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33 转到
    查看 71384 | 回复 326

    宋代铸钱模具形状复原分析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向緒華
    永久会员
    好评
    21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1-15
    最后登录
    2024-04-21
    50楼 发表于2005-09-28 18:08:00

    我又开始胡说了:移范的问题,为什么大部分都会在背面,那是母钱在生产时正面是向下的,钱由工人自由摆放,当开箱后取出母钱,然后合箱时由于上箱的梢孔的距离是一样的,如果他自己是熟练工起箱时从右面翻放,一时胡涂又从左面搬放合箱,这时的移范五花八门就连我们现在讨论的意义都没有一点点;假如他是新手,更是学徒的话,像这样的情况是正常情况,这是大移范;小移范是合箱的手法问题,还有就是浇铸时迎流问题,红钩子没有把六个冒口里面冷空气全部加温彻底,漏掉一两个是有可能的,当铜水进入沙箱冷空气爆炸,上箱移动也有小移范不足为奇;以上讲的是在一个很大的造币厂,并且是一种用单上箱生产的情况下产生的移范情况。还有什么摇头也是。生产法后面再讲。

    离线 蓝风
    实名认证
    好评
    6
    差评
    11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5-03-09
    最后登录
    2024-04-20
    51楼 发表于2005-09-28 20:38:00

    学习!

    离线 向緒華
    永久会员
    好评
    2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1-15
    最后登录
    2024-04-21
    52楼 发表于2005-09-30 01:00:00

    以下是引用yx6291在2005-9-26 21:58:00的发言:
      许博你好,真希望和你面谈,因我打字较慢写一段要很长时间。

     1、         我提出的观点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之所以用宋钱和清钱做比较就是用各自的特点来说明问题,清钱是母钱翻砂工艺,而宋钱的特点和清钱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才否定母钱翻砂工艺,我目前急需的是考古发掘的资料来佐证这一问题。


    2、         摇头钱对研究铸造工艺作用不大的原因是。文字重叠的主要原因是钱模错位复压的缘故,任何一种类型的模具都会出现错位复压的可能,并不是只有母钱翻砂工艺中母钱才会出现,因此不能把此当成证明母钱翻砂工艺的证据。


    3、         你发的皇建上的裂痕应该是砂型出现的裂缝所至与模具无关,你说的开元我没见实物我想与此种类型是一样的吧。这种裂缝在元宝上是很常见的。


    4、         拔模斜度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在母钱翻砂工艺中表现得较明显,但这种明显只是相对的,在小平钱中只有钱体厚的才突出,钱体薄的并不是很明显。这些道理是说的通的,拔模斜度是为了减少模具与砂型的摩擦力而设计的,钱体薄,嵌入砂型就浅摩擦力就小,起模就容易对拔模斜度的要求就小,同样的道理对大而重的大钱,自重大便于跌落,起模就容易对拔模斜度的要求相对低些。在宋钱中对字口深的崇宁、大观,靠自重跌落起模我想是困难的。


    5、         合箱逢是指上下砂箱合在一起的缝隙,在钱体上的表现就是合箱逢在什么位置就会出现一道痕迹(可看《试探宋时期的铸钱工艺》一文的配图)。


    另,感谢lvbo和永明提供的图片资料。


    附:《试探宋时期的铸钱工艺》
    试探宋钱的铸造工艺习知


          利用放假的时间,静下心来,把我多年来对宋时期的铸钱工艺的认识,做了个梳理,尽管这些问题都有待于科学的发掘来认证,但我觉得这些观点还是有探讨的价值的。铸造是一门技术,牵扯到方方面面。有很多工艺细节,都是根据实际操作经验总结出的,操作的工艺流程是很复杂的事情,本文限于篇幅,铸造工艺中的流程问题就不作叙述,单就造型和铸模这核心问题做一探讨。我不是什么家,只是个爱古钱的人。把我的想法和盘托出,为的是和对铸钱有研究的同好做一个探讨。


    一、研究对象的选定


       经过考虑选取宋钱为研究对象。其理由是;宋钱量大、版多容易找到有关铸币工艺的特点和线索。宋钱又是处在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一旦清楚了其铸币的详细工艺,对解开上至隋唐,下到元明的铸造工艺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二、宋钱铸造工艺和清钱铸造工艺的不同


       目前我们最清楚的翻砂铸钱工艺当属清钱,这不仅是因清代离我们近,事情知道得详细,同时还留下了很多母钱,给我们研究提供了佐证。母钱翻沙工艺是清时期的铸钱工艺,这已是公认的问题,可以说是盖棺定论的问题。从大的方面讲也就是说粗略的讲,宋和清时期的铸钱都是翻沙工艺,这也是我们目前已定论的问题。其依据是,没有钱范发现、钱体地账与陶范铸造的钱体地账不同,而与翻砂工艺相同,及史书的记载。翻沙工艺是一种工艺的总称,其中应该包含了一些不同的方法,也就是我们要了解的具体工艺细节。


       清时期的“母钱”翻沙工艺的确定,为我们研究宋钱的铸造工艺细节提供了标本作用。不同的工艺应有不同的技术要求,这是必然的,也正是有了这种不同的工艺细节,才会有不同的铸钱风格。任何一些工艺方面的细节都是为了满足铸造的技术要求而做的。也正是具有这些特点,才使我们能根据在钱币上遗留的蛛丝马迹,去分析去确定当时的铸钱工艺细节。下面我们就选取宋钱和清钱(乾隆以后)去分析各自钱体上的不同特点。


       1、钱穿的不同。宋钱的钱穿内侧平整无合箱缝的痕迹,大多钱体稍厚的钱,钱穿的面部直经都大于背部直经这在徽宗时期的铸钱中表现最为突出。清钱则完全不同,穿内成“^”形,中间有合箱缝(图一)。


        2、“拔模斜度”的不同。宋钱上体现的“拔模斜度”这一技术特征表现的不是多么明显,主要表现在字口的表面,其他部位或有或无,并不明显。清钱则表现得极为明显,“^”形在字口、钱穿内侧、钱郭外侧都存在(图二)。


        3、钱体上的其他不同。宋钱上有两种现象是很普遍的。一是错背,二是一种大月纹。钱体背面的内外郭和钱体出现错动在宋钱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而在清钱中则是很少见的。大月纹是指有别与常规的甲纹。其特点是月纹中间粗两端细,弧度与钱体外径的弧度相近。这种月纹在宋钱钱体中也是很常见的现象,而在清钱中也是很少见的(图三)。


        以上我所列举的三个方面的不同是非常普遍的,显然呈现了各自不同的铸造特点。说明了什么呢?最容易的理解就是铸钱的工艺细节的不同。也就是说清钱若是“母钱翻沙工艺”宋钱则不是“母钱翻沙工艺”。因为“母钱翻沙工艺”铸不出宋钱上的这些特点。这些特点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又当如何去理解呢?这才是我们要探讨的关键所在。


    “母钱翻沙工艺”中几个主要的技术细节。一是“拔模斜度”的技术条件是做什么的。“模”即“铸模”,在“母钱翻沙工艺”中,“母钱”即充当着铸钱的模型即“铸模。”“拔模斜度”是为了模型(铸模)在与砂型脱离时(起模)防止带坏砂型上印出的钱型,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二是两箱造型。一个完整的钱形是需要两个砂箱来完成的,即一个砂箱造钱的正面的型,另一个砂箱造钱的背面的型,两箱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钱型。三是起模的方法。是指造型完成后将铸模取出砂箱的方法。起模主要由两种方法,即靠外力将铸模起出、靠自重自己脱落。两种不同的起模方法对铸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靠自重自己脱落的方法应该说对“拔模斜度”的技术条件的依赖性更强。因为自己脱落随意性很大可倾斜可垂直,若是倾斜起模,没有“拔模斜度”这一技术条件就会带坏造型。同时若钱模的字口太深,与砂型之间的结合就紧密,摩擦力就大,起模就困难,就容易破坏造型。这也是我们在清钱中少见“字口又深又直”特点的铸钱的缘故。靠外力起模则截然不同,因外力有可控性,起模时能保证垂直运动,因此对“拔模斜度”这一技术条件的要求不是多严格。


           清时期的母钱翻沙工艺是:1、两箱造型。从清钱穿内及边郭外侧的合箱缝遗留痕迹分析是两箱造型,且两箱的造型深度相近。2、靠自重跌落起模。这种跌落是靠两个砂箱上下对翻来实施的因此对“拔模斜度”的技术条件的依赖性更强。实际上有关铸钱的书籍上有更详细的叙述,在这里重叙这几个问题是为了进一步分析宋钱作比较的。


    三、如何理解宋钱上遗留的铸造特点。


        根据以上三点的不同,概括出在宋钱钱体上体现的有关铸造上的特点如下:1、钱背错动很常见。且错动厚度仅为背郭的厚度。2、穿内无合箱缝痕迹。3、穿正面直经大于背面直经。4、“拔模斜度”可有可无,表现得不突出。5、常见一种钱体上任何位置都可能出现的大月纹。对于以上五个问题我们如何去理解呢?又能说明铸造的什么问题呢?特点一,可以告诉我们两个问题。是两箱造型;面箱造型要深,背箱造型要浅,并且深度是有意控制的,否则错动的不仅是一个背郭的厚度,因为笔者所见到的绝大部分的错动,都是一个背郭的厚度;特点二,告诉我们的是“铸模”的设计不同,否则不可能钱郭外侧有合箱缝(图四),而穿内无合箱缝。而这种设计只能基于铸模是单面使用的基础上;特点三,告诉我们的是铸模只能单面使用,而不能双面同时使用(母钱是双面使用)。因为钱穿正面大背面小,正面造型时可以起模,背面造型时是无法起模的。特点四,告诉我们的是起模是靠外力作用来完成的。因为只有靠外力起模才对“拔模斜度”这一技术条件依赖不强;特点五,告诉我们的是有一种圆形的边很容易碰撞砂型,且不是跌落碰撞,因为留下的痕迹是单支点(即月纹),而不是多支点。把以上五个问题前后断续的连贯起来,发现前后是相通的并不矛盾。


         两箱造型、铸模分,钱面铸模和钱背铸模、靠外力起模。这些是我们得出的直观结论,也是宋钱铸造细节工艺中的核心问题。两箱造型,是对一个钱而言的和“母钱翻沙工艺”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就不多叙(在浇铸时也存在多箱叠浇的可能,这一问题是浇铸方面的这不多议)。铸模问题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最难断定的,目前有“母钱”、“活字”、“刻模”等说法。到底是什么?我只能做一科学的分析,最合理的也就是最有可能的。1、铸模上的钱型数量是单钱型还是多钱型?无论是范铸法,或是清时的翻砂法,从出土的钱范和对翻砂的记述看,每范每箱铸出的都不是单钱而是数枚或更多,这些都是为了提高效率而设计的。因此我们理解为铸模上是多钱型应该是没问题的。2、铸模上的钱型是随意放置的呢?还是统一定位放置的呢?分析以下技术条件就可得到答案。面、背是分开造型的,要求有统一性和对应性,否则面背的造型无法合二为一;面、背的造型深浅不同,各有自己的固定标准,失去这一固定标准,则无法控制铸出钱的厚薄,从而失去对每个钱的重量标准控制。以上问题如何从技术上去解决,唯一的办法就是定位控制,一是控制位置,使其面、背的钱型具有对应性,保证造出的型能合二为一;二是控制厚度,保证铸出的钱有统一的厚度相同的重量;同时从起模上讲,单枚起模显然不如多枚固定在一起同时起模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基于以上的技术要求,我们可以理解为“铸模”就是一块板状物上定位有多个钱型的物体。


        “铸模”上的钱型是“母钱”镶嵌?是活字组合?还是直接整体雕刻?这是我们目前难以定论的问题。以上三种方法在理论上都是行得通的,我们都不能百分之百的否定谁,需要田野考古发掘提供的证据,来最终的断定。现在只能做一些分析,来确定谁的可能性更大。在实际应用中任何时候,都遵循着使用当时成熟的技术、最容易制作、最容易操作、效率最高的原则进行的。这也是我们判别的重要标准。“活字组合”如果是,在字的根部或多或少要留有镶嵌的痕迹,事实上在宋钱上还没有发现有这些痕迹,至少笔者在这二十多年里没有发现。实际上在雕好的钱型轮廓上镶嵌活字反而增加了工序,未必有直接雕刻来得省时。为什么这样说呢?活字和铸模上的钱型寿命是相同或相近的,雕一个字不管你是活字或是铸模上的字用工是一样的,镶嵌反而增加了工序和工作量,你若是一个雕模工你会怎么考虑?“‘母钱’镶嵌”如果是,铸出的子钱会相对的统一,只会出现字口粗细的变化和字体大小的变化,绝不会出现,钱文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正或斜的位置变化和文字书写上的细小差异,事实上宋钱中,钱文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正或斜的位置变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还有文字书写的细小差异。若按照每个版都有母钱的话,到底有多少,是很难说清楚的。子钱越繁杂,越容易产生否定母钱存在的想法,“母钱”的相对单一性和子钱的繁杂性显然是矛盾的。用铜材制作一个祖钱用现代工具也需要几天时间,即是对一个母钱的修整也是很费功夫的事。这么繁杂的版别都去制作祖钱母钱,雕刻的工作量会有多大。在当前“母钱”乱飞的时代,有很多人是不愿意听的,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就是这样,不得不让你去思考。“直接整体雕刻”笔者认为是最有可能的,其原因是,用易雕材料进行整体雕刻,是古代最常用的方法,方便易行。在雕刻文字时,首先将要雕的字写在(或将印好的字贴在)雕刻的部位然后依字而雕,也正是有这一工艺环节的存在,才会出现钱文位置的变化及书写的差异。目前也只有这一工艺才能满意的解释宋钱版别繁杂的原因。铸模笔者认为是用易雕材料按标准的尺寸和位置将多个钱型雕刻在一起的是整体结构,分面铸模和背铸模。 “大月纹”这一特征,对“铸模”的整体结构性的存在也是一个佐证。“大月纹”实际上是对砂箱上钱型的碰撞痕迹,在造型中和砂箱上的钱型接触最多的就是铸模上的突出部分,弧状的东西应是铸模上钱型的边缘。也就是说在起模时铸模上钱型的边缘,无意中碰到造好型的砂箱上的钱型而留下的痕迹。这种碰撞显然是单支点的,因为只有一个月纹痕迹,如果“铸模”上的钱型是非整体性的,碰撞则会是跌落式,出来的也就不会是单支点的了。


        以上所分析的是宋钱铸造工艺中的核心部分即造型和铸模,这两个问题清楚了,宋钱铸造工艺中的细节问题也就有了基本的东西。


    四、结论


       把上面的观点串起来,可得出以下的思路。宋钱的铸造是两箱造型,面、背箱是分别由钱面铸模和钱背铸模来单独完成造型的,面、背铸模可随意配置。铸模是由多个钱型组成的整体结构。笔者倾向于铸模是用木质材料将多个钱型,按统一的排列标准和统一的直径、厚度标准雕刻在一起的模具。它与“母钱铸造工艺”的区别在于砂箱的造型上和铸模的使用上,“母钱铸造工艺”中的铸模是单独的个体(母钱),且正、背面可同时用于造型。至于铸模上钱型的排列、型砂的选用则是实际应用的范畴。因没有做实际的铸造操作无法作出系统的分析,在这就抛开不议了。


        根据这些支离破碎的特征,去分析问题是有难度的,问题的分析只能遵照选取最为合理的解释原则,最终的定论是要靠科学的考古发掘来佐证的。

    图一
    20059262261095563.jpg
    图二
    20059262271338720.jpg
    图三20059262291281762.jpg20059262213666069.jpg图四200592622134318048.jpg
    我认为你的结论过于草率,假如根据你的是双箱,一体化模具,那大移范只能是固定的几种版式,双箱式它的定位销是固定的,任何时间的移范只能产生180度一种情况,实际上它背面无字等于没有一点问题;最多就是一个小移范。还是到翻沙车间去多看看。还有多请教一些造假钱的朋友!闭门造车是要闹出笑话的,又要误导别人。请教你:(1)沙与模之间的防沾连方法?(2)单箱与双箱定位方法的区别是什么?后面还有30个问题问你今天就只请教你两个门外的问题!

    离线 向緒華
    永久会员
    好评
    2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1-15
    最后登录
    2024-04-21
    53楼 发表于2005-09-30 01:44:00

    看了你的第一条就知道你一外行;清钱就是标准的双箱法,说了你也不懂的,宋钱大部分是单箱法。宋钱开箱取模时一定知道钱模在下,清钱就不知道,清钱一定要开箱后才能知道在上还是在下。其实只要把北宋和南宋的钱一比较就能发现,生产工艺是不会倒退的,是生产难度增加了。一到南宋钱的背面全部是字,模具两面其实它就已经没有难---易之分了。北宋钱开箱30分钟就能掌握技术,南宋和清钱最好也得3个月才有可能掌握开箱技术,不信自己可以实践。

    离线 崇宁小平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5-09-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54楼 发表于2005-09-30 04:31:00

    有思想,值得研究.

    离线 yx6291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09-26
    最后登录
    2018-07-24
    55楼 发表于2005-09-30 05:47:00

       谢谢先生的教诲。我确实不是搞铸造出身的,对铸造的了解也是源于早年的一段经历,我想这不是阻碍我探讨的理由,我发帖子的理由是用于探讨的,更没有误人之意,更不是为了琢磨如何做假钱害人的。既然先生已对宋钱铸造之谜解开,何不谈谈,免得我们苦思冥想。讨教了。

    离线 许博
    荣誉会员
    好评
    3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6-16
    最后登录
    2021-04-10
    56楼 发表于2005-09-30 07:38:00

    这几天一直为合箱缝的问题所困扰,前天回家后又仔细看我上面提到的那两枚宋元,发现那道“合箱逢”有可能是流铜的印记,又去市场寻了两天也没有寻到带合箱缝的宋钱,对此十分不解,正要像各位前辈继续请教原因,没想到回来后又发现了向先生的高论,可惜小子资质太差,没看懂几句,在此诚心向各位前辈、先生请教几个问题,希望各位前辈、先生能够不吝赐教:)
    1,宋钱穿口为什么找不到合箱缝?
    2,什么是冒口?冒口的作用是什么?我在网上没查到。
    3,向先生说“铸道用一2----3mm厚的木材雕成就可以天天用”,请问怎么用啊?压印吗?
    4,向先生说“合箱时由于上箱的梢孔的距离是一样的,如果他自己是熟练工起箱时从右面翻放,一时胡涂又从左面搬放合箱”,梢孔的距离是怎么一样的?是指方形砂箱两端的定位梢位置是一样的吗?从右面是怎么翻放的,从左面是怎么翻放的?是不是说上箱旋转180度的错放就会产生大移范?小子理解能力有限,看不明白先生这段话的意思,请先生赐教。
    5,“迎流”是什么意思?红钩子是干什么用的?是预热的吗?
    6,为什么根据鲁先生的双箱,一体化模具,大移范只能是固定的几种版式?
    7,“双箱式它的定位销是固定的,任何时间的移范只能产生180度一种情况,实际上它背面无字等于没有一点问题”,为什么背面无字等于没有一点问题?180度的情况不是会产生大移范吗?为什么没有问题啊?
    8,沙与模之间的防沾连方法是什么?单箱与双箱定位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9,什么叫双箱法?什么叫单箱法?为什么宋钱开箱取模时一定知道钱模在下,清钱就不知道,清钱一定要开箱后才能知道在上还是在下?为什么一到南宋钱的背面全部是字,模具两面其实它就已经没有难---易之分了?
    小子是学国际贸易的,铸造学狗屁不通,只能靠自己摸索,也没机会进铸造车间,小子诚心求教,还望前辈们不吝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9 23:39:32编辑过]

    离线 明光泉刘
    荣誉会员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9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1-06-27
    57楼 发表于2005-09-30 08:39:00

    很精彩的学术讨论,深夜流连忘返!我也提供几枚钱币,请大家参照!
    双面无字,一面单月,有两孔自然形成:

    通字点为三角:
    背面砂纹明显的太平:20059300321066594.jpg
    20059300325232128.jpg
    20059300345137631.jpg
    2005930035123493.jpg

    离线 开门见山
    实名认证
    好评
    2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4-05-16
    最后登录
    2024-04-26
    58楼 发表于2005-09-30 09:02:00

    以下是引用昊野在2005-9-21 0:28:00的发言:     是啊!理论与实践必须一手抓!!

    离线 许博
    荣誉会员
    好评
    3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6-16
    最后登录
    2021-04-10
    59楼 发表于2005-09-30 09:10:00

    明光斑竹的第一枚是个好标本,如果不是铲字,则应该是合面,按照我的思维应该是两背范合范错误所致,但向先生说北宋钱使用的是单箱法,由于我没明白什么是单箱法,所以暂且不说。两孔洞应是铜液收缩所致,不知对否?
    第二枚崇通应是流铜。
    第三枚太平可以做为宋钱使用翻砂法的证据。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33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