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8293031323334353637下一页... 63 转到
    查看 198690 | 回复 626

    四百多篇古币入门~高手进阶~泉界新闻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蓝风
    实名认证
    好评
    6
    差评
    11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5-03-09
    最后登录
    2025-05-21
    310楼 发表于2006-08-23 04:03:00

    [s:17][s:01]

    离线 bao
    实名认证
    好评
    3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5-09-12
    最后登录
    2025-04-05
    311楼 发表于2006-08-24 02:46:00

    以下是引用长安泉虫在2006-8-19 16:03:04的发言:300多篇入门资料一起发上来真是不容易啊!子非我泉友辛苦了!![s:27][s:27]本帖加入“精华帖”奖励,大家一起学习!
    大哥~~此贴不固顶~天理不容啊~~
    [s:07][s:21][s:17][s:31]

    离线 qinghuaquanp
    四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3-02
    最后登录
    2021-04-10
    312楼 发表于2006-08-24 04:55:00

    楼主辛苦!

    离线 磊落大山
    实名认证
    好评
    49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2-19
    最后登录
    2024-11-28
    313楼 发表于2006-08-24 14:39:00

    [s:17][s:17][s:17]

    离线 张三少
    论坛版主
    荣誉
    2017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4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5-13
    最后登录
    2025-05-21
    314楼 发表于2006-08-24 16:54:00

    辛苦了

    离线 大明堂主
    实名认证
    好评
    1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12-20
    最后登录
    2025-04-27
    315楼 发表于2006-08-24 18:55:00

    顶!楼主辛苦了。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316楼 发表于2006-08-25 19:09:00

    古钱币辨伪
    随着国内外钱币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古钱币的兴趣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珍稀品种的古钱币,常常是有价无货。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大批伪品,质量之高,数量之多,可谓史无前例。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作伪钱专业户,形成了铸造、运输、销售一条龙“三包”服务,使不少钱币爱好者,乃至收藏家上当受骗,对正常的集币活动危害极大。因此打击伪钱铸造,抵制伪钱泛滥,提高辨伪水平,是我们集币界刻不容缓的大事。下面对古钱、银币、铜币三个种类的鉴别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古钱是一种年代最久、历史最长、数量最多的钱币,其中一些品种因传世稀少而非常珍贵。因此,常是作伪对象。伪造古钱的方法有多种,如翻砂法、改刻法、挖补法、拼合法等,然后再伪以铜锈及颜色。用翻砂法制造的伪币,一般系采用真钱或其它类似模型翻铸而成,其特点是光泽度差,比真钱略小,钱体稍薄,钱文常模糊,并且不如真品自然有神韵。改刻作伪的方式很多,有将较厚的古钱文字磨平,改刻成一种稀有钱文。近年有用一种化学粘接材料“塑料王”改刻成稀有钱文的,欺骗性更大。如用大头针扎能进入字里。这种改刻钱一般不伦不类,文字呆板,有刀凿痕迹,锈色不一致等。挖补的伪钱,是将常见的古钱挖去一两个字,取另一钱上的文字或用铜片打成的文字粘补上去而成。这种伪钱最突出的特点是,钱文不统一,形制与真钱有异。拼合法作出的伪钱一般是合背、合面钱,把两枚钱一面磨平,拼合粘接在一起而成,这种伪钱落地时声音破哑。
    伪钱做出后,一般都要上假锈,所以鉴定锈色的真伪是分清钱币真伪的最有效的方法。真正的古钱,一般具有较长的历史,所以生成的锈系自然生成,锈色泽润,锈质入骨,坚硬牢固,结实细密,经久不变,不易剔除。我们所见的古钱,一为出土,一为传世。出土的古钱一般生有绿锈,锈色鲜润,坚实自然。伪造的绿锈,颜色暗淡,不自然,锈质疏松,脆弱,容易刮动或脱落。传世日久的古钱,表面会生成一种坚硬的黑褐色或古铜色,称为“传世古”。伪造传世古的方法是将伪钱用火烧红后冷却,或放入盐酸腐蚀一、二月取出,表面即可产生黑色的传世古。然后再用布带打磨或摩擦,使其产生传世光泽。也有将伪钱用煤烟熏黑,再上蜡打光。传世古,色泽浅淡,不自然,轻浮不牢,用手指摩擦,手指便会粘上黑色。
    古钱本身铜质的颜色,也是古钱辨伪的重要依据。一般先秦货币用青铜铸制,颜色青白。其后出现了水红铜,颜色泛红。明代洪武年以后始用黄铜铸钱,颜色淡黄而有光泽。清代新疆用红铜铸钱,颜色紫红。如发现铜质与时代不相符的钱币,即可断其伪。但也有个别特殊情况,如咸丰宝陕当五百、当千大钱,均用红铜铸,而浙江大钱有用青铜铸制的,所见黄铜者均伪。
    了解各时期的形制特点和文字特点,是辨别古钱真伪的又一方面。如先秦布币、刀币一般币身轻薄(齐刀却厚大精美,但文字,笔划有力),表面多不平整,布币的首端,刀币的环上留有粗糙的浇口。翻铸的伪品,币身厚重,平整光亮,浇口常被磨平或错位。古钱铸造出以后一般要经过打磨修整,外轮可能用旋车打磨,磨痕与外轮线平行。再加上长期流通使用摩擦,一般圆润光滑。而伪钱铸量少,一般是用挫将外轮毛边挫平。但挫痕与外轮线呈近垂直状态,用手握有“扎”手感。每个时代的钱币特点还表现在钱文书写上,如有一枚西周钱,钱文是小篆。我们知道,小篆体是秦统一后才向全国推广的,西周钱是先秦货币,钱文应是大篆,所以小篆体西周钱定伪无疑。古钱的形制特点和文字特点,我们可以从大量的普通钱中去了解和掌握,这样将有利于我们去鉴别稀见种类古钱的真伪。
    另外,听声音也是鉴定真伪的方法之一。真的古钱年代已久,铸造时的火气已消失,敲击时声音无转音。伪品则是新铸而成,敲击时声音尖亮有转音。
    鉴别古钱除了听声外,还可辨味。传世日久的古钱,嗅之没有任何火气异味;刚出土的古钱则带有一种土香味,均无异味感。新铸出不久的伪币,火气仍盛,有异味,如用火烧或烟熏法作的传世古,则有特殊的火气和烟味。作假锈的伪币,没有土香味,有的有松香味,胶水味或油漆味,有的则有酸性气味。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有以下特征之一者,伪造的可能性大:
    1.传世的古钱没有自然流通磨损的痕迹,或有人工打磨、抛光的痕迹。
    2.铜锈较硬,呈粉粒状态,或漆皮状态,有时部分脱落,露出较新的铜质。
    3.铜锈松软,或色彩单一。
    4.与同类型的古钱相比,手感特别重或声音尖脆。
    5.明代洪武以前的钱币铜质发黄或深红者。
    6.轮廓宽窄、字口深浅、直径大小、钱文书写与真品有异者。
    7.币面砂眼严重,穿孔有毛边。
    8.铜锈阴暗,有刺鼻味道。
    9.绿锈满身,部分有晶体状。
    10.锈色层状黑亮,部分脱落。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317楼 发表于2006-08-25 19:15:00

    以下是引用bao在2006-8-23 18:46:17的发言:
    大哥~~此贴不固顶~天理不容啊~~ [s:07][s:21][s:17][s:31]
    谢谢哥们!!!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318楼 发表于2006-08-26 00:09:00

    潘家园的传说(一)






     

      虽身居北京,但因家住海淀,去一次潘家园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所以并不常去。每次到潘家园都已是八九点钟,天放大亮,人头攒动,已没有什么可买的了。只好随便走走,看些垃圾书,假古董。真不明白潘家园之魅力所在?何以引得如此多的人放弃休息,荡漾于我们伟大文化遗产的糟粕之中。   于是便要请教。于是便有了发现。只有两个字:捡漏。就应了那句“什么什么皆为利”的话了。利的鱼饵就是一些传说。最著名的是“著名”收藏家L先生,只一千块买到带清礼部大印的明北监本《十三经注疏》一事了。报上好炒了一阵。闲谈时一说到潘家园,就有朋友问及此事,脸上都带着敬仰的神色。北监本《十三经注疏》不是什么难得的书,有礼部的印亦非罕见。这种传说也只是象L先生那样的水平传出来,一些不懂书的朋友们说说罢了。懂书的朋友间也有传说。引几条给大家说说,有兴趣的话我们潘家园见,有漏大家捡。   1. 一叶宋版一两黄金,要是一堆呢?     前几年常逛潘家园的朋友,喜欢书的都知道有个蔚县老乡老乔,六十岁左右,是专卖线装书的。老乔卖书时间很久了,所卖的多是些四书五经类的平常货,大都是在山西收的。东西虽然一般,价钱却要的很高,卖买没有什么起色。一次老乔在山西收来两捆古书,约有四五十本。带到太原石家庄等地卖了一周也没卖出去。老乔心中懊恼,在从太原来京的火车上,一气之下打开车窗扔出一捆,再要扔第二捆时被列车员喝止。接下来的是周六的黎明,潘家园的地摊,剩下的一捆以三百五十元卖出。再接下来的是一周后老乔得知所卖的是宋版。(书名是《唐书》买者及版本详情另述)老乔依旧卖着他的四书五经,依旧操着浓重的口音漏出一嘴被烟熏黄的牙齿和买主砍着价,直到前年因煤气中毒去世。   2. 一部书一辆拖拉机     京东有个宝坻县,出了一位大名人。去过宝坻县的人,能从公路和房屋的好坏找到他家乡的村子,这大概就是所谓造福乡梓吧。就在他家的邻村有一个老司,是个专门上潘家园倒腾古旧破烂儿的。故事很简单,老司一千元买了一本古书,三千元在潘家园卖了。很高兴,第二天带着儿子去天安门广场看了升旗。(书是明万历刻本《观音慈容五十三现》)一年后买主找到老司,问他家里缺什么。老司说缺一部拖拉机,买主给了他五千块,叫他去卖一部。从此在潘家园很少再能见到老司的身影了。   3. 奇异的搭配     买啤酒搭凉菜已是记忆中的事了,买书还要搭配更是不可理解。朋友H在潘家园看到一部道光版朱墨套印史通削繁四册,外加四册残书,用一根绿毛线捆在一起,要四百块。平均五十块一册,和卖主商量光买史通削繁四册三百块行吗?回答很是干脆:不行。只好一同买下。四册残书中便有今春拍卖的套印《三国演义图》一册。   4. 赌气     在潘家园卖东西要有策略,有一句行话叫“绷”。就是要和卖主比耐性。不过这已是旧黄历了,现在的潘家园能人倍出,要是见到好东西,要马上就买。一“绷”,就可能“绷”丢了。而买主与卖主还是要斗智的。卖主熟习了买主买东西时的心理,常能使买主很难受。一部武英殿聚珍版《涑水纪闻》四册要价六百元,朋友Z想买,于是还价二百。卖主不屑道:五十块一本?这可是清朝的书呀。没钱就别买,看你就象是没钱的。Z受了抢白与之理论,一来二去两人都有些急了。卖主赌气说:你要是能拿出一千块来,我这一麻袋书就全卖给你。Z此时已无了读书人的腼腆,做出平生唯一的豪举,扔下一千元,把一麻袋书扛回家。事后清点出闵刻套印《唐诗艳异品》一部四册,武英殿聚珍版从书十二部六十余册及无用残书一百余册。   5.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潘家园以前叫鬼市,是说天不亮就开市。在手电微弱的光亮下,人影晃动,宛若鬼影。天不亮打着手电来的大都是做古玩生意的来抓货,卖主大多是邻省的老乡。等到天亮就只剩下闲逛的和卖新工艺品的了。要想买到好东西,天不亮就要来,才有机会的。朋友T生性懒散,一日睡到十点才起,眼前灵光一闪,竟动了去潘家园的念头。洗脸,刷牙,吃早点,坐车来到潘家园,时已十二点半。外省来的摊贩已经在收摊了。T看到一个老乡正把一函书收进包里,就上前要来看看。是一部残书,雍正铜活字白纸印的《古今图书集成》还剩下八册。老乡讲:早上天不亮就有人给过一百块了,没卖。你要想要加二十,一百二卖给你。T掏钱拿书坐车回家。   说了几个传说中的故事,全是道听途说来的,非我亲见。已是深夜,就此打住。明早怕是起不来了,不能去潘家园捡漏了。     6.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中央台二套有个艺术品投资节目,其中有访贤探宝的栏目,常有些收藏大家讲述自己的藏品。其中藏书的朋友,事后每每讲到上了电视后再去买书,一但被认出后,价钱立刻要翻番,常有得与失的感叹。常在潘家园卖书的小贩,亦有认人的本领。书的好坏虽看不出,但要是买书之人是懂书的,这书必然是好书。好书自然要贵。一部康熙殿版《耕织图》要价六百元,卖主抬头看到懂书的D来问价,立刻改口为一千八百元。D没有还价就买了。此卖书人从此变为祥林嫂。逢人便要述说:我觉得翻了两倍已经很多了,不想还是卖漏了。     7. 残书残价     十年前,中国书店书市卖线装本残书,一元一册。每天早晨开门时,都能看到百米冲刺。因为是残书,所以很便宜。不过据说事后中国书店为此引发了争论:讨论败家子的问题。残书究竟有什么价值?我非版本目录学家,看不出来。只是知道残的就是没有全的值钱。我明白,书贩也明白。W是个胖子,在潘家园看到一堆线装书。因为胖,懒得弯腰。就问摊主:什么书?全不全?多少钱?答道:隔廉花影,不全,缺第四第十两册。W听说不全,十分扫兴,转身正欲离开,摊主又说:残书残价,一共还剩八本,你给一百块吧。一翻讨价还价之后,以五十元成交。W回家翻检,不仅书是全的并且是西谛旧藏。摊主将书皮上大写的四看成了9,又自作聪明认为古书多是双数,因有缺第四第十两册之说。   8. 李振常     古书讲究承传有序。拍卖会上有名人收藏印章的书往往价格一路攀升。记得一部道光套印《四书》,书店里不过标价一千二百元,摆了一年多才卖出去。而拍卖会上有罗振玉印章的同一版本,卖到一万五千元,还没算佣金。书贩老郭,山东人。一日电话告知朋友J,有明初刻本《纂图互注荀子》一部,细说版本特征。并说有“李振常”的藏书印。相约周六于潘家园见面。届时相见,因李振常不是名人,遍查工具书亦未查到,J以三千元买下。书拿给我看,只见卷端藏书印文曰“季振宜”。   9.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今年,北京市公安局列出五十三处治安重点地区,潘家园榜上有名。但讲老实话,潘家园现在的治安真的很好。喇叭里不时有防火防盗的提示,人群中也常能见到威武的保安。前几天开十六大时,还在潘家园见到只在电视里见过的专抓大案的公安英雄。我要说的是以前的事,还是没有退路进厅的时侯。有一群小偷横行市场,为非作歹,听说还出过人命。月黑风高的周六黎明,书贩小林摆出了一部明万历宫抄彩绘本《天元玉历祥异录(或是“赋”记不清了)》,并对前来买书的S开价三万元。在大学教书的S,摸着兜中干瘪的钱包,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一步一回头的离开了小林的摊位。旋而,S见到了哭丧着脸的小林,书已被偷了。半年后同样的月黑风高的周六黎明,S在潘家园以一千元买到了这部书。S一直在找小林,想给他一些补偿。今天也借此地,望知情者能提贡些线索,早日找的小林。   10.说了半天别人,也说一件自己的事吧。     潘家园有个买书人,买书常能给高价,且不论版本好坏,一率照收。大有千金买马骨的气概。当你看到一股清烟,一辆小50摩托来到潘家园时。你的耳边马上就会听到书贩们兴奋的欢呼声。书贩们的兴奋持续了大约三年,买书人得病死了。书贩中又有了他藏书将要散出的消息。其活着的时侯,我看过他的部分藏书。中有一部《日本变政考》我很喜欢,书是当年康氏写了进呈给光绪的,一共有两部。那一部前一阵故宫博物院影印出版了。而这一部,我又在其死后半年再次在潘家园见到了。价钱不算贵,留着,也算是我对他的一点纪念吧。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319楼 发表于2006-08-26 00:11:00






    潘家园的传说(2)  

      上回说了些听来的捡漏的故事,那些故事也曾激励过我在一段时间里,每到周六就要和头班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们一起起床,为此还置办了手电之类的工具。身上揣着几千元的现金,朦胧中的潘家园市场里。看到正在解开提包的小贩我也马上冲上前去,翻捡的同时还要时常摸一摸装钱的口袋。热情随着失望而去,漏是一个也没捡到,捡到的是一些新的故事。   1. 向达的藏书   读鲁迅的孔乙己知道有往酒里掺水的,看闪闪的红星知道有往米里掺沙子的,来潘家园知道了书也能掺水掺沙子。H和X是两个卖假画的,画虽是假的,可凭着两个人的经营,卖买做得很有声色。卖画的同时,遇到其它能赚钱的东西两人也卖。一次两人收到一批向达的藏书,,中有積沙藏一册,明版书两部,清精刻四部,及一些向达的手稿。朋友甲知道后上门去看了,东西真好,只是价钱没有谈拢,转天书在潘家园现身,再看到时,那两尺高的一摞书已化身为两大箱子约四五百册了。所掺进去的是些石印的小说和些平装的文史书,全盖了新刻的觉明藏书之类的图章,价钱又比前日翻了两翻。掺了水的酒无味,掺了沙子的米咯牙,书呢?   2. 崇祯后五甲子   一部活字版的家谱,书品宽大,纸白墨黑,最后一叶赫然印着崇祯甲子某某印制。明活字本,这还了得。   朋友乙买了,价钱虽然很高,但这可是明活字本呀。有人讲收藏的乐趣都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乙也不例外,回家就拿出各种工具书,开始要弄个明白。只第一步就有些蒙,崇祯朝根本就没有甲子年,再看书中竟有清朝年号,再细细的用放大镜看那牌记,才发现崇祯二字的下边有些异样,但崇祯二字绝对没有问题。   怀着一肚子的不明白,直到两年后,乙才在一次拍卖会的预展上找到答案。   明亡以后,朝鲜一直尊明之正朔,其刻书所用年号则标以崇祯后某某年,乙看到的是一部与其所买相同的家谱,牌记是崇祯后五甲子某某印制,推来已是1924年了。乙的那部被书贩挖去了后五两个字,又将下边甲子某某印制上提,做假的心思是一流的,挖补的技术亦是一流的。   3. 王文敏公幼时塾课   来潘家园的外国朋友很多,最有名的就是现在刚出了回忆录的希拉里了。希拉里去潘家园我是见到的,雨后的潘家园,地上很是泥泞,前呼后拥着还要时不时和卖小鞋的妇女们握手,做第一夫人真不容易,记得她好象买了一把民国的小锡壶,不知是否写进了回忆录。常来潘家园的外国人多是些住华使节,文化参赞之流,也有些留学生,我的朋友丙就是一位常去潘家园的日本留学生。一个周日的下午,丙很兴奋的打电话叫我去看他刚在潘家园捡到的漏,一册薄薄的竹纸抄本,里面抄了些在明明德之类的八股文,封面上硃笔题写着王文敏公幼时塾课,卷端盖着阴文的王懿荣印。丙的兴奋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为此还去了两趟王府井北面锡拉胡同王懿荣的故居。我没敢告诉他在前一周我看到过这本书,不过那时书上还没有硃笔的题字和阴文的图章。   4. 五香茶鸡蛋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诞日,也就是所谓的腊八节,这一天除了吃腊八粥外,还要腌制腊八蒜。把蒜放到醋中,到三十那天蒜已被腌得醋一样的颜色,正好吃饺子。北京的六必居有很出名的酱菜,京米粥佐以黄褐或是黑褐色的酱菜,在吃多了油腻后还是很开胃的,腌酱菜是用黄酱?甜面酱?酱油?还请高人指点。一日在潘家园的门口遇到刚买书出来的丁,他脸上的笑容告诉我他的收获,一番寒喧后,丁得意的从包中掏出他高兴的原由。殿版的皇清职贡图,褐黄的书叶显示着年代的久远,折皱书皮上的水晕泛着历史的沧桑,看着他如花的笑容,听着他娓娓动听的买书经历,禁不住把书凑到鼻子前闻了闻,刚在早点摊上吃过的五香茶鸡蛋的味道再一次出现,所不同的是,这次的味道有点微酸,看来是佐料里放醋了。   5.光武有知人之哲   光武有知人之哲,以全二十八将之节。二十八将各存捧日之心,以赞光武之兴。张士保的云台二十八将图,画的很有老莲遗意,原版很难得到,民国间影印过数次,陶兰泉影印的喜咏轩本最为常见。潘家园有过一册,民国间影印的,比陶湘印的好,墨色几可乱真,印鉴亦套红印制,版权叶印有民国某某年影印大洋四角。书是好书,要价亦好,故摆了两个月,虽常被翻看,终未卖出去。无数次的翻看加之摆摊收摊的折磨,代有版权叶的封底终于不知何除去也。戊看到没有封底的此书,掩饰不住心中的狂喜,鼻洼鬓角连代着手心脚心一个劲的冒汗,涨红着脸问道:这这书多多少钱,精明的摊主看在眼里喜在心中,把原价翻了一番报出,戊立马掏钱生怕摊主反悔。(此书还有后话,以后在说)   6.我家的厨房   拍卖会上的托已是司空见惯的常事了,就连天涯书局也有托漏了的事,还有什么马甲论之说。潘家园也不能例外,己是潘家园的老主顾,纵横驰骋十余载,阅书阅人无数,且仕途风顺,官越做越大,目下已有了专车,所买的书交与司机说一句:拿到车上去,很是威风。可怜十年风雨,直到现在己还是分不出木版还是石印,架不住有钱,只要是别人说好的,己就掏钱。一来二去,只要己一出现,书贩就忙着找托,屡试不爽。己所买的书编一本托书偶记,怕也该有十卷之多了。私下与书商聊天,问道:你们所买的房子有多少钱是从己那儿挣的?答曰:我家的厨房。   7.乾隆五玺   所谓乾隆五玺是:五福五伥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鑑。庚是大款,有的是钱,他们家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的。庚从不在潘家园买书,不屑。庚买书都是在拍卖会上,唐人写经啦,宋版啦,带五玺的啦,总之好的就要,谁让人家有钱呢。其实潘家园也有好书,有位山右书商,常卖些带五玺的书,都是天禄琳琅注录的,印玺拿去比对,丝毫不差,但价钱要便宜到拍卖会的十分之一。前日竟拿出晚唐捺印佛像,嘉德七月拍目上估价32000,他的只要600,何以如此不得而知。那天差了一步没买到,不然虽是醋瓶比不过,藏书之白眉定与庚有一拼。   8. 辛老师  天津人爱叫大姐,北京人爱叫大爷,嘴甜好办事。当兵的爱听别人叫他首长, 工人爱听别人叫他师傅,   农民惨点听见叫伯伯就乐不可支了。买书的人喜欢听的是叫老师,透着有学问。辛老师喜欢研究易经,钳工出身的他已是著作等身,前些天还在探究新发现的孙子兵法,听说近来又改玩黄帝内经了,学问大了,没法子。辛老师还爱给人讲课,无奈现在的学术体制不好,没有学校请他,只有给买书的小贩讲讲。小贩很爱听辛老师的课,也常拿些书来请教,辛老师毁人不倦,小贩常对辛老师感叹道:还是您懂书,货卖识家,这书只有归了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最后的结局就是辛老师把书买回去。幼时曾有一首歌谣:充大辈没好事,*******。(后半句粗俗不堪入耳)   9.南屯小民刘后葱   藏书讲究承传有序,最直观的依*就是藏章,有名人藏章的书价格要高于没有藏章的书,还有就是签名本。藏章多是篆字,签名本也有许多字很潦草,很难认。壬逛潘家园也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无大收获,一日徘徊中听到小贩间议论:刘世衍是谁?南屯小民刘后葱又是什么东西?壬过去一看,是部坊刻的四书备旨,嘉道间刻本没有什么意思,只是有两方印,一个是刘世珩印,另一个是南邨小民刘石葱。玉海堂的藏书壬是不会放过的,讨价还价后,书归了壬。卖书的小贩我认得,有些见识,说起精刻本能讲出大字的孔子家语和小字的五代史,如此后葱的印章就有写*不住了,况且是这种书。   10.传说中的传说   爷爷的爷爷是清宫里的太监,此一类的故事在古玩行里是老掉牙的套路了。与时具进,故事也要创新,宫里的不行就来民间的。若干年前,癸在潘家园见到半部明套印文致,价钱可观,如遇鸡肋,心有不甘。问小贩能否找全,小贩说能是能,不过要等些日子。因问为何?又说书是我们村某家的,其祖上是前清的进士,现在他家里分家,这半部是阿二卖给我的,那半部在阿大家,你想要全的,得容我去买来。他家这种有红字的书还有一些,你要的话我下次一并与你买来。癸记起千金卖马骨的古训,便照小贩所开的价格买了这半部文致,憧憬着那许多部的闵刻,癸一次次听着那个小贩续讲着阿大阿二的故事,上次见到癸时,问起此事,答说快了,就快买来了。   捡漏是件美事,然而也存在着捡错了的风险,倘是花大价钱捡的,那也是一种危险。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8293031323334353637下一页... 63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