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9202122232425262728下一页... 30 转到
    查看 252856 | 回复 297

    喜迎2015新年征文专题帖----2月25日截止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六一散人
    禁止发言
    好评
    2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3-13
    最后登录
    2021-04-12
    220楼 发表于2015-01-23 23:08:22
    该用户已被禁言
    离线 正德通宝
    实名认证
    好评
    1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4-13
    最后登录
    2024-02-23
    221楼 发表于2015-01-24 12:30:33
    六一散人:

    感谢您支持

    离线 dshb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8-12
    最后登录
    2022-09-02
    222楼 发表于2015-01-24 13:49:36

    个投资者,就算不是个门外汉,也无法保证自己今天投资的颇有名气的画家在未来的数年乃至数十年会保值和增值,他的艺术是一种短期时尚还是一种过气的固执?,是一种永恒的关怀还是在为未来播种?何况当代名家的背后也簇拥着一群造假者,这是为判断设置的双重雾瘴。
        对那些试图涉足于收藏的投资者们而言,一幅动辄上千万的古代法书名画也许不可能成为他试水的对象。那么他们的兴奋点自然会落实于当代少数成功的画家以及近现代已成定论的大家身上了。投资当代对判断力的要求似乎要高过近现代。因为你,就算不是个门外汉,也无法保证这个今天颇有名气的画家在未来的数年乃至数十年会保值和增值的,他的艺术是一种短期时尚还是一种过气的固执,是一种永恒的关怀还是在为未来播种?投资者自然不甘心去听画家本人或是其说客们的一面之辞吧,何况当代名家的背后也簇拥着一群造假者,这是为判断设置的双重雾瘴了。也许我们对当代画家最直接的判断是针对画面本身进行的艺术判断。然而艺术判断也存在两难的困境:我们以什么标准来衡定一张画的好坏?是对传统审美法则的遵崇与延续,抑或是对传统审美法则的颠覆及破坏呢?一念之差往往会使你以重金购得的画作成为至宝,也可能是废纸一张。很显然,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在西方文明的不断冲击下正日趋的成为一个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我们的审美法则远不止限于一两种类型,审美似乎已经成为个人趣味的问题,而不再是一种大众普遍的关怀和期待了。然而一个真正的藏家该如何处理审美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呢?那些成功的艺术品经营者靠什么发家?他们真实的心态和追求又是什么呢?
        江宏伟先生策划的这个栏目包含了三种类型的收藏家:一类如收藏家王晓春,他从事的是白领阶层进行的学术收藏。第二类为在北京琉璃厂经营数十年字画,道分颇深的古玩商杨广泰。另外还有一个便是本期要推出的青年收藏家王骁。他是经营其他行当的年轻一代成功人士,是学外语出身,受过西方思想深刻影响,却进入了传统书画收藏的新生代收藏家。采访过程中,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听到许多鲜活的关于收藏的故事,同时也解开了心中一个又一个疑团。
        一些人靠心思缜密赚钱,一些人靠简单赚钱……
        九月末的南山已有了深秋的凉意了。我们一行人在主人的引领下钻进了后山的松树林里。骤雨后的松林,笼罩着淡紫的雾霭。踩着绵软的松针,却能闻到泥土与青草的鲜味。立在半山腰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对面山上葱郁的竹林,以及点缀其中的红顶白墙的渡假式小别墅。主人指指点点地介绍着:那是作家叶兆言的、那是画家徐乐乐的、书法家孙晓云的在山那边……正说话间一只野鸡从草丛里扑腾腾惊起,撒下一两片绒毛,朝日落的地方飞去。在后山转了一圈,差不多快到掌灯时分了,一行人又回到室内喝茶。山北边的洼子里,农家传来阵阵犬吠,应和着窗外松林里秋虫的断续合鸣。
        一个收藏家弹弹烟灰首先聊起近日拍卖会上的事:“我这回碰到一个什么都不懂、什么人的话都不听的生意人。他进入拍卖行,见大家举牌的时候他也拼命的跟着举,总是抢最后一板。但他最后举回来的还全是好东西呐。因为大家都在抢的东西肯定是专家鉴定过的。看似简单其实挺在理的。”
        “是呀,一些人靠心思缜密赚钱,一些人靠简单赚钱,其实越简单的人就越敢于冒险的,凭直觉判断,做起事来下手也很快。在北京的琉璃厂附近,看上去无所事事,到处找地方喝茶的混混特别多。但这些人里,有的也很能挣钱呐。比方我见过一个主儿,每天到处溜达,去听人家说话。当两个行家在交易时,卖主要了5000元,买主杀价到4000元的时候,他会插进去以4500元把东西买下来了。”说话的是位体态微胖的中年藏家,乍一看似乎有些少言寡语,一旦开口了,又十分健谈。他轻轻吹开茶沫,啜了口清茶便接着话茬说开了。
        “我有个朋友,时常地有各色三教九流的人跑去他那里喝茶,他被他们称为‘先生’。但往往就这些人会给他带来惊喜的。比如有一回,一个专门帮人‘下耳朵’的人,就是专门帮人买凶的,却无意中给这朋友带来一件宝贝。这人拿来几块石头。‘先生’一看呆了。知道是好东西呀,而且以前全著录过的。于是让他开个价。讨价还价之后,完了以30000元成交了。买卖成了以后这位主问‘先生’:‘怎么样,先生,没坑你吧?’‘先生’反问他‘哪来的?’他说‘抢来的呀!’”众人大笑。
        “还有一个人是个粗鲁的莽汉,但非常向着我这朋友的。他常和‘先生’说:‘先生,谁谁在背后说你坏话,我帮你去收拾他’什么的。他每天早上十点就跑到‘先生’那里去喝茶,见一车泊在门口便问‘先生’:这车是您客人的吗?‘先生’回说不是。他便喊道:‘谁的车呀?再不开走,就砸玻璃了’。若是没人回应,他会搬块板砖来真的把车砸唠。但就这样一个人,却是帮了‘先生’大忙的。有一回,他拿来一套册页。是从一个什么地方的房东老太手里得来的。‘先生’打开一看,确是一套精美的恽南田的花卉。‘你要多少钱肯让?’‘你看着办吧,能否给个5万?’‘行,5万就5万吧。’后来这套册页‘先生’卖了80万。据说实际上是卖低了。”众藏家一片唏嘘,都说“低了”。“后来这人每年大年初一都会到‘先生’那里去喝茶。‘先生’每次必会强塞一千元他兜里。表示积德呀。”
        一阵感叹之后,余下了片刻宁静,大家在默默吸着烟,一时无话。这时候,坐在靠窗的一个年轻收藏家与身边的美女嬉笑了起来,原来他俩在把玩手里的数码相机。年轻藏家对一个收藏“当代”的藏家笑道:“王晓春,你的那套春宫册页中应该加上这一张。”说着他便一脸坏笑着给众人传看那数码相机。原来,那是他在后山小道边的草丛中拍到两只蚱蜢交媾的镜头。众人看后都说构图很好,为什么齐白石没画过这样的题材呢?这位藏家听后有些孩子气的得意了。
        我后来才知道这喜欢哄着玩,并且擅长搞笑的年轻收藏家名叫王骁。
    第一次听说王骁是在江宏伟的家里。江宏伟说有个朋友放了一批画他这里,是十张价值130万的黄宾虹的山水条幅。那个下午我们于主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展看了这批画。之前我一般都是在博物馆的橱窗前;或是凭文博部门领导的介绍信,由带白手套的工作人员领到一个专门的小房间去看画。其间有种种事先声明的规矩,比如只能带铅笔,不能对着作品说话以防吐沫星溅到上面而生发霉斑等等。如今亲手打开私人藏品近距离地观瞻,心情是颇为复杂的。这批藏画的主人便是王骁。
        从南山回来的第二天上午,我在江宏伟的水佐画屋对王骁进行了访谈。面前的王骁是一个穿着前卫的年轻人,鼻梁上架着副时尚的小眼镜,看上去倒是更像一个广告策划人。我和他淡淡招呼了一下,便各自坐下来喝茶。地板上堆放着那十卷黄宾虹,贴墙的桌案上靠着幅张晓刚的油画。江宏伟说它们都是王骁的藏品。我几乎很难把地板上的黄宾虹山水和眼前的王骁联系起来,但那张张晓刚的油画与这个67年出生的收藏家真的无比贴切,它像一幅多年前的褪了色的老照片,隔着时间的轻纱以透澈的单纯临望着安静坐在清晨响亮阳光里的王骁,嘴角甚至有一缕不易觉察的温暖笑意。谈话于是在这有些暧昧的氛围里开启了。
        王骁说他父亲是中山大学教企业管理的教授,但老爷子非常喜爱书画。他对书画的某种情结比较多地受到父亲的影响。“当时只停留于到书店翻翻画册,自己倒没有指望去做画家的”。因为自己的家住在中山大学里面,“六四”的时候,外面闹腾得很凶,王骁基本只能呆在家里。对门的一个英语老师喜欢画画,他常带着王骁到广州美院去玩,便由此结识一些画家。王骁还零星地买了些画,当时的画价实在便宜得可以。这些画却成了王骁最初的藏品了。
        我感觉他可能是看我不加考虑地买了几次画,于是要把我培养成一个潜在的稳定客人,想让我通过和当代画家们的接触来培养对他们的投资信心。
        99年时,王骁已经在一家外贸公司经营得很成功了,手上拥有一定的资产,便常去广州美术馆看展览。他买了些亚明、杨颜文、杨之光等人的画,但却不知道那些标价很高的画作,其实也是可以适当打折的。另外,他虽然买画,且出手相对阔绰,而实际上在艺术品的品鉴上并不在行。几乎还从来没有和画家交流过。后来,江宏伟去广州办画展,正好王冶夫在那里,他说要不要和江老师见个面聊聊天呀?王骁感觉他可能是看到自己不加考虑地买了几次画,于是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潜在的稳定客人了,想让自己通过和画家们的接触来培养对当代画家的投资信心。与江宏伟的接触成为了王骁生活的一次转折。第一次便聊得很投缘。江宏伟给他设计了一个收藏传统体系延续下的当代成功画家作品的选题,确定的一些名单,基本为当时“新文人画”圈子里的一批画家。比如,刘二刚、方骏、常进、徐乐乐、朱新建、周京新、陈平、田黎明等人。其后,江宏伟又带他到南京来,拜访了一批画家。当看过作品后,王骁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回去就买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认真啃了起来。除了顷刻间培养出的热情而外,作为一个得到一流画家真诚帮助而又悟性颇高的聪明人,王骁进入这一行几乎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和交纳无辜的学费。
        在起初的收藏中,江宏伟的影响是直接而关键的。他建议热情高涨的王骁按照自己设定的选题购藏当代优秀中青年国画家的册页系列:“等到50岁左右时,研究当代画家的人也许会找到你那里看作品。因为对于当代画家,你可以直接到他家里购买他最经典的作品,但对老一辈画家,你不可能这样面对面的,进行系统全面的收藏。”其后,在王骁手里确实聚集了一批相当优秀的作品,比如方骏的《青花》系列,以及徐乐乐的那套后来参加“开放的时代”展览的册页。有一次,深圳美术馆的鲁虹到王骁家里,看到他的大堆收藏后,十分惊叹,要他到深圳美术馆搞一个专题性展览。美术馆出面组织展览往往很难收到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好画家的得意之作在自己手上存放的时间总是很短的,一般不待发表,就会被人以重金购走了。也许好东西都是炙手可热的吧。而作专题收藏的藏家手里却囤积了大量精彩之作。之后,王骁还打算将自己的藏品结集成册,编辑出版一套《名家翰墨》的丛书,由王鲁湘做序,陈平为其起名叫“抱旭楼藏画”。但在结交了一些画商朋友之后,王骁慢慢开始进入了近现代的收藏。
        我认为,中国画收藏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当代入手,一个是古代入手。我以前学外语的,与绘画的渊源不深,只能凭主观的喜好,从眼前的当代入手。慢慢和画家接触多了,从他们那里以及自己从书本上学到不少相关知识,渐渐对美术有了清晰的了解,然后在实践中对艺术市场的认识也清晰了。我感到中国画传统一路的东西,当代、近代、古代在许多方面,其精神是一脉相传的。当你玩了太长时间的当代,就会向近代甚至古代去追了。因为近代与古代的画作,其中的奥妙更丰富,对我而言更为过瘾。
        王骁在对我讲这些话时,我发现他有意无意地瞥了一眼坐在身边的江宏伟。他也许的确道出了自己由当代收藏转向近现代收藏的原因,但于我这个局外人而言,这解释确乎有些不切实际的冠冕堂皇。我总该挖掘一些具体的事实的。于是,我的提问使他进入了对数年前往事的回顾和梳理:
        “我在南京等地收藏的作品一般都会拿回广州去装裱。每次回去我都把这些画挂起来,让一些裱画的和画商朋友来看。他们看过以后不少人都说这些画的价格偏高了,而且收藏当代画家周期太长,有的画作以后未必能保值和增值。我当时心里就犯嘀咕了。”
        “我对画的判断刚开始时基本上是听江宏伟的。他说什么,我信什么。他是对朋友诚恳而热心的人,他当然不会骗我。但画家看问题往往有自己的视角乃至偏见。我在这种时候最关心的是,哪一类画家可能成为未来的大师?江宏伟和我说,画家画作价格短时期里的涨跌与很多因素有关。绘画是手工作品,数量很小,一两个藏家吃进或让出某个画家的画,都会引起这个画家作品在市场上价格的波动。但就未来是否能成为大师这一点上,他说自己只能看清楚传统这一路画家的未来,而不是全部的画家。因为判断传统一路绘画的艺术水准及其意义,是可以拿近现代乃至古代绘画来做比较的,但完全在西方审美意识催生下的现代水墨就无法确定它未来的走向了。所以他在看到我的怀疑和动摇以后便着力要我培养自己对艺术的判断力,而要提高对传统体系内绘画的判断力,他建议我首先去接触近现代和古代的已成定论的画家。接着他介绍我认识了一个专门做画的画商,通过这个画商又认识了更高层次的画商。我是比较幸运的,从刚开始就在江老师的帮助下,进入了一流画家与一流画商的圈子,少走了不少弯路。”
        “做画的画商有自己的圈子和经营范围。在他们的观念中,所有新画(当代画)都是不行的。因为新画没有利润。而老画,比如黄宾虹的山水,在早年都是无偿送给人家的,你一旦有机会收到,其中会有很大的利润。而今天的好画家,基本进入了市场,随便送人的也已经很少了,所以利润不大。另外,近现代的老画,增值非常诱人。比如齐白石,80年代初才几百元,今天能卖数十万。所以在国内各大拍卖会上,当代画基本不是一个热点。”
        “我在开始时,是出于一种兴趣搞的收藏,但慢慢进入以后,先前的商业习惯开始抬头了,就会考虑到利润的问题的。我结识了一个做近现代的画商朋友以后,就决心把所有的当代画作抛掉了。一方面,这个画商也许看出我是个大客户,就做了不少引导工作;另一方面,就我而言,还是觉得近现代更有意义。我把手里的当代画作几乎全卖了。只留了江宏伟、陈平、和田黎明三人的作品。我留他们有我自己的道理,并不是出于交情什么的。首先,我看他们的画是否具有独特的图式。接着就是看是不是和传统画家比起来一样属于画得好的。比如,当代有不少玩笔墨的画家,我在玩了近现代的大师的画作以后,发现他们的笔墨是很不过瘾的,和以前的人不能比。那么我也放弃了。当然做这些事,我都是从个人判断出发。对艺术和艺术市场,这时我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方式。”
        我曾听说过王骁买过一幅田黎明的《蓝天》,当时觉得买贵了,但后来却把它留下来自己珍藏了,这是出于怎样一种心态:“你是没有找到肯为这幅画出高过进价的买家,还是真心喜欢这张画呢?”
        “这幅画我是真的喜欢。现在我收藏当代绘画基本不考虑增值的问题了,完全出于个人兴趣吧。比如张晓刚的这张油画,”他指指身后那幅张晓刚的油画,脸上呈现出一种孩子般的认真,“我买它就因为看着喜欢。”“买田黎明的画,当时是江宏伟和陈平带着我去的。一开始,其它画都是按照一平方尺多少钱算的。但就这张画,他说是他的得意之作,不按照平方算,就3万元。我没有还价便买下了。但回头还是犯嘀咕了。江宏伟和陈平说你应该还价呀。但我说我是你们带去的怎么好还价呢。可是后来我的鉴赏能力提高了,有一回打开这张画时,我看得很感动。一直没卖。关于当代画的画价,我发现画家本人咬着不放的价位,总是高过市场流通价。但当代画不是“硬通货”,就算是画家的代表作,那也要碰到知道这画家并且确实喜欢他画的人才会要。而近现代画不存在这问题。比如,傅抱石,只要是真的,价格能接受的话,谁都会要的。因为他是“硬通货”,转让起来很方便呀。最近媒体又报道了他《毛主席诗意图册》拍到1800万的场面,那么就更不得了了。”(笑)
        做事能否成功,我觉得关键看一个综合素质。以前做书画的,他偏重于一种祖宗延续下来的传统模式,可能这个模式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生产力是相符的。但今天提倡凡事和国际接轨,那么他们的知识结构也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做事风格。
        太阳越爬越高。阳光从落地窗的百叶窗格中条分缕析着泻进来,把我面前的王骁的面孔解构成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古怪画作。
        “你比杨广泰和王晓春都要年轻,在你这个年龄段里从事传统书画收藏的,据我所知,不多。许多你的同龄人,不少在从事比如企业策划、影视制作等行业,似乎没有太大兴趣进入收藏这个行当。一方面没信心,另一方面也是没有渠道吧。你实际上是在其他行当里经营得非常成功以后才进入书画投资的。那么你有把另一个行业里成功的智慧和经验挪用到艺术品经营中来吗?这兴许能为这圈子注入一些新鲜血液的。”
        “艺术品可能确实没有策划、影视等项目好玩。它偏于传统,而和现代生活有些脱节。另外,艺术品投资的商业价值不能很快体现出来。再者,它的总体价值没有其他商业活动大。比如房地产,动辄投资数亿。干这一行需要花时间学习不少专业知识,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涉足这一行。今天,许多条件很好而且很聪明的人,可以在其他领域找到机会的。当今社会,创业时选择空间是相当大的了。”
        “做事能否成功,我觉得关键看一个综合素质。以前做书画的,他偏重于一种祖宗延续下来的传统模式,可能这个模式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生产力是相符的。但今天提倡凡事和国际接轨,那么他们的知识结构也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经营艺术品的,我还没看到一个像经营现代企业一样的模式。当然书画有其特殊性,完全按照企业经营也不合理。怎样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把传统的好的方式保留,又可以用经营现代企业的手段来做画,我觉得其中可以做一番事情。”
        “那么书画有什么特殊性?中国画和西方的油画有所不同,首先是数量和产量都太大。第二,国外的画家都是画廊代理制度,但中国的画家是生产者,同时又是自己的代理人或经纪人,即经营者。在中国,画廊很难生存。也许刚开始时,一个画家名气不太大的时候,他会去找画廊代理。而一旦名气上去了,他就想自己单干了。第三是买家,也就是消费者的原因。西方的消费者买画不会找画家,而是找画廊。这是约定俗成的习惯。而中国不是。买家往往会去找画家本人,而不是去找画廊。因为他认为从画家手里买画,好比到工厂直接批发产品,相对比较便宜;还有他会认为“真”。画廊里的画价钱高了,他会怀疑是否画廊从中赚了钱的。另外中国自古就有人情世故的传统,稍一搅和,本来明白的事情马上就乱套了。”
        “中国画的作伪现象很严重。你经营这些年,应该有所体会的吧?怎么从体制和文化上来看待这个问题呢?”
        “西方的画廊和中介机构非常重视自己的信誉,在把好质量关这一点上特别严格。比如在法国,如果一个画廊被发现做了假画,那么它永远不要再在这个行业里生存了。但在中国情况却反过来了。一个人卖掉一张假画不会感到羞耻,相反会得意洋洋,作为一种荣耀。比如张大千当年欺骗了罗振玉,他本人沾沾自喜,而且没有受到道德指责。而买了假画,被人坑蒙了的买主,往往不愿意把自己受骗的事情讲出去,因为这很丢面子,“走眼”了,没本事呀。还有,中国绘画的消费绝大多数是为送礼用的,这是假画最大的市场。真画价格很高,送张假的吧,比较便宜呀。反正被送的人也不懂的,会把它当真的收下来,并记住了一个真画那么大的人情。我后来发现,在西方,一般人不收藏画的。只是收藏家做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收藏。一般人家最多买一些版画和印刷品做为室内装饰,而有钱人要买就买好的和真的。中国几乎是全民收藏。而且在中国,不懂却固执地认为自己懂的人很多,这就为假画提供了土壤。”
        “是否量太大也是个问题?比如现代大师黄宾虹和齐白石,如果他们只有几百件东西——几百件作品对西方大师而言已经算很多了——那么,相对而言辨别真伪也许会容易一些。但他们是上万件,乃至几万件,那么假画的可信度就变得很大。为什么古画很多人不敢切入?现在突然出现没有著录过的一张宋代的画一般人就不会相信。所以,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古画卖不过近代的,也许因为没有人敢买。”
        “买古画人的心态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古画的市场是分为这几个部分的。首先是海外。海外又分成两种情况:一,外国人买。外国人并不在意是谁画的,他是把这当古代中国的美术作品来买。国外的博物馆很多收藏都是没名的画。他感觉这个画时间到了,画得又很好,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发展状况,那么他会买的。还有一部分是华人,大部分要升值保值,这是他们要著录的原因。而且,通常出得起价钱的,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绘画。你想,他要整天研究这个,那么别的不要干了。所以为什么著录这么吃香?而中国买古画的有一部分是真喜欢,还有一部分也是通过增值保值创造利润。对于做古画的而言,著录就相当重要了,而且最好为早一点的著录。今天的著录大多不行的,做假的成分太多。你看现在有人拼命去抓出版,因为出版是个依据呀。其实出版界并不严谨,关系到了就给出。所以做古画要看就得看以前的著录,现在出的著录,是否客观都悬了。”
        我买油画纯粹作为观赏和装饰的,我还原了画最原始的功能。当代是艺术多元的时代,一个今天的画家是否在未来有潜力?这很难预测。所以我收当代,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审美需要,如果太多地考虑到商业的问题,往往会弄巧成拙,可能会混淆了你的判断力。
        王骁把玩着手里的打火机,凝视着墙角的一片虚空,沉默着。他坐着的那把明式扶手椅显然不像现代坐具那样符合人体工学。而此刻,他已能调整出一个舒适的坐姿,并释放出谨慎的松弛以吻合这件坐具——再好的坐具终归还是坐具,关键在于身体如何与它处置出亲和的关系——眼前的王骁陷入思考。看得出,他并不总在思考,有时甚至有些玩心过重。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便会发笑”。上帝也许笑的是那些愚蠢而短视的痴心妄想,因为《圣经》的《箴言》中有说:“不可离弃智慧,智慧就护卫你,要爱她,她就保守你。”
        有的人能够成功,是出于近乎偏执的工作狂式的勤奋;而有的人是用点石成金的智慧为自己铺路。对面的王骁也许属于后者,恰恰在他思考时,我又看到了他较真时的倔强与坚定,以及那种每一步必落在实处的一丝不苟。

        “听说你最近要成立一个包含书画经营在内的文化产业公司,你提出了一个‘观点’的名字,我个人感觉很好。那么你对未来的文化产业有一个怎样的构想?”
        “文化不仅是个精神层面的东西,它还是可以带来巨大的产业效果的。社会发展了,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其需求必然会上升到这个层面。而购买艺术品正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部分。比如在国外,购买艺术品甚至还有避税的作用。另外,正如前面讲的,我觉得现在经营这一行的人,他的思维不适应今天和未来的环境。而我们这一代,既了解现代又了解传统的人,可以从中琢磨出更好的方式把它做大。”
        “此外,我觉得我从事的这个文化产业,不是大众的,而是面向少数人的、小众的一个东西。当然这个少数人还要细分为各种类型:审美的、为了升值保值的、和两者都需要的,这三种类型。所以首先要对客户的类型作基本的判断,然后引导、培养、及相互影响是一个关键。比如每个客户都首先有他的第一需要。一个企业,它买画或是赞助展览、搞笔会,可能一开始不是为了升值保值,他是为了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而有的,可能是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有的是为了避税。在满足了他的第一需要以后,他也许会慢慢有了第二需要。这时要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将他本人的素质层次与他的需要结合起来,然后具体地下功夫。”
        “文化产业的合作,我觉得最难解决的是一个‘人’的问题,如果人协调好了,那么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我做一件事情当然会有我主观的成分,但我会把各方面专家组合起来,结合大家的意见尽量使它客观。比如可以成立董事会,实行一票否决制。”
        我对王骁的坚定表示了自己的怀疑:“你在国外公司呆的时间比较长,那么办事方式一定也比较西化。可你现在涉足的传统书画这个领域内,有许多上一辈的人。他们的办事方式很传统,很看重人情。他们可能会不适应你的处事方式,你如何协调这个矛盾?最近我曾碰到一个公司的老总,他手下的人觉得他就像刘备一样重情重义。我觉得他是在以中国传统的用人模式来运转他的公司,你是否可以作一些转变的尝试?”
        “在具体的事情上,我觉得做事是做事,人情是人情。不能混在一起。不然会影响判断力的。这个很重要!还有,如果一个人不适应我的方式,那么很简单,他不适应,有人会适应的嘛。在不可调和时,我的作风是不妥协,我哪怕宁愿放弃这个机会。因为一旦妥协了,也许这个人很好,但做出来的事不漂亮,那就是事与愿违。人好但没有结果是没用的。我在做中国书画的过程中,发现因为人事的缘故硬扯出许多麻烦。举个例子,比如在新加坡,他们受西方教育较深,你要买他三张画,可能钱的数目很小,但他要和你立字据签名的。而在我们国内,彼此拿了人家100万的画居然什么都不要,只是口头协议。区别就在这里。当然,在大的方面我认为不能固执。我做了这么多年,总结出一个‘和’字。就是大家在做画的圈子里玩,必须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我曾经听江宏伟说过,你有一个要把自己的30张画逐步替换的规划?”
        “做收藏必须有一个个人的规划。规划基于规模,规模可用量化的数字来计算。比如10张、20张、或是100万、1000万,是一样,就这个规模。我可以再注入资金,也可以不注入资金来进行不断的调换。那么就是把好的调进来,把次一点的调出去。在能力范围内,随时保证收藏规模的最优状态。最大限度地保证投资升值保值。这实际就好比通过资产的重组,替换不良资产,实现资产最优化。但不断调整有两个条件,第一,你自己的鉴赏水平在不断提高。第二,你的渠道要通畅。没有这两个条件就很难做到这点。我现在有一个画家圈子,一个画商的圈子,这是两个有保证的货源渠道。另外我有一个客户渠道,也是我以前生意圈里的合作伙伴,他们都很有钱,都可以培养为购藏艺术品的客户。”
        “你是如何引导那些以前的客户成为你现在经营书画方面的客户呢?”
        “客户有两种。已经在玩的、和从来没玩过的。已经在玩的不是好客人,因为他懂了。他知道价钱和真假了。虽然不是好客人,但是一个稳定的客人。你只要给他好东西就行了。最好的客人,是什么都不懂的,就像以前的我。(笑)首先他脑袋一片空白,你填什么他信什么。当然,他第一阶段是最好的客人,第二阶段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了。要保持这个连续性的话,在第一阶段,你还是要本着对他负责的态度。要从长远考虑,树立一个品牌和信誉。不能做一锤子买卖。怎么吸引他来?我上面讲过的,就是要判断他的第一需要。还有个更重要,就是他要相信你。当然,短期内的一两件事情上很难建立信任,他应该和你在平时的交往中已经建立了对你的信任了。你明白了他的第一需要,再本着对他负责的态度,加上现代的社交手段,就比较容易成了。”
        “你接触画家和画商是否感觉他们都有片面的地方。”
        “共同点是一样。都片面。都很主观。比如,画家喜欢一个画家,他就说这个画家的东西是最有价值的。画商,也一样,如果从事旧画,他就说旧画特别好,新画一钱不值。但不同的是,画家对画的理解,总体是从艺术本体考虑,而画商还是侧重于利润。”
        我最终又把目光投射到张晓刚的那张油画上,并说出了我开始时对王骁判断上的一种不合逻辑的反差:“我听说你在购藏黄宾虹时,对太现代的东西几乎是排斥的,而你最近突然又买了张晓刚这张油画,这个反差很大,是怎么回事呢?你是完全出于审美的文化消费,还是希望它以后能升值?”
        “一方面和我的知识结构有关系。我本来是学外语的,长时间在国外的企业做事情,接受现代的东西其实更直接。我买油画纯粹作为观赏和装饰的,我还原了一张画最原始的功能。张晓刚这张画,我觉得和我家里的装修家具什么的很配,很协调。另外我现在收当代的东西很少考虑升值保值的问题了。当代是艺术多元的时代,一个今天的画家是否在未来有潜力?这很难预测。所以我收当代,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审美需要,如果太多地考虑到商业的问题,往往会弄巧成拙,可能会混淆了你的判断力。要升值、保值,最好买近现代和古代。”
        午饭已经摆好了。外面的餐厅里飘进来饭菜的缕缕香味。在外间招呼完客人后走进画室的江宏伟大概感受到我们交谈中过于亢奋的气氛,便调侃王骁道:“你今天怎么变得这样崇高?”我想,他大概是看到本性率真的王骁在大谈经营之道时,显得像个精明的商人倒是有些不真实了。王骁并没有结束话题的意思,他几乎有些兴奋地让我和他一道从地板上的那堆黄宾虹里挑出他最偏爱的那一幅画山水,比画着,讲解着……最后他自得其乐地笑了。我从这笑容里体会到一个收藏家真正的幸福。

    离线 邱泉
    禁止发言
    好评
    21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3-02-16
    最后登录
    2021-06-20
    223楼 发表于2015-01-24 17:34:31
    该用户已被禁言

    身份证已确认:潘肇虹 成都市
    2014-1-18  转正

    离线 徽藏阁
    实名认证
    好评
    1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11-13
    最后登录
    2024-04-19
    224楼 发表于2015-01-24 21:04:40

    我的收藏各位前辈藏家、玩友们在渐渐远去的的2014年一定收获颇丰,而我一位初来园地只有一年的新手,多得老师、兄长的鼓励一直在不断努力、丰富自己的藏品和认知水平。一年来,在园地这个大家庭里我收获了友谊,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2014年我混迹于园地,收获的都是低档次的东西。但是玩得开心和认真劲也不亚于高精尖藏家老师们。
    每天到单位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园地网站上看看——有没有哪位老友给我消息了、有没有最新的钱币或藏品上架了、专场拍的东西都出价到哪里了。当然,我很少能出得起价的,即使大胆出价了,也是有壮士断腕的拼了的精神,因为往往一个月的工资会因为这样一出价都没了,要勒紧裤腰带忍饥挨饿好长一段时间,哈哈,言过了,反正是人活着,钱没了。看到好的东西就试着询价,然后严重受到打击,唉!为什么?我是一位教书先生,微薄的那点薪资养不起老婆孩子(多亏老婆有工作)就不允许自己有些许的任性,更别说对好物件的拥有。没银子是硬伤。但这现实的一切却不能阻止我对旧物的钟情和偏爱,无奈学识和修为的匮乏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一,走入收藏
    与收藏结缘,那是早在二十年前的事了,爱人就职于银行,三版币退市时有一些人到银行用三版币换新币。就换了一些特别新的三版币拿回了家里,最初只是感觉这些东西不能流通了,收起来作个纪念吧,如果知道三版旧一点的现在也可以出手卖个好价的话,那时就拼尽所有把退市的三版币都换到家里了,现在我也就不会如此寒酸了,哈哈。这是我收的几张三版,让藏友们见笑啦,不过闲暇品味一下,别有一种乐趣。
     
    二,迷上古币
    最初认识古币,应当还是在孩子时候,那时踢毽子要用到铜钱和铜板。哪个孩子的铜钱大,做的毽子就会让其他孩子羡慕极度恨呀。我就到处想办法找到铜钱。可巧有一年我们老家那个地方挖沟渠,挖出来好多铜钱,有几麻袋吧,我拼了命让大人去要了几十斤,为了做毽子用的。不过后来还是没有时间天天做毽子,因为大一点上学了,再大一点考到师范学校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毕业后就当了教书先生,一直到现在还是,只不过要加一个穷字在先生前。教书后,就想起来小时候的铜钱了,看看书,就知道那些东西有人在收藏。于是就回家找,都还在的,只不过书上说都是宋钱,不值钱的。但还是把它们带在身边,没事时看看绿锈红铜,一枚枚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尤其钱币上的书法,铁划银勾,更是让人心醉神迷。初次买到咸丰大钱是在教书以后,我们那儿有一个人家里有几枚大钱,当时要50元一块呀,我工资每月只有一百多元,就咬咬牙买下了几枚。
    三,初入园地
    最开始上网上看古物,不是在古泉园地里,而是在另一个收藏网里,认识了一些朋友,就有人介绍说玩古币还是到园地里,玩得人多,专家也厉害。开始没当回事,就在那个网里玩了几年。但买到了一些假东西,就想换一个网站吧,于是才找到园地里来的。在本网我才真正开了眼界,才知道园地里是藏龙卧虎之地呀。我那点所谓的藏品,只能自己玩玩了,这一年多来在园地里买了一些东西,但又是因为有时太穷啦,就会不计成本地卖掉一些东西——我的雍正通宝宝南、我的咸丰元宝。现在想想都心疼,唉,世界上最最不幸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我玩收藏最最不幸的事是:买到手的东西,居然又让我卖掉啦—我怎么会如此狠心呢!在园地认识了很多老师,最感慨有一位玩崇宁通宝的先生,能玩得那么多研究,精心地写了那么多篇有证可查的资料,我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啦!
    四,恋上古瓷
    如果说古币里蕴涵的文化是我一生都学不尽的,但因为一次机缘,让我恋上了宋元瓷器。说真的,我不是因为古币行情不好,才转行收藏古瓷的。我不懂得做生意,穷的时候会把手头的东西忍痛卖掉,都是不计成本的,但是现在想想心都在流血-不是因为没卖上好价,而是我不应当卖掉它们。渐渐的才懂得,其实收藏是讲缘分的,一件东西是不是能到你手上,是看你的造化如何,是看你与此物的缘分如何。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与你一次的擦肩而过。我迷上宋元的古物还与一位朋友有关系,非常感谢他带给我的一些民窑的古物,虽然算不上有档次,但大都是真品,很是不易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伴园地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离线 徽藏阁
    实名认证
    好评
    1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11-13
    最后登录
    2024-04-19
    225楼 发表于2015-01-24 21:09:08

    打错字了:第二:迷上古币:羡慕嫉妒恨。

    离线 回头客
    实名认证
    好评
    1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11-30
    最后登录
    2023-07-19
    226楼 发表于2015-01-24 21:24:21

    继续

    离线 六一散人
    禁止发言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3-13
    最后登录
    2021-04-12
    227楼 发表于2015-01-25 20:33:41
    该用户已被禁言
    离线 六一散人
    禁止发言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3-13
    最后登录
    2021-04-12
    228楼 发表于2015-01-25 20:42:44
    该用户已被禁言
    离线 六一散人
    禁止发言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3-13
    最后登录
    2021-04-12
    229楼 发表于2015-01-25 20:45:32
    该用户已被禁言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9202122232425262728下一页... 30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