫米,拔模斜度为30度,按照三角函数中勾三股四弦五的比例,每打磨掉0.1毫米的厚度,笔划将加宽0.15毫米。打磨掉0.2毫米厚度后,笔划将从原来的0.5毫米加宽到0.8毫米。而较浅的戳记打磨的较少,甚至可能没有打磨到,则仍保持原来的0.5的笔划宽度。即使仅打磨掉0.1毫米,笔划也会加宽到0.65毫米,因为母钱的笔划本来就细,这种情况发生将是很显眼的,这在母钱上似乎是不能容许的错误。同时四个字肯定和外轮内郭的高低深浅也有差异。六十年代的卡尺的最小刻度也在0.05毫米。很难设想工匠或者高级工匠能够凭肉眼凭手感将戳记深度控制得完全一致。
    另外,我们现在玩钱或作古钱学问吃亏在中国古人太懒,什么事情尽可能不记或少记下来,使得我们现在只能从片言只语结合实物进行研究。前一阵美国拍卖一枚孤品金币,成交价440万美元。而我国的孤品在美国拍卖仅得十几万美元。有人分析我们吃亏在于对拍品的纪录不重视。美国那枚从铸造到销毁时被窃取10枚,陆续发现收回又销毁9枚,直至拍卖最后的孤品,都有详细纪录。使参拍者放心。扯远了!打住!由于古人的懒惰,有关母钱形制的只有鲍康在《大钱图录》中谈到某一枚钱的外轮隆起如虬脊,是母钱。其它朝代的母钱是何种形制就不得而知了。我就是根据这句话再结合实物进行母钱的摸索的。我发现那些精美的外轮隆起的清钱它们的外轮往往是锉成或车削而成的,并且绝大多数的穿孔也经过修锉而成。就可以在清代母钱的形制特征上再作一点补充:母钱除了外轮是修锉或车削成尖削状外,它们的穿孔多数也是经过修锉而成。这一点已经基本得到了认同,当然也有不同意见和部分地区的不同做法,如宝川局钱。清代母钱的形制是否能够直接用于北宋母钱身上?我是不同意的。因为两个朝代究竟相距几百年,而且北宋在前。我想清代铸钱经验甚至母钱形制是建立在古人经验的基础上。凡事都有个发展过程,不可能一下尽善尽美,母钱的形制和使用也同样会有这个过程,最初的母钱甚至可能更为粗陋。从已经发现的众多的北宋铁母中,穿孔修光的占大多数,外轮尖削的则微乎其微,可以说北宋时母钱的外轮没有刻意进行形制上的加工,是后人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才演变成清代母钱的形制。我认为不应当用后来的形制去否定以前朝代的母钱形制。
    至于在网上见到的北宋母钱中确实有些看起来不够精美。但是母钱的作用是印模铸钱,不是观赏,只要能够印模铸成合规的流通钱,就是合格的母钱。至于是否精美,从它们作用上说,只起到规定其同版钱的作用,所以只能与其同版的钱相比,精美只能是相对的。不同版别的钱不能相比!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7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