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河东铜钱监铸铁钱;铁钱监铸铜钱的事例,在宋徽宗以前确实有存在,不过我比较倾向于这些是特殊情况下的措施。
首先,河东地区在庆历年间,先后有晋,泽,石州和威胜军钱监参与铸造“皇宋通宝”小平铁钱,同时也有铸造“皇宋通宝”小平铜钱中的遒劲类和缩字类,具体到哪一监铸哪些钱币,待考 。随着庆历末年整顿陕西河东钱法,这些钱监就不再见于记载,推测相继罢废。
此外,有关河东大通盐铁监以及后来的永利东西监铸钱的记载,我暂时没有找到相应的资料。待考。
其次,陕西地区在至和年间整顿钱法的时候,由田况主持恢复和新设(临时性的)部分钱监,用于铸造至和重宝(精工棱口钱)收兑私钱。史书只记载了这个事情,具体的实施情况,则通过遗留实物可知:
1.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铜钱,至和重宝小平铜钱,至和重宝斜宝版折二铜钱-----仪州博济监(铜钱监,与史书记载至和年间既废复置相吻合)
2.至和重宝大铁钱(当二文铜钱)背坊,坊字版;
3 至和重宝大铁钱(当二文铜钱)背虢,虢字版;至和重宝虢字版折二铜钱;
4至和重宝大铁钱(当二文铜钱)背河;
5 至和重宝大铁钱(当二文铜钱)直读背同;直读同字版;
6 至和重宝大铁钱(当二文铜钱)商州铸?(史书记载恢复了此监)
在这里,虢字版铜铁钱均有实物,证明虢州钱监出现了铜铁钱一起铸造的现象,但虢字版(即正宝版)折二铜钱的存世量,远远少于斜宝版,因此我认为这是一种短期行为。
随着钱法整顿逐渐取得成效,以上钱监仅剩 仪州博济监一个铜钱监 还在继续生产,到治平年间仍然出现在史书记载中,推测直到熙宁初年因某原因罢废(不知是否与熙宁五年仪州撤并入渭州有关),熙宁七年和元丰六年两次提及复置,但均无下文。
仪州博济监,生产的铜钱,珍品辈出,值得重点介绍(至和以后):
嘉佑重宝小平铜钱试铸;
嘉佑元宝美制版小平铜钱;美制版折二铜钱试铸;
嘉佑元宝仰嘉、阔佑、挑元、降宝、左元等等一系列小平铜钱(均无纂书对品)
治平元宝大字类
熙宁元宝阔字肥元小平试铸(孤品)等等……
最后,熙宁八年,四个铜钱监加铸铁钱,从史书记载看,在安排各钱监加铸的时候,即考虑到特殊时期过后的归并措施,因此,我认为这也是临时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