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各位泉友支持。支持和反对都感谢。让我们也有机会重新梳理下认识。重新看清钱币界收藏的真实现状。今年春天在郑州聚会时幸遇孙仲汇老师,不忍失之交臂与孙老在宾馆交流到晚宴。孙老多年来除对钱币研究和著述外,也活跃在钱币交流交易的第一线。孙老对钱币的实事求是态度令人尊敬,跟人家学习的时候,没想到会跟我请教一枚自藏多年钱币的真假及性质问题。期间谈到目前钱币界一些怪现象,孙老说道一些虚伪概念和认人跟风时现象时斥责这类人:下里巴人。可见孙老对一些市面存在的现象也是深有感触啊。
无独有偶,著名实力派学者上海博物馆、无锡博物馆研究专家钱屿先生也对这种现象给予批判,但也似乎很失望。钱先生在文章中说过:“现在的钱币界就像这盆花一样,”说起钱币收藏中的真假问题,52岁的钱币鉴定专家钱屿半开玩笑地拿他家窗台上的一盆仙人球打比喻,“盆里本来种的是仙人球,外围长的野草都是小鸟叼来的种子。没想到现在草反而长得比仙人球还要茂盛,仙人球看不出来,一眼看上去全是野草了。”
钱屿先后在无锡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研究钱币26年,出版了15部著作。他见过举世罕有的古币、验过千奇百怪的假币,更不遗余力地搜集了各种普通收藏家很难接触到的珍贵钱币书籍资料。在他眼里,目前国内的钱币收藏圈和流通市场盛行着太多错误的认识,误导着藏家也扰乱着市场。
钱屿说,钱币市场的三个环节——学术界、收藏者和商家之间,存在一个怪圈。收藏者和商家误读着钱币,却掌握着舆论。往往需要学术界先行多年,真相才会慢慢获得收藏圈的认同,从而最终影响到商家。
当年扶摇子发出故宫存档的钱币,市场依然嘘声一片,说假的,说机器做的,什么样的都有。到目前为止那枚传奇的当千雕刻的钱币,仅有3个人给予最终的准确定性。还好,那枚钱币在故宫,要是在扶摇子手里更被骂的狗血喷头了。肯定说拿个假钱等发财,想疯了。呵呵。
我也给一些网站兼职做钱币顾问和鉴定。也一直困惑其中,现在的鉴定机制有问题,但也很无奈,2家老大都不是钱币专家,想到的风险小的原则就是从大流,所以经常是鉴定委员会的人选择从众心理,不用写根据,只写结果,然后类似的举手表决。痛心的是,有些藏家的大珍,被打成赝品,有些假货堂而皇之走上台面。有时候有交易纠纷,处理结果依然是投票表决。我无语,真无奈。其中有的鉴定师的观念真让人受不了,什么清朝宝源宝泉局没有样钱,中国花钱没有母钱。隋朝以后全都是翻砂制作钱币。无奈啊,但人家是正统古玩学校毕业的。这里我只能无奈的给一些藏品去鉴定的藏友说,假如有一天你的藏品被鉴定成赝品,先不要急于处理掉,也许那个是珍品!有些所谓业界知名钱币鉴定评级公司的平均钱币认识并不比你强多少,遇到小事主动赔付为了彰显负责和公证,真遇到动筋骨的大赔偿绝对不会赔付的!疑难钱币如果咨询依然可以发我QQ。再次感谢。希望古钱币事业在我辈多一些研究和传承,由一个收藏杂项的偏门,变成具有独立学术体系的学科。此贴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