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狼:楼主的万治是一眼地摊货,在没有发现一眼开门品之前,所有的考证都是娱乐。
非常感谢您的意见,地摊货肯定不是,地摊里就没有这样工艺的东西。
这枚和晚明清初出现的那些借范钱一样,也是有不同的钱币来组合的。就比如大明光背、顺治背同一样,都是借范。具体怎么借呢?
第一种,最常见的方法,比如前面说的大明光背,就需要把京版崇祯通宝中的崇祯二字铲平,然后用锡铅或者腊浇注,再雕刻上大明二字,作为母钱,翻模后,就可以浇注子钱了。
第二种,就是这样的万治钱,用河版的万历通宝,开窗刻下“历”字,用顺治通宝,也开窗刻下“治”字,直接拼接 “万口通宝” 和 “历”字,再在接缝处浇注锡铅,用刀修背及地章。成品作为母钱,翻模后浇注子钱。
这两种做法,感觉第一种比较麻烦,因为大明二字没有现成的,只能铲字后再灌锡铅或蜡,刻“大明”文字。而第二种借范,因为直接有现成的钱币,简单用锡铅拼接就可以作为母钱了。这也就是浪总说背后没有处理干净的原因,应为作为母钱后面的锡铅接缝只是抹平了而已,并没有刻意修背,这也是和时代背景相符合的。不知道这么说,您能理解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