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转到
    查看 34244 | 回复 92

    [欣赏] 景泰通宝(明嘉靖三十二年补铸)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10-18
    80楼 发表于2021-03-09 21:52:14

    https://bbs.chcoin.com/show-8432580-1.html

    园地里以前也贴出枚景泰通宝,但不是永乐宣德风格。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10-18
    81楼 发表于2021-03-09 23:50:49

    清代李佐贤 、鲍康撰《续泉汇》 中对景泰通宝的描述是:“景帝景泰通宝钱按世宗补铸洪武以下九号钱,独景泰以出庙不补铸。子年所藏此品,确系旧钱,又非改刻,特载以质博雅。”也就是说在李佐贤 、鲍康撰《续泉汇》的1873年,就见过“子年”这个人收藏的“景泰通宝”并断定为“旧钱”,且非改刻。



    离线 济泉
    实名认证
    好评
    5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5-19
    最后登录
    2025-10-17
    82楼 发表于2021-03-10 08:46:35

    楼主的观点有点跑偏了,同意浪总的观点,另外23楼泉友说的也在理,楼主这枚个人更倾向于日本或安南铸(日本当年确实有这个习惯),藏泉或玩版,过手量很重要,很多知识是在实践中悟出来的,书本上是没有的。

    离线 济泉
    实名认证
    好评
    5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5-19
    最后登录
    2025-10-17
    83楼 发表于2021-03-10 08:47:52

    另外80楼那枚应该就是个赝品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10-18
    84楼 发表于2021-10-06 16:01:42

    网上还看到一品景泰通宝.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10-18
    85楼 发表于2021-10-06 16:29:10

    http://www.jibi.net/News/zpsx/145813545.html

    以上图片引自收藏快报《小议“明嘉靖年间补铸钱”》一文。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10-18
    86楼 发表于2021-10-07 09:42:52


    ■浙江湖州 刘健平

      我们知道,《明会典》《明史稿》《明史·食货志》等都曾提到过明世宗在嘉靖年间要补铸完洪武至正德的年号钱。而究竟是否补铸了呢?这一直是引起众多研究者争议的问题。

      一种观点是没有补铸。以前辈翁树培、宋芝山为主,《古泉汇考》等有议论,现代孙仲汇、胡薇所著《古钱币图解》、唐石父《中国古钱币》、彭信威《中国货币史》、陈旻声《明代稀见的年号钱》等均为这种观点。而以详而有据地论证“嘉靖年间没有补铸钱”的佳文,当推《中国钱币》1986年第二期叶世昌、潘连贵发表的《嘉靖年间没有补铸钱》,文中引《明实录》以较《明会典》和《明史》的记载,很有说服力。

      第二种观点是有补铸钱。从谱录看,《古泉丛话》引《明史稿》,《钱录》引《明会典》,《古今钱略》,《钱汇》等则多主张曾补铸过。前人戴熙、李佐贤、鲍康等均认同嘉靖年间补铸过。《古泉丛话》《陈氏图经》《古泉汇》《续泉汇》等均有论述。而现代卫月望在《古钱索引》中也支持这一补铸说。

      第三种是认为由于政令和时间的空隙,而形成有少量明嘉靖的补铸钱(试铸钱)存世。笔者的恩师陈达农在《古钱学入门》之书中有较详细论述。在收藏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一些和研究中“嘉靖年间补铸钱”相关的古钱。在此,笔者试做分析如下:

      1.邻国借用明朝年号钱:特别是唐以后,中国的古钱历来被周边邻国日本、安南、朝鲜等所仿铸。有以中国流通古钱为蓝本,而照葫芦画瓢仿铸的,但字里行间、风格特色、铜质等和中国本土钱还是有很大差别,细细对比,也能识别。有中国铸过这种年号钱,邻国借用年号钱文参考,自己再变体所铸的,这些钱就和中国古代同年号钱差别更大了,钱中带有邻国文化元素的东西更多,更便于识别。还有一种,就是中国有这种年号,但没有铸过钱(或仅极少量铸过)。邻国当然无从参考钱文仿铸,但邻国却按此年号名声自己自行臆想设计、铸造出这种年号钱。当然就完全带有他们民俗地区风格特色,很容易甄别出来。

      以上多种仿铸中国年号钱形式,总体上说是对中华王朝的臣服和崇敬,再而就是方便贸易。而邻国借用中国明朝年号而铸的钱,有洪武通宝、建文通宝、天顺通宝、成化通宝等发现,但均薄小且文字风格和内地明钱迥异。所以我们稍加对比,就能看出是安南仿铸或日本仿铸等。

      2.中国古代慕名仿的明朝年号钱:由于明代有几个年号可能政府没有正规铸过钱,但民间却传得神乎其神。所以在同代或后代,民间或官府就铸造了一批满足民众心理的钱。如正德通宝、建文通宝等。明初,燕王朱棣对建文帝朱允炆的激进削藩政策极为不满,当殃及自身安危时,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夺得明政权。而建文帝在朱棣攻克应天府(南京)时,自焚身亡(一说逃出为僧)。朱棣当政,虽于国于民做了很多大事,但其实行的刚性统治,残暴至极,民众当中的影响当然不佳。民众就自然怀念总体上仁厚柔政的建文皇帝朱允炆,更同情小皇帝的不幸人生。再则,民间有永乐称帝后在全国大肆收缴建文通宝钱的美妙传说故事,这使建文铜钱在民间更显神秘。虽然建文年间没有铸钱记载,但民间为主(可能官府也有),明中期后就铸了一些建文通宝,以花钱形式为主,存世极少。而正德皇帝朱厚照,史载上没有铸过正德通宝。然由于正德皇帝生前游幸天下,喜武自大,亲信宦官,声色犬马,做事荒唐等,在民间造成巨大影响,传闻戏说故事极多。而明末时世人就附会成正德皇帝为游龙,重价求购正德钱,一二文可值一两,并谓佩此钱渡江更可保平安,有镇水之效,实则是无稽之谈!故自明末始正德通宝钱一直每朝都有铸作。而清以后,正德钱所铸就更多,而品种更杂,更有邻国日本等仿铸的。这些正德钱以花钱形式为主,有官、有私。

      3.为满足收藏家猎奇的心理。钱商凭空想象,铸了一些明朝年号钱。如明朝许多年号有可能政府根本没有铸钱,但为了满足收藏家猎奇求稀的心理,钱商就铸造了一些明朝稀见年号钱,售以获利。这种钱有改刻、改范、铸作等多种,大多出现在清中期至民国。由于凭空所造,我们还是能够看出不对的地方。

      4.从现有研究看,嘉靖年间明政府虽没有实行大量铸造洪武至正德年号的补铸钱,但可能政令下达和收回间的时间空隙,而形成有少量明嘉靖年的补铸钱(试铸钱)存世。如陈达农著《古钱学入门》一书(第141页)中就指出(笔者概述如下):《宁宗本纪》庆元六年十二月癸卯诏记明年为嘉泰元年,而钱文有“春七”“同七”二种。《南宋泉谱凡例》庆元钱元至六年所铸。然而铁钱有“春七”“汉七”。嘉定年号虽至十七年,但铸造铜钱,则以十四年停止。然而世上往往有“十五”“十六”之背文者铜钱。乃系昔时用于庆祝所改雕,故未有“十七”者,惟汉阳监所铸之铁折二钱有“十六”“十七”者(当亦有“十五”者),又据《古泉汇考》“嘉泰通宝”有折二背上“五”字。而《本纪》嘉泰四年十二月己亥,诏改明年为开禧元年。传世应该只有“元”至“四”。这些南宋庆元背“七”、嘉定背“十五”“十六”“十七”、嘉泰背“五”等品的存世,都是明年改铸新年号钱,在诏书未到达前所铸。

      陈达农在文中(第142页)又找到以下重要史料,原文如下:即使根据世宗《明实录》本身,户部尚书邹文盛提出钱法条议来谈:“私铸固所当禁,而制钱制积未多,民用有乏,易致腾贵。宜仿永乐、宣德故事,差官铸造,及先臣邱浚所议,于直隶、河南、闽、广旧常私铸之地,令有司编出能铸人,给工制造厚重的钱,限数输纳,以广民用。”世宗同意邹文盛的条议并指示:“户部仍会同工部查累朝未铸铜钱俱为补铸,与嘉靖通宝兼用。如民间有阴抑不行使制钱者,缉捕重办。”既然世宗颁令,则直隶、河南、闽、广之地旧常私铸能人,先行试铸何尝不可,从今天存世较精的“天顺”“成化”等钱来看,虽数量不多,很足以说明嘉靖六年后没有实行大量补铸钱,而圣旨批示后民间何独不能趁机而私铸少量数额,等到当局发觉加以禁止时,而事实上却是留下了这批为数不对,属于木已成舟的补铸钱(或者是试铸钱),又怎能凭史据的缺乏而推翻与否定实物的存在呢?南宋庆元背“七”、嘉定背“十五”“十六”“十七”、嘉泰背“五”等品的存世,岂不能作为补铸的前例吗?

      再次,笔者试举几枚明铸稀见年号钱的物证,如下:

      1.传世古物证:成化通宝(图1),传世古,直径25、穿6毫米,重4.48克;钱文气韵具明钱特征,包浆熟旧。

      2.生坑传世古物证:景泰通宝(图2),直径24、穿5.5毫米,重4.84克。此品明显先入土生坑,后又经传世,典型生坑传世古。文字气韵明钱特征,包浆熟旧。

      3.生坑***物证:湖州南皋桥桥东河边的老房子拆迁时,翻出了许多嘉靖、万历、崇祯等钱。于是有不少古钱爱好者拿探测器去寻宝,有人就发现了一枚“建文通宝”钱。该钱又几经转手,笔者多方打探,终于见得真容。此枚建文通宝钱(图3),生坑,直径23、穿5.5毫米,重4.69克。主要有下特征:锈色深入骨头,所泛之色更接近明嘉靖一类明钱,观锈色不是短期所能成,符合到明朝的时间;观内郭、外郭、文字等,均带有明钱特色,特别类似早期明钱之南版;建文通宝有日本、安南仿铸者,但与此式不同,此版式更具中国本土特色风味。综合以上几点分析,笔者认为这枚“建文通宝”就是明中期以前铸的钱币。

      以上几枚稀见明朝年号钱,为研究“明朝嘉靖年间补铸钱”的奥妙,提供了一定的实物依据。今将其展示出来,以期供大家交流指正。

    来源:收藏快报

    离线 顺天将军
    实名认证
    好评
    99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12-23
    最后登录
    2025-10-18
    87楼 发表于2021-10-07 09:53:48

    日式风格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10-18
    88楼 发表于2021-10-07 17:24:24
    顺天将军:

    日式风格

     

    谢谢您的意见,很多嘉靖通宝的铸造真不如这枚钱币。另外,嘉靖时补铸也说了是按照永乐宣德式样铸造,这个和永乐有点相似,也符合文献。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10-18
    89楼 发表于2021-11-03 17:36:43

    清张宗懿撰《钱志新编》中有载景泰通宝,书中描述“景泰钱,此钱余有之,甚精好”。以上著录至少说明景泰通宝在道光十年的时候就已经面世。

    《钱志新编》成书于道光10年(1830年)书分二十卷。收录唐虞、夏商周、齐莒秦、汉蜀汉吴、晋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唐附史思明、梁唐晋汉周、南唐前后蜀闽南汉楚燕、宋附刘豫、辽金夏、元、宋吴天完汉夏、明、明末诸王、外夷(安南高丽日本高昌)、无考古钱等诸王所发行货币后附“无考古钱”、“马钱”、“厌胜钱”等。收集范围甚宽。品相上乘版刻较精内多钱币版图。史料丰富绘刻精细。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