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这种正德是宣德改范,民间后铸,近年见过5、6枚,过手2枚,如图。景泰文字无神,形制粗劣,与明代官铸无关。而嘉靖帝于三十二年11月2日提议的补铸前朝九帝钱次日就被严嵩弹劾不切实际而搁置。现在很多人解读历史都只是断章取义,不求甚解,于是误人子弟。
非常感谢您的意见,不过嘉靖朝补铸前朝铜钱有两次,第二次就是您贴的嘉靖三十二年的这次。这次,确实可能因为严嵩的弹劾未能补铸,否则按照史书应该铸造非常多的前朝未铸钱币。
但是《明世宗实录》又载:“嘉靖六年十二月甲辰朔(初一),上谕户部曰:‘盐课接济边储,泉货流通民田,俱当今急务。迩来盐法、钱法大坏矣……钱法之坏,由于私铸者多,官不为禁。朕又闻京师市中所用俱出私铸,前代旧钱及我朝通宝俱阻革不行。今欲……私铸禁绝,钱法复旧,以足边储,以平市价,其速议区处禁约事宜以闻。’于是户部尚书邹文盛奏言曰:‘国朝所造洪武、永乐、宣德、弘治诸钱不见通行,以在官收贮不发民间,流布未广故也。乞令内府司钥库查核其数,散为官军折色俸粮……督收官铸,言私铸固所当禁,而制钱铸积未多,民用有乏,易致腾贵,宜仿永乐宣德故事,差官铸造。’……户部仍会同工部,查累朝未铸铜钱,俱为补铸,与嘉靖通宝兼用,如民间敢有阻抑不行使制钱者,缉捕重治。”
嘉靖六年十二月的补铸,却提到了“宜仿永乐宣德故事,差官铸造。”“户部仍会同工部,查累朝未铸铜钱,俱为补铸,与嘉靖通宝兼用”。也就是说,在嘉靖六年十二月的时候,是有补铸过累朝没有铸的铜钱,且仿造永乐宣德的式样来补铸的。这次补铸并没有像后来三十二年提到的那样“谕工部铸洪武至正德纪元九号钱,每号一百万锭,嘉靖纪元号一千万锭。”如此之巨。所以,市面上遗留的正德、景泰钱,基本都是按照永乐、宣德的式样来铸造的。这也是您手里的正德为宣德式样的缘故。也正是由于是补铸,因此也不可能铸造太多,借永乐宣德钱改范翻铸一下即可,也就不是那么精致了,也能说得通。毕竟有几种史书都如此记录,且市面上也能见到正德、景泰、洪熙钱。因此,不能因为少见,就片面否定史书。
这枚钱币上手细观,肯定是老钱币。至于是否嘉靖六年补铸,在下倾向于是。但最终其性质如何,还需要大家更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