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光明在2008-6-29 22:00:00的发言: 承安宝货在铸行初期,得到了金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流通不久之后,民间私铸蜂起、泛滥,人们为降低成本,多杂以铜锡,造成银锭成色降低,劣币充斥市场,致使“京师闭肆,寝不能行”,导致商民拒用,商肆倒闭。面对如此局面,金政府束手无策,不得不于承安五年(1200年)被迫停铸承安宝货。承安宝货从始铸到停铸,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且铸量少、流通地域狭窄,无实物流传。加之,史书又没有明确记载,故人们一直对其形制不甚明了。不过,亦有前人考证认为“承安宝货”为铤形。这一观点,从近年出土的实物,基本得以证实。既然银有私铸的,就可能出现铜钱的私铸。此品制作粗糙\背平,做工和文字精神跟普通的泰和铜钱或其它金钱大相径庭,疑此品为私铸品。
太喜欢兄的探讨,不排除兄说的私铸论,但这枚钱在沙里时间过久,再加上水的冲刷,使钱币锈蚀比较严重,其实从承安二字的书写,还是可以看出跟泰和早期的风格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