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页... 47 转到
    查看 91047 | 回复 460

    [欣赏] 唐钱第一珍——宝应通宝!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我是阿肯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2-29
    最后登录
    2023-10-18
    150楼 发表于2016-05-23 13:33:53

    再次感谢渔歌唱晚陈前文红河收藏吕梁会同馆主鉴古斋文珍院师友们的支持与鼓励!:)

    离线 我是阿肯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2-29
    最后登录
    2023-10-18
    151楼 发表于2016-05-23 14:35:11

    前面有朋友说此钱或为岛国安南钱,也不知道依据为何?
    那么现在就先看看此钱是否为日本钱币把。
    首先,查阅了日本历代的年号,其中并无宝应年号。
     

    日本年号一览 
    开始年份(西元) 年号名称 在位天皇 
    645 大化 孝德天皇 

    650 白雉 孝德天皇 

    654 (停用) 

    686 朱鸟 天武天皇 

    686 (停用) 

    701 大宝 文武天皇 

    704 庆云 文武天皇

    元明天皇 
    708 和铜 元明天皇 

    715 灵龟 元正天皇 

    717 养老 元正天皇 

    724 神龟 圣武天皇 

    729 天平 圣武天皇 

    749 天平感宝 圣武天皇 

    749 天平胜宝 孝谦天皇 

    757 天平宝字 孝谦天皇

    淳仁天皇
    称德天皇 
    765 天平神护 称德天皇 

    767 神护景云 称德天皇 

    770 宝龟 光仁天皇 

    781 天应 光仁天皇

    桓武天皇 
    782 延历 桓武天皇 

    806 大同 平城天皇

    嵯峨天皇 
    810 弘仁 嵯峨天皇

    淳和天皇 
    824 天长 淳和天皇

    仁明天皇 
    834 承和 仁明天皇 

    848 嘉祥 仁明天皇

    文德天皇 
    851 仁寿 文德天皇 

    854 齐衡 文德天皇 

    857 天安 文德天皇

    清和天皇 
    859 贞观 清和天皇

    阳成天皇 
    877 元庆 阳成天皇

    光孝天皇 
    885 仁和 光孝天皇

    宇多天皇 
    889 宽平 宇多天皇

    醍醐天皇 
    898 昌泰 醍醐天皇 

    901 延喜 醍醐天皇 

    923 延长 醍醐天皇

    朱雀天皇 
    931 承平 朱雀天皇 

    938 天庆 朱雀天皇

    村上天皇 
    947 天历 村上天皇 

    957 天德 村上天皇 

    961 应和 村上天皇 

    964 康保 村上天皇

    冷泉天皇 
    968 安和 冷泉天皇

    圆融天皇 
    970 天禄 圆融天皇 

    973 天延 圆融天皇 

    976 贞元 圆融天皇 

    978 天元 圆融天皇 

    983 永观 圆融天皇

    花山天皇 
    985 宽和 花山天皇

    一条天皇 
    987 永延 一条天皇 

    988 永祚 一条天皇 

    990 正历 一条天皇 

    995 长德 一条天皇 

    999 长保 一条天皇 

    1004 宽弘 一条天皇

    三条天皇 
    1012 长和 三条天皇

    后一条天皇 
    1017 宽仁 后一条天皇 

    1021 治安 后一条天皇 

    1024 万寿 后一条天皇 

    1028 长元 后一条天皇

    后朱雀天皇 
    1037 长历 后朱雀天皇 

    1040 长久 后朱雀天皇 

    1044 宽德 后朱雀天皇

    后冷泉天皇 
    1046 永承 后冷泉天皇 

    1053 天喜 后冷泉天皇 

    1058 康平 后冷泉天皇 

    1065 治历 后冷泉天皇

    后三条天皇 
    1069 延久 后三条天皇

    白河天皇 
    1074 承保 白河天皇 

    1077 承历 白河天皇 

    1081 永保 白河天皇 

    1084 应德 白河天皇

    堀河天皇 
    1087 宽治 堀河天皇 

    1094 嘉保 堀河天皇 

    1096 永长 堀河天皇 

    1097 承德 堀河天皇 

    1099 康和 堀河天皇 

    1104 长治 堀河天皇 

    1106 嘉承 堀河天皇

    鸟羽天皇 
    1108 天仁 鸟羽天皇 

    1110 天永 鸟羽天皇 

    1113 永久 鸟羽天皇 

    1118 元永 鸟羽天皇 

    1120 保安 鸟羽天皇

    崇德天皇 
    1124 天治 崇德天皇 

    1126 大治 崇德天皇 

    1131 天承 崇德天皇 

    1132 长承 崇德天皇 

    1135 保延 崇德天皇 

    1141 永治 崇德天皇

    近卫天皇 
    1142 康治 近卫天皇 

    1144 天养 近卫天皇 

    1145 久安 近卫天皇 

    1151 仁平 近卫天皇 

    1154 久寿 近卫天皇

    后白河天皇 
    1156 保元 后白河天皇

    二条天皇 
    1159 平治 二条天皇 

    1160 永历 二条天皇 

    1161 应保 二条天皇 

    1163 长宽 二条天皇 

    1165 永万 二条天皇

    六条天皇 
    1166 仁安 六条天皇

    高仓天皇 
    1169 嘉应 高仓天皇 

    1171 承安 高仓天皇 

    1175 安元 高仓天皇 

    1177 治承 高仓天皇

    安德天皇 
    1181 养和 安德天皇 

    1182 寿永 安德天皇

    后鸟羽天皇

    1184 元历 后鸟羽天皇 

    1185 文治 后鸟羽天皇 

    1190 建久 后鸟羽天皇

    土御门天皇 
    1199 正治 土御门天皇 

    1201 建仁 土御门天皇 

    1204 元久 土御门天皇 

    1206 建永 土御门天皇 

    1207 承元 土御门天皇

    顺德天皇 
    1211 建历 顺德天皇 

    1213 建保 顺德天皇 

    1219 承久 顺德天皇

    仲恭天皇
    后堀河天皇 
    1222 贞应 后堀河天皇 

    1224 元仁 后堀河天皇 

    1225 嘉禄 后堀河天皇 

    1227 安贞 后堀河天皇 

    1229 宽喜 后堀河天皇 

    1232 贞永 后堀河天皇

    四条天皇 
    1233 天福 四条天皇 

    1234 文历 四条天皇 

    1235 嘉祯 四条天皇 

    1238 历仁 四条天皇 

    1239 延应 四条天皇 

    1240 仁治 四条天皇

    后嵯峨天皇 
    1243 宽元 后嵯峨天皇

    后深草天皇 
    1247 宝治 后深草天皇 

    1249 建长 后深草天皇 

    1256 康元 后深草天皇 

    1257 正嘉 后深草天皇 

    1259 正元 后深草天皇

    龟山天皇 
    1260 文应 龟山天皇 

    1261 弘长 龟山天皇 

    1264 文永 龟山天皇

    后宇多天皇 
    1275 建治 后宇多天皇 

    1278 弘安 后宇多天皇

    伏见天皇 
    1288 正应 伏见天皇 

    1293 永仁 伏见天皇

    后伏见天皇 
    1299 正安 后伏见天皇

    后二条天皇 
    1302 乾元 后二条天皇 

    1303 嘉元 后二条天皇 

    1306 德治 后二条天皇

    花园天皇 
    1308 延庆 花园天皇 

    1311 应长 花园天皇 

    1312 正和 花园天皇 

    1317 文保 花园天皇

    后醍醐天皇 
    1319 元应 后醍醐天皇 

    1321 元亨 后醍醐天皇 

    1324 正中 后醍醐天皇 

    1326 嘉历 后醍醐天皇 

    1329 元德 后醍醐天皇 

    [编辑]

    南朝
    开始年份(西元) 年号名称 在位天皇 
    1331 元弘 后醍醐天皇 

    1334 建武 后醍醐天皇 

    1336 延元 后醍醐天皇

    后村上天皇 
    1340 兴国 后村上天皇 

    1346 正平 后村上天皇

    长庆天皇 
    1370 建德 长庆天皇 

    1372 文中 长庆天皇 

    1375 天授 长庆天皇 

    1381 弘和 长庆天皇

    后龟山天皇 
    1384 元中 后龟山天皇 

    [编辑]

    北朝
    开始年份(西元) 年号名称 在位天皇 
    1332 正庆 光严天皇 

    1334 建武 光明天皇 

    1338 历应 光明天皇 

    1342 康永 光明天皇

    崇光天皇 
    1345 贞和 崇光天皇 

    1350 观应 崇光天皇 

    1352 文和 后光严天皇 

    1356 延文 后光严天皇 

    1361 康安 后光严天皇 

    1362 贞治 后光严天皇 

    1368 应安 后光严天皇

    后圆融天皇 
    1375 永和 后圆融天皇 

    1379 康历 后圆融天皇 

    1381 永德 后圆融天皇

    后小松天皇 
    1384 至德 后小松天皇 

    1387 嘉庆 后小松天皇 

    1389 康应 后小松天皇 

    1390 明德 后小松天皇 

    [编辑]

    南北朝统一(明德以后统一)
    开始年份(西元) 年号名称 在位天皇 
    1394 应永 后小松天皇

    称光天皇 
    1428 正长 称光天皇

    后花园天皇 
    1429 永享 后花园天皇 

    1441 嘉吉 后花园天皇 

    1444 文安 后花园天皇 

    1449 宝德 后花园天皇 

    1452 享德 后花园天皇 

    1455 康正 后花园天皇 

    1457 长禄 后花园天皇 

    1460 宽正 后花园天皇

    后土御门天皇 
    1466 文正 后土御门天皇 

    1467 应仁 后土御门天皇 

    1469 文明 后土御门天皇 

    1487 长享 后土御门天皇 

    1489 延德 后土御门天皇 

    1492 明应 后土御门天皇

    后柏原天皇 
    1501 文龟 后柏原天皇 

    1504 永正 后柏原天皇 

    1521 大永 后柏原天皇

    后奈良天皇 
    1528 享禄 后奈良天皇 

    1532 天文 后奈良天皇 

    1555 弘治 后奈良天皇

    正亲町天皇 
    1558 永禄 正亲町天皇 

    1570 元龟 正亲町天皇 

    1573 天正 正亲町天皇

    后阳成天皇 
    1592 文禄 后阳成天皇 

    1596 庆长 后阳成天皇

    后水尾天皇 
    1615 元和 后水尾天皇 

    1624 宽永 后水尾天皇

    明正天皇
    后光明天皇 
    1644 正保 后光明天皇 

    1648 庆安 后光明天皇 

    1652 承应 后光明天皇

    后西天皇 
    1655 明历 后西天皇 

    1658 万治 后西天皇 

    1661 宽文 后西天皇

    灵元天皇 
    1673 延宝 灵元天皇 

    1681 天和 灵元天皇 

    1684 贞享 灵元天皇

    东山天皇 
    1688 元禄 东山天皇 

    1704 宝永 东山天皇

    中御门天皇 
    1711 正德 中御门天皇 

    1716 享保 中御门天皇

    樱町天皇 
    1736 元文 樱町天皇 

    1741 宽保 樱町天皇 

    1744 延享 樱町天皇

    桃园天皇 
    1748 宽延 桃园天皇 

    1751 宝历 桃园天皇

    后樱町天皇 
    1764 明和 后樱町天皇

    后桃园天皇 
    1772 安永 后桃园天皇

    光格天皇 
    1781 天明 光格天皇 

    1789 宽政 光格天皇 

    1801 享和 光格天皇 

    1804 文化 光格天皇

    仁孝天皇 
    1818 文政 仁孝天皇 

    1830 天保 仁孝天皇 

    1844 弘化 仁孝天皇

    孝明天皇 
    1848 嘉永 孝明天皇 

    1854 安政 孝明天皇 

    1860 万延 孝明天皇 

    1861 文久 孝明天皇 

    1864 元治 孝明天皇 

    1865 庆应 孝明天皇

    明治天皇 
    1868 明治 明治天皇 

    1912 大正 大正天皇 

    1926 昭和 昭和天皇 

    1989 平成 现任天皇

    离线 我是阿肯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2-29
    最后登录
    2023-10-18
    152楼 发表于2016-05-23 14:44:01

    其次,此宝应钱年号正好和肃宗末年所定宝应年号相符,其书写字风很有唐风。那么就看看日本钱在唐代时期是什么样的风格。
    浙江涂师平先生在《东方收藏》上发表过一篇“唐代日本仿中国钱币考略”的文章,对日本在唐朝时期的钱币有过很详细的介绍,图文并茂,非常有参考价值。其中列举了日本奈良、平安时代,受中国唐朝钱币影响,自元明天皇和同元年(708)始,仿照唐“开元通宝”钱币,铸“和同开珎”钱,到村上天皇天德二年(958)铸“乾元大宝”钱,250年间,共铸造的十二种钱币,总称“日本皇朝十二钱”。

    现贴出如下:













    离线 我是阿肯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2-29
    最后登录
    2023-10-18
    153楼 发表于2016-05-23 14:52:44

    首先看看和同开珎

    和同开珎为日本奈良朝初始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唐景龙二年)铸,为日本最早铸行的官钱,由此改变了历来谷帛交易的状况。形制仿唐开元通宝。钱文“和同”系年号“和铜”省写,“开珎”为“开元通宝”简称,“珎”取“寳”之中部为字。隶书面文旋读,光背无文。始为银铸,不久即在近江自五地大量制造铜钱。工艺精整,品相端丽。文字及边廓略有变异,版式较多。径2.4—2.7厘米,重3.2—5克。养老四年(720)更是请中国铸工帮助造钱,所出俗称“新和同”钱。和同开珎银品极罕,但铜钱流入我国较多,迄今尚不难见。
    从此钱的书写可以看到浓浓的开元通宝的风格。


    离线 我是阿肯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2-29
    最后登录
    2023-10-18
    154楼 发表于2016-05-23 16:02:55

    日本铸造的第二枚钱币万年通宝始铸于淳仁天皇天平宝字四年(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币材用铜,钱文隶书,旋读。为吉备真备书写。吉备真备是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政治家,曾两次出任遣唐使。“万年通宝”均为小平钱,径约2.4—2.6厘米,重约3.5—4.5克,形制有大小,缘有润细之别,又有“年”字点为横画者。
    “唐代日本仿中国钱币考略”这篇文章中贴出的万年通宝,文字不清晰,2007年11月6日,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拍卖会上拍了一枚 万年通宝,此钱文字较为清楚。从此钱币可以看出,其文字风格与开元通宝文字相类似,但也有差别。尤其是宝字,此钱宝下的两点,为八字点。而开元、乾元等唐代本土钱币的宝字,基本上都是平折点。这点非常重要,从上一楼贴出的十二枚日本钱币,都可以看到,所有的日本钱币,宝字都是八字点,而无疑平折点。
    对比宝应通宝,虽然宝应两字比较繁复,但两个宝字,都是平折点,而非八字点。

    要知道万年通宝始铸于淳仁天皇天平宝字四年,也就是760年,对应的是唐肃宗上元元年,比宝应元年(762年)还要早两年。而日本钱自万年通宝以后,所有的宝字都是八字点。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宝应通宝与日本钱没有延续继承的关系,宝应钱是地地道道的唐朝本土铸币!






    离线 我是阿肯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2-29
    最后登录
    2023-10-18
    155楼 发表于2016-05-23 16:27:58

    再看安南所铸货币。
    安南铸币较晚,直到公元966年,丁部零建大瞿越国,年号太平,安南才开始建立独立封建国家。史称丁朝。其立国12年(北宋开宝3年—太平兴国4年)。所铸有太平兴宝,“太”做“大”,背“丁”以记国姓。分光背、上丁、下丁和下反丁四种版别,上、下丁者少,其余稀。太平兴宝的铸造时间早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铸造的太平通宝。

    由于966年距离宝应元年762年已经200年了,所以此太平兴宝的文字风格与唐钱风格已经完全不相类了。所以,此宝应通宝绝不会是安南钱!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202/12/21121845_445668520.shtml


    离线 小棍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5-14
    最后登录
    2025-09-26
    156楼 发表于2016-05-23 17:01:56

    第一次见

    身份已验证  刘巍  辽宁大连

    离线 我是阿肯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2-29
    最后登录
    2023-10-18
    157楼 发表于2016-05-23 19:02:27
    小棍:
    第一次见

    嗯,十几天前俺也是第一次见呢:)

    离线 我是阿肯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2-29
    最后登录
    2023-10-18
    158楼 发表于2016-05-24 00:10:42

           前面说了日本自己铸造的第一枚钱币和同开珎为仿唐开元式样铸造的,后来还专门请唐代的工匠代为铸造,所以和同开珎的书写并不是大家所为。而日本自己发行的第二枚钱币万年通宝始铸于淳仁天皇天平宝字四年(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却为吉备真备书写。吉备真备则是日本奈良时代的大学者、政治家(公卿),曾两次出任遣唐使,官至正二位右大臣,明治时期被追赠为勋二等,著有《私教类聚》50卷。
            735年(天平7年),吉备真备回到日本后,向天皇献上了书籍(《唐礼》130卷)、天文历书(《大衍历经》1卷、《大衍历立成》12卷)、日时计(测影铁尺)、乐器(铜律管、铁如方响、写律管声12条)、音乐书(《乐书要录》10卷)、弓(弦缠漆角弓、马上饮水漆角弓、露面漆四节角弓各1张)、矢(射甲箭20只、平射箭10只)等,并带回了《东观汉记》。吉备真备带回的《唐礼》对日本朝廷礼仪的完善和改进有很大影响,《太衍历经》、《太衍厉立成》促进了日本的历法改革,使唐代历法得以在日本推广和使用。吉备真备带回的乐器和乐书对于唐乐在日本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中国早已失传的《乐书要录》现仍在日本保存,成为研究唐代音乐的重要资料。吉备真备在大唐留学时就已是围棋高手,传说围棋的棋盘、棋子最初都是真备从大唐带到日本之后才传播开的,不过此说尚有争议。
            在任大学助时期,吉备真备在大学中增设了音韵学新课。他重视矫正中国的吴音(江浙一带的语音,在六朝时传入日本)而学用汉音(唐代长安一带的语音),则是事实。还有吉备真备利用汉字的偏旁和部首曾对创制日文字母片假名反切法起过重要作用,许多著述都论证过此事。
            754年(天平胜宝6年)至764年(天平宝字8年),吉备真备任大宰大贰,这段时期他修正历学,用大衍历取代了仪凤历。
    769年(神护景云3年),吉备真备升为从二位,转任右大臣,中卫大将如旧。此时吉备真备与左大臣藤原永手(藤原北家)一起执掌朝政。地方豪族出身而被破格提拔,出人头地,以学者的身份位至大臣的,在日本近代以前,只有吉备真备和菅原道真两人而已
        由此可以得知,日本在万年通宝之后,开始由名人或天皇撰写钱文。而吉备真备则对于后来的日本钱币有一定影响力。因此日本后来的铸币,虽然文风并不统一,但在宝字的写法上或多或少受到吉备真备的影响,所用八贝宝更多一些。反观中国唐代与宝应通宝同时期的得一、顺天、乾元重宝,乃至之后的会昌开元、咸通玄宝甚至辽早期的天赞通宝,其宝字的写法都是非八字点,而是平折点。

        因此,从宝字的写法,可以看出,此宝应通宝应该是沿用开元通宝的传统写法,是中国本土所铸,而非岛国日本所铸。








    — 此帖于 2016-05-24 00:11:30 被 我是阿肯 编辑过 —
    离线 我是阿肯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2-29
    最后登录
    2023-10-18
    159楼 发表于2016-05-24 08:38:28

    对于中国本土铸造的唐钱,其文字风格如前所述是上下宽,左右窄。这样的风格在宝应元年762年的时候已经流行了141年。而吉备真备则仅仅是作为遣唐使来过中国两次,因此他在760年书写万年通宝时,仅仅仿照开元通宝位于右侧通字的写法,而并没有感悟到唐开元书写规律,有些刻舟求剑,不知变通。所以把通字依旧写的比较瘦长,其结果就是钱文留白太多,不饱满,没有唐钱的那种气势。
        反观同时期铸造于759年的顺天元宝,虽然是叛军史思明铸造,但其风格还是延续了唐钱的书写风格,应为这种风格是百余年来融入到老百姓骨子里的,钱文布局好,铸造的精整,老百姓就喜欢。顺太元宝的布局就看着舒服的多。而宝应通宝的书写风格同样延续了这样的风格。




    — 此帖于 2016-05-24 08:40:01 被 我是阿肯 编辑过 —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页... 47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