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4045 | 回复 77

    [讨论] 有关贝币的思考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10-15
    60楼 发表于2015-12-18 23:32:34

    不要把周天子想的那么大方,能赏赐几十斤的铜块给下属臣子,没那么便宜。西周颂鼎是周宣王时代的史官名颂者所作。此鼎传世共 3器,上面刻有“”王曰:“颂,命汝官贾廿家,监新造贾用宫御。赐汝玄衣黹纯、赤、、銮、、攸勒。用事。” 这样的铭文。翻译过来就是:王的任命书说:“,命你管理有20家胥隶的仓库,监督管理新建的宫内用品仓库。赏赐你黑色带绣边的官服上衣,配有红色饰带的大红色围裙,车马用具的銮铃旗子马笼头。执行任务。”请注意,这里周王赏赐的铜器仅仅是车马用的“銮铃”。就这样一点赏赐,颂都专门为答谢和宣扬天子伟大厚重的美意,因而做了祭奠其死去的伟大父亲龚叔、母亲龚姒的一批礼器。可见当时周王的一点点赏赐,对于臣子们来说是多么的荣耀!
    所以说商周时期王所赐的“吉金”不一定就是难看但非常实惠的铜块,很有可能就是“銮铃”呀“铜贝”或者是“鱼币”呀之类的小铜件。但只要这些铜件吉金是王所赐的,大家都会感激不尽。因为当时的商王、周王本身就兼有宗教意义上的“巫王”,他们都是“天子”是神的儿子,可不要小看这层宗教意义,别说3千年前了,就是现在,教宗方济各哪怕是赏给你一个杯子,你要拍卖的话,至少多少万美刀吧!:)

    — 此帖于 2015-12-18 23:34:43 被 kensir117 编辑过 —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5-10-15
    61楼 发表于2015-12-19 09:07:51

    关于皕观真人友的第二个问题,俺再把以前关于鱼币的观点在贴一遍,希望友能抽时间看一看。
    http://bbs.chcoin.com/show-5768292-1.html
       青铜鱼形器是不是货币,从晚清开始至现在,已经在学术界已经争论了许久,这里就不一一述说这些争论了。在浅析鱼币之货币职能之前,俺想先聊一聊俺对中国商周历史的一些理解。
        大家都清楚,青铜在中国的大量出现可以追溯距今4500~4000年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在这一时期,中国基本上已经进入了部落时代的中晚期,也就是说在中国大地上,分不着众多的部落,这些靠血缘、宗族关系形成的部落是现中国境内的基本单位。这些部落在之后的岁月中相互兼并,逐渐形成了众多的城邑与方国,在商代时则形成了以最大最强的“商”族部落为“共主”的部落联盟。商虽强,但部落联盟的形式并不像后来秦统一后那样的集权一统,商也仅仅是各个部落的“共主”,以至于在其最强时期,忽然间被西部相对弱小的多的“周”部落联合其余各部落将其剪灭。“周”随后掺沙子般地将周族的后裔/公卿分封到那些被征服的部落或友邦部落间的“隙地”中,最终形成一些“诸侯国”,这也就是“封邦建土”封建社会的开始。当然,在西周时期,中国土地上首次出现了“中央集权系统”形式的制度建设。周王是各国的“共主”,但到了东周,周王室已经没有影响力了,到最后,同样是大鱼吃小鱼,大的诸侯国吞掉小的诸侯国,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之势,最后又被最强的秦国所统一。到这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体制的大一统帝国”才终于被建立了起来,全国各个郡县的行政、军事领导,则完全由中央政府委任,形成了之后两千多年的稳定社会构架。这个过程就是司马迁所说的“尧时号万国、夏号八千、商号三千、周号八百、战国仅七,秦皇一统。”的历史进程。以上历史进程在王家范先生20125月出的《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中有详细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阅。

        了解了以上历史进程,我们泉友就会明了,实际上在商周时期,商和周对邻近的方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对较远的部落/方国,就没有多少影响力了,顶多行使一下形式上的王的纳贡与册封权,至于各个方国的政治经济,当然是部落/方国自己的首领/诸侯说了算。也就是说在商周时期,不同的首领/诸侯有自己的铸币权,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有如此多的钱币形式。而在更早的西周时期,各个方国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更是混乱了,几百个不同部落/方国,就有诸多不同的货币形式,用丝可以,用布可以,用海贝可以,当然用不同形式,不同大小的铜贝、铜鱼(鱼币)、铜璜(“钱”币)更可以了。但最终,由于铜贝、铜鱼、铜璜相对加入了人工冶炼,其资源容易被部落、方国控制,而平民不宜获得、且耐磨损,易携带而最终成为西周这一时期广为流通的通用货币。各个方国铸造自己的青铜货币,这也就是各种铜鱼/铜贝形态各异,大小各异的原因了。
        至于鱼币的应用最鲜明的例子,当然是(弓鱼)国墓地出的鱼币了。1978年初宝鸡县杨家沟乡西高泉村南的先秦古都考古工作者在清理3座先秦墓葬中发现了大小不一的铜鱼。这些铜鱼大的长约195mm,小的长约125mm1983年又在该县千河乡冯家嘴村北先秦古都(公元前762年至公元前714年)汉渭之会的遗址中发现了大小不一的铜鱼。另在宝鸡市南郊的(弓鱼)国墓葬中出了大量不同质地的货币其中铜鱼就达54件之多。
        上述资料说明了三点:第一铜鱼主要集中于宝鸡渭水沿岸的古(弓鱼)国墓葬群。第二这些铜鱼在当时已经大面积分布古(弓鱼)国的许多地区。它们的形态十分统一和规范数量也相当丰富显示出铜鱼在古弛国基本上脱离了铸造和使用的初级阶段进人成熟期。第三在原始商品交换发展中出现仿形金属铸币。墓葬出的铜鱼顺应自然地充当了货币职能。
        古(弓鱼)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蜀的鱼凫国,鱼凫国初创于夏商之际灭于战国晚期(公元前316年)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王朝(专家们认定蜀王鱼凫时期在公元前14世纪左右。约公元前11世纪巴蜀从周武王伐封蜀王鱼凫氏倾其精锐北上。蜀彝蹼等小国趁蜀军离境国内空虚之际一举摧毁了鱼凫王朝。鱼凫王朝在蜀中失国了但参战伐封的武士继续参加战斗。他们在战争中立了功。灭商后周武王为了留下这批有功的蜀中将士特别将鱼凫氏的“鱼” 字加“弓” 为“(弓鱼)” , 并在渭水之南清姜河西岸的地方为他们建立了(弓鱼)国。
        建立在宝鸡渭水沿岸的(弓鱼)国以耕作和渔猎生息。在生产力提高和渔业繁盛等社会背景下需要大量的货币流通而能与各类物品交换的等价物—鱼因易腐易臭难以作为流通易物的手段。因而以自己生存来源黄河水系的天然之物——鱼为仿形创造并逐步演进为一种贸易交流的媒介——鱼形币。当然,古(弓鱼)国出的鱼币比较典型,但鱼币非(弓鱼)国独有。(弓鱼)国也仅仅是诸多利用仿形鱼币的诸多方国中的一个典型例子。民国《盨堂古物簿》就载陕豫中近有铜鱼出,长自三寸,至二寸不等,铜质、无文字及花纹……近几年所获鱼币多在黄河流域,考古家认为是渔民行用之币。而近年来山东、河北、山西、甘肃都有大量出,但形制千奇百怪。自然,这也和西周时期诸多方国不同的经济形式有关。
        鱼形币不仅在考古发掘中有所证实,而且如果考察古代文献,实际上也有所踪。《易.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高亨注:"贯,穿也。贯鱼者个个相次,不得相越,以喻人有排定之顺序……爻辞言:统治者如贯鱼之排定顺序,用宫人而宠爱之,轮流当夕,则宫人不致争宠吃醋,相妒相轧,乃无不利。"后因指以次进御,不偏爱。对于“贯”字,《說文》释“貫,錢貝之貫。”当然,后来的貫也成为钱币数量单位,一千文钱为一贯。理解了贯字的含义,所以王“贯鱼以宫人”作为凭证,就不应该是直接利用的活鱼,而是利用铜鱼这种“钱贝”了。也就是说把钱币铜鱼穿起来,排在哪里,某条铜鱼就代表着某位宫人,依次为王轮流当夕,而宠爱之,则无不利。当然如果王用真鱼的话,放在卧室里,不仅腥臭,影响王之性欲,而且腐烂后,又怎么能作为年复一年的凭证呢?其实不仅在周代利用钱币铜鱼来排序,现在算卦的先生,也经常用铜钱来占卜命运,其含义如出一辙。

    离线 无二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11-27
    最后登录
    2025-04-29
    62楼 发表于2015-12-25 16:20:01

    学习

    离线 浣泉
    实名认证
    好评
    11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02-04
    最后登录
    2021-08-09
    63楼 发表于2015-12-26 01:07:47

    重一两,典型假货

    2015-08-20 转正

    11-09~8-20
    中初级信誉(2015-11-23提升)60/83
    信誉好(2016-11-4提升)80/111
    园地商城店铺:http://shop.chcoin.com/217519

    离线 清风泉社
    实名认证
    好评
    1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6-19
    最后登录
    2025-09-25
    64楼 发表于2015-12-30 16:12:01

    学习

    离线 撒维傲拉
    九级发帖
    好评
    8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8-20
    最后登录
    2025-10-14
    65楼 发表于2015-12-31 08:12:51

    感谢分享 学习

    离线 夏季的雨
    二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6-06
    最后登录
    2021-04-12
    66楼 发表于2016-01-27 15:39:55

    文章不错,学习

    离线 尊神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3-25
    最后登录
    2021-04-10
    67楼 发表于2016-01-27 19:25:02

    珠重一两钱多在陕西扶风,西安,凤翔一带发现出TU,都属战国秦地,凤翔更是战国秦国都城(雍城),所以,珠重一两钱属于战国秦国铸币应该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了,珠重一两钱重量一般在12克到15克多之间,基本是秦一两的范围,所以,珠重一两钱应是战国秦国的记重货币,战国秦钱不记地名,说明秦钱铸造权基本垄断在秦国王室手里,既然是战国秦国的记重货币,如果同时又计数,面文释读成:重一两等于12(14)个珠或12(14)个贝,就显得不伦不类很别扭了,实际上也没必要,也行不通,因为重一两钱等于多少个珠或贝完全是由市场交易双方来确定的,强行用币文去规定没有多大必要,也起不到实际作用,所以,把珠重一两钱解读成:一两等于多少个珠玉贝就比较欠妥了。
       那么珠重一两钱到底应该怎样来解读呢?话说: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很多年,受魏国影响很深,后来回到秦国夺回王位,公元前385年秦献公继王位,共在位23年,公元前373年也就是秦献公十二年的时候,秦献公打败了大小诸侯各国,并且将都城定到陕西“咸阳”,从此奠定了秦帝国以后称霸天下的雄厚基础,这么值得庆典的事件,定都“咸阳”打败大小诸侯各国,秦献公能不发行自己的货币纪念一下吗?这和齐六字刀币的发行背景是很类似的,这是其一,另外,从大量考古数据可以断定:早在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之前到秦惠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初行钱”之后,秦国已经有半两钱了,也就是所谓的战国半两钱,所以,半两钱并非是秦始皇的最早发明,史料所载的:秦惠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初行钱”就是指:从秦惠王二年起确定了半两钱的形制标准作为秦国的货币单位,那么,实际上就是说:从秦惠王他爹秦孝公时期就已经有半两钱和环钱等秦国钱混合存在了,所以,可以更进一步说:从秦惠王他爷秦献公起就已经有环形秦钱存在了,那么,就是说珠重一两环钱出现在秦献公时期是十分可能的了,再从珠重一两环钱的铸造工艺来看,整个钱体铸造的十分规矩庄重,文字也很中规中矩,十分精致,也反应出有很特别的意义在内,所以,综上所述,珠重一两钱的面文应该解读成:一枚环钱重一两.十二应该是秦献公十二年定都咸阳时的纪年。具有鲜明的纪念意义。
       另外,公元前371年(秦献公十四年),秦献公发兵拿下韩国六座城市,使韩国从此沦为小国弱国,秦献公又铸珠重一两.十四纪年:一枚环钱重一两.十四是秦献公十四年纪年,以此纪念秦献公十四年的重大成就。
       因此,可以说:秦献公十二年(公元前373年)定都“咸阳”,从此奠定了秦帝国以后称霸天下的雄厚基础,非常值得纪念,根据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的特殊经历,秦献公于此意义非常时刻,仿魏国圜钱铸造秦国记重圜钱珠重一两纪年货币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应该的,同时也开创了秦国记重货币的先河,为后来秦国半两记重货币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离线 苏式古玩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1-27
    最后登录
    2021-11-15
    68楼 发表于2016-01-27 19:34:39

    学习

    离线 尊神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3-25
    最后登录
    2021-04-10
    69楼 发表于2016-01-27 20:03:06

       另外,如果珠重一两钱币文中同时标示两种或者几种不同材质的货币比值关系,这本身就十分荒唐和不伦不类了~,实际上根本就行不通~,所以,珠重一两钱面文绝不能释读成:一两等于多少个珠玉贝,重一两就是重一两,十二(或者十四)就是秦献公十二年或十四年的纪念,其他解释都不靠谱。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