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78910111213141516下一页... 19 转到
    查看 10882 | 回复 188

    [欣赏] 八生半两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新手古泉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2-30
    最后登录
    2019-04-11
    100楼 发表于2012-02-11 00:09:16

    1_59583_c7902bd6a0fde45.jpg
      1_59583_6d3bb5461705fbc.jpg



    为配合实行"五均赊货"和"六筦"法.王莽实行了第三次币制改革.推行"宝货制".共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五物指五种制作货币的材料金、银、铜、龟、贝;

    六名即六个货币种类:金货、银货、泉货、龟货、贝货和布货;

    二十八品则为货币28种:金货一品、银货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泉货六品、布货十品.

    离线 新手古泉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2-30
    最后登录
    2019-04-11
    101楼 发表于2012-02-11 00:09:52

    1_59583_6a91bf6747b08ea.jpg
      1_59583_af438d9f6217ec1.jpg
      1_59583_24b0eca68e57c82.jpg



    金货一品即黄金一斤.值一万钱;

    银货二品即朱提银和他银.面额值八两,分别值1580钱和1000钱;

    龟货四品即元龟、公龟、侯龟、子龟.分别值2610钱、500钱、300钱、100钱;

    贝货五品即大贝(216钱)、壮贝(50钱)、么贝(30钱)、小贝(10钱)、等外贝(3钱);

    离线 新手古泉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2-30
    最后登录
    2019-04-11
    102楼 发表于2012-02-11 00:10:41

    1_59583_7756b070e3c7c40.jpg
      1_59583_cb9e975397cabde.jpg



    货泉六品包括小泉直一、么泉二十、幼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

    布货十品包括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厚布四百(实物作序布四百)、

    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币九百、大布黄千;每级面额递增一百文。

    离线 新手古泉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2-30
    最后登录
    2019-04-11
    103楼 发表于2012-02-11 00:30:59

    1_59583_b8daac39c3ba8d9.jpg
      1_59583_e543f2e1b0088dc.jpg


    1_59583_fec174df1e321c2.jpg
      1_59583_f866ba3000b88bf.jpg



    六泉十布流传至今以大泉五十最多.这和大泉五十铸造时间长也有关系.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各地大兴土木搞基本建设.土地不爱宝.

    王莽币中铸造多的品种也大批量出土.一般品种的大泉五十也只卖几块钱一枚.

    其实大泉五十在以前价格也不象现在这么低。

    东汉时期生于王莽末年的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对王莽铸造的大泉五十的发现.大肆喧染.

    即显示出对旧钱的发现心态.也说明在大泉五十停铸几十年后的东汉初期.

    这种钱币因消熔改铸.社会动荡埋入地下等原因已经不常见了。

    这也便宜了今天挖地三十尺搞建设和收藏的人。

    离线 新手古泉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2-30
    最后登录
    2019-04-11
    104楼 发表于2012-02-11 01:00:43

    1_59583_a32d8d3ade4c2df.jpg
      1_59583_702c32bdf97afd6.jpg
      


    后代人曾经长期把楚国的"旆布当斤"布币.燕国的圆钱一化、明化、明四

    及齐国铸造的圆钱贝化、贝四化、贝六化都当成王莽铸造的钱.

    说明王莽循古改币并不是恁空臆造.而是有古币样品参考借签。

    在王莽那时可能就有人收藏古币.而不是多数专家研究者们说的南北朝时我国才出现收藏钱币。

    只是南北朝时我国出现了最早的钱币著作.如刘氏的<钱志>.齐梁时刘潜的<泉图制>.梁朝顾恒的<钱谱>等。


    1_59583_3f33ad464f7f0ae.jpg



    <汉书.食货志>:"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汉书.食货志>记载:"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便造大钱,径过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泉五十."

    "质如周钱",质并非指质量或性质,而是专指钱背.和"文"相对,

    从以上汉代人的记载当中两次提到的周钱,过去认为就是这种宝化钱.说是周景王铸的大钱.

    在历代古泉图说中,丁氏定为武帝所铸.益化和三株形质差不多.现在人都知道,这是战国末期齐铸造的.

    我前面说了,东汉时期生于王莽末年的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对王莽铸造的大泉五十的发现.大肆喧染.

    汉朝离战国和秦虽然很近,他们都会搞错,

    现在的人,对那么遥远的事情弄不清楚,也是很正常的.

    离线 绝处逢生
    实名认证
    好评
    2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12-24
    最后登录
    2023-11-20
    105楼 发表于2012-02-11 13:44:00

    好贴,学习了

    离线 新手古泉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2-30
    最后登录
    2019-04-11
    106楼 发表于2012-02-11 22:53:35

    回 105楼(绝处逢生) 的帖子

    多谢兄~~~

    1_59583_b6dca4d7bd75421.jpg
      1_59583_72d629862018939.jpg
      

    1_59583_1f0f2f2d127b3f1.jpg
      1_59583_b993d44a2cdac9c.jpg



    前回说到丁氏在<历代古钱图说>中把益化定为

    汉武帝元朔二年所封的郡国益都(今山东寿光)所铸.

    和三铢钱同.王莽和东汉及后代学者认为是周钱。

    现在人知道是战国未期齐国废齐刀实行圜钱后的产物.

    和安邑半斤、一斤、二斤不同.益化大钱是四倍六倍.换算价高.

    应该是虚值大钱.和齐刀相比.可以看出齐国的衰落。

    离线 新手古泉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2-30
    最后登录
    2019-04-11
    107楼 发表于2012-02-11 22:56:33

    1_59583_b7071cf581feef3.jpg


    1_59583_3dc7ca5d446c348.jpg


    1_59583_26b55eeb4ff44d6.jpg



    溢本为古货衡名.古书中有"兼金百镒"或"炼金百镒"的记载.

    <史记>中说:"黄金以溢名.为上币".孟康注:二十两为溢也。

    可知汉朝的溢等于二十两。

    汉承秦制.秦统一度量衡之前的溢是多少呢?

    半两的重量:<淮南子.天文训>中

    :"律之数十二.其以为量.十二粟而当一分.十二分而当一铢.十二铢而当半两"。

    离线 新手古泉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2-30
    最后登录
    2019-04-11
    108楼 发表于2012-02-11 22:58:32

    1_59583_796744ddd924118.jpg


    1_59583_74bb36dd4446ae1.jpg
      

    1_59583_ca7c7c4002a5144.jpg
      

    1_59583_4e8f5ca1f98a586.jpg
      

    1_59583_267b7506dc1f690.jpg



    同样<小尔雅>:"一手之盛谓之溢"。

    <孔从子>:"两手曰掬.一手曰溢。"

    看到了吧最初的溢是一把米的重量。

    并不是汉衡二十两。

    再看看益化.三克都不到.一把米最少有一百多克吧.

    所以说益化和小半两一样徒具虚名.实质早亡.

    比小半两更烂的是它还四倍六倍之.只能是晚期货币才出现的现象.

    说明齐国废刀行圜钱时货币贬值己经很利害了。

    离线 新手古泉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2-30
    最后登录
    2019-04-11
    109楼 发表于2012-02-11 23:00:16

    1_59583_2349349bc0b11c2.jpg
      1_59583_f4ebdb0c1329544.jpg



    1_59583_00392510f51551b.jpg
      1_59583_4d004575fba600e.jpg



    这种现象在后期货币中也常见.

    嘉定折十可以当十个小铜钱.

    淳右当百就只能当不值钱的纸钞了.

    当百的意思和咸丰当百就不一样了。


    比较少见的咸丰宝武当百小字,白铜的~~请欣赏~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78910111213141516下一页... 19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