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3141516171819202122下一页... 32 转到
    查看 33523 | 回复 313

    天热,发个养眼的(续)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打水竹篮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5-13
    最后登录
    2021-04-10
    160楼 发表于2005-07-08 08:10:00

    好帖!好贴!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会在此中诞生!受益!受益!
    收藏本是修身养性,广交好友的好事!争论是真理诞生前的孕期.但把论坛当作攻击人身的辱骂场,不仅伤了泉友的心,也损坏了自己的形象,破坏了园地的团结气氛,实在有违园地宗旨!
    金无赤足,人非圣贤,希望同好能多一份宽容,少一点火气!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谦受益,泉识无垠!                                                                             学舌勿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8 0:11:52编辑过]

    离线 扶摇子
    一级发帖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5-02-14
    最后登录
    2021-04-10
    161楼 发表于2005-07-08 08:13:00

    楼上好帖.愿此帖早日平息![s:01]

    离线 BOY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5-23
    最后登录
    2021-04-10
    162楼 发表于2005-07-08 16:25:00

    故宫里还有这种花钱雕母?这玩意的文字确实拙劣,皇帝和满洲贵族品位再差也断断不会玩这种东西的。

    离线 西王赏功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05-14
    最后登录
    2021-10-13
    163楼 发表于2005-07-08 16:49:00

    以下是引用扶摇子在2005-7-7 3:47:19的发言:
    雕样钱只玩赏不铸钱.形制不如行用钱雕母精整.风格极大反差.故宫里的藏品都未展出过!朋友的一枚!现在在我这里.前几天送去专家那里寻出处去了.正好手上有两张匆匆照的图片.现发给大家作参考:铜质极精.黄亮一如上品雕母! 字口极深.超过所有行用雕母钱和手雕花钱.包括钱体大于其很多的咸丰当千!!! 真正手雕.刀痕尽化!垂直开穿.形制不同与任何行用钱.文字大气完全临摹书法.字体粗细反差巨大.一眼就可看出不打算铸钱.不追求文字笔画均衡也不同于相同文字花钱!穿内横梁.一体雕成.仅见!2005773464720192.jpg
    200577347635733.jpg


    是上次“鉴宝”那枚么?扶摇子泉友所说宫中多雕刻玩赏钱不无道理,但并不是所有手雕钱就一定出自于王公大臣之手。
      就拿这枚来说,体态厚重铜质金黄,但穿中一横柱却暴露了它的身份,这种圆柱是有用途的,可能用于悬挂,南方多有发现。

    离线 笨笨
    二级发帖
    好评
    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3-05-20
    最后登录
    2023-12-25
    164楼 发表于2005-07-08 17:52:00

    以下是引用扶摇子在2005-7-7 3:01:47的发言:
    请各位老师消消气.大可不必为这些伤了和气.我因工作之故曾经上手故宫已公开的那些雕母.现在将所见所闻告诉大家已供参考!故宫的雕母全部是开穿的!也并不象大家说的那么精美.有个别的铜质都不很黄.泛白色!未开穿的就如钱老师所说是没有被采用的.所以不是真正意义的雕母!也不是雕样.雕样是不打算铸钱而手雕出来的玩钱.工艺与雕母相去甚远!也没有象行用钱的规制!大多是临帖钱!也就是王公大员手书的一些吉语让钱局的技师手雕出的玩赏钱!由于不打算铸钱.所以文字依书法而刻.笔画粗细明显.字显得夸张.下刀不似雕母规制.字笔画没有斜度而是垂直下刀.和雕母完全两种形态!故宫没有乾隆和前三代的雕母.在当时盛世这些钱不应流传民间.应是政府集中处理了!已知的前三代的雕母包括博物馆的也是民间发现由藏家捐出的!我个人想象前三代的铸造工艺是否与乾隆以后不同.因为没有传统意义的母钱.厚重.鱼脊背.修穿.刀痕!就如道光母钱那样!而故宫也不见雕母!这只是我瞎想的.请大家不要责怪!楼主的雕母是程纪中老师的!去年曾经把玩.这钱是他18年前1000元购得!我非常想要.程老师说先再放放就让我.因在之前答应戴志强将一批钱捐出.这钱也在其中.
    以前就听说故宫留着大量的清钱,可惜无缘一睹真鼎。所谓“母钱”的确不一定精美异常,唉,都是那句“刀痕化尽”留下的误导。
    清顺、康、雍的主流铸造工艺肯定与乾隆以后不同,就是乾隆的“大字”式应该也与小的制钱工艺不同。关于清铸造工艺的讨论,现在过硬的资料不多,多数还是经验和想象。
    相信清代档案会有相关记载的,只是现在能得到的不多,布纳威博士搞到一点,就有所得,编年谱写的也有过人之处。一些今日的口水可能在明日知识丰富时就显得比较浅显了。
    题外一句:既然是交流,碰撞有火花自然是好事,不过也仅限于摆事实、讲道理,讲而不通就作罢,没有必要火药味十足。若真是玩心情,搞得口水连天岂不败兴?
    小子初学,发言不当之处,方家见谅。

    离线 张三少
    论坛版主
    荣誉
    2017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3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5-13
    最后登录
    2024-06-18
    165楼 发表于2005-07-08 18:44:00

    以下是引用扶摇子在2005-7-8 0:00:53的发言:
    附上泉友的同钱文的给大家作个参考.还请泉友见谅!2005772353156101.jpg
    20057723532192446.jpg
    20057723533216528.jpg
    20057723534410253.jpg
    200578003665755.jpg


    字与您发的那个也是半斤八两呀

    离线 一鱼人
    五级发帖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31
    最后登录
    2024-05-11
    166楼 发表于2005-07-08 19:11:00

    以下是引用西王赏功在2005-7-8 8:49:11的发言:



    是上次“鉴宝”那枚么?扶摇子泉友所说宫中多雕刻玩赏钱不无道理,但并不是所有手雕钱就一定出自于王公大臣之手。
      就拿这枚来说,体态厚重铜质金黄,但穿中一横柱却暴露了它的身份,这种圆柱是有用途的,可能用于悬挂,南方多有发现。
    这枚确实象前一段时间央视鉴宝栏目里的那枚,当时专家好象就说是手雕花钱,价值几千元忘记了。

    离线 BOY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5-23
    最后登录
    2021-04-10
    167楼 发表于2005-07-08 19:42:00

    以下是引用一鱼人在2005-7-8 11:11:27的发言:


    这枚确实象前一段时间央视鉴宝栏目里的那枚,当时专家好象就说是手雕花钱,价值几千元忘记了。
    兄记错了,是几万。

    离线 隆泉
    荣誉会员
    好评
    4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9
    注册时间
    2002-12-10
    最后登录
    2024-06-18
    168楼 发表于2005-07-08 20:04:00

    以下是引用一鱼人在2005-7-8 11:11:27的发言:


    这枚确实象前一段时间央视鉴宝栏目里的那枚,当时专家好象就说是手雕花钱,价值几千元忘记了。
    “鉴宝”拦目娱乐性强,不可太认真。
        浙江台星期天“鉴宝”节目,打水竹篮兄的一枚祺祥宝泉小平被一位“嘉宾”说成“根本无此币存在”、“估价十元”。而被博物馆的付研究员说成“母钱”,最低估价八万元,而对一枚“咸丰克勤王当千”真正的母钱只字未提,只解释“咸丰铸大钱”。
       
       

    离线 一鱼人
    五级发帖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31
    最后登录
    2024-05-11
    169楼 发表于2005-07-08 23:27:00

    以下是引用隆泉在2005-7-8 12:04:27的发言:


    “鉴宝”拦目娱乐性强,不可太认真。

        浙江台星期天“鉴宝”节目,打水竹篮兄的一枚祺祥宝泉小平被一位“嘉宾”说成“根本无此币存在”、“估价十元”。而被博物馆的付研究员说成“母钱”,最低估价八万元,而对一枚“咸丰克勤王当千”真正的母钱只字未提,只解释“咸丰铸大钱”。

       

       

    确实如严老所说的,有的东西价格太离谱,娱乐节目不必太认真!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3141516171819202122下一页... 32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