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63 转到
    查看 192633 | 回复 626

    四百多篇古币入门~高手进阶~泉界新闻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19
    差评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4-06-24
    楼主 发表于2006-08-19 17:51:00

    这些是小弟从网上收集到的数百篇古钱币类文章,入门级和泉界轶事较多,希望对大家能有些帮助,特别是新手朋友
    文章来源都是话联网,如果有侵犯版权之处,请及时联系告知我,马上删除
    最近还有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电子书,http://www.chcoin.com/bbs/read.php?tid=2415064包括大全、克劳斯等
    因涉及版权问题,有些棘手,看看谁能提供一个好的网盘供泉友下载参考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4-06-24
    1楼 发表于2006-08-19 17:53:00













    “钱”字的由来

    “钱”字的由来:“钱”最初是农田耕作的一种用青铜铸造生产工具的名称。因为农家必须依赖这种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而且“钱”又比土地和其它物品易于交换,后来便逐渐演变成为货币,“钱”这个名称也就被沿用了下来。
      我们现在在博物馆等处,见到的“布币”比农具“钱”要小得多,但保持了“钱”的原形。一九八○年版第四套人民币伍元钞票,对着光照一照,它的水印图案就是“布币”。
      “泉”字的出处:到了汉代,封建迷信的统治者,出于聚敛财富的愿望,将“钱”又改称为“泉”,“泉”便成了“钱”的借用。用“泉”来称呼货币更加形象,难怪有人形象地比喻:泉是由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方。因此直到现代,“泉”这个借用词还在用,比如:集币迷们总是以“泉友”相称。
      “元”字的发展:唐高祖开朝时,为取意开辟新纪元而铸造新钱“开元通宝”后,曾被后人误叫过“开通元宝”。以至后来,史思明反叛,干脆就开炉铸造了“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使用在钱币上“元”这个字便盛行了起来。到了元朝,元字当然更加有意义,铸在银锭上元宝二字,就是取“元朝的宝货”的意思。明代万历年间,欧美的货币开始传入中国,当时市面上最流行的外国货币是西班牙和墨西哥的银圆。因其形状呈圆形,一枚又为一圆;既是货币名称,又是单位名称,时间一长,为了书写方便,后来人们就用同音字“元”代替了。这样一来,元这个字就更被人们熟悉和使用,一直沿用到了今天,成了我国货币的单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5 11:08:00编辑过]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4-06-24
    2楼 发表于2006-08-19 17:54:00




    怎样收藏中国古钱?(图)


















      西汉的五铢钱虽有两千年历史,但因为存世量大,现在收藏市场价格仅值几元钱———  中国古代钱币收藏是很有群众基础的一项传统收藏活动,并形成了中国古钱断代收藏、系统收藏和花钱收藏等具有特色的收藏群体。上周六,本报财富课堂举办“中国古代钱币收藏与投资讲座”,京城不少钱币经销商、古钱币收藏者到场与专家进行交流。 收藏理念决定收藏模式  我国钱币历史悠久,传承发展和铸造工艺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起源于夏商之际的海贝应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代晚期的青铜铸币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早期的青铜铸币的造型大都以农耕工具或刀具为样本,民间俗称这样的钱币为“布币或刀币”。真正把中国钱币外形统一成为“外圆内方”鲜明民族特点的是秦王朝,此后两千余年来中国钱币就一直沿着这一定制进行创新发展。  年代并不是决定收藏价值的唯一条件  古钱收藏者孙先生介绍说,按照钱币产生年代顺序收藏是一种传统的收藏模式,相对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辅助知识,也需要较多的资金;选择某一个或某几个朝代的古钱品种进行收藏是所谓的断代收藏模式,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辅助知识,只需一定的资金;以古钱字体的风格或古钱面值等为收藏目标的个性化收藏则是较为时尚的收藏理念。  古钱收藏与投资者梁先生说,确定一枚古钱币的收藏价值应主要从铸造数量、存世量和技术工艺、文献记载以及币材的质地、品相等条件来综合评价,铸造年代久远并不是决定其收藏价值的唯一条件,比如西汉的五铢钱虽然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但是因为存世量大,所以现在收藏市场价格也仅值几元钱。另外,像历史上一些朝代曾经铸造的一些具有封赏、纪念性质的特殊钱币就很有史料收藏价值。一般来讲,这类钱币比正式用钱币铸造量少、存世量少、珍稀程度高。如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曾铸造的“永昌能宝”和“西五赏功”两种钱币,前者几十元一枚,后者身价更可达数千元之多。  关于古钱官铸和私铸的不同收藏价值,古钱收藏者马先生说,中国古代钱币分官铸和私铸两种制式,一般官铸钱币成色十足、制作精良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清代民间私铸钱币成风,所见清代私铸钱“乾隆通宝”、“光绪通宝”等,由于成色不足和工艺极差而根本就不值得收藏。同一品种的钱币中,贵金属(金、银)铸币比一般的铜、铁铸币当然要珍贵许多。如西汉五铢钱,金质和玉质比铜价值要高得多;又如唐代银质“开元通宝”钱价值400元左右,而铜开元钱不过几角钱一枚。  成交价格呈现稳步攀升态势  中国古钱币有着十分广泛的收藏群体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京城嘉德、翰海等著名艺术品拍卖公司都设有专门场次,每次参拍古钱数量也大都在数百枚,且成交价格呈现稳步攀升态势,随着参与古钱收藏与投资活动人数的增加,相信市场价格会有一个较大的上冲行情。制约古钱收藏与投资行情快速发展的因素就是古钱鉴别和仿制品泛滥,其中古钱鉴定因涉及钱币史、青铜铸造史和历史、金融等多学科而尤为后继乏人。如果鉴定人员的培养问题得到解决,仿制品泛滥的现象就能得到有效遏制,就会使真品市场价格得到市场认可并形成稳步攀升的良性发展局面。考虑到欧洲古希腊、罗马帝国古钱币的拍卖价格都较中国古钱币有十分明显的价差,充分证明了中国古钱目前仍处在一个市场价格被过分低估的阶段,也佐证了中国古钱的收藏与投资存在一个相对的“原始积累”建仓机会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4-06-24
    3楼 发表于2006-08-19 17:55:00




    古钱名词解释    








    古钱的面、背、幕、穿、廓、肉    古钱的正面称为面,一般铸有文字,叫做面文或者钱文。面有竖线称竖文,横线称横文。钱的背面简称背,背有文字称背文,如果既没有文字又没有纹饰的,就叫光背,一般钱背称幕。    钱的方孔或者圆孔叫做穿,也可叫做好、函。穿孔大的叫做广穿,小的称为狭穿,又有花穿。穿外的钱体叫做肉。肉的外缘叫做边,或者叫做廓;内缘形成边框的叫做内廓,或称做好廓、函廓;内廓细的叫细廓,非常细的就叫做瘦廓。汉代以前圆钱背无内外廓,我们称它平背,从汉武帝铸五铢钱开始,钱币就有了内外廓。外廓双重叫做重轮或重廓;内廓双重就叫做重孔或重穿。内廓比外廓低些,我们就成为阴廓。          
    古钱的钱文与形制    钱文即铸在钱面上的文字。钱文自上、右、下、左而读的,叫做回读或旋读,钱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来读,叫直读或顺读。钱文的书体有篆、隶、真、草、行、瘦金和宋体等,即使是同一字体,手法也是变化多端的。    形制即是古钱的铸造工艺、币材、造型结构。各个时代的钱币,都有其特征,出于需要也要规定出同前朝钱币的差异。比如方孔圆钱有的有廓,有的就没有廓;有的穿孔大,有的穿孔小;钱文有的直读,有的旋读。因而各个时代的钱币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鉴定古钱真伪时这种方法也是很科学的。象齐的刀布为了使钱文不易磨损,就把币的轮廓铸得较高,背中间有一高点,如果没有这些特征,那么就应判断是伪品。即使是同一币制的刀币,由于时间的先后关系也有变化。这就需要钱币爱好者熟记常在钱文中出现的字及时代特征,以免上伪币之当。          
    雕母和铁母    雕母又叫祖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做模,翻铸母钱。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制范铸币。    祖钱的雕制是很精良的,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峻。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融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即成。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只是因为母钱是由祖钱翻砂铸成的,所以钱的外缘轮廓、字口都没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逊些。母钱除了铜质的外,也还有铁质的.铁材料翻砂制的铁母钱比同级的铜钱要大些、厚重些。古钱币爱好者应当把铁母和铁范铜钱区别开来,铁母钱是为铸造铁钱翻砂制成的母钱,再由母钱铸成流通钱,它和铜币实际上只是铸币材料的不同。而铁范铜钱,是在大批铸铁钱之前,现将融化的铜液注入,以检查钱模的效果,因而这些铜钱称为试铸品,这是与铁钱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这种钱流传极少。    不论是打造铸币还是范畴,都是一种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由此造成钱币品质的良莠不齐和铸造费的高昂。中国历代的铜钱,在形式上常有错范和流铜等现象,使钱币不整齐美观,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就是同一炉所铸的钱,重量也不一定相同,在成色上更是难以辨别。中国铸币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清时采用了机器铸币,新铸铜元制币整齐精巧,大受人民欢迎,而政府也获大利。          
    生坑品和熟坑品    古钱带有出土锈色称生坑,所以出土不久称新生坑;出土时间较久,尚带锈片残迹称老生坑,或称熟坑。    生坑品也有伪品,那时后代人伪造前代的古钱,我们鉴别生坑钱的真伪主要是观察钱币的文字、锈色。因为钱币上的字多为著名书法家所写,而伪造者学些的字有其形而无其神,有时文字与钱币形制也不同,虽然铜锈是真的,钱币也是假的。    铜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常湿的情况下也不容易生锈。入土后的钱币经过几十百把年甚至上千年,钱币的表面便起了化学变化,生成了铜锈,这种铜锈是不会脱落的。一些伪品的锈是经过特殊处理过装饰而成的,虽很逼真,但在沸水中浸泡后,,锈就回脱落。          
    通宝、元宝和重宝    通宝是中国自唐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太平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等。货币称宝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这就是货币的威力增大了。    专家总结了历代钱币中钱文称为通宝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治平、熙宁、元丰、元佑、元符、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等。    “元宝”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肃宗时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顺天元宝是由得壹元宝改制的。这两种钱可以说是一种占领货币。大历年间曾铸有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当时钱价很低,铜价却很高。因此官铸也不精良。以后还有天福元宝、淳化元宝、圣宋元宝、宣和元宝、靖康元宝等。“重宝” 也是铜币的一种名称,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乾元元年铸的“乾元重宝”。乾元钱法定有两种:一种是乾元重宝当十钱;另一种是当五十的乾元重宝,这种钱的背面的外廓是双圈,所以称为重轮乾元钱。乾元重宝流传下来的很多,特别是小平钱,仅次于开元钱。朝鲜曾铸造乾元重宝,背面有“东国”二字,这是朝鲜最早的钱币。乾元钱有光背,有背面穿下俯或飞鸟或云朵,也有云朵在穿上的。以后有南汉“钱亨重宝”,北宋“庆历重宝”,“崇宁重宝”,清“咸丰重宝”、“光绪重宝”等等。          
    记号钱、蚁鼻钱与鬼脸钱    记号钱,就是面、背部有特殊记号的钱币。比如钱面钱背有星纹、月纹等等。象乾元重宝,有瑞雀纹的价值990元。宋咸淳元宝,有小平和折二两种,背文从元字到八字,这表示铸币的年代,八年的咸淳钱是宋最后一次铸币,九年、十年大概都没有铸币,以后的前幼帝、端宗和后幼帝也没有铸币。    朱元璋早期铸造多种大中通宝钱,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五、当十, 并在各省分设宝泉局鼓铸,这次铸的钱,背面有各省的局名,计有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等,小钱背面多只有局名。凡发现当三以上的大钱背文有北平、鄂、京、桂等字样的古币,就要留神鉴别,真币每枚价值千元以上,皆属珍品。    世俗所称的蚁鼻钱,是铜贝的高级形态。钱币学家认为蚁鼻钱是楚国的货币,因为大多出土于南方,而且文字是阴文,和中原的货币不同。蚁鼻钱的形状是正面凸起,背面平。按照钱上的文字可以分为许多种。最普通的是所谓鬼脸钱,因为钱身为椭圆形,而且上面有的阴文,看起来的确象人的脸。其次是各六朱,因为上面的文字好像是各六朱三字的连写,同时又象一只蚂蚁,加上鬼脸上的高鼻子,于是就有了蚁鼻钱这个名称。这两种钱最多见。    其余几种蚁鼻钱,即铜贝铭文作“全”字者,均很少见。解放后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鲁南都不断发现蚁鼻钱。普通鼻钱传世较多,几乎没有伪品,但出土少的“全”字币,就应留神有否做伪痕迹。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4-06-24
    4楼 发表于2006-08-19 17:55:00

    古钱名词解释
      钱   原与“鎛”同为古代农具,跟“划”相通,呈铲状。春秋战国间物物相易时,金属农具“钱”即被当作重要财产作为交换流通物;继而便出现具有货币功能的原始大铲钱,后又称“布” ( 即“鎛 ”之通假;古时钱鎛混称犹今之锹铲混用。 ) 战国末至秦,各式货币虽统一为“内方外圆”状态,但“钱”的名称却一直被保留下来,至今仍为通用货币之统称。
      泉   古音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一息,遂有人又将“钱”称“泉”。王莽篡夺刘汉天下后,因“钱”、“铢”等字之“金”旁与繁体“刘”字结构“卯金刀”之“金”犯其忌讳,故正式以“泉”代“钱”,更铸“货泉”、“布泉”以及“小泉直一”至“大泉五十”等六泉。此后三国孙吴之“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唐及五代之“乾封泉宝”、“永通泉货”等,“泉”作“钱”即被广泛使用并留传下来。后世文人更因“泉”较“钱”字风雅淡泊。故尤喜称“钱”为“泉”。
      面   钱的正面之简称。即铸有称量、年号或国号文字以标志钱名的一面。如“半面”、“开元通宝”、“顺治通宝”等钱面。
      背   钱的背面之简称,又叫“幕”。钱背变化较多:光平无文的叫“光背”或“素背”,如秦汉的“半两”、“五铢”即多光背。唐宋以下的钱背大多有星月纹或记址、记年、记值等文字。如开元通宝背“⌒”者称月纹,背“荆”字者示荆州铸造;南宋嘉定通宝背文“同仁”系记同安监嘉定二年造;明代天启通宝大钱背文“十·一两”表示值当十、重一两;清雍正通宝背满文“”则表明宝苏局铸制。元代“至元通宝”大钱背文更有蒙古、西夏、察合台三种文字组成,就尤为奇异了。
      肉   又称钱身地张。指钱体除去边廓和文字所剩下的空余部分。此部分厚实的叫“厚肉”,轻薄者谓“薄肉”。
      外廓   钱外缘的隆起部分,亦称“边廓”、“外轮”,可简称为“边”、“廓”、“缘”等。边缘有两圈隆起者则谓“重轮”,如“重轮乾元重宝”。
      阔缘   钱的外廓较一般线宽阔者称“阔缘”。如北宋“祥符元宝”、“元祜通宝”即有阔缘钱。而咸平元宝阔缘钱却是后人伪铸的赝品。
      窄缘   钱的外廓较一般钱狭窄者谓“窄缘”。如北宋之“大观通宝”即多为窄缘钱。
      穿   即钱中之孔眼。因作绳线穿系之用遂称“穿”。古时又称“好”。习惯简称“孔”、“眼”。先秦各类环钱多为圆穿,秦“半两”后即全部统一为方穿。历代厌胜钱中尚可见圆穿者。“穿”之上下左右部位则分别称为“穿上”“穿下”、“穿左”、“穿右”等。
      孔方兄   秦后各钱均为方孔,古时有人遂戏称铜钱为“孔方兄”。典出西晋鲁褒所著之《钱神论》,其中有“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句。
      广穿   古钱穿孔比一般钱大的叫“广穿”。除形制决定者如“五铢”多为广穿,一般钱中出现“广穿”则可能为母钱或异品,较为珍稀。
      花穿   古钱浇铸中穿孔错位不成正方形者称“花穿”。其中呈六角形的叫“龟甲穿”,呈八角形者谓之“菱花穿”。日本“箱馆通宝”呈菱花穿者非因错范而因工艺设置所致。
      内廓   穿孔四周隆起的线条称“内廓”,亦叫“穿廓”、“好廓”。内廓出现双棱者旧称“重好”,即“重穿”意。
      四决纹   旧谱书作“四决文”,“文”、“纹”通假。指内廓四角沿对角线方向向外辐射出斜纹,使穿廓呈“ ”状有决裂之势,谓之“四决”;射出之斜纹便称“决纹”。
      四出纹   旧书“四出文”。四决纹由内廓一直延伸至外廓成“ ”状者叫“四出”,其斜线便是“四出纹”。古币中出现“四出”、“四决”纹者以五铢钱为多。
      星号   旧称“星文 ( 纹 ) ”。钱背或钱面出现圆形突起如星状者 ( · ) 曰“星号”。其位置无定,可列穿孔上下左右各方, 以“穿上星”为多。常见为一粒,变有少数“双星”者,若上下对称可称“双柱”,如“双柱五铢”。汉五铢钱面穿孔上下时见半粒星号,谓之“穿上半星”、“穿下半星”。特大“星号”亦可称“日纹”,如上海小刀会铸“太平通宝”之背可见“上日下月”以象征大“明”。
      月纹   旧书“月文”,俗称“指甲纹”。指钱背铸有月芽形纹路者。按月芽弯势方向又分数种:月纹上弯成“ ”状者谓“仰月”;下弯成“⌒”状者谓“俯月”;在穿旁侧立如“)”者称“斜月”。一般一钱一月,亦有“双月”,唐开元通宝穿孔上下左右更有“四月”者,变化不一。
      云纹   钱背可见云形纹路者曰“云纹”,旧书“云文”。云纹较为优美如“ ”状称“祥云”,形态似飞鸟如“ ”曰“瑞雀”。云纹在唐乾元重宝钱背上多见。
      水波纹   钱背出现水波状纹路者曰“水波纹”。如日本宽永通宝、文久永宝钱背,即多见各式典型水波纹。
      钱文   亦称“面文”,泛指钱面所铸文字。如“半两”、“五铢”“开元通宝”、“太平通宝”、“咸丰元宝”等,均为“钱文”或“面文”。
      背文   钱背的文字、包括符号、图纹及标记等统称“背文”。如记地“渐”、记值“当十”、记年“六”、吉语“天下太平”等;单见图纹、符号亦可用“背纹”称之。
      重文   因浇铸时钱范错位或移动,致使钱文出现错移、交叉,使二字现出四字、四字变成六字、八字等均叫“重文”,亦称“复文”、“重筑”。如“五铢”平行迭现双“五”双“铢”,或交叉出现两个“五铢”等,均谓“重文”。
      传形   指钱文左右二字传动易位。如“半两”铸成“两半”,“大泉五十”铸为“大泉十五”等;亦叫“反文”。另有位置未变但钱文反书者,亦称“传形”或“反字”。
      直读   面文四字按“上、下、右、左”顺序释读叫“直读”。如“乾隆通宝”直读,即为先上下、后左右;倘非“直读”即可能误读成“乾通隆宝”。一般“通宝”钱多为直读。旧谱称“对读”欠准,因上下可“对读”、左右亦可“对读”,不如“直读”之直观明快。
      旋读   面文四字接“上、右、下、左”序读犹如时针之旋转曰“旋读”。如宋“祥符元宝”必旋读,如直读便成“祥元符宝”而使人诧异。一般“元宝”钱多旋读,可能取“元”与“圆”相通意。
      顺读   亦称“横读”。指“半两”、“五铢”等二字横书钱自右向左读。按传统书法历来以自右向左为顺势,故谓“顺读”。
      环读   先秦环钱如“共屯赤金”、“重一两十二珠”等,其面文依穿孔圆势作环形书写,首尾相接,故其文必按环形布局一一读出,是谓“环读”。辽代冥钱“清宁二年”亦作“环读”。
      大篆   春秋战国间主要为秦国使用的一种文体,包含甲骨文、金文、籀 ( 音宙 ) 文以及六国行用的类似文字。大篆结构繁杂,笔画重叠,变化无定,故较难辨识。秦以前所有刀、布、环钱及蚁鼻钱之面文,多属大篆字体。如六字刀、三孔布之文字。
      小篆   秦统一中国后据丞相李斯 ( 书法家 ) 意见整顿文字,对大篆书体进行简化,并使文字形体统一,笔画匀整;是谓“小篆”,亦称“秦篆”。秦汉、六朝以至于隋,“半两”及“五铢钱系”的各种钱文多系小篆书体。
      悬针篆   小篆的一种变体。特征为竖笔下端出现锋芒,仿佛悬挂着的针尖,故名“悬针篆”。如新莽的货泉、布泉以及货布等钱文,均属悬针篆。
      玉筋篆   小篆的一种。凡笔画纤柔匀称、结构工整、字形特别优美典雅者,即可称“玉 篆”。如六朝北周布泉、五行大布以及金代泰和重宝之文体,即为玉 篆。 九叠篆 篆书之一种。多见于印章刻写。笔画折叠堆砌,均匀对称;折叠多少依笔画繁简而定,称“九叠”乃指其多。九叠篆盛行于宋、元,故北宋“皇宋通宝”可见九叠篆钱文,宋元宝钞上亦常见之。
      隶书   由小篆进一步简化而变得更便书写的字体,其笔势由圆转变方折、改象形为笔画。初为官府衙门文书──隶进行记录的文字,遂称之“隶书”。虽出现于汉魏,但广泛用于钱文却从唐“开元通宝”始。此后五代十国而至北宋,钱文多半为隶书。 八分书隶书之别称。魏晋时已出现楷书,为有别于篆体,人们沿袭先例仍称之为“隶书”;为与汉代有波折的隶书相区别,遂将汉隶称“八分书”。“八分”者,言其“字方八分”,又似“八字分散”其笔势如八字“左右分布相背然也”。故旧谱释开元、乾元等钱文“字八分”,即为隶书意。
      真书   又称“楷书”。指简省隶书波折、笔画平直、字形方正的现行书体。自南宋宁宗庆元间铸“庆元通宝”纯用真书后,元、明、清各代钱文均以真书为主。如元“至大通宝”、明“洪武通宝”、清“顺治通宝”等,均为真书面文。偶尔出现的其它文体仅为特例,如蒙文“大元通宝”、老满文“天命汗钱”及篆书“永历通宝”、“昭武通宝”等。
      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独创的一种书体,自称“瘦金书”。以楷书为本,笔画俊逸挺拨,挥洒自如,不拘一格,刚健有力,故有“铁划银钩”之称,或谓“铁线书”。徽宗亲书之“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均为瘦金体钱文之杰出代表。金“大定通宝”等亦仿瘦金体风格。
      三体书   同一钱文以三种书体题写后浅铸的三种钱,形制特征与对钱类似。如宋太宗手书之“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均有真、行、草三种书体面文,俗称“三体书”钱。
      御书钱   钱文由皇帝亲笔题写的钱称“御书钱”。如宋太宗赵光义所书“淳化元宝”,宋徽宗瘦金体“大观通宝”等,均为“御书钱”所书文字又俗称“御笔”。
      左挑   一般指隶书钱文中“元”字第二笔的起势,若起笔向上挑起成“ ”状的为“左挑”。如起笔不挑而收笔挑起如“ ”状者为“右挑”。如“开元通宝”之“元”即有左挑、右挑之别;亦有“双挑”或不挑的,均属稀品。
      缩水   钱文中有三点水旁 () 的字,其三点靠得很近,仿佛收缩起来似的,俗称“缩水”。如“淳化元宝”中即有“淳”字三点水缩得很紧的钱,通称“缩水淳化”。 点建 钱文中建字旁“”上出现一点,形态近似走之如“ ”字,即称“点建”。南宋“建炎通宝”中即有“点建”钱。多系制作中偶尔错写或漏铜所至,故甚希罕。
      隐起文   钱文因浇铸不匀致笔画高低不平,低处“隐”没,高处突“起”,遂称“隐起文”。如“嗣统通宝”中即有典型隐起文者。
      聚头   钱文四字头部均朝向穿孔,此现象俗称“聚头”,以厌胜钱文多见。如八卦钱等。
      并脚   钱文四字底部均朝向穿孔,此现象俗称“并脚”。如越南“明命通宝”之“美号钱”中即有“亲老长幼”等背文均为并脚。
      倒书   钱文中有一二字倒写,或面文正书、背文倒写者,均称“倒书”。此例在背文或合背钱中较多见。如“天朝通宝”背文倒“永”“光绪通宝”合背铸倒书等。
      接廓   钱文笔画与穿廓相连以致重合者,曰“接廓”。如“北魏“永字五铢”“永”字下部一撇一捺、“安”字头上宝盖均与穿廓相连重合而为一;北齐“常平五铢”“平”字上横即与穿廓重合,此类现象均属“接廓”或“借廓”。
      离廓   钱文不与穿廓相连,而且离得较远者,曰“离廓”。如元代“元统元宝”小钱即为典型之“离廓”。
      寄廓   或曰“挤廓”,指面文与穿廓挤靠得很紧者。如刘蜀“直百五铢”,元蒙文“大德通宝”、汉文“天历元宝”等均属寄廓钱。
    年号钱   面文铸帝王年号的钱。东晋十六国成汉李寿汉兴年间所铸“汉兴”钱为我国最早之年号钱。其后如唐“乾封泉宝”、宋“宣和通宝”、明“永乐通宝”直至清末“宣统通宝”等,均系“年号钱”
      国号钱   面文铸有国号的钱。自战国时期“东周”布、“齐法化”刀直至五代十国的“大齐通宝”、“唐国通宝”,以及此后南宋的“大宋元宝”、蒙文“大元通宝”、南明的“大明通宝”等,均为“国号钱”。国号年号钱 集国号、年号于一体的钱。如东晋十六国夏赫连勃勃真兴年间所铸“大夏真兴”钱,其后辽天祚帝天庆年间铸“大辽天庆”,及至清咸丰年间宝福局所铸“大清咸丰通宝”,均为国号年号并铸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5 11:09:23编辑过]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4-06-24
    5楼 发表于2006-08-19 17:56:00

    记重钱   面文标明钱体自身重要的钱。如战国后期的“重一两十二珠”,秦“半两”、“两甾”,汉及六朝“五铢”、“三铢”等,均属“记重钱”。然此类钱铸行未久即多为省铜而减重,更有始铸即不足称量者,私铸钱尤甚,故钱文所记重往往与实称重要不符。
      记值钱   钱文标明自身当值的钱。如新莽“小泉直 ( 值 ) 一”、“大布黄 ( 当 ) 千”,三国刘蜀的“直 ( 值 ) 百”、“直百五铢”等,均为记值钱。
      记年钱   钱背铭文标明铸行年代的钱。如南宋“淳熙元宝”背文自“元”至“十六”,表明各钱系从淳熙元年至十六年间所铸。南宋各钱以背文记年者多见。
      记地钱   背文铭记铸地简称之钱。自唐“会昌开元”背铸“京”、“洛”、“荆”、“越”等 22 地始,至宋“宣和通宝”背“陕”钱、明“洪武通宝”背“渐”、“豫”、“北平”等,莫不为记地钱。
      记监钱   钱背铭记铸钱监察司署简称的钱。如南宋“乾道元宝”铁钱背“同”字即记舒州同安监,淳熙元宝背“春”字为记蕲州蕲春监,“绍熙通宝”背“汉”字系记湖北汉阳监等。亦有记监兼记年的,如“庆元通宝”背“春三”,即为蕲春监、庆元三年铸。
      合背钱   面背铸有同样钱文的钱。如“崇宁通宝”钱背亦铸“崇宁通宝”四字,看来仿佛两枚崇宁钱的背贴合在一起,故称“合背钱”有时背文会出现倒书、横书现象,均系浇铸时合范有误所致。另有两面钱文年号不同者,如面“泰昌通宝”、背“天启通宝”,称“异号合背钱”。
      合面钱   钱的两面都是背文,仿佛两枚钱的正面贴合在一起,故称“合面钱”,亦系制作有误所致。如“乾隆通宝”中有面、背均铸满文“宝泉”者即为合面钱。近代出土的大批早期新莽“货泉”中,即有两面光板之无文合面钱。
      合号钱   面文无“通宝”二字而出现两个交叉的年号,如“泰昌天启”四字,此等集两个年号于一钱者,谓之“合号钱”。
      剪边钱   亦称“剪轮钱”。为盗铜而剪去边廓的小钱。传世以东汉“五铢”为多见,故称“剪边五铢”。
      磨廓钱   亦称“磨边钱”。指边廓经磨锉取铜的窄边或无廓钱。以西汉“五铢”为多见,故称“磨边五铢”。
      延环钱   以专用圆凿錾去钱心后留下的圆环,叫“延 ( 音延 ) 环钱”以东汉五铢为多。新莽“货泉”及六朝“五铢”中亦有 环钱。 环錾下后主要用于回炉重新铸钱而不作市场流通用,故存世颇少。汉至六朝官私炉均营此道。
      对文钱   被錾去延环后留下的钱心叫“对文钱”。因其仅剩一半之钱文可与对环对接,故称“对文”。传世可见“对文五铢”、“对文货泉”。对文钱多混杂于恶劣小钱中在市场流通,今不难见。
      对钱   又称“对子钱”,日本泉谱谓“符合泉”。对钱中一枚多为篆书钱文,可与另一枚异体文 ( 真、草、行、隶均可 ) 配为对子;除面文书体不同,余大小厚薄、内穿外廓以至铜质浆色、制作风格均基本一致,故谓“对钱”。最早自南唐“开元通宝”始,为一篆一隶;至北宋形成“对钱”制作高潮,如天圣、明道、元丰、熙宁、政和、宣和等,计有小平、折二等数十百种配匹之对钱。日本《符合泉志》更列出千种以上,蔚为大观。
      平钱   俗称“小平钱”、“小平”。即为一枚当一文使用的基础小钱。一般径 2.4 ~ 2.6 厘米,重 2.8 ~ 3.6 克。系历代古钱中铸量最大、传世最多的品种。常见的如开元、熙宁、大定、康熙等通宝钱均为平钱。
      折二钱   一枚当二文即两个平钱使用的钱。形体稍大于平钱。一般径 2.7 ~ 2.9 厘米,重5 ~ 8克。折二钱总量不少于小平,以北宋所出为最多,常见有元丰、政和等折二钱。
      折三钱   一枚当三文、折合三个平钱使用的钱。一般径 2.9 ~ 3.2 厘米,重 8 ~ 12 克。品种及数量均少,如北宋庆元、 南宋嘉泰及明大中钱中,均有折三钱。
      折五钱   指一枚值五文、折合五个平钱使用的钱。一般径 3.2 ~ 3.6 厘米,轻重不一。如南宋嘉定、元代至五以及明代洪武钱中, 均有折五钱。亦有称“当五钱”者。
      大钱   泛指“当十”以上、包括“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在内形体较大的高额钱。此类钱之大小轻重无一定规律,且时有大小错出、轻重倒置现象,多系经济困顿、通货膨胀的产物。自唐代当十开元到清朝当千咸丰,历代大钱层出不穷,名类繁多。至于新莽的“大布黄 ( 当 ) 千”、“一刀平五千”,三国孙吴的“大泉当千”以及五代刘守光的“应天元宝”背“万”即当万钱,更是徒有虚名、变相榨取民间财富的虚值大钱。
      榆荚钱   又称“荚钱”,指钱体轻薄如榆树之荚 ( 榆钱 ) 的小钱。如西汉初年所铸薄小“半两”,民间即呼为“榆荚钱”。
      鹅眼钱   或称“鸡目钱”。钱体轻小如鹅眼、鸡目之类的劣钱。如从东汉末年至六朝间所出劣质特小“五铢”钱,一般被统称为鹅眼钱或鸡目钱。
      男钱   旧时传说妇女佩之可以生男的钱。如十六国后赵石勒所铸“丰货”,因钱文壮实丰满,又含富裕吉祥之意,遂被称为“男钱”。
      女钱   南朝梁武帝所铸“五铢”,因其轻薄弱小而被称为“女钱”又谓系对“男钱”而言,妇女佩之可以生女。然均传说,不足信。
      稚钱   三国蜀汉“五铢” ( 一说梁五铢 ) 中有种钱体轻薄、文字纤弱、穿孔特大之“五铢”,被称之为“稚钱”。与“女钱”一样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妇女及儿童的鄙薄与轻视。
      官炉钱   由国家或地方政权机构设炉监铸的钱。如自西汉上林三官“五铢”至清末户部宝泉局所出“宣统通宝”均属“官炉钱”。历代少数民族、封国或割据政权监钱机关督察铸行的钱币,一般也被视作官炉钱。
      私铸钱   民间私炉盗铸的钱币。因意在牟利,私铸钱一般比官炉钱轻小粗恶;从铜质到文字都明显劣于同时官炉所出之钱。然各代私铸钱虽禁难止,存世数量均不为少。
      后铸钱   后世启用前代年号补铸或重铸的钱。如“大中通宝”部分记地钱,即于洪武年间按洪武钱制补铸的,“泰昌通宝”系泰昌帝死后由其子天启帝补铸。此类钱币即为后铸钱。
      镇库钱   铸钱工场正式开炉浇铸前,为进贡、纪念或避邪而先行特制的大钱。如“大唐镇库”、“咸丰元宝”特大“镇库”钱等。镇库钱一般制作精美,存世绝少。
      套子钱   通过不同组合排列可以配套成龙的钱。配套形式甚多。如新莽之“六泉”、“十布”以币值等级配套;全昌开元以背文铸地配套;“唐国通宝”可以不同字体配套;“淳熙通宝”可按记年、记监配套;“顺治通宝”可据五种版式各自成套等。不同的收藏家亦可按自己藏品的品种、数量及风格自行配套。其中以王莽的“六泉”、“十布”为最有名、最珍贵的“套子钱”。
      厌胜钱   又称“厌胜钱”。“厌胜”意即“厌而胜之”,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由此而铸成钱币形态的避邪品、吉利品或纪念品统称为“厌胜钱”。一般仅供佩带玩赏用,而不作货币流通。我国自汉代起官、私炉均行鼓铸,品类甚多,且有发展,其中吉语、八卦、供养、撒帐、打马格及春钱等数种传世甚丰。除铜钱外尚有以金银制作者,不一而足。
      吉语钱   厌胜钱属。一般分以通用钱号添铸吉语以及吉语为文、加铸图像两类。如“五铢”钱面添铸“君宜侯王”、“长宜子孙”等吉语;“嘉庆通宝”背铸“万年天子”、“天下太平”等。另一类则面文为“长命富贵”、“龟鹤齐寿”,钱背则见各种吉祥及辟邪图像等。
      八卦钱   厌胜钱属。钱面为八卦图形及卦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字;背文多为地支十二字 ( 子丑寅卯等 ) 及对应生肖图 ( 鼠牛虎兔等 ) 。穿孔圆形。民间多以此钱可避邪保安,所铸甚多, 大小版式各异,精粗互见。
      撒帐钱   厌胜钱属。旧时女子婚嫁仪典上,女宾以金钱彩果抛撒其新房帐下;此种特铸抛撒之钱谓之“撒帐钱”。此俗始于唐代公主出嫁,后为民间沿袭。钱文多系“金玉满堂”、“忠孝传家”、“五男二女”等,大小各异,面背或有各类吉祥图案装饰其间。
      供养钱   厌胜钱属。亦称“供佛钱”、“庙宇钱”。旧时官方或寺院所铸用以供奉佛殿神像之钱币。以元代所出最多。钱面除沿用年号、国号文字者,更有“香花供养”、“大安福寺”、“宝珠菩萨”、“进香直社”等;背文则有“神”、“护圣”、“香殿”等等。此类钱制作粗疏,形体偏小,传世不多。
      马钱   亦称“打马格钱”。或面或背铸有骏马图像;钱文为武将或良马名,如“魏将吴起”、“唐将散骑”、“追风之马”、“千里之马”、“飞黄”、“渠黄”、“赤兔”、“龙驹”等数十百种。马钱为宋代前后作打马游戏用,格局类似棋牌,惜今已失传。
      春钱   面背铸有男女交媾秘戏图像,间有文字如“风花雪月”等。旧时由长者授于新婚子媳,或作传授房事促其多子多孙用,类乎古代春宫图识或风月定鉴等。
      冥钱   又称“羡瘗 ( 音义 ) 钱”、“明器”。专为死者殉葬铸制之钱,有铜、银、锡、铅、陶、泥数种。自秦汉特小“半两”、“五铢”起,历代均有所出。除“消灾”、“太平”等类钱文,近代出土辽代之“清宁二年”、“大康六年”均为记年之冥钱珍品。
      连钱   指一炉所铸因未曾錾开而连在一起的两枚古钱。如战国晚期的“四布当 ”、新莽的“ 刀”等均有“连钱”。
      钱树   指一炉所出因未曾錾切而与槽铜连成一体的一串钱,看去仿佛枝叶对称的小树,状如“ ”,故称“钱树”。存世有“祺祥通宝”钱树等,极为珍罕。
      大样   同一年号和等级的钱因铸造地点和炉次不同,出炉后较正常钱径大 0.1 ~ 0.2 厘米者,称“大样”钱。如系平钱即叫“小平大样”,折二钱则为“折二大样”。
      小样   与“大样”相反。同一年号及等级的钱因铸地、炉次不同,所出钱较正常钱径小 0.1 ~ 0.2 厘米,则为“小样”钱。如“小平小样”、“折二小样”。大、小样几乎各类钱都有,不胜枚举。
      雕母   手工雕刻的母钱,亦称“祖钱”。六朝后造钱不再使用大型整体铜、石钱范浇铸,而改用母钱翻砂造型浇制。最初用铜、锡、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为“雕母”。传世可见历代铜质雕母多种。形体稍大,铜质精良,雕工细腻,边廓峻深,文字纤劲。是为古钱中至珍之品。
      铸母   一般通称“母钱”。系由雕母直接翻砂浇铸以供成批造钱用的母钱。铸母虽稍逊于雕母,然其质地、品相依旧异常精美。
      铁母   铁钱的母线。一般均据雕母以优铜翻铸而成,以两宋铁母为多。钱体较铸制出的铁钱稍大,形制及文字亦比铁钱精整美观,甚珍罕。
      子钱   以母钱翻砂大批浇铸出来的铜钱或铁钱。一般正用品及传世品均系“子钱”。 样钱 可分两类:由造钱主管机关呈送帝王以供审阅、抉择的样钱叫“进呈样钱”,多由铜、蜡、牙、木等雕制而成。由中央颁发至各地造铸炉场当作样品或母钱的样钱叫“部颁样钱”。样钱亦具母钱精良优美的特性。
      试范钱   铁钱 (含铜钱) 正式开铸前先以铜汁试浇的钱样,亦称“试样钱”。
      初铸钱   最初以钱范或母钱范铸出来的子钱,或谓“头炉钱”。此类钱较后铸者显得精整,文字峻深,边廓坚挺,品相佳美。
      锈色 古钱表面着锈后呈现出的色泽。因古钱遭际不同而各有千秋。铜钱遇酸性环境呈现出的绿锈有“松绿”、“瓜皮绿”或“靛蓝”色;遇喊性环境则显现红色,可见“朱砂锈”、“鸡血斑”等;在中性环境中因表层氧化可显出水银色,俗称“水银古”。古钱年久生成的锈色自然、透彻,锈层坚硬板结,与作伪者所造的浮泛脆弱、生硬刺目的假锈不同。
      生坑   出土未久呈现新鲜锈色的古钱谓之“生坑”。或虽出土有年然锈色未遭损坏,一如现坑时模样者,一般也称“生坑”。
      熟坑   出土多年表层虽受磨损、氧化,但依旧留存部分锈迹的古钱,称为“熟坑”。旧谱又释为“老生坑”,文义欠精当,以统用“熟坑”为宜。
      传世古   古钱出炉后从未着土,因长期氧化致使钱面牢结一层黑膜,犹涂过黑漆一般乌黑发亮,是谓“传世古”,又称“黑漆古”。此类钱若经长期把玩抚摩,而使钱文及内外廓露出红润铜色,钱肉依然黑亮,则为“传世古”中之上品。
      足陌   “陌”与“佰”、“百”通。钱币交易中每吊钱十足支付一千文,每百文一枚不短缺,谓之“足佰”。 短陌 意与“足陌”相对。以不足一百之数充作百文行使,俗称“短陌”。旧时一般短陌定数以八十文为陌。
      省陌   即“省佰”。以不足短佰定数 ( 八十字 ) 之钱充作百文行使更称“省佰”。省佰初以七十七文为百,后更为减至七十文以至六十文为“佰”的;实质是金钱交往中政府对百姓或富者对穷者的一种盘剥现象。
      制钱   明清两代按本朝法定的钱币体制由官炉铸行的铜钱,概称“制钱”。以此区别于前朝历代旧钱及本朝的私铸钱,并对旧钱、私铸钱进行取缔和制约。如“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官铸钱均属制钱。
      普尔钱   “普尔”为维吾尔语,意即为“钱”。清乾隆年间新疆始铸方孔圆钱,因用其地所产红铜铸造,故钱色发红,遂又称“新疆红钱”。其时先后铸制红钱即“普尔钱”的有伊梨、阿克苏、叶尔 、喀什葛尔及库东等局。
      阿堵物   即钱。“阿堵”为六朝时口语“这个”意。时人王夷甫因雅癖而从不言“钱”,其妻故将铜钱堆绕床前,夷甫晨起,呼婢“举却阿堵物” ( 搬走这个东西 ) ,仍不言“钱”。后人遂有以“阿堵物”戏称钱者。
      摘自《简明古钱辞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5 11:12:09编辑过]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4-06-24
    6楼 发表于2006-08-19 17:57:00

    全国收藏品(邮币卡)交流市场全国收藏品交流市场仅供泉友们参考,遗漏部份请知情泉友补充。北京:1、 报国寺  在菜市口2 、福丽特邮币卡市场 该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邮票,(现更名为:马甸万家邮币卡市场)),纪念币和磁卡市场,这里也有不少固定的古钱窗柜和地摊,尤其是周末地摊较多,每人收2元门票。该市场在德胜门外黄寺北大街。 3、 梳璃厂 可乘地铁至和平门下,走5分钟即到。这里有北京的古钱币商店,品种较多,价格也不错。4 、古钱币博物馆 该馆位于德胜门城楼。这里展出先奏至清朝的货币,对于收藏古钱的爱好者来说,应是必来之地。从这里可以得到直观的认识,尤其是珍罕古币。而且这里也展出一些近代出现的伪品,这对古币的辩伪是很有益的。博物馆有经营古币的商店,品种不少,且保真,价格不算太高。馆内还有些钱币摊,但要注意伪品。进馆门票每人4元,每天9:00至16:00营业。5、潘家园旧货市场,星期六,日才开,古泉品种多,不过假的更多!根据泉友提供的信息——北京的福丽特已于去年底搬迁,新址在大钟寺,里面只有两个古币摊,而且没有什么意思。上海:上海大木桥泉,云州在大木桥路88号。大木桥路88号云洲商厦,如果天气好,多数摊位在商厦外停车场,5楼是邮票磁卡市场,6楼是钱币市场。1 .太原路云洲商场六楼,是上海主要的古钱,纸币交流市场。品种较多,有一些有实力的买家。 2 .卢工:以邮品为主。但金银币,流通纪念币以这里为主。 天津天津本来就有两个市场,一个是沈阳道(现在迁到海河电器城)另一个就是一宫!如果在天津站下车,下车后向东走,然后过广场桥,过桥后再向东就看见了!或打车去海河电器城(车费约5元)。天津文庙古玩城也是,现在一宫快要改造了,因此星期日人们都到文庙。地址天津新安购物广场对过。重庆重庆的古泉市场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相比显得很萧条,就是与邻近的成都相比也相去甚远。很多泉友没有来过重庆,对重庆的古泉市场就更不了解,在此我就将重庆古泉市场给大家介绍一下。 重庆最大的古泉市场位于中兴路的“重庆收藏品市场”内,这里共有两层楼,底层以古玩为主,二楼是邮币卡市场。在底层的古玩大厅里,有十余家经营钱币的摊位。这些摊位古泉品种不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很难见到好泉。二楼也有十余家钱币摊位,不过主要是以流通纪念币为主,古泉不多。二楼还有一个空旷的大厅,每逢周六和周日,这里就摆满了地摊,附近郊县的古玩跑家都云集至此,有时运气好,能在这些地摊上买到意想不到的泉品。 除了中兴路的收藏品市场外,重庆还有另外几个小的市场。位于重庆市博物馆内的“重庆民间收藏品市场”,这里也有几家经营古钱的摊位。由于几乎买不到令人满意的泉品,平时来这里的人不多,所以非常冷清。位于沙坪坝南开城步行街内的邮币卡市场也能找到古泉的影子。河北:石家庄古钱市场位于燕赵民间艺术市场的古玩城,从火车站坐标17路公共汽车30分钟可到,也可打的10元钱左右。石家庄古玩城布局整齐有序,其中有几家专营古钱的门面每逢星期日附近的老百姓都来这里摆摊,他们还是习惯星期日。山西:太原南宫收藏品市场位于迎泽路 ,迎泽宾馆斜对面。从北京乘大巴到太原广场下车往前走50米即可,从火车站打的起步价7元钱。每逢周末尤其是星期天,这里聚集各地的钱商。太原文庙市场,也有些钱商柜台,但规模较之要小,人气也不如此火爆。山西——太原太原的南宫和大营盘古玩城。辽宁——沈阳:地址在怀远门古玩市场。北站乘车 503路怀远门下车. 怀远门往里走第二个小路口1.南湖公园古玩市场有二十多个固定铁皮房,逢周日有许多摆地摊的经营者,古玩字画钱币品种很多,但高档货很少见.从火车站乘车很不方便.打出租车到南湖西门的东电大楼下车车费10元,立交桥对面家俱市场旁就是.[50米]2.太原街邮票交易市场一楼经营邮票二楼经营各种钱币,规模较大. 打车到太原街一百商场对面的邮局下车,车费10元.市场在小巷里.一问便知。沈阳北站对面的古玩城,二楼三楼有钱币柜台,周六、日人也较多! 以前南湖是沈阳古钱币交流的主要市场,后来进行城市综合治理就一分为三了,这三个市场分别是北站古玩城和后院;北市场的古玩市场还有怀远门古玩市场。北站古玩城的古钱币交易人气相对较旺,是钱币收藏者周六的首选去处。另两处则以古玩杂项为主。辽宁——大连,离火车站不远,在胜利桥邮电局附近,香炉礁旧物市场在节假日去。辽宁锦州,下火车打的5元古玩城。秦皇岛打的8元古董市场。长春古玩市场:重庆路和平大世界四楼,有很多固定摊点,但一般上午才有人。品种比较丰富,价格适中。可是好钱大多没有摆出来,要熟人引见才能看到好货。此外还有吉发古玩城,也有几位钱商有好钱。也在重庆路,离和平大世界不远。(该市场已经撤了,搬到崇智商城,但人气不如和平大世界。)哈尔滨早市在牡丹江宾馆后边的古玩城,星期六,日在哈铁文化宫。江苏:苏州文庙位于人民路上的三元坊站 在火车站乘坐1路 102路 103路 都可以到原为孔庙 ,现在是苏州地区古玩和邮币卡的交流场所 。江苏——南京 3.南京朝天宫藏品市场。是南京最大的钱币市场,尤以星期天人气最旺。大型交流会一般在省博物馆举行。南京最大的泉币市场是朝天宫,是明初文武官员朝拜天子的地方 。江苏 徐州市 宣武古玩市场 ,位于四省交界处.店铺有二百多家,专营古泉花钱的有数十家,从火车站打的到那,7元左右,周六周日还常能看到摆摊的农民在售卖古钱。苏州 :3.文庙市场。(紧靠沧浪亭)钱商众多,好钱不愁没人要。苏州还有一个地方是观前文化城 在观前街中部虽然现在人气不是很旺 但是是室内环境 政府又大力支持相信以后会火起来。苏州观前文化城现在每月都有一次交流会,很火爆!(平时冷清) 扬州,天宁寺,也就是博物馆。连云港:在华联后面的旧货市场。另百货公司西面也有一个市场。要是来的话到下面的县里比较好些。比如说赣榆和东海,那里也有不少好东西,市里的货有些是从那里淘来的。无锡的泉币市场: 无锡泉币市场位于朝阳广场附近的一个旅游一条街上 平时人气很旺,而且泉币交流比较丰富 有不少有实力的藏家 。无锡钱币市场,位于无锡的南禅寺(朝阳广场附近)。外地的泉友出了火车站,可以坐19路至朝阳广场站下即可。下车后可看到有座宝塔,那就是南禅寺的妙光塔,无锡的钱币市场即位于妙光塔周边一带。 浙江:杭州:   1 .二百大市场.(第二百货大楼旁边) 有王玉,阿西等有实力的泉商。尤以高档钱币好出手,高档银元很受欢迎。嘉兴:在花鸟古玩市场,星期天早上集市。2 .中山北桥市场(绿都宾馆南100米),平时人较多,规模不大。 杭州的更正如下:中北桥市场一年前已经不存在了。文庙市场---------问了很多本地人,没人知道文庙在哪里,也没有找到。目前有两处可去:1.二百大收藏品市场,乘151路在半道红下车,街对面即是。2.延安路的杭州百货大楼旁边也有收藏品市场,乘151路在杭百大下,这里有成袋的宋钱供挑选温州:庙果寺古玩花鸟市场经营钱币、古玩杂件,每逢周六、周日各地钱币古玩商云集此地交流。购买时须小心伪品。安徽——合肥:古钱市场只有三个!城隍庙古玩城有几个固定的泉商,周末还有一些散摊; 青云楼邮币卡市场; 安徽最大的古玩城在蚌埠市南山路,里面有些钱币柜台。福建:福州市古玩市场六一路花鸟市场内每逢周日各地钱币古玩商云集此地。江西——南昌: 腾王阁古玩市场山东——济南: 1 .英雄山市场(英雄山下)。人很多,但钱商较少,水平不高。 2 .邮币卡市场(紧靠火车站)星期日人较多,钱价较低。山东——济南:济南市天桥区义和北街5号。青岛市场在昌乐路,火车站坐8路利津路下车即到,星期六,日人气较旺,大多在室外,市内古币有3-5家河南:郑州——位于郑州市淮河路口,从火车站有4路公共汽车和210中巴到古玩城,大概需15分钟,也可打面的,7元钱左右.又快又舒适.古钱币经营在一楼,这里长期经营户较多且品种丰富,价格较便宜,不过这里的伪品水平也不错,尤其是一些"出谱品",即是非希有品也有造假者.这里周一到周末都有经营商,周末当然更热闹一点. 开封 :龙亭东湖古币字画市场,位于名胜古迹龙亭风景区内,从火车站乘1路公共汽车到龙亭下车,往东走20米即到,需8分钟左右,也可乘面的和人力三轮车,价格分别为5元和2元.该市场经营古币者,大多固定柜台,品种较多,价格较其它市场要低,且伪品少.在市内邮局傍也有摆摊者,但要注意伪品. 洛阳: 西工古玩市场位于中州路,离洛阳百货大楼20米左右,从火车站乘公共汽车103路和5路,停三个站,6分钟即可到达.该市场以地摊为主,逢周末有不少附近郊县的钱商汇集于此,价格便宜,品种也多,但有钱商专营出土假钱,锈迹刺眼,稍加注意应该容易分别,不要认为有绿锈的出土钱,就是真品。洛阳市场已经搬家到民俗博物馆了。洛阳古玩市场有两个地方。一是民俗博物馆,位于九都路东段名叫洛阳古玩城,有固定店几十家。另一处位于洛阳老城西大街文博城。二楼有固定店几十家。两处星期六星期天人气旺盛,有附近农民摆地摊。涉及陶、瓷、青铜器、剌绣、古钱币、玉器等。河南——洛阳泉市: 洛阳的古泉市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西工区古玩市场位于中州路,离洛阳百货大楼100米左右,从火车站乘公共汽车103路和5路,主要以地摊为住,古泉商店有几家,这个市场主要以抵挡钱为主,假钱不少;另一个在老城区真不同饭店后面叫豫深文博城,它的二楼有很多柜台都是经营古泉的,这里好东西不少,高仿的东西也很多,大家来这里一定要小心,多看看货比三家,洛阳向来以造假贩假著名,希望大家不要包着捡漏的心理来这里,这里的东西一分钱一分货,看不准的不要拿!河南平顶山市古玩市场:     位于市区开源路中段,中原商场对面,2002年搬迁于此市场,经过扩建改造,已初具模,平时有十余家固定摊位,到每周日上午人流量最大,有几百人之多。此市场主管与收藏协会共同管理,已逐渐走向规范。并开辟了鉴定委员会,主要为本地泉友们免费鉴定和接待外地客商。主要成员有:《予西泉讯》主编范中生,电话03752815676,《金函集藏》主编郭久伏,电话03753935948《豫泉斋》站长王飞,电话03757883466,以及河南有名的鉴定师胡子等。欢迎外地的朋友来看看!并计划在2003年春节过后举行平顶山市第一届收藏展销会。洛阳古玩市场有两个:1、老城区西大街豫深文博城.周末地摊市场在此楼一楼东厅.火车站坐5路公交车一元或打的八元到老集站下车.向南200米即到 2、洛阳民俗博物馆大门东侧古玩城。(从豫深文博城打的五元即到)([西工区周末市场早就没啦)湖北:武汉收藏品市场,又名武汉集邮市场,位于汉口崇仁路,在友谊商店斜对面。从武昌火车站乘4路电车到中山大道和崇仁路交汇处的友谊商场下车,往左走20米即可。武汉的钱币市场位于崇仁路和香港路,从汉口火车站打的在15元之内。在崇仁路的是收藏品交易市场,古钱交易一般在旁边的院子里进行的!那里有两个固定的店面里面有些好点的东西,但都比较一般!只有在周末时才有外地的钱商过来! 在香港路的是文物市场,那里的古钱一般都是在店铺里面,假钱特别多,但也有好钱,据说人气要好些! 襄樊的泉市在市中心医院对面的长庆市场的集邮市场里!平时人气不是很旺!星期天 大家都在立业路(前进路金城大酒店边)的鸟市上摆地滩,宜昌市场简介: 宜昌现在最有活力的古玩市场是广场路的旅游工艺品市场,这个市场位于湖北省最大的广场---夷陵广场旁边。湖南:长沙 :位于长沙市八一路长沙博物馆的古玩一条街(可乘1路公共汽车或中巴车),有一家长沙钱币学会经营的古币商店,店内品种较丰,价格适中。再往前走有一个钱币市场,每逢周末,附近县市的钱币商人均集中在此,不泛希罕品种。运气好的话,遇上山村送货人,你会惊喜得永世难忘。 长沙,市博物馆旁清水塘路是古玩一条街 ,星期六上午人气特旺。货源不多,但好泉也有时出现,主要被一些大户们收藏 岳阳 :位于岳阳市新汽车站附近(有公共汽车和中巴车)的岳阳图书城,古钱币的经营在二楼,逄周末可常遇到山村送货人,价格通常以斤为单位,其中的淘金机会就可想而知了。株洲,钟鼓岭再就业市场邮币卡交易中心,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离火车站仅3分钟路程.广东:广州的古玩市场集中的地带如下: 1、荔湾区带河路古玩市场(有玉器一条街、瓷器、杂件诸多巷口,交错组成,是广州最负 盛名的古玩集中地。古钱档口有3、4家左右) 2、海珠中路中圆邮票钱币市场(此处经营者大多是原人民公园邮票市场拆除后迁移过来, 目前,一、二楼以邮票、磁卡和钱币为主,三、四楼以旧书、杂件为主。古钱档口5、6 家左右) 3、荔湾区清平路花鸟市场(现在情况不明) 4、荔湾湖古玩街(主要以字画、瓷器为主,人气惨淡,以前有大的古钱档口,现已没有) 目前,我主要常去的是1、2两处,其他的古钱去处已经不复存在。。源胜工艺品市场位于广州市带河路江馨街30号,从火车站打的需10多分钟,花15元钱左右.该市场内有多家固定经营古钱币的柜台,是广州的主要古币市场. 文昌陶瓷玉石工艺品市场,位于文昌北路286号,离源胜工艺品市场不远,步行10多分钟即可到达,经营古钱币的柜台在一层. 中国邮币卡市场位于广州海珠中路中原大厦,从火车站打的只需5分钟左右,该市场以经营邮票为主,古钱币经营在三,四楼. 广州的古币市场古币需求量非常大,只要是真品,往往很容易找到卖主,且价格也较理想,毕竟是全国开放的龙头,交易氛围不错。广东——珠海:在珠海迎濱南路有一個收藏品廣場,內有幾間郵幣商店,拱北口岸附近有一个艺术品商场,二楼有一、二个钱币商店。珠海只有一家在拱北的收场市场可以看看,别的不去也罢。太多假的价格又高。而且在拱北收藏市场还有一位姓章的顾问在那里如果怕买到假货可以让他鉴定(免费)深圳钱币市场有两个,一个在工人文化宫,从火车站广场可乘多路巴士到门诊部下车,转右沿建设路走百米左右过天桥就是;一个在深圳书城,从火车站广场可乘多路巴士到蔡屋围下车过天桥到马路对面,进深圳书城(金山大厦)大厅,转到“存包处”后面,乘坐右手边电梯到m层即可。两个市场前者人气不如后者,但允许自由交易;后者则必须卖给摊主。休息日时有香港买家光顾。广西南宁:古币市场还是比较活跃的,这里有一批专业泉商,他们从边境买下古币然后走南闯北去买,广西泉商名声鹊起,他们手中是有好钱不少,价钱不很高,深受全国泉界有识之士青睐。星期六、星期天是南宁、柳州、桂林等地古币集市,就南宁言,花鸟市场小山坡上玩钱较多,有10多人吧,新华街3楼平时生意也不错的,有些好东西,到多了会识路数,没有此贴讲的那么冷清。南宁:南宁的花鸟市场在小山坡上.广西南宁等地古币市场还是比较活跃的,这里有一批专业泉商,他们从边境买下古币然后走南闯北去买,广西泉商名声鹊起,他们手中是有好钱不少,价钱不很高,深受全国泉界有识之士青睐。星期六、星期天是南宁、柳州、桂林等地古币集市,就南宁言,花鸟市场小山坡上玩钱较多,有10多人吧,新华街3楼平时生意也不错的,有些好东西,到多了会识路数,桂林:桂林泉市在乐群市场二楼,地址在市中心十字街西北方向——邮电总局旁。乘1、18路乐群路下车(西面)即可,14路微笑堂下车(北面)。平常没有人的。周日有圩,价格一般比较便宜,但很少见到比较好的东西,假货到不少,不过也有机会捡漏,看运气了。桂林有名的古城对面乐群街的菜市3楼比较热闹,是当地的泉市,收藏品丰富,人气足;其中鱼龙混杂,多留心点,毕竟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东西并不好拿,但康熙(背桂)、利用等很便宜,可能曾是广西省会故地吧。 柳州:柳州的在五一广场正对面的邮电局楼下还有就是河南的太平西街旧物市场。四川——成都 :1 .大发邮币卡市场(家电市场楼上),古钱柜也不少,人气较旺。 2 .古钱市场,原在二仙庵,人多货足,蜀汉钱很有特色。现搬至杜甫草堂后门,人气远不如前。钱亦难觅! 四川——成都成都市青华路36号(成都文物古玩市场,草堂寺博物馆北门)成都钱币市场主要有三: 1。送仙桥艺术城,有固定的古币专卖店。 2。省文物艺术品市场。有固定的古币专卖店。 3。成都文物市场。罗泉堂在此地。四川成都的送仙桥艺术城,现有专业开店的泉商六七家,其他是做瓷器,字画,古家具等杂件的商家几十家,外面还有上百个零摊,也有泉币,但相当部份是工艺品。这个市场面积大,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成都大发市场已经不行了,还是送仙桥好点。贵州——贵阳:喷水池广场旁,地摊交易,人少物稀,颇有不成市之感。贵阳钱币市场: 1:喷水池街头 2:扬民路陕西——西安:古玩城   位于西安南二环与朱雀大街交叉的西北角,又称中北旧货调剂中心.逢周三和周末,到这摆古钱地摊的人特别多,尤其是半两钱价格较便宜,品种也多,伪品也不少.这是98年刚建立的一个市场,设施和服务较完善,经营其它古玩的商人非常多。西安最有名的泉市“八仙奄古玩市场”此外还有小东门艺术品市场也有好几家泉币店、另外西安和平门里的“金泉钱币博物馆”(免费开放)是绝对不能不去的啊! 甘肃——兰州:兰州古币市场位于城关区张掖路皇庙内。银川的西塔  香港:摩羅亍是沒有什麼好東面,文物店都集中在荷里活道一帶,主要做遊客,價高,若要找東西反而北京多的是,如潘家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5 11:13:48编辑过]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4-06-24
    7楼 发表于2006-08-19 17:57:00

    古钱眼里看财富古钱眼里看财富 [ 作者:姚朔民 出处:上海证券报 ]   财富虽然往往要用钱来计量,钱却并不等于财富。人们刚刚发明钱的时候,钱是以它所含的金属的质量来执行它的功能的。而由计重向计数变化,则是其必然的趋势  报载,胡润和《福布斯》先后推出了中国富豪榜,丁磊荣膺两榜魁首,据说他个人资产达人民币76亿元以上。在一般工薪族看来,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或叹曰,这么多钱怎么花呀!然而对于财富,站在不同时空的人,看法绝然不同。诗人郭小川当年在甘庶林-青纱帐一诗中写 到抗日战士在青纱帐里憧憬未来:到了共产主义,狠狠心一天抽他两支香烟。而在据称拥有76亿财产的首富丁磊看来,他除了工资,其实什么都不能自由支配--那76亿财产,不过是网易58%股份的市值罢了。就是想卖掉它,也得经过一定的公众程序。就以市值而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拥有几百亿财产,而且还是美元。但一次股市跌宕,并且根本不是他本人的过错,几十亿资产就会消失于无形。仅仅这无形中消失的数字,就会让青纱帐里的战士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是个什么概念。但这个消失的数字,仍然不过是市值。比尔·盖茨本人是看不到那堆积起来肯定如山的美元的。尽管看不到,统计数字的单位,却还是美元。可见在现代社会里,财产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总是要用钱而不是香烟来计量的。  然而钱是什么?在世俗看来,钱就是财富。张天翼著名的《大林和小林》里写到,一贫如洗的大林终于成了富人,偶然落难到荒岛。他想要钱,如雨的金银几乎将他掩埋,却无法买到一块大饼,只能等死。在出世的人看来,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富贵于我如浮云在斗升小民看来,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而在投机家看来,没有钱,空手也是可以套白狼的;在经济学家看来,钱不过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工具;而在历代统治者看来,钱则是可以翻云覆雨,玩于股掌之上,聚敛民间财富,充盈国库之虚的宝贝。  一件事物一旦从母体脱胎出来,它就有了母体所不能左右的自己的规律。钱也是一样。人们刚刚发明钱的时候,钱是以它所含的金属的质量来执行它的功能的。所以秦始皇统一货币时秦国的钱币上明确铸有半两二字。从发现的实物来看,统一之初,钱币确实重半两,即十二铢。但是钱币即已定了型,在流通中是只须计数而不必枚枚称重的,这就为钱币减重创造了条件。汉武帝为汉朝制定的钱制是五铢钱。钱上写五铢,每枚钱的重量也是五铢。而西汉的钱币减重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实际重量往往不过二三铢。以至西汉末年,王莽首创了一个钱币大戏法--铸造名实严重分离的大钱。王莽曾对钱币进行过四次重大改革,致使钱制纷乱之极,最具代表性的是契刀和金错刀。这两种钱都打着复古的旗号,以战国时期的刀币为原型,设计成工艺化的刀币形象。契刀注明五百,也就是值500枚五铢钱。但它的实际重量不过相当五六枚五铢钱。金错刀也就相当十几枚五铢重,写的却是一刀平五千,规定币值相当5000枚五铢钱。这个主意太离谱了,完全脱离当时人们对钱币的认识,为了昭示信用,一刀两个字用了错金法,一本正经地用黄金镶嵌而成。结果不过一年,王莽自己就不得不找个借口把它废除了,这个错刀成为一个历史的笑话,为后代只是留下了一个铸成大错的双关成语和一件精美的古董。王莽企图借助政权的力量利用钱币创造财富,换来的却是王朝二十几年的短暂寿命。  其实,钱币既已被发明出来,由计重向计数变化,是必然的趋势。譬如在宋朝,如果不是买针头线脑或是武大的炊饼之类,但凡以百计数地用钱,原是可以不用一枚一枚地数钱的。政府的正式规定是可以77枚按100枚计,这叫省陌。在市井间,还可以更低,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习惯用法,比如金银行业可以用74枚,雇佣婢女可以用68枚等等。但是也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必须得到社会的共同认可,不能距离标准悬殊过大,也就是要有游戏规则的。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为了扩大财政,强行推广当十钱。古代一枚标准的钱币称为小平钱,为了节省制造成本,政府曾经铸造一些相当两枚或三枚小平钱重量的钱币,称为折二、折三钱,因为重量相当,使用方便,民间也愿意使用。但是蔡京推行的当十钱,实际不到三枚小平钱的重量,却规定为当十枚使用,顿时引起市面大乱。有的地方商人罢市,人们拿着钱买不到东西。因为三枚小钱就相当一枚当十钱的重量,民间盗铸蜂起,纷纷用小钱改铸大钱以获利。徽宗在宫里设宴时,助兴的伶人演了一出小戏。一个客人到豆浆摊喝豆浆。原本一枚小钱一杯。客人拿了一枚当十钱,喝了一杯要求找钱。卖豆浆的不愿要当十钱,就说,我刚出摊,没有零钱,请你再喝豆浆吧。客人一连喝了五六杯,实在喝不下去,拍着肚子说,要是蔡相公发行当百钱那就惨啦!据说徽宗因此大悟,废了当十钱。  其实古代并非没有发行过当百钱。前面提到的王莽不算,三国时期,北方的曹魏,使用的钱币虽然有减重,但还是五铢钱。西南的蜀汉,却发行了当百钱,否则,西蜀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南征北战,政府钱从何出?发行大钱无非是强迫人民接受,从而用掠夺的方式支持战争罢了。东吴更是铸造了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甚至大泉五千。结果如何呢,最终获胜的不是铸造了当百的西蜀,也不是铸造当五千的东吴,而是只用五铢钱的曹魏。  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通货膨胀是国人至今心有余悸的。当时法币已经完全无法使用,人们上街购物,携带纸币必得车载捆量。政府改行金圆券,一元金圆券换法币300万元,所发金圆券的最高面额还是达到了一百万元。鲜为人知的是,当时的新疆,由于交通不便,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区,被允许自己印钞。到全国解放前,新疆发行了面值达60亿元的纸币,成为中国历史上钱币面额之最。然而据老人说一张60亿元的纸币,在当时所能购买的,不过一块馕(新疆的烤饼)而已。人们纵有亿万钱财,就如荒岛上的大林,还不如拥有一块馕来得实惠。  可见,财富虽然往往要用钱来计量,钱却并不等于财富。更何况今日之钱早已不是昔日的铜子儿,存折里的是钱,信用卡里的也是钱;债券可以是钱,股票也可以是钱;钱可以是远期的,透支使用还可以是负数的。今日的钱千变万化,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创造泡沫,正如甄士隐所唱……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晚清以来,致力富强救国的,有推崇实业者,也有推崇金融者。推崇实业者认为,国家富强终究要靠物质财富;推崇金融者认为,金钱能够创造财富。然而实际上谁也代替不了谁,谁也离不开谁。只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自有规律在,谁若轻视规律,或者想自己另行创造一套规律,那也自有王莽、蔡京的前车之鉴在。  姚朔民,1947年出生,原籍上海。50年代中期进京。60年代到青海山沟里建设三线,8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钱币博物馆编审、副馆长,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货币史委员会主任,《中国钱币》副主编。《中国古钞图辑》、《国际钱币制造者》等著作的编撰者,中国钱币博物馆陈列总设计。另有论文、译作等数十种。曾荣获第一、二、三届中国钱币学会优秀学术成果金泉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5 11:08:55编辑过]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4-06-24
    8楼 发表于2006-08-19 17:57:00

    中国历代铸钱年表 西周铜贝、原始空首布
    春秋晋:空首布
    战国齐:齐刀、齐圆钱三种燕:明刀、针首刀、齐明刀、一化、明化、明四、方足布秦:重一两十四铢、两锱、文信、长安、半两楚:印子金、连布、殊布当十、蚁鼻钱赵: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直刀、圆钱韩:锐角布,方足布魏:桥足布、方足布、圆钱中山:大尖首刀东周:东周圆钱、东周方足布西周:西周圆钱  西汉 高祖(刘邦) 前206~前195   三铢半两、榆荚半两   惠帝(刘盈) 前194~前188     少帝(刘恭) 前187~前184   八铢半两   少帝(刘弘) 前183~前180   五分钱(六铢半两)  文帝(刘恒) 前179~前157   四铢半两   景帝(刘启) 前156~前141       武帝(刘彻) 前140~前87 三铢、郡国五铢、 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   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 昭帝五铢   废帝(刘弗贺)前74       宣帝(刘询) 前73~前49 宣帝五銖、小五铢   元帝(刘大) 前48~前33 四出五銖   成帝(刘骜) 前32~前7     哀帝(刘欣) 前6~公元1   平帝(刘刊) 公元1~公元6     (刘婴)公元6~公元8   新 王莽 9~20 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更始帝(刘玄) 21-23 更始五铢、
    公孙述铁半两、铁五铢
    东汉 光武帝(刘秀) 23~57 建武五铢   明帝(刘庄) 58~75 五铢   章帝(刘怛) 76~87 五铢     和帝(刘肇) 88~105 五铢   殇帝(刘隆) 106~106 五铢   安帝(刘佑) 107~125 五铢  少帝(刘懿) 125    五铢   順帝(刘保) 126~144 五铢     冲帝(刘炳) 144~145 五铢     质帝(刘缵) 146~146 五铢     桓帝(刘志) 147~167 五铢  灵帝(刘宏) 168~189 五铢、中平四出五铢   废帝(刘辨) 189     献帝(刘协) 190~220 五铢、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魏 文帝(曹丕) 220~226   明帝(曹睿) 227~239 魏五铢齐王(曹芳) 240~254 魏五铢    高贵乡公 254~260     元帝(曹奂) 260~265       吴 大帝(孙权) 222~252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会稽王(孙亮) 252~258   景帝(孙休) 258~264     末帝(孙皓) 264~280       蜀 昭烈帝(刘备) 221~223 蜀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后主(刘禅)  223~263 直百五铢、直百、直一    西晋武帝(司马炎) 265~290   惠帝(司马衷) 290~306 西晋五铢怀帝(司马炽) 306~313     愍帝(司马邺) 313~316   东晋元帝(司马睿) 317~322   明帝(司马绍) 322~325 沈充造“沈郎五铢” 成帝(司马衍) 325~342   康帝(司马岳) 342~344     穆帝(司马聃) 344~361     哀帝(司马丕) 361~365     海西公(司马奕) 365~370     简文帝(司马昱) 370~372     孝武帝(司马曜) 372~396     安帝(司马德宗) 396~418   恭帝(司马德文) 418~420
    后赵石勒铸:丰货
    成汉李寿铸:汉兴
    北凉沮渠蒙逊铸:凉造新泉
    夏赫连勃勃铸:大夏真兴
    宋武帝(刘裕) 420~422     少帝(刘义符) 422~424   文帝(刘义隆) 424~453 四铢   孝武帝(刘骏) 453~464 孝建四銖、大明四铢   前废帝(刘子业)465 永光、景和 两铢、永光明帝(刘阈) 465~472   后废帝(刘昱) 472~477     順帝(刘准) 477~479   南齐高帝(萧道成) 479~482     武帝(萧赜) 482~493 刘悛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 明帝(萧鸾) 493~498     东昏侯(萧宝卷) 498~501   和帝(萧宝融) 501~502   梁武帝(萧衍) 502~549 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   简文帝(萧纲) 549~551   元帝(萧绎) 552~554     敬帝(萧方智) 555~557 四柱五铢、两柱五铢
    陈武帝(陈霸先) 557~559     文帝(陈倩) 560~566 天嘉五铢 废帝(陈伯宗) 567~568   宣帝(陈顼) 569~582 太货六铢   后主(陈叔宝) 583~589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386~409   明元帝(拓跋嗣) 409~423 太武帝(拓跋寿) 423~452   文成帝(拓跋睿) 452~465   献文帝(拓跋弘) 466~471     孝文帝(元宏) 471~499 太和五铢    宣武帝(元恪) 500~515 永平五铢   孝明帝(元诩) 516~528   孝庄帝(元子攸) 527~530 永安五铢   长广王(元晔) 530-531     节闵帝(元恭) 531     安定王(元朗) 531~532     孝武帝(元修) 532~534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 534~550 小样永安五铢
    西魏 文帝(元宝炬) 535~551 大统五铢废(元钦) 551~554   恭帝(元廓) 554~557   北齐文宣帝(高洋) 549~559 常平五铢   废帝(高殷) 559~560   孝昭帝(高演) 560~561     武成帝(高湛) 561~564   后主(高纬) 564~577     幼主(高恒) 577 承光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557 五行大布  明帝(宇文毓) 557~560   武帝(宇文邕) 560~578 永通万国、北周布泉   宣帝(宇文贇) 578~579   静帝(宇文衍) 579~581
    隋 文帝(杨坚) 581~604 置样五铢、五铢白钱、隋五铢  煬帝(杨广) 604~617 隋五铢 恭帝(杨侑) 617~618   唐高祖(李渊) 618~626 开元通宝   太宗(李世民) 626~649 开元通宝    高宗(李治) 649~683 开元通宝、乾封泉宝 中宗(李显) 684 开元通宝   睿宗(李旦) 684~690 开元通宝  则天皇帝 690~705 开元通宝  玄宗(李隆基)712~756 开元通宝  肃宗(李亨) 756~762 开元通宝、乾元重宝  代宗(李豫) 762~779 开元通宝、大历通宝  德宗(李适) 779~805 开元通宝、建中通宝   順宗(李诵) 805 开元通宝  宪宗(李纯) 805~820 开元通宝  穆宗(李恒) 820~824 开元通宝  敬宗(李湛) 824~827 开元通宝  文宗(李昂) 827~840 开元通宝  武宗(李炎) 840~846 开元通宝、会昌开元通宝背有: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字共23局种,为各铸地州名。  宣宗(李忱) 846~859 开元通宝     懿宗(李漼) 859~873 开元通宝、咸通玄宝     僖宗(李儇) 873~888 开元通宝   昭宗(李晔) 888~904 开元通宝  哀宗(李祝) 904~907 开元通宝  
    史思明得壹元宝?順天元宝
    后梁 太祖(朱全忠) 907~910 开平元宝 末帝(朱友贞) 911~923
    后唐 庄宗(李存勗) 923~926 明宗(李嗣源) 926~934 天成元宝  闵帝(李从厚) 934~935
    后晋 高祖(石敬塘) 936~944 天福元宝 出帝(石重貴) 944~947
    后汉 高祖(刘知远) 947~948 汉元通宝 隐帝(刘承祐) 948~951
    后周 太祖(郭威) 951~954 周元通宝 世宗(柴荣) 954~960
    刘仁恭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順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
    前蜀 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
    南唐唐国通宝、大唐通宝、保大元宝、永通泉货、南唐开元
    南汉铅开元通宝、乾亨重宝、乾亨通宝
    后蜀铸广政通宝、大蜀通宝
    闽开元通宝背闽、福铅钱、永隆通宝、天德重宝
    吴越铅开元
    楚开元通宝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
    北宋 太祖(赵匡胤) 960~976 宋元通宝 太宗(赵光义) 976-997 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   真宗(赵恒) 998~1022 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祥符通宝、天僖通宝   仁宗(赵祯) 1022~1063 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   英宗(赵曙) 1064~1067 治平元宝、治平通宝   神宗(赵顼) 1068~1085 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   哲宗(赵煦) 1086~1101 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   徽宗(赵佶) 1101~1125 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欽宗(赵桓) 1126~1127 靖康元宝、靖康通宝
    李顺应运元宝、应感通宝
    南宋 高宗(赵构) 1127~1162 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   孝宗(赵眷) 1163~1190 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   光宗(赵惇) 1190~1194 绍熙元宝、绍熙通宝 宁宗(赵扩) 1195~1224 庆元通宝、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  理宗(赵昀) 1225~1264 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   度宗(赵基) 1265~1274 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  恭宗(赵显) 1275     端宗(赵显) 1276~1278     帝丙(赵丙) 1278~1279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907~926 通行泉货、天显通宝   太宗(耶律徳光) 926~947 会同通宝世宗(耶律阮) 947~951 天禄通宝   穆宗(耶律璟) 951~969 应历通宝   景宗(耶律贤) 969~982 保宁通宝   圣宗(耶律隆绪) 982~1031 统和通宝   兴宗(耶律宗真) 1031~1054景福通宝、重熙通宝   道宗(耶律洪基) 1054~1101 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   天祚帝(耶律延禧) 1101~1125 乾统元宝、天庆元宝
    西夏 景宗(李元昊) 1032~1048   毅宗(李谅祚) 1048~1067 西夏文福圣宝钱  惠宗(李秉常) 1067~1086 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   崇宗(李乾順) 1086~1139 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   仁宗(李仁孝) 1139~1193 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乾佑元宝   桓宗(李纯祐) 1193~1206 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   襄宗(李安全) 1206~1211 皇建元宝   神宗(李順顼) 1211~1223 光定元宝   献宗(李徳旺) 1223~1226     末帝 1226~1227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1115~1123 太宗(完颜晟) 1123~1135 天辅通宝  熙宗(完颜dan) 1135~1149 天眷通宝、元宝、皇统元宝  海陵王(完颜亮) 1149~1161 正隆通宝  世宗(完颜雍) 1161~1189 大定通宝   章宗(完颜景) 1189~1208 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   卫绍王(完颜永济) 1208~1213 崇庆通宝、至宁元宝   宣宗(完颜洵) 1213~1223 贞佑元宝、通宝   哀宗(完颜守绪) 1223~12324  末帝 (完颜承麟) 
    伪齐刘豫阜昌元宝、通宝、重宝
    元世祖(忽必烈) 1260~1294 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 成宗(铁穆耳) 1294~1307 元贞通宝、大德元宝、通宝 武宗(海山) 1308~1311 至大通宝、大元通宝、国宝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1~1320 皇庆元宝   英宗(硕德八剌) 1321~1323 延佑元宝、通宝   泰定帝(也孙贴木儿) 1323~1328 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   天顺帝(阿速吉八) 1328 泰定通宝、元宝   文宗(图贴睦尔) 1328~1329   明宗(和世剌) 1329~1332     宁宗(懿麟质班) 1332   顺帝(妥欢贴睦尔) 1333~1368 至元通宝、至正通宝、之宝
    元末义军   大周 张士诚 1353   天佑通宝   大宋 韩林儿 1355   龙凤通宝   天完 徐寿辉 1358   天启通宝、天定通宝   汉 陈友谅 1360   大义通宝   吴王 朱元璋     大中通宝
    明 太祖(朱元璋) 1368~1398 洪武通宝   恵帝(朱允炆) 1399~1402     成祖(朱棣) 1403~1424 永乐通宝 仁宗(朱高炽) 1425 洪熙通宝   宣宗(朱瞻基) 1426~1435 宣德通宝   英宗(朱祁镇) 1436~1449     景宗(朱祁钰) 1450~1457     英宗(朱祁镇) 1457~1464     憲宗(朱見深) 1465~1487     孝宗(朱祐堂) 1488~1505 弘治通宝   武宗(朱厚照) 1506~1521     世宗(朱厚璁) 1522~1567 嘉靖通宝   穆宗(朱载厚) 1567~1572 隆庆通宝   神宗(朱翊钧) 1573~1620 万历通宝   光宗(朱常洛) 1620 泰昌通宝    熹宗(朱由校) 1621~1627 天启通宝      毅宗(朱由检) 1628~1644 崇禎通宝
    李自成    永昌通宝
    张献忠、孙可望  大顺通宝、西王赏功、兴朝通宝
    南明 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
    三藩 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
    清 太祖(努尔哈赤) 1616~1626 天命汉钱、天命通宝 太宗(皇太极) 1626~1643 天聪汉钱 世祖(福临) 1644~1661 顺治通宝   圣祖(玄烨) 1661~1722 康熙通宝   世宗(胤禛) 1723~1735 雍正通宝   高宗(弘历) 1736~1795 乾隆通宝   仁宗(顒琰) 1796~1820 嘉庆通宝   宣宗(旻宁) 1821~1850 道光通宝   文宗(奕佇) 1851~1861 咸丰通宝、重宝、元宝   穆宗(载淳) 1862~1874 同治通宝、重宝   德宗(载湉) 1875~1908 光绪通宝、重宝   (溥仪) 1909~1911 宣统通宝
    太平天国     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1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4-06-24
    9楼 发表于2006-08-19 17:58:00

    古铜钱化学成份分类 1、紫铜: 又称纯铜,古代含铜量约在96%至99%,呈紫红色。 2、青铜: 青铜可分为两大类: (1)锡青铜:含锡20%至30%。若含锡在于20至30%则钱呈银白色,俗称“白铜”钱。含锡量少则钱呈淡棕色,俗称青黄色。古代锡青铜都含有铅,一般在3至8%,相当现代锡青铜的化学成份。 (2)铅青铜:含锡2至10%,含铅9至60%。若含锡、铅量多,则钱呈灰白色,若含锡、铅量少,则钱呈黄青色。在先秦时期青铜钱的含量都较多,一般都在职7至56%,个别高达62%。到汉代含铅量~9%。若铅量在座~33%,则相当现代铅青铜的化学成份。 3、黄铜: 黄铜在明清时期就用于铸造铜钱了。明嘉靖年间就用黄铜大量铸钱。古代称“锌”为“倭铅”。用炉甘石熔炼而成(即菱锌矿ZnCO3)。D 元代就有:“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的记载。在明代后期我国的锌已向国外出口,锌锭含锌量达98%以上。黄铜又可分为: (1)黄铜:含锌3~40%。若含锌量在10~20%称为红铜(新疆地区),俄国称为丹铜。 (2)铅黄铜:含锌35~43%,含铅0.3~3%。正明清时期的铜钱中有的含铅量还要多些。含锌量有时会少些在20~40%。 (3)锡黄铜:含锌9~40%,含锡0.2~2%。有时也含有少量的铅。 4、白铜: 在明代我国就可生产铜镍合金,其成分为铜40~58%,镍7.7~31.6%,锌25.4~45%。以后传到德国,经仿制才制成电阻材料称“德国银”。白铜又可分为: (1)普通白铜:含镍\+钴0.57~2.6%。 (2)铁白铜:含镍\+钴0.5~1.5%,含锰0.5~1.2%。 (3)锌白铜:含镍\+钴12~16.2%,锌23~28%。 (4)砷白铜:在东晋时期甸就生产出砷白铜,即将赤铜加“砒石”炼为白铜。含砷量约10%,呈银白色。因在熔炼过程中产生巨毒气体,故很少用。 5、小结: 在古铜钱中使用最多。其次是紫铜钱。到明清时期才使用黄铜钱(早期仅见“壮泉四十”是黄铜钱)。俗称的白铜钱实际上是含锡量多功能些的表鲷钱。基本上不是有意生产砷白铜钱。
    二。古铜钱腐蚀后表面颜色的机理分析 A:古铜钱长期埋在土壤中锈蚀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现象。现按土壤的特性可分为酸性、碱性、中性三类情况.
    1.酸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分析 古铜钱埋在酸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分析:古铜钱长期埋在酸性(PH4-7)土壤中的锈蚀颜色一般呈绿色(颜色由苹果绿--淡绿--中绿--深绿--橄榄绿逐渐进变化0,并产生碱式碳酸铜[CuCO3.3Cu(OH)3]呈淡绿色,有时还会产生碱式硫酸铜[CuSO4.3Cu(OH)2],呈橄榄绿色,并在钱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由于锈蚀的厚度不同,锈的化学成份不同,含量多少也不同,因此便会形成各种深浅不同的绿色。俗称松绿、瓜皮绿、纯绿、绿漆古、靛兰绿等。这类锈蚀往往是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的综合产物,同时还会产生电化学腐蚀。故钱面会呈斑状、槽状及坑眼,又因有晶间腐蚀和选择腐蚀,铜钱内部的锡、铅等易腐部份腐蚀掉,而使铜钱的比重减小就变轻了,并产生微细的小针眼,使钱声变哑,绿锈从孔中产生,俗称“入骨锈”。
    2.碱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分析 古铜钱埋在碱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分析:古铜钱一般在民间使用流通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之久。就会锈蚀产生碱式硫酸铜,后又埋在碱性土壤中(PH7-10)与还原类物质如有机物糖类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氧化亚铜Cu2O呈深红色,还会生成铅丹Pb3O4呈大红色。欲称朱砂锈,鸡血斑,枣皮红,黄斑等。同时还保留部分碱式硫酸铜,故保存部分绿锈,所以古铜钱呈红绿锈。同时也会产生局部腐蚀及电化学腐蚀,所形成的微小针眼中也有红绿锈产生,欲称入骨锈。由上述可知古铜钱必须先产生绿锈后才会还原而生成红锈。故是红锈盖绿锈。在沙中则形成“干沙锈”即绿中有沙并有黄、红斑。
    3.中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分析 古铜钱长期埋在中性土壤中(PH7)一般不会生锈,但有些古铜钱的含锡量偏高,若锡在15-32%时,从“铜一锡系状态图”分析,形成a固溶晶体和 共析体组成.而其中的 相(Cu3Sn)及SN,因锡析出到钱表面形成所谓“水银光”又称“水银浸”。同时锡青铜还会有“逆偏析”趋向,即锡由内外析出,使铜钱表面呈“白斑’又称之为“锡汗”。当含锡量在10-305时还会产生二氧化锡(SnO2)呈银灰色.这些现象也会同时产生,或分别产生,都会使铜钱表面形成“水银光”。因中性土壤极不稳定,很容易改变成为酸性或碱性土壤,故有些古铜钱先形成少量的红绿锈后再产生“水银光”。
    B:古铜钱长期浸在水中锈蚀机理分析
    古铜钱长期浸埋在较清洁的江、河水中,腐蚀极微弱,一般小于0.0025毫米/年,黄铜钱略快些。若古铜钱久浸埋在有污染的水田中或含硫酸铁[Fe2(SO4)3]的矿水中,则会使铜钱严重腐蚀,生成氧化亚铜和硫化亚铜(Cu2S),一呈红色,一呈黑色,并均匀分布,使钱表面形成如薄壳状的灰色锈蚀(颜色由海灰--银灰--淡灰--中灰--深灰渐变)。
    C:古铜钱长期存放在大气中锈蚀机理分析
    紫铜、青铜、黄铜钱在大气中都很稳定,一般小于0.00015毫米/年,在铜钱表面会生成一层极稳定的保护薄膜,主要是碱式硫酸铜呈橄榄绿色,还会产生氧化铜(CuO)中黑色,硫化亚铜黑色,及氧化亚锡(SnO)棕黑色。年代越久则锈层加厚颜色也变深,俗称为“黑漆古”,若长期在手中把玩则会使钱表面光亮如镜俗称“传世古”。但在这类古铜钱中也产生电化学腐蚀,故是“哑声‘。若古铜钱长期在干燥的环境中(大气中或土中)也会产生氧化铜和氧化亚金星呈深黑色,俗称“黑漆古”。有些铜钱先生成红绿锈后,又在干燥环境中生成氧化铜和氧化亚金星,一般称这种有红绿锈的“黑漆古”钱为“包浆”。
    三。古铜钱耐蚀性能的评级: 金属材料耐蚀性能共分10级,而古铜钱耐蚀性能都极强,一般都在1-5级之内。 极强耐蚀性:1级别 0.001毫米/年 很强耐蚀性:2级 0.001-0.005毫米/年 很强耐蚀性:3级 0.005-0.010毫米/年 强耐蚀性:4级 0.010-0.05毫米/年
    四。锈蚀现象专用述语 (1)生坑:在各类型土壤中出土的古铜钱,锈蚀明显并保存完好称为生坑。只说“表面氧化严重”是片面和不确切的,应改为铜钱“锈蚀明显”。因其不仅表面有锈蚀,而且内部也有晶间腐蚀等存在。 (2)熟坑:出土多年但依旧保留部分锈迹的古铜钱。又称为“老生坑”。 (3)传世古;存放在大气中锈蚀的古铜钱,又经常期把玩,表面黑又光亮。 (4)黑漆古:存放在干燥环境中的古铜钱,未经把玩,表面呈黑色。 (5)水银古:古铜钱含锡量高并在中性土壤中形成可见的“水银光”,即表面有银白色的锈层。有些书上只说表面银白色的氧化层,是片面和不确切的。 (6)包浆:古铜钱在水中或干燥环境中锈蚀后呈多种颜色,即为红、黄、绿锈的“黑漆古”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5 11:12:57编辑过]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63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