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铁扇子在2005-6-14 8:14:32的发言:
“我說京畿的高手 互相哄抬”--录麦先生语
麦先生说实话了。也对,个人的观点没必要遮遮掩掩,理直气壮的说出来好。
“一版錢 當時的鑄量 數以億萬計. 其中有精有粗 流傳至今 非得找出其最精者訂為所有粗者之母? 眾口鑠金 連一點"可能是母"的餘地都不留. 要非為利抬哄 這種現象 如何解釋?”--录麦先生语
非也!非也!我多次说过,母钱因铸局不同、版式不同,没有统一标准,所以我认定的或“抬哄”的母钱不一定是最精者,而是同版式钱中的最精者,而且必须以不同于子钱的手法加工的,才可认定母钱。心中有数,当然就不用麦先生赐教的“可能是母”这种含混说法了。但这种“一是一二是二”的说法按麦先生看法“非为利抬哄”是说不过去的。所以尽管我没有在网上卖过一件东西,但按麦先生的逻辑肯定也是为利而“抬哄”的。我觉得麦先生这种“可能是母”的态度比我们京畿地区“抬哄”母样更容易让买主接受,有什么不妥时也更容易脱身,若真有谁当母钱买下发现上当也找不了后帐,因为它仅仅“可能是母”,谁让你眼力不够呢!
我鑽研清錢40多年 有些見識和金刀客 鐵扇子2位大不相同. 在這方面的差異上 很多我認為他們2位是錯的. 也就在此基礎上 我越來越顯得和大陸高手的格格不入.--录麦先生语
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植根大陆,大陆每年新发现的好钱很多,我们有条件在第一时间或第二时间接触它们,有条件研究它们。而且不光是台湾有开门见山的母钱,既便我们手中的都是“抬哄”的,大陆各大博物馆如历博、上博馆藏的母钱也还是开门见山的,不是“京畿”的人“抬哄”的,我们可以借鉴,可以观摩。没吃过猪肉,也还见到过猪跑。我们未必就比“台湾泉界”笨多少,有条件也有可能在古钱的研究上补充一些东西。而且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古钱研究要不要进一步发展,是否以台湾人手中的东西为标准,而他们认为开门见山的东西大多是几十年前的东西了;以他们的观点为尺度,他们的观点还固定在几十年前。凡是和台湾的东西或观点不一致就被视为为利“抬哄”?用他们的观点来局限幅员辽阔的中国大陆对不断新发现出土钱币的研究?那样的结局将是什么?幸亏有一批泉友不迷信权威,敢于实事求是,而且现在确实已经不是谁有钱谁说了算的时代了。
我玩钱也就20多年,根本谈不上钻研,还背有“为利抬哄”之黑锅,所以还请大家擦亮眼睛,千万不要上我的当。切切!
支持您!钱老师。谁有多大斤两,泉友心中自有天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