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9 转到
    查看 22986 | 回复 181

    [讨论] 浅析鱼币之货币职能(原创)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楚马殷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3-10
    最后登录
    2021-04-10
    1楼 发表于2013-03-12 10:50:07

    棺材外面的挂件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09
    2楼 发表于2013-03-12 10:50:45

        青铜鱼形器是不是货币,从晚清开始至现在,已经在学术界已经争论了许久,这里就不一一述说这些争论了。在浅析鱼币之货币职能之前,俺想先聊一聊俺对中国商周历史的一些理解。    大家都清楚,青铜在中国的大量出现可以追溯距今4500~4000年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在这一时期,中国基本上已经进入了部落时代的中晚期,也就是说在中国大地上,分不着众多的部落,这些靠血缘、宗族关系形成的部落是现中国境内的基本单位。这些部落在之后的岁月中相互兼并,逐渐形成了众多的城邑与方国,在商代时则形成了以最大最强的“商”族部落为“共主”的部落联盟。商虽强,但部落联盟的形式并不像后来秦统一后那样的集权一统,商也仅仅是各个部落的“共主”,以至于在其最强时期,忽然间被西部相对弱小的多的“周”部落联合其余各部落将其剪灭。“周”随后掺沙子般地将周族的后裔/公卿分封到那些被征服的部落或友邦部落间的“隙地”中,最终形成一些“诸侯国”,这也就是“封邦建土”封建社会的开始。当然,在西周时期,中国土地上首次出现了“中央集权系统”形式的制度建设。周王是各国的“共主”,但到了东周,周王室已经没有影响力了,到最后,同样是大鱼吃小鱼,大的诸侯国吞掉小的诸侯国,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之势,最后又被最强的秦国所统一。到这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体制的大一统帝国”才终于被建立了起来,全国各个郡县的行政、军事领导,则完全由中央政府委任,形成了之后两千多年的稳定社会构架。这个过程就是司马迁所说的“尧时号万国、夏号八千、商号三千、周号八百、战国仅七,秦皇一统。”的历史进程。以上历史进程在王家范先生2012年5月出的《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中有详细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阅。
        了解了以上历史进程,我们泉友就会明了,实际上在商周时期,商和周对邻近的方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对较远的部落/方国,就没有多少影响力了,顶多行使一下形式上的王的纳贡与册封权,至于各个方国的政治经济,当然是部落/方国自己的首领/诸侯说了算。也就是说在商周时期,不同的首领/诸侯有自己的铸币权,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有如此多的钱币形式。而在更早的西周时期,各个方国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更是混乱了,几百个不同部落/方国,就有诸多不同的货币形式,用丝可以,用布可以,用海贝可以,当然用不同形式,不同大小的铜贝、铜鱼(鱼币)、铜璜(“钱”币)更可以了。但最终,由于铜贝、铜鱼、铜璜相对加入了人工冶炼,其资源容易被部落、方国控制,而平民不宜获得、且耐磨损,易携带而最终成为西周这一时期广为流通的通用货币。各个方国铸造自己的青铜货币,这也就是各种铜鱼/铜贝形态各异,大小各异的原因了。
        至于鱼币的应用最鲜明的例子,当然是(弓鱼)国墓地出土的鱼币了。1978年初, 宝鸡县杨家沟乡西高泉村南的先秦古都,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3座先秦墓葬中, 发现了大小不一的铜鱼。这些铜鱼大的长约195mm,小的长约125mm。1983年又在该县千河乡冯家嘴村北先秦古都(公元前762年至公元前714年)汉渭之会的遗址中, 发现了大小不一的铜鱼。另在宝鸡市南郊的(弓鱼)国墓葬中出土了大量不同质地的货币, 其中铜鱼就达54件之多。
        上述资料说明了三点:第一, 铜鱼主要集中于宝鸡渭水沿岸的古(弓鱼)国墓葬群。第二, 这些铜鱼在当时已经大面积分布古(弓鱼)国的许多地区。它们的形态十分统一和规范, 数量也相当丰富, 显示出铜鱼在古弛国基本上脱离了铸造和使用的初级阶段, 进人成熟期。第三, 在原始商品交换发展中, 出现仿形金属铸币。墓葬出土的铜鱼顺应自然地充当了货币职能。
        古(弓鱼)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蜀的鱼凫国,鱼凫国初创于夏商之际, 灭于战国晚期(公元前316年), 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王朝(专家们认定蜀王鱼凫时期在公元前14世纪左右。约公元前11世纪巴蜀从周武王伐封, 蜀王鱼凫氏, 倾其精锐北上。蜀彝蹼等小国趁蜀军离境, 国内空虚之际, 一举摧毁了鱼凫王朝。鱼凫王朝在蜀中失国了, 但参战伐封的武士继续参加战斗。他们在战争中立了功。灭商后, 周武王为了留下这批有功的蜀中将士, 特别将鱼凫氏的“鱼” 字加“弓” 为“(弓鱼)” , 并在渭水之南, 清姜河西岸的地方为他们建立了(弓鱼)国。
        建立在宝鸡渭水沿岸的(弓鱼)国, 以耕作和渔猎生息。在生产力提高和渔业繁盛等社会背景下, 需要大量的货币流通, 而能与各类物品交换的等价物—鱼, 因易腐易臭, 难以作为流通易物的手段。因而以自己生存来源黄河水系的天然之物——鱼为仿形, 创造并逐步演进为一种贸易交流的媒介——鱼形币。当然,古(弓鱼)国出土的鱼币比较典型,但鱼币非(弓鱼)国独有。(弓鱼)国也仅仅是诸多利用仿形鱼币的诸多方国中的一个典型例子。民国《盨堂古物簿》就载“陕豫中近有铜鱼出土,长自三寸,至二寸不等,铜质、无文字及花纹……近几年所获鱼币多在黄河流域,考古家认为是渔民行用之币”。而近年来山东、河北、山西、甘肃都有大量出土,但形制千奇百怪。自然,这也和西周时期诸多方国不同的经济形式有关。
        鱼形币不仅在考古发掘中有所证实,而且如果考察古代文献,实际上也有所踪。《易.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高亨注:"贯,穿也。贯鱼者个个相次,不得相越,以喻人有排定之顺序……爻辞言:统治者如贯鱼之排定顺序,用宫人而宠爱之,轮流当夕,则宫人不致争宠吃醋,相妒相轧,乃无不利。"后因指以次进御,不偏爱。对于“贯”字,《說文》释“貫,錢貝之貫。”当然,后来的貫也成为钱币数量单位,一千文钱为一贯。理解了贯字的含义,所以王“贯鱼以宫人”作为凭证,就不应该是直接利用的活鱼,而是利用铜鱼这种“钱贝”了。也就是说把钱币铜鱼穿起来,排在哪里,某条铜鱼就代表着某位宫人,依次为王轮流当夕,而宠爱之,则无不利。当然如果王用真鱼的话,放在卧室里,不仅腥臭,影响王之性欲,而且腐烂后,又怎么能作为年复一年的凭证呢?其实不仅在周代利用钱币铜鱼来排序,现在算卦的先生,也经常用铜钱来占卜命运,其含义如出一辙。
        前面所说,各个方国自己铸造的鱼币千奇百怪,形态不一。那么如何用作贸易呢?这就不得不提“称量货币”这个名词了。
        商周时期有一种按金属(青铜、白银、黄金等)质量来进行交易的货币,或称饼金、金饼、金版、版金等等,一般泛称称量货币。但是,这个名称是后人赋予的,它在历史中是有自己的名称,只是不为人知而已。
         战国时代,楚国金币(也有个别银币)上主要有下列几类铭文:
    1_5003_69e913b04fa8916.jpg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09
    3楼 发表于2013-03-12 10:53:41

    1_5003_cf808cba2757710.jpg


        分别都是郢爯、陈爯、酂爯、盐金、尃(金爯)。这里的郢、陈、酂、盐、尃都为楚国的地名。赵平安先生就认为其中的“爯”是称量货币的专名:楚金币上的“金”是称量货币的泛称,“爯”是它的专称。爯后世写作称,也就是说通“称”,是称量的意思。汉代出土国陪葬的冥币上写“郢称”,是仿楚国金币制作的,这时的“爯”字都写作“称”,传世文献把爯写作称的例子也很多。
        考察爯字,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
    1_5003_872574b3902a0e8.jpg

        
    爯,从爪,从鱼,象以手提鱼之形,故有升举之义。【释义】:一,祭名,有登献品物之义。“庚午贞王其爯朋于祖乙寮三牢卯……乙玄饮”;二,爯册,当为祭祀中裤举所献册之仪式。“癸巳贞商爯册”:三.人名。“贞爯以巫”。爯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大同小异,主要有:
    1_5003_422f86b971d9f00.jpg



        虽然据目前所见,爯在甲骨文的常用义是:在祭祀中举献物品。但所现字形,确与手抓鱼有关。    考查了爯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结合楚金版上的“爯”字,有理由推测,爯应为鱼币的另一种称谓。
        另外《孟子·滕文公上》:“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朱熹集注:“称,举也。贷,借也。取物于人,而出息以偿之也。” 古语中,贷为动词,本义:施予;给予。如果爯通“称”为鱼币的话,那么“称贷”的意思就是“贷鱼币而益之”,则更合语法。    既然“爯”可作为鱼币的专称,那么在流通中用之,就可用称重来计量某一些鱼币的价值多少了。例如周孝王时的忽鼎上有“买兹五夫用百寽”的铭文,是说买五个奴隶的价格是一百寽。周宣王时的毛公鼎上有“取资卅寽”铭文。这里的“寽”就是铜鱼/铜贝的称重计量单位,《说文解字》:锊,十一铢二十五分铢之十三也。《周礼》曰:重三锊。北方以二十两为锊。《考工记·治氏》:[戈] 重三锊。现在一般认为“锊”这种古代重量单位,约合六两。
        综上所述,鱼币作为西周时期各个方国的一般等价物是合情合理的。它如果用于流通,那么就具有货币的一般等价物职能。如果用作棺饰,那么就可以作为吉金,作为装饰,发挥避凶趋利的功能,就和后来的癔钱一个性质。个人认为,这两点在西周时期是不矛盾的。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09
    4楼 发表于2013-03-12 10:54:58

    回 楚马殷 的帖子

    楚马殷:棺材外面的挂件 (2013-03-12 10:50) 

    请看完下面的文章后,多提宝贵意见。

    离线 xyany
    论坛版主
    荣誉
    2018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9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8
    注册时间
    2002-05-13
    最后登录
    2024-06-10
    5楼 发表于2013-03-12 11:08:57

    好文,学习。
    在那个以物易物的年代,这些鱼充作货币的智能是很便利的。哪怕 到了唐宋,布帛都经常性的充作货币使用,担当货币的智能,虽然现在不认为布帛是货币。

    离线 楚马殷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3-10
    最后登录
    2021-04-10
    6楼 发表于2013-03-12 11:12:43

    支持原创,鱼好文章写得更好。刚看帖时只看到了鱼还没看到文章,回得有点儿快了,见谅。

    离线 爱泉人1985
    实名认证
    好评
    3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6-10
    最后登录
    2024-05-09
    7楼 发表于2013-03-12 11:13:36

    鱼形币流行于三晋(陕西,山西,河北一代)地区,南方出土极少,有一定的局域性!现在学术界很多人认同它是货币

    离线 forever3.7
    实名认证
    好评
    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1-19
    最后登录
    2024-06-04
    8楼 发表于2013-03-12 11:13:44

    好文,学习。

    2021-06-11 转正
    离线 kensir117
    永久会员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8-26
    最后登录
    2024-06-09
    9楼 发表于2013-03-12 11:22:00

    回 楚马殷 的帖子

    楚马殷:支持原创,鱼好文章写得更好。刚看帖时只看到了鱼还没看到文章,回得有点儿快了,见谅。 (2013-03-12 11:12) 

    多谢兄评点,讨论很正常,快点慢点无所谓,只要您用心看这篇文章,俺就很高兴了。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8910下一页... 19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