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4
主题
1432
帖子
1440
积分
42
1633
1717
我感觉这个钱吧 没有五代钱的味,别问我为什么,拿出什么论据来。我真没法提供相信不少网友跟我一样的想法。此钱看正面有点老气,背面感觉不像老钱,外加两个不同风格的宝字,有点匪夷所思。五代钱普遍不精,而这个钱确实很规整,所以说没有五代钱的味道。我的观点是 改刻币或者是臆造币 说的开心点 就是一个叫 X某宝正的人在某时期改刻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钱玩玩,或者其他用途。当然仅此一枚。希望楼主不要鄙视我的臆断。
253
261
欣赏了。
1431
8597
1.1万
阳光无罪zn: 五代币。鉛含量大。存世多白化。象黄¥¥¥¥浆]!铅锡多!这是原物!您比比其它五代泉品。浙闽都行,确实看不到书上所说的质浑朴,气粗犷之美!挺娟秀的!
兄说的对,五代币确实铅锡含量大,所以铜色很多就发白,也就是白铜钱较多.这枚钱币上收看,可以归为白铜的.就是锡钱含量高的缘故.另外,五代的大钱粗犷的多,而娟秀的也有,比如南唐永通泉货、折十开元,通常这类钱币产地就在比较富裕的江南。小平钱里风格娟秀的就更多了。最典型的也是江南的唐国通宝、大唐通宝,还有后来的周元通宝。 所以,对于小平钱,地处江南,富庶的吴越国如果造币,那一定也和南唐风格相近,应该是娟秀型的。
请注意,唐国通宝背大星版的通字,也是方头用底通,和这枚宝正通宝的写法一样。 另外,五代小平钱铸造精致的还有以下一些钱币,当然其铸造就比不上江南南唐的了。
潘达:我感觉这个钱吧 没有五代钱的味,别问我为什么,拿出什么论据来。我真没法提供相信不少网友跟我一样的想法。此钱看正面有点老气,背面感觉不像老钱,外加两个不同风格的宝字,...
谢谢您的意见,这两个宝字是同一字体。只是上面的扁宽,左边的窄长,这样的写法,也是宋代之前钱币流行的处理方式。而宋以后的宝庆元宝、日本的宝永通宝、安南的大宝通宝,都是上下左右一边宽的写法。从同一个宝字的写法,就可以看出五代之前的钱币和北宋以后钱币的区别。
26
306
358
金属成分分析一下
感谢这些天一直关心这枚“宝正通宝”钱币性质的朋友们。就在今天,在查阅资料时,无意中发现原来这枚“宝正通宝”并不是孤品,并非所谓“孤证不立”。实际上,在民国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品种面世了。在1943年(癸未年)民国赵汝珍编述的《古玩指南》一书中,就著录有宝正通宝这一钱币。而且在民国时,这枚钱币的价值就与康定元宝、天朝通宝、天兴宝会、天德通宝、长庆通宝、宝历通宝、开平元宝、龙德元宝、咸通玄宝、高昌吉利、通行泉货、圣宋通宝、永隆通宝、天德重宝、永平元宝、显庆重宝、招纳信宝、泰定通宝、皇庆元宝等钱币一样,其定价每枚可值二百元。 当时的二百元,应该就是二百个大洋,按照一枚大洋现在500块计算,当时的宝正通宝在民国的价值就相当于现在的10万元。 或许,在民国时也正因为“孤证不立”,而此钱币出tu量太少太少,少得只有赵汝珍知晓并著录了此品,而原品或已流失。因此,在后来的历年钱谱中,都忽略了“宝正通宝”。而现在的这品“宝正通宝”的出现,真正见证了民国钱币研究的这段历史,也还给了历史一个真相。
由民国赵汝珍的记述可以知道,当时钱币的价格,也是与当时人们的认知有关的。比如,大齐通宝,赵汝珍的描述只有50元,而我们知道开门的大齐通宝真的很少。而统和元宝、至和重宝、广政通宝、靖康元宝等钱币,应该和大齐不在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