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567891011121314下一页 转到
    查看 25616 | 回复 137

    [欣赏] 关于徽宗御书钱文问题的思考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古宋泉
    实名认证
    好评
    59
    差评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6-07-02
    最后登录
    2025-09-03
    80楼 发表于2012-05-03 09:55:27

    博士发起的这个讨论不错,看了看各家论述,受益匪浅

    信誉好(2012-9-28提升)

    离线 黄峒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4-19
    最后登录
    2021-04-10
    81楼 发表于2012-05-03 09:56:38

    皇帝的字,如果拿得出手,用来作钱文是恰如其份。大观折十,崇通折十,背陕,应该是赵佶本人亲笔书写。拿着钱币,对比徽宗的书法,很容易得出结论的。字很难仿,即便用CNC来COPY,都会走样。徽宗的字,自成一体,千古风流,无人能敌!

    实名认证
    好评
    6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11-05-01
    最后登录
    2021-12-06
    82楼 发表于2012-05-03 09:59:12

    回 楼主(z2hu) 的帖子

        昨日微醉胡说了一通,望朱博士不要见怪哈。不过对于兄的结论我有些个人的看法提出来:第一,徽宗御书钱文之事是史实,是客观存在,崇宁钱中必有一版是徽宗御书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有泉友推论先由徽宗书写钱文再由钱监做改动而后再铸钱这一推理是不成立的,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在封建社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谁敢改动皇帝的御书那是不想要小命啦),只是目前的古泉研究、历史文献和有关历史物证方面得不到证明而已,但得不到证明是因历史资料和研究不全面不深入造成的,并不能改变客观存在,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天会有权威的实证和研究结论得出来。  第二,在目前还没有权威实证和结论得出之前,根据人类基本的思维规律,思维内容与形式、思维对象以及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得出的逻辑推论是允许存在的,猜想可以天马行空,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历史真相不负责任,但推论不是猜想,推论是符合人类基本的思维规律和历史沿革的,其本质是寻找事物的相对关系,并用已知推断未知。~以上仅为个人观点,纯为讨论

    离线 欣然
    三级发帖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4-11
    最后登录
    2025-09-03
    83楼 发表于2012-05-03 10:00:34

    换个角度看或许好理解御书钱文问题:例如建国后国家、各省市报纸名,很多是毛主席的字,或单独题写(如人民日报等)或在整幅字中找字拼版(省市地方报纸),为了协调必然要修版。。。。。修版就是再加工(修版人对原文字书写的认知、理解、再现)的过程。
    胡言几句,行家勿怪。

    离线 信义君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9-29
    最后登录
    2024-11-09
    84楼 发表于2012-05-03 10:23:35
    引用第68楼信义君于2012-05-03 00:22发表的  :
    其实也可以这样思考,皇帝要铸钱了,书写的钱文应只有一个,然后由负责管铸钱的部门召集各钱币厂的开会,各钱帀厂的领导便带着本厂的技师[按现在说是技术主管]到会,负责铸钱的部门把皇帝的手书一公布,由各厂的技术主管临慕,差不多字体,经主管部门一审核,差不多就通过了,各自拿回去开铸吧,各厂的技术主管虽都是高手,但也参差不齐,所以形成了现在的各种版,真正的御书钱有的只是一个,而且是最有实力的厂所铸,有些主管部门留作存档,跟本就没有,只有临慕的。

    更正"临慕"应为"临写"。而且各钱监的技师都有较高的书法造诣,临写的水平能达到一定形.神相似。

    2016-11-16 转正

    离线 z2hu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6-05-12
    最后登录
    2025-07-24
    85楼 发表于2012-05-03 12:03:20
    引用第75楼佬藏于2012-05-03 08:52发表的  :
    就是,你为什么不卖面条,呵呵

      卖面条的很多,我只是想开个米线店。。。。

    离线 z2hu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6-05-12
    最后登录
    2025-07-24
    86楼 发表于2012-05-03 12:10:37
    引用第74楼630204于2012-05-03 08:40发表的  :

    金版说大变化,那是先生您的理解,我从他的字里行间看不出来。“大宝和降通工艺完全不同”,有何根据?只要是同样性质的钱,尤其是子钱,就不会有完全的不同。宋母的制作无非是置样钱—原母(是日本的称谓)—母钱,子钱的制作也就是母钱印模翻砂。在早期阶段如置样钱、原母时可能采用不同的工艺制作,还容易理解如有人认为的除了整体母钱外还有活字母钱等,但如果子钱的工艺有不同就很难理解了。先生能够用实例解释一下何谓大宝与降通工艺如何完全不同吗?文字上的大版别是否没有匠人所为?例子是很明显的:背星、背月是大版别但不属于文字,就不说了。但那些背文版式如至和重宝背虢、背坊、背同,熙宁元宝背卫,元祐通宝背陕,宣和通宝背陕,这些应当属于大版别了吧?它们的面背文字相差很大,甚至书体不同,如熙宁元祐。而且背文书法功力均明显逊于面文,莫非是当年的书法家用一种笔体书写面文,而后又用另一种显得拙劣的笔体书写背文?还有一些借范钱,似乎也是哪位书法家因某一字写不好而找个现成的字替代?



    一个一个回答。

    第一,大宝为何跟降通工艺书法不同。
    大宝的铸造级别高,是母钱级的,或者说是试铸样,大概统统相当于降通的母钱一级。直径大约在26,比很多降通要高出2个mm,所以我说他铸造级别不同。
    第二,文字上的大版别我认为工匠是没有权利做的。
    这个事情工匠只是负责具体的作业。用现代工业流程的话说,一个钱币的生产,有设计师,有钱监的头子,设计师设计出来之后,钱监的头子要上报给中央去审批,审批通过了才能大量鼓铸,未通过的就流产了。
    就像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只是按照图纸来制作,他们怎么可能随意改变建筑图纸呢?那样的话农民工跟设计师不一样了?我们还要设计师干什么?建筑设计院和大学建筑系都可以统统关门大吉了!
    而钱文的书写只能是文化精英,我不认为徽宗瘦金体的文字是工匠有权利和能力去改变的。您说的边边角角的东西,都不是随意能改动的,对文字而言,牵一发而动全身。徽宗大观通宝小平四十余种版式,至少有三十大几种的文字四个字均是不同的。像您提的背陕的陕字,也不可能是工匠自己写的。只有先秦钱币,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工匠在范上随意刻出来的。所以导致一钱一范,书法几乎没有两枚完全相同的。
    不知解释清楚没。

    离线 pineapple
    论坛版主
    好评
    3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0
    注册时间
    2007-02-28
    最后登录
    2025-09-04
    87楼 发表于2012-05-03 13:03:16
    引用第86楼z2hu于2012-05-03 12:10发表的  :
    就像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只是按照图纸来制作,他们怎么可能随意改变建筑图纸呢?那样的话农民工跟设计师不一样了?我们还要设计师干什么?建筑设计院和大学建筑系都可以统统关门大吉了!
    而钱文的书写只能是文化精英,我不认为徽宗瘦金体的文字是工匠有权利和能力去改变的。您说的边边角角的东西,都不是随意能改动的,对文字而言,牵一发而动全身。徽宗大观通宝小平四十余种版式,至少有三十大几种的文字四个字均是不同的。


    这个例子举的有点想当然了。首先项目经理和现场工程师是有可能根据实际需要对图纸提出修改意见的。其次施工队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也会有有很多不完全遵照图纸的折衷的处理。

    放到铸钱上,古代的社会分工不像现代社会这么细化。设计钱样、雕制母模、翻砂倒范、烧熔铜水的都是工匠。工匠们实际控制着把皇帝的御书落实到钱币上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初书写的文字出现偏差是无法避免的。不是谁有没有权利改的问题。一方面有工艺上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纯手工的技术水平也无法保证完全不变。中央审核机制确实会要求钱币的样式美观、书法符合御书风貌,但也仅仅是风貌而已,不会提出超过当时工艺水平的不切实际的要求。

    朱博士是学艺术的,让你临摹一幅字,或者哪怕是双钩法描一幅字,你能保证多精确?笔划的位置误差能控制在 0.5 毫米以下吗?相比之下,区分不同版别所依据的文字笔划位置差异,有些是远小于 0.5 毫米数量级的。

    离线 信义君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9-29
    最后登录
    2024-11-09
    88楼 发表于2012-05-03 13:29:52

    有一定书法造诣的人,要临写另一个人的字,要达到七.八成象是不难的事,但要百分百一样是万万不能的!这对版的解释应该有所帮助。

    2016-11-16 转正

    离线 630204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6-01
    最后登录
    2021-04-10
    89楼 发表于2012-05-03 13:38:11
    引用第86楼z2hu于2012-05-03 12:10发表的  :



    一个一个回答。

    .......

    我也一个一个回答:
    一:大宝的存世量很少,但也不是希如星凤,我估计至少有二十枚吧。我就收藏有两枚。如果说它们都是母钱,就不可能有子钱了,说明大宝版在置样钱阶段就被枪毙了,是用您在二里说的“被枪毙了”,为什么一个未能通过审定的版别会有如此多的母钱?先生能够解答吗?先生说大宝和降通工艺完全不同,今天又说是铸造级别不同,这两个不同的差异是很大的。工艺不同是指加工手法、手段、工具的不同。如《故宫清钱谱》中标明大字的,是指大制钱,是特铸来发放官员俸禄的。大制钱和普通平钱的铸造差别不过是重量和加工的认真程度不同,这是铸造级别不同。母钱和子钱的差别就存在工艺差别了,母钱除了前期的铸造外,在穿孔和外轮加工上都是逐一进行的,必要时还要清理不清晰的文字;而子钱穿孔如果没有大毛病,只要能够上串进行打磨,就不去动穿孔;外轮是上串整串磋磨加工的,这才是工艺不同。这一点大宝和降通并无不同,因为大宝并非都修过穿孔。再有把尺寸作为级别的差异也是不对的,如大观小平中的楷通大字,尺寸都在26毫米左右,文字也很能够令人赏心悦目,按照先生的理论,应当是高规格的了,但楷通大字的铜质粗糙,制作一般,谁都知道。
    二:文字的大版别确实不是工匠刻意弄的。,但非常可能是无意的。先生可能弄错了,现代工业流程肯定和古代不一样。不知道先生知道吗:是古代人在前面,现代人在后面,是他们古代人一代一代的实践和经验为现代工业流程提供了借鉴。宋代是基本上可以认定的母钱翻砂法的最初时代,肯定存在不足,在母钱翻砂铸钱时并未一开始就有明确分工,一切都有待完善进步。其中就包括钱文从纸面转换为铜质的过程,由谁来进行这一转换,目前尚不得而知,大概不会是那些依附于每个钱监的书法家们自己动手雕刻原母吧?但只知道宋代的文化普及是历代突出的。布衣毕昇尚且发明了活字模,钱监工匠照样子描摹雕刻时略有删改也是不足为怪的,只是他们不知道会有一批后代人把他们的增删调整作为版别来研究。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567891011121314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