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转到
    查看 37993 | 回复 83

    [讨论] “桥梁币”或为春秋战国之“钱”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11-09
    50楼 发表于2015-09-19 00:34:46

    其实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很讲究传承的社会,大家一提到花钱,就自然而然得认为是从汉代才流行起来的。其实不然,从早期周代的包金铜贝、有纹铜贝、精美铜鱼开始,陪葬行用币甚至精美的花钱,让往生者在来世也永享财富就是生者最大的愿望了。这应该是一脉相承的传统,只不过随着行用币形制的改变,花“钱”也不断的改变着自己的形状。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精美的“铜璜”只出现在春秋战国-西汉这一时期的原因,因为再往后用到的就是方孔圆钱了,所以花钱也就变成方孔圆钱的变体了,随着人们对方孔圆钱这一行用币的认知习惯的巩固,精美“铜璜”这样精美的花“钱”就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也就渐渐地退出了她的历史舞台。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11-09
    51楼 发表于2015-09-19 00:53:13

    现在是网络社会、信息社会,在一百年前咨询远非今天发达的清代民国时期,我们的先贤就感悟到并提出了“鱼币”“磬币”这样“币”的概念。他们当时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仅仅凭借着对钱币收藏几十年的嗅觉以及对古代文献的熟知,就有这样的感悟。而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处在大开挖、大基建的年代,我们在网上几年所见到的钱币种类与数量很有可能真的比他们几十年见到的都要多。我觉得我们钱币收藏爱好者真的应该在注重钱币的品相好坏、珍稀程度、价值多少的同时,多一点点利用时代赋予我们强大的工具,去思考去还原去讨论“真实”的历史,而不应该一味迷信前人所做的某些“结论”。“历史”对于后人来说永远是“变化”的,不变的只是我们探求“历史”的哪颗心。

    离线 残泉一枚
    实名认证
    好评
    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9-07
    最后登录
    2023-07-07
    52楼 发表于2015-09-19 05:31:24

    好文章,好见解,顶一个。

    离线 赫连涌泉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11-17
    最后登录
    2021-04-12
    53楼 发表于2015-09-19 07:46:21

    已阅

    身份已验证:傅强  天津市河西区

    普通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08-31
    最后登录
    2021-04-12
    54楼 发表于2015-09-19 09:28:38

    老师看看我这是春秋时期的桥梁币吗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11-09
    55楼 发表于2015-09-19 11:38:20

    您好,老师不敢当,看形制是战国的,不过锈色有些奇怪,做工有些笨,不一定对,最好上手看。

    离线 三金隆盛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12-19
    最后登录
    2021-04-11
    56楼 发表于2015-09-20 17:39:23
    kensir117:

    感谢兄提出的宝贵意见。兄所贴出的这些桥梁币,非常精美漂亮。这些纹饰复杂的“桥梁币”俺认为就和后来汉代的一些精美的花钱性质一样。大家都知道汉代花钱上的纹饰有龟蛇斗剑,有北斗七星,有规矩纹,有瑞兽纹,还有背后写着“大吉”、“辟兵莫当”、“心思君王”等吉语,其形制也是五花八门。战国时期,出tu最多的还是素面的“桥梁币”,这些素面的桥梁币,就和后来的五铢、大泉五十一样...

    谢谢前辈指导!
    请问,桥梁币有类似于釿布这种的子母钱吗?一釿布与二釿布重量较稳定。行用很方便。桥梁币平时确实没有太关注,实在不太懂。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11-09
    57楼 发表于2015-09-20 20:26:04
    三金隆盛:

    谢谢前辈指导!
    请问,桥梁币有类似于釿布这种的子母钱吗?一釿布与二釿布重量较稳定。行用很方便。桥梁币平时确实没有太关注,实在不太懂。

    您好,前辈不敢当,大家一起探讨,不用客气。
    桥梁币,尤其是素工的桥梁币也有大有小,很多形制都一样,只不过没有标文字而已。并不一定所有的钱币都像布币一样,标清楚重量,且子母相权很明显的。比如齐刀、燕刀就没有子母相权。又比如战国半两,说是半两,但是其重量并不稳定,从几克到十几克二十几克都有。俺觉得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并不是严格由官方统一铸造的,只要是铜,大户们就可以用来铸造货币,当然不排除有些地方钱币比较严格。俺的经验是只有素工的桥梁币形制比较固定,大小也相近,重量也比较稳定,这一类充当货币职能的功能更强些,而纹饰靓丽的那些,则花“钱”性质更明显些。

    四级发帖
    好评
    11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9-26
    最后登录
    2023-12-04
    58楼 发表于2015-09-20 23:13:57

    其实“桥梁币”这种称谓还是很贴切的。从早期的流通交易过渡到以后的花钱,起到了一种桥梁般的作用。

    离线 ebright
    实名认证
    好评
    7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9
    注册时间
    2008-07-13
    最后登录
    2025-11-09
    59楼 发表于2015-09-21 11:02:59

    学习!!!

    信誉较好(2012-11-12提升)
    信誉好(2015-9-8提升)241/22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