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隆盛:
感谢前辈的见解独到。不过磬币的形状实在特殊,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古人会铸造成这种模样用来当钱用。这与当时的空首布,釿布等异形钱币又有不同。后者显然是从农具发展而成的。线索较明显,直观,符合一般规律。但是磬币的形状与戈等还是有明显的差异,感觉关联不够紧密。
比如看过一些磬币,不仅形状特殊,遍身都有丰富美观的图示。这种图示用在钱币上是否有必要?戴志强先生的观点,早期实物货币具有两重性。磬币是使用铜铸...
感谢兄提出的宝贵意见。兄所贴出的这些桥梁币,非常精美漂亮。这些纹饰复杂的“桥梁币”俺认为就和后来汉代的一些精美的花钱性质一样。大家都知道汉代花钱上的纹饰有龟蛇斗剑,有北斗七星,有规矩纹,有瑞兽纹,还有背后写着“大吉”、“辟兵莫当”、“心思君王”等吉语,其形制也是五花八门。战国时期,出tu最多的还是素面的“桥梁币”,这些素面的桥梁币,就和后来的五铢、大泉五十一样,是行用币。而兄所贴出的这些精美的“桥梁币”十中无一,战国时期生活富足的人家把这些精美的纹饰铸造在桥梁币上,悬挂在棺椁上,就和前面所说的汉代花钱一样,希望通过刻铸着“虹纹”“房屋”等这一类引导升仙吉祥图案的花“钱”,带给往生者吉祥圆满、充满财富的来生。所以说,带工桥梁币和汉花性质一样,都是流通货币的一种特殊殉葬形式。这一点,也恰恰说明了素文桥梁币也就是“钱”币的货币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