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8192021222324252627下一页... 30 转到
    查看 253174 | 回复 297

    喜迎2015新年征文专题帖----2月25日截止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实名认证
    好评
    13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6-04
    最后登录
    2022-12-16
    210楼 发表于2015-01-21 21:19:02
    走进“原始部落”
         崆峒人类发祥地之一,崆峒六大武术流派之一,崆峒国内道源圣地之一,崆峒首批全国5A级旅游景点之一,崆峒……
         时间的脚步轻轻一跨,就是悠悠千年,泾河仍滔滔不息地从胭脂川流进甘肃省平凉境内。崆峒区纵横1936平方公里的黄土地,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千年黄土层的压积,正蕴藏了我们中华古老文化的一脉遗产。漫步在这片土地上,自豪而附有神韵,从首批全国5A级旅游景点崆峒山游玩下来,脚步轻轻一跃,便来到了崆峒山之北,泾河北岸的“原始部落”西沟遗址。
        据县志记载,1976年,文物工作者在崆峒山一带发现了原始社会人群活动的痕迹。其活动的时间可追溯到中更新世,距今已有十多万年的历史。八十年代初,文物工作者已在崆峒山附近,找到了人类使用过的打制石器,证实约在五万年的晚更新世时期,平凉境内的人类活动范围已相当广泛。
         漫长而又艰苦的岁月,把平凉的远古居民带进了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组织开始由原始人群向氏族公社转化。崆峒区境内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遗址分布得相当稠密。这些遗址多数分布在河床两岸,背风向阳,接近水源地带的川台地上。文化层堆积越厚,证明人们在此定居的时间越长。特别有意义的是,不少古遗址,时隔数千年之后,至今仍然是人们定居的村落,如现在的西沟村、庙底下、蒋家沟、二天门、苏家台等村的村民还住在原始人们居住过的遗址上。可见我们的先民在选择定居条件时,自古以来都是极为慎重和周到的。
         在崆峒区境内共发现各种古文化遗址几百处,在海拔1894米的崆峒山中台、凤凰岭一带发现了发现了仰韶文化与齐家文化过渡类型的常山下层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出土的陶器有,属于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的敛口、圜底红陶钵,平口、细砂、腹施划纹的红陶尖底瓶,平口沿、敞口、曲颈、腹施黑彩变形涡纹的细泥红陶罐,夹砂红陶瓮等。所见住室全系半地穴式,住室地表有火烧硬面;墓葬全系土坑竖穴墓。出土属于常山下层文化类型的器物有:磨制的石斧、石石奔、石凿、石刀、石弹丸、石纺轮、骨锥等;生活用具有敞口、短颈、鼓腹、平底、腹施兰纹桔黄色泥质陶罐,直口三袋足、腹施绳纹桔黄色夹砂陶鬲等。
         由于原始农业和牧业形态交错往来与相互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化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生活在以崆峒山为基地的原始先民们,用石器、木器和角器等劳动工具从事狩猎和采集,并学会了取火用火。由于大自然给人们带来许多灾难,自然界十分险恶,凶猛的野兽,气候的剧烈变化给先民们带来极大的威胁和痛苦。夏天,狂风拔树,暴雨倾盆,电闪雷鸣,惊天动地。冬天,寒流侵袭,冰天雪地,动植物大批死去。先民们与自然界进行着艰苦顽强的斗争。在今天的崆峒山中台、凤凰岭,山下的西沟、庙庄、庙底下、蒋家沟、西塬头遗址上,都留下他们的狩猎工具和用火痕迹,他们是迄今发现的崆峒区境内最早的居民。尤其是西沟村,它处在特别的地理位置,而且面积大、文化层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西沟遗址位于崆峒山后峡,望架山之北,崆峒山后峡的山沟,人称西沟。而今,村民们居住在西沟两侧。西沟东约150米的另一条山沟叫东沟,东沟以东是庙庄遗址。西沟遗址位于西沟西侧约150米的西沟村和圆顶山的东、南两面山坡上。高出河床约100米。地质为黄土。遗址范围东至东庄沟,西至圆顶山半腰,南至圆顶山南山脚,北至西沟村北边。面积约400×350米,文化层厚约5米。暴露遗迹有灰土层、炕坑、陶窑、白灰面住室等。暴露遗物有彩陶、泥质红陶、夹砂红陶等。从采集标本的残片可以看出有:钵、碗、盆、罐、鬲、尖底瓶等。部分陶片有火烧烟熏的痕迹。残片纹饰有素面、蓝纹、附加堆纹、锥刺纹、划纹、蜂窝装纹。
         从以上西沟遗址暴露的遗迹、遗物及附近遗址出土的完整器型分析,可以想象五、六千年以前生活在崆峒山、西沟一带原始居民生活的繁荣景象。他们利用崆峒山繁茂的森林,从事狩猎就采集,利用山下肥沃的土地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他们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得来的果实。在长期的劳动中,制造工具的技术逐步提高,先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制造出多种多样的石器,使工具更加锋利和精巧,后来,他们还掌握了在石器上打眼穿孔的技术。平凉市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件蒋家沟遗址出土的长约50厘米的石斧,称得上全区最大的一件石造工具。西沟遗址灰坑中还发现大量烧过的动物骨头,住房白灰面附近有烧火的痕迹。这足以说明,先民们懂得用火照明、取暖,防御和围歼野兽,用火来烧烤食肉。他们夏天用树叶缝制简单的衣服纳凉遮羞。冬天用兽的皮毛缝制简单的衣服防御寒冷。他们还能够建造半地穴式住房。如西沟原始居民多是在山坡上挖出一个宽约3米,高约11.7米,深3米左右的土槽,上面用木头、泥土和草搭上顶棚,地面及墙壁涂上白灰泥巴,考古学把这种遗迹习惯叫白灰面或白灰层。经过几千年的地层叠压,留下了今天的痕迹。原始人通过造房子,提高了先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和定居创造了条件。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他们的制陶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1985年,西沟遗址东南约2公里的西塬头遗址出土了一件高30.7厘米,直径31.3厘米,口径29.7厘米,底径14.7厘米的彩陶罐。该罐为泥质桔红色陶、侈口、宽平口沿、粗颈、园肩、鼓腹渐收、平底,颈肩施黑彩,腹上与肩部上下分别有三周弦纹之间绘四组变形涡纹,口沿上有四组对称的由多条黑彩细直线组成的纹饰。该陶罐器型规整,为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彩陶中的精品。1996年经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专家确认为一级文物。西沟遗址虽未出土完整的器物,但从遗址暴露采集的陶片可以看出,西沟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时代延续时间长,先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辛勤劳动,创造了有一定历史、艺术价值的优美的陶器、创造了各种器皿造型,创造了图案,创新了色彩,也发展了对艺术的认识和艺术的创造才能。尤其在纹饰上是显现更鲜明,图案花纹构思巧妙,布局匀称,线条流畅优美,器物造型权衡比例协调,朴实大方,实用美观。装饰图案已具有变化统一,对比调合,平衡对称,色泽配合明快优美的特点。这些都是先民们生产活动长期实践的结果。通过这些文物标本,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文化和先民们的生活状况;更反映出我国的原始装饰艺术,具有极其质朴的真实性和一定的象征性,更有艺术上帝生动性和想象力。现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是弥足珍贵的,是我国美术史上光辉的一页,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五、六千年前我们祖先创造出的这样丰富和精美文物,足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崆峒,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西沟,作为崆峒大地上一块充满神奇魅力的土地,在人们不懈的探索中,揭起神秘的面纱,露出庐山真面目。同时在当今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开发中,西沟遗址肯定会为崆峒旅游文化增添新的内容,绽放新的光彩。
    离线 月下老人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6-28
    最后登录
    2018-02-27
    211楼 发表于2015-01-22 08:28:30

    支持

    实名认证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12-22
    最后登录
    2021-04-11
    212楼 发表于2015-01-22 16:06:31

    “纲鉴”是一把宝剑吗?
       
        与园地结缘好几年了,古泉方面懂得不多,喜欢在园地里东窜西窜的,杂件方面看的更多,学习增长了不少知识。今天想在这里这里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在昔日少年心中久藏的梦。
         家在西北,教化贫瘠。小时候族里头有个太爷,辈分很高,学问很高,满清最后一届的秀才,等回家秣兵历马的准备考举人了,科举制度取消了,太爷满腹的不合时宜。民国时候日子还好过,家里好几百亩的田,大牲口也有百十头。再后头的日子咱也说不清。
        本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家里的老生子,从小就和太爷接触的比较多。记忆里的太爷文采飞扬、体面宣扬。每到过年,周边十里八村的乡民都找太爷写春联;每年的社火,太爷总是“春官”的扮演者;每年的清明祭祖,太爷总是在人前头抑扬顿挫念着祭文;每到春夏交接的时候,太爷总喊我们一帮半大小子到他的屋里,一人发一个熟鸡蛋;每回村里有婚丧假娶,太爷总是坐在头席上的那个人;太爷就是这么一个深深讲究体面的人。
        渐渐的我们长大了,时光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是的粮油供应还是国家计划控制,每家粗粮、细粮、菜油都是有指标控制的。一天,我和小姐去粮站买粮,那时候的白面九块钱一袋、玉茭子面五块钱一袋,这个活计我们干过好多次了,但是这次遇到了新情况。
        经过粮站的小路要路过公社门口,也就是现在的乡政府门口,我和姐姐看见太爷躺在公社的门口不停地呻吟着,在浮起的黄土里辗转反侧(其情形约略与现在的上访户躺在政府门)。我上前问太爷怎么了?太爷告诉我:"他们把我的纲鉴贪墨了。“
         ”太爷,钢剑是个宝剑吗?“ ”瓜娃子,纲鉴是个书啊“
         于是幼小的心灵里就觉得《纲鉴》是本了不起的书,能让一贯讲究体面的太爷卧在大庭广众之下。 回到家中问父母,文革中红卫兵抄了太爷的家,平反后退回财物,少了一本叫《纲鉴》的书,太爷醉了酒后就去找政府讨书。再后来,没有办法的读书人只好卧在政府门口厚厚的黄土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到了我考学的时候了,全村文革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大学生,去了京都求学。在琉璃厂中国书店才一睹真容,原来叫《纲鉴易知录》,不是一把宝剑,就是一本让所有读书人快速掌握中国历史的字典。柜台里有售,光绪木刻大字版,48本一套,价码若干,穷学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再后来,翻印《的纲鉴易知录》也买了一套,只作为工具书来用。
        时光荏苒,年过不惑。
        2014年12月,在咱们园地里发现了一个旧书转让的帖子《纲鉴易知录》。咱们河北衡水老友“我心永恒”的转让贴。马上联系,书还在。就着,我有了自己的《纲鉴易知录》。2014年,终于圆了四十年来的梦想。
        《纲鉴》是一个撒样子的的宝剑!

    离线 wjianzho
    实名认证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4-10
    最后登录
    2024-06-14
    213楼 发表于2015-01-22 20:28:12

    梦里寻泉千百度,修得钱缘乐悠悠——与钱币结缘的日子里 
       “时光如电,岁月如风”,这是我一个学生作文中曾说过的话,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因为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朱自清的《匆匆》,想到了童年,想到了与钱币结缘的日子,想到了青春的易逝、岁月的无情。
        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我与钱币相伴竟然近三十个年头,记得那时还是一个十一二岁的懵懂少年,在和儿时的玩伴戏耍时,总是玩几款游戏,有时“捣桃核”、有时玩“顶门杠“,有时就“捣明钱”,在“捣明钱”时,几枚光亮度“明钱”勾住了我的眼睛、引起了我极大的热情,于是就开始想方设法搜集:和同学交换,在家里的抽屉里寻,到姥爷家找,当时能用的方法几乎都用上了。现在看来,那几枚钱也就是普通的明、清钱,但它们激发了我的考古意识,点燃了我的收藏激情,当时根本没什么工具书,它们的年号也是我从字典附录中的年号表查到的。
        对古钱的痴迷和热爱自然的引起了母亲的注意,母亲于是也帮着我东寻西找,记得在母亲攒线的线坨子上找到了一枚钱文漂亮的“宽永通宝”,可惜我怎么查怎么问也不知道它是哪个朝代的钱!当时的参考资料太少,知道的人更少,我父亲是老师,他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时代的钱!还有一枚宋元丰小平钱,面文字体为草书,我查了个遍也不知道他是什么钱,当时猜测这枚钱是不是“元秀通宝”,唉,老写的“丰”字写的潦草一些,不就像一个“秀”字?后来才知道这是“元丰通宝”。这些现在看来很幼稚的问题都解决了,可当时,那种好奇和困惑可不一般,对这些“小玩意”的爱好和痴迷更是如癫如狂。
    还有一次,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常年在田地劳作的母亲一次下湖回来,高兴地喊着我的小名:“我这里拾着一个明钱,给你!”我急忙接到手,真是如获至宝,这枚普通平常的篆书政和通宝,没有锈,钱穿有些开裂,但文字清晰、俊美、古香古色,让人爱不释手,想想它跨越千年,竟然到我的手中……好开心呀!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但这些钱币我都被我小心地珍藏着,连一些面文模糊的不像样子的古钱我都当宝贝藏着。
        童年的回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关于铜钱的记忆,总是那么真切。
        后来,一直求学,求学,日复一日的苦读让我暂时的减少了对钱币的迷恋,小时的兴趣,被紧张的学习冲淡,精心收集的20多枚古钱币被我沉在箱底,就像这美丽的梦想被我沉在心底,在初中、中专这七年里,有时只是把古钱拿出来摩挲把玩一番,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到处找寻了。
        这个梦暂时被雪藏,它似乎就是为了在等待某一天爆发。在中专的三年了,爱上了文学,读了不少书,也逛过不少市场,也有不少的古玩摊位,像临沂最早的“鬼市”,老临沂一中南门银雀山路的街面上,就有很多卖古钱币的摊位,可惜,当时,就是没有购买古钱币的那种想法,一点想法都没有。没有朋友的启发,没有师傅的点拨,不知道去购买,现在想来,眼睁睁的错过了收藏钱币的好机会。
       1992年我参加工作了,那时才19岁。工作闲暇,有时拿出古钱来,欣赏把玩,乐此不疲。那时已经有工资,手中也不是很缺钱了,可惜,还是没有刻意收集的想法。懵懵懂懂,又将近8年过去了,工作中,我的同事,我做学生时的老师,当时我还不知道他好收集古董,他给别人找银元做定亲的包袱钱,用不了这么多,留下一块好一点的,看我喜欢古钱,将这块江南甲辰的龙洋介绍给我,问我想不想要,要,当然要!这时我才想起去购买它,这是我第一次购买古钱币,它用去我110元钱,这块银元虽有磕痕,但总体品相很好,包浆自然、温润可爱,是大开门的东西,这块银币,我至今还珍藏着,这是一段师生情,也是一段珍贵的回忆。
       后来,好像是2000年或2001年,我到泰安出差,在通往南天门的古驿道边,南面就是岱庙,有一个中年妇女在兜售古钱币,足足有两大蛇皮袋。也是闲着无事,我随手捡了10枚,一枚一元,都是普通的古钱,包括一枚很假的天赞通宝。
       喜欢它,却迟迟没有深入进去,这怎么不是终生遗憾?买下了这几枚钱币,仍旧“束之高阁”,直到我知道了临沂的古玩市场的位置,其时正好是周末,我带着这几枚钱币,到了市场,正好遇着实实在在做古钱币生意的李大哥,人实在,一起聊天拉呱,很谈得来,钱币的知识知道了很多,从此,我真正的开始了古钱币的收藏,这已经是04或05年的光景了。
        转眼间,又10年过去了,我的收藏品虽精品不多,但也积累了不少,当然,从爱好,到收藏,到结缘;从懵懂不知,到入门,到打眼,到捡漏,到注册古泉园地会员,到成为实习会员,到第一次在园地购买钱品,这其中的欢心愉悦,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真想找人诉说,找人分享!当然,这些经历写下来又是很长的篇幅,暂且不表。
        回想起来,从孩提时代,到工作的这20多年,虽然真正的收藏时间很晚,但我从此陶醉其中并把它作为一生的业余爱好,无悔无憾。赶大集、逛市场,走街串户,广交泉友,岁月过得充实而美好。
    此生与泉结缘,不在于早还是晚,我自终生不悔。爱泉,爱的是它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爱得是那温润的包浆、俊美的书法、五彩的锈色和奇妙的历程。
        繁忙工作之余,疲惫不堪之时,拿出钱币册,欣赏、摩挲、把玩,劳累、烦恼皆抛于脑后,这种悠闲惬意和自得,是任何一个无癖好的人所不能,也无法感受到的。
        岁月悠悠,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但在人生中,我们有古泉相伴,此生就不再无聊,此世就不再寂寞。

    — 此帖于 2015-01-22 20:30:11 被 wjianzho 编辑过 —

    身份已验证: 王建忠 山东临沂

    离线 一个人飞
    普通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01-19
    最后登录
    2016-02-09
    214楼 发表于2015-01-22 20:46:42

    支持

    离线 红珙芙蓉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3-29
    最后登录
    2024-06-22
    215楼 发表于2015-01-22 21:33:35

    国足没能冲破澳大利亚的阻截,但是我们看到了希望,加油中国队!

    — 此帖于 2015-01-22 21:34:00 被 红珙芙蓉 编辑过 —
    离线 高山泉
    一级发帖
    好评
    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7-30
    最后登录
    2022-09-02
    216楼 发表于2015-01-22 22:54:31

    谢谢兄弟们.....

    离线 高山泉
    一级发帖
    好评
    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7-30
    最后登录
    2022-09-02
    217楼 发表于2015-01-22 22:55:44

    谢谢啦.....

    离线 正德通宝
    实名认证
    好评
    1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4-13
    最后登录
    2024-06-12
    218楼 发表于2015-01-23 17:22:50

                           《缘起元丰》
                                      
       曾有不少友人问起我是何原因促成了我后来的藏泉的爱好,我回答他们的是,我的这个雅好是缘于一枚很普通的元丰小钱。
       其实连我自己都很难准确的想起是从什么时候起,我的书桌抽屉里面就有了这枚元丰古钱,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真是的一枚及其普通的北宋钱,折二篆书,直径:28.6mm厚度1.8mm:,只有那一层厚厚的传世包浆方体现出他厚重的历史感。只是依稀的记得好像这枚古钱是得自老家一位同族的奶奶,因她要搬去和外地的儿子同住,故将老家的旧东西都处理了,于是我就因此有了此生第一枚的古泉藏品。
       时光荏苒,在以后的日子里,由于自己一直被世俗的事情所牵绊,几乎都没有在意过这枚元丰钱的存在,他只是在静静的躺在我家抽屉的一个角落里面,不喜不悲,见证着我这几十年的浮浮沉沉。可能在他看来,我这几十年真的只是沧海一粟而已。
       直到自己过了而立之年,偶然的一次机会在翻旧物的时候又看到了这枚古钱,沧桑依旧,不禁睹物思人。而另外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很想去了解这枚古钱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在那个时候我只知道钱币正面上的元丰二字应该是古代哪个帝王的年号,但是具体是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就不得而知了。于是翻开长久未用的字典,在附录的中国历史年号表中寻找到这枚元丰钱系北宋神宗所铸造,大概的历史年代是公元1078-1085期间。想来这一枚小小的古钱竟然已经有将近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不禁让我激动不已。虽说自己小的时候,一般的铜钱也不算少见,但是那些大都是清代乾隆、光绪一类的品种,也知道那些清代的铜钱不怎么值钱的,那这枚距今有1000年的北宋年间的铜钱会不会价值不菲呢?带着这个强烈的期待,我求助了网络,当然得到的答案是让人沮丧的。就是这枚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钱币当前的市场价格居然不够买一包烟的,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但是就是这样一次在网络上探寻元丰钱价格的经历却引发了我对古泉强烈的兴趣,于是在闲暇之余,我就不断在网络中查看有关古钱币的内容,从几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逐渐有了一定的积累;从最初开始只能在淘宝网站上网购到后来结识一些实力藏家,并参与一些钱币拍卖活动;从刚开始的追求大而全到以后逐渐寻找适合自己的专题品种,但是真正让我叩开我古泉收藏大门的恰恰就是这枚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元丰折二钱。
        回首这几年的藏泉经历,可以说这一路走的是并不轻松。就当网络上大量的古钱币信息一下子充斥眼帘的时候,我竟然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朝代的。于是乎才明白玩古钱币是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作为依托的,否则将是无本之木。于是赶紧去翻有关的历史书籍,回过头再来看那些古钱的时候,顿时觉得比以前亲切了许多。但是别的问题又接踵而至,这也是困扰绝大多数古钱爱好者的一个大难题,就是如何判断古钱币的真假。现在想想自己当年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在毫无眼力劲的情况下,懵懵懂懂的买了一大堆的普品。当然这里面不可避免的也有很多的假货,冲动的后果是让自己的藏泉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于是在几次吃跌以后,逐渐的懂得谨慎,慢慢的尽量多看少动,多翻阅古泉的书籍,多请教有经验的泉友。
       应该说我还是算幸运的,因为在藏泉的开始阶段,虽然也有过不少挫折,但是也遇到几位肯真心传授知识的泉友,正是这几位老师的不吝赐教才让我逐渐摆脱开始的懵懂阶段逐渐走上正道。 从开始阶段的“眼荒”状态,看见什么泉品,只要是自己没有的都想要入手。后来逐渐明白就是倾其所有穷其一生也没有办法集尽中国古钱币的所有品种。于是学着让自己浮躁的心慢慢沉淀下来,找一些更适合自己的专题,并学会在一般的品种的古钱上品味他们独特的韵味。
       俗话说的好“玩点小收藏,穷的叮当响”,这几年为了玩古泉,每当手头有点闲钱就会想购买自己心仪的泉品。于是慢慢的人了变得“小气”起来,能省的就尽量省了,真可谓是“节衣缩食为藏泉”。从这点上来看,我们每一个藏泉的人都是可敬的,大家都是在牺牲当前的生活质量在做一些对民族文化传承有帮助的事情。但是每当我们得到一枚心仪已久的泉品的时候,那又是一种何等的庆幸,小心赏玩用心考证,仿佛这握在手中的不是一枚枚冰冷的铜钱,而是一个孩子,一件宝贝,这其中所带给我们藏泉的人的成就感想必也是外人所无法想象的。
        每当在灯下欣赏这些见证了中国几千年沧桑历史的古钱币的时候,仿佛间是在跟这些古钱币对话,而这些古钱币通过他们钱文、铜质、锈色又来告诉我们有关于他们的前世今生。或如“开元通宝”般的盛世繁华;或如“靖康通宝”的扼腕叹息;亦或是“大元通宝”的金戈铁马;亦或“行酒钱”的歌舞升平。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一个个被具象化的文化符号。
    当我又拿起手中的这枚收藏了多年的元丰钱的时候,望着他钱体上厚重的包浆,不禁感概:他是哪位工匠所铸,又辗转经过了多少人的手,见证过多少人家的悲欢离合呢?
    就让这份缘起元丰钱的藏泉之路更加坦然,愿古泉文化在中华历史文化中更加熠熠生辉。
     
     
     

                                      2015年1月于正德堂



    离线 小猪猪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5-20
    最后登录
    2021-04-11
    219楼 发表于2015-01-23 23:08:21

    支持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8192021222324252627下一页... 30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