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宋钱在辽朝的流通(1)(一)宋朝史料关于宋钱在辽朝境内流通的记载关于宋钱在辽朝境内流通的史料,辽朝方面的史料由于过于缺乏。几乎没有找到一条宋钱在辽朝境内流通的记载。但是宋朝方面的史料有一些,可以补充辽朝史料缺乏的不足。比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间宋朝君臣议论银价时提到铜钱外流。“此外则两蕃(辽朝 西夏)南海岁来贸易,有去无还。”(2)这是君臣间议论的真实记录。神宗时期的沈括分析钱荒的成因之一,曰“四夷皆仰中国(宋朝)之铜币。岁阑出塞外者不赀。议者欲榷河北之盐。盐重则外盐日至,而中国之钱日北。”他还讲到京师百官所食之牛羊皆取自辽朝“牛羊之来,于外国贸易皆易以中国之实钱,如此之比,泄中国之钱于北者岁不知其几何。”(3),这里是沈括回答皇帝的问题,而且是正式场合,相信他不会信口雌黄,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铜钱流入辽朝境内的数目是很大的,以致成为宋朝君臣讨论钱荒问题的“常客”。还有一些宋朝出使辽朝的使臣,以自己所见所闻生动地记载了宋钱在辽朝境内的流通。如哲宗年间出使辽朝的苏辙说“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沿边禁钱条法虽极重,而利之所在,势无由止。本朝岁铸钱以百万计,而所在常患钱少,盖散入四夷,势当尔也。”(4),看来宋钱在辽朝境内流通数目之大为使臣所证实,以致辽朝“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哲宗绍圣年间,郑价出使辽朝,看到“北界支到抬箱入例物见钱七十余贯并是国朝新铸钱宝。”(5),看来宋朝没增铸新钱,不久就会流通到辽朝境内。从宋朝君臣的讨论和宋朝使臣的所见所闻可以得知,宋钱确实在辽朝境内流通数量很大。(二)从宋朝钱禁窥知宋钱入辽一景宋朝为了防止铜钱外流,制定出一些列法律和法规,从这些法律和法规,我们可以窥见宋钱入辽的情况。在仁宗庆历元年,由于铜钱外流的严重性,宋朝最早制定出禁止铜钱外流的法律“以铜钱出外界一贯以上,为首者处死;其为从,若不及一贯,决配远恶州军本城。”(6)但是此法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仁宗嘉祐年间,又制定出更加严厉的《嘉祐编敕》,内容是“一将铜钱出中国界者,河北 陕西 河东不满一百文杖一百,一百文徒意念,没一百文加一等,至徒三年,决讫刺配远恶州军牢城;一贯以上为首者处死,从者决讫刺配远恶州军牢城。”(7),与庆历元年的法律相比,金额在一百文以上就要处罚了,可见法律不仅没有起到遏止的作用,反而更加严重,因而指定出了更加严厉的法律。其中河北 河东都是针对辽朝的。仁宗天圣七年,针对河北士兵与辽朝交易而使铜钱流出的问题,宋廷下禁令“河北州军自今厢禁军兵士与北客(辽朝商人)偷递违禁物色并见钱及与勾当买卖捉获者,内禁军从违制定,厢军从违制失断遣,并刺面配广南牢城收管。”(8)宋朝在两国在边境上设立榷场,进行正当交易,如雄州 霸州 广信军 安肃军等。宋朝为了防止铜钱外流,屡次下禁令,如仁宗皇祐三年下令“雄州 广信安肃军榷场北客市易多私以铜钱出境,自今巡防人等凡三告扑得所犯人,并迁一资。”(9),这是鼓励抓捕。神宗熙宁三年规定“雄霸州,安肃军三榷场”“合支见钱除充北客盘缠等钱外,余令算腊茶行货,如违,其监专使臣等并依透漏违禁物条,从违制并故失公罪。”(10),这是防止辽朝商人将铜钱带出境外。哲宗元符元年三月颁行“将铜钱出雄霸州 安肃广信军北梢门并过鲍河入两地供输地分等法”(11)但是依然没有发挥巨大作用,徽宗政和元年四月,宋廷下令“自今将铜钱出雄霸州 安肃广信军等处随所犯刑名上各加一等断罪。”(12)以上这些条款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一般说来,统治者屡次下令禁止的事物正是专制朝廷行使权力的薄弱环节,否则他们便会自吹自擂而不是三番五次下禁令了。如果禁止铜钱外流的法律执行的好,宋朝就应该出嘉奖令或者是自夸行使地好的诏令,但是没有。而是屡次下令禁止铜钱外流,而且处罚一次比一次严厉,三番五次地禁止。我们切不可被宋廷的法令蒙蔽,从这些三番五次的法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宋钱在日以继日地不断又宋辽边境流向辽朝。(1)本节主要参考汪圣铎先生的《两宋货币史》(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八五(3)《长编》卷二八三(4)[宋]苏辙《栾城集》卷四一《论北朝所见于朝廷不利事》(5)[宋]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四(6)《栾城集》卷四一(7)[宋]张方平《乐全集》卷二六《论钱禁铜法事》(8)[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以下简称《宋会要》)食货三六之二二(9)《长编》卷一七一(10)《宋会要》食货三八之三一(11)《长编》卷四九五(12)《宋会要》刑法二之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