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4854 | 回复 109

    求教:青铜刀上的文字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60楼 发表于2004-10-01 03:53:00

        八十年代,我们这地方还很穷,没有现在这么多车,这么多路。那时候的长途客车我们这里叫班车。一天只通一趟班车。早晨由乡下来到市里,下午再返回去。那时候,我们学校只是星期天休息一天。如果我坐车去很不方便,有可能还要耽误上课,怎么办?那时候,也没有出租车,既便有,也租不起啊。     经过考虑,我决定还是骑自行车去,星期天早早的出发,再晚也要在星期天夜里赶回来,星期一还要给学生上课。来回二百多里山路啊。临行前,把自行车大修了一遍,要绝对保证自行车一点故障都不能出。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61楼 发表于2004-10-01 03:55:00

       现在回忆起当年的一些情况,简直是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抓住了机遇。按照农民(我叫他小高)指点,大约在中午就到了地方,那时候山上没有人,随便把自行车放在哪也丢不了。我到山上时,简直是惊呆了,这是真的嘛?山上随处可见的石器,陶器,骨器,蚌器,多得很哪。我信手捡了几件漂亮的石器和骨器,又拜访了那位农民,就往回赶路。    回来后,我立刻做了准备。另外还备了打气筒和修理自行车的必需材料。因为有了第一次的行车经验,要想收获大,就必须利用夜间赶路,天蒙蒙亮就赶到地方,早晨还凉快,多跑几个山头捡东西不感觉累,中午天气热,也累了,还能休息一段时间,只要在天黑以前上柏油大道了,心里就坦然了,深夜走,深夜归,坚持了几年时间。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62楼 发表于2004-10-01 03:56:00

         就这样,春、夏、秋三季出去寻觅、采拾,冬季进行整理、记录,首先写出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仿制货币》一文,在内蒙古自治区钱币刊物上登载。当时,从掌握的实物材料,以及与考古资料相映照证实后,知道了在中国的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西辽河的上游,发现了成系列的仿制货贝,与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东胡民族有关,这个东胡民族许多事情在史料中失载,这是一个重大发现,我捡回来的这些东西只可惜不是考古发掘品,暂时还没有说服力。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报道东胡民族的史料,我又去学习计算机,练习打字和上网,并以东胡为网名,去各个网站宣传中国北方文化。后来逐渐的认识到,去别人的网站宣传,不如自己开办网站方便,以后与同好共同开办了两个网站。一个是红山文化网站,一个是中国北方文化宣传中心。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63楼 发表于2004-10-01 04:06:00

        梳理仿制货币的同时,又把在骨器上发现的刻划符号,也同时进行了梳理,拓印,拍照片,归纳,现在已经归纳出几百个不同写法的符号。又写出了《艾草坡骨刻符号的发现与整理》一文。2001年在《中国北方文物》发表。
          因为这是一件大事,发现了古代货币,又发现了古代北方民族文字符号。我就给中国历史博物馆史树青老师去了封长信,把我搜集和发现及梳理出文字符号的情况,与史老做了汇报,史老很重视这件事,不几日即回信,嘱我把材料整理翔实,寄《考古》或《考古与文物》刊物发表出来,遵照史老的指示,我把材料寄到了《考古》刊物,他们收到后,给我来了通知,因为这批文字符号的发现,不是考古挖掘出土同时也没有确切的地层关系,事关重大,材料缓发。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64楼 发表于2004-10-01 04:09:00

         为了这批文字符号的尽早面世,我去了天津历史博物馆,见到了韩嘉谷老师,出示了系列骨贝和骨刻文字符号材料,以及我对这批材料收集和梳理的文字材料。韩老师非常重视这件事,一是古代货币系列,一是古代骨刻文字符号,与天津历史博物馆馆藏与研究方向很对路,天津馆对甲骨文和古代货币很重视,当时韩老师订嘱我这批材料很重要,为以后寻找古燕国时期的“北州候”或古老的东胡民族,提供了实物资料。      为了尽快论证这批骨刻文字符号,我又去了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见到了李学勤老师,李老师认为是收集品,又没有出土报告,当时,也没有作出明确答复,后来从《收藏家》刊物上才知道,当时甘肃武威等地出土《孙子兵法》竹简之事,因为这批仿造的竹简,在当时新闻界炒的很热,社科界专家及学者对此批竹简提出了质疑,因此,在法庭上展开了对质。我去的不是时候,这或多或少对我是个影响,给人的印象是又来了一批赝品。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65楼 发表于2004-10-01 04:13:00

          在这里要着重记叙的一位大师,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老师,由于宋兆麟老师的指点,这批骨刻文字符号极大地丰富起来了,由最初发现的骨刻符号,到陶器符号的整理,铜器符号的整理,及以后发现的岩刻文字符号等,一大批古代北方民族符号,初步整理出来了,许多人都说这是缘份,不免带有迷信色彩,但是,这些都是真的。
         应中国收藏家协会领导指示,为纪念甲骨百年办展。1999年4月11日,骨器展览前的大雨夜,得到了宋老师首肯;这是一批文字符号,可以面世了,因此在庆祝甲骨文发现100年大庆期间,在北京报国寺中国收藏家协会基地举办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骨器展》。
         在展览期间首先得到了中国商报社、中国收藏家协会领导鲁民、黄效东、叶先生,曲石,报国文化发展公司姜重先生的支持,尤其是应该再加一句的是,报国文化发展公司负责人姜重先生为这次展览免去了一切展览费用。解决了不少困难啊!为这批骨器的顺利面世,深鞠一躬表示感谢吧。展览以后陆续引发的关于骨质古代乐器,古代神器的研究,注入了活力,同时丰富了社会接触面。
       由于北京晚报,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商报社,报国文化公司等机构的宣传,尤其是现任职《中国收藏》刊物编审的于彬老师,对此进行了专访和报导。由于这批骨器的展出,陆续接到了河南省安阳馆傅春青,陕西省考古所郑洪春等多位对甲骨文研究有造讫的人士询问,同时也引起了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浙江省博物馆,天津历史馆等注意,同时建立了通信联系,共同探讨这批骨刻符号。(注:此文发表在《 小收藏 大富翁——中国当代优秀收藏家传记》一书(四川科技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30 21:09:06编辑过]

    离线 cx138
    三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10-23
    最后登录
    2021-04-10
    66楼 发表于2004-10-01 04:46:00

    是花紋,非文字,戰國己有成熟的文字,而削刀是实用器,用花紋作裝飾比用文字來得自然.樓主喜愛考古,可看:www.hkarch.or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30 21:08:22编辑过]

    离线 月光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4-28
    最后登录
    2021-04-10
    67楼 发表于2004-10-02 13:19:00

    [s:01]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68楼 发表于2004-10-02 16:23:00

    以下是引用cx138在2004-9-30 20:46:00的发言:
    是花紋,非文字,戰國己有成熟的文字,而削刀是实用器,用花紋作裝飾比用文字來得自然.樓主喜愛考古,可看:www.hkarch.org


    谢谢您回复的帖子。
    无论是花纹还是文字符号,这刀是铸造出来的,刀体能够铸造出来,那么文字或是符号,或是花纹,是如何与刀体结合的呢?在探询文字符号的同时,又开始了对古代铸造的探讨。

    离线 东胡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69楼 发表于2004-10-02 17:06:00

    在内蒙古赤峰有一个古老的文化,叫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多年。考古材料介绍,在红山文化遗址就发现了冶炼用的坩埚,经化验是冶炼自然红铜。
    在这个地区青铜铸造最恢弘的时期,是夏家店文化时期,尤其是夏家店上层文化,最有名气的是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的南山根和小黑石。铜质好,器形也美,尤其以青铜兵器和青铜酒器见长。这一点与南方以重视青铜礼器是有所不同的。这也充分体现出北方游牧民族看重实用器。我收集了北方民族使用的几块铸造用的范,有陶质,石质。传上来共同看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 9:13:30编辑过]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