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 34 转到
    查看 76176 | 回复 330

    宋代铸钱模具形状复原分析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小丽心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4-05
    最后登录
    2021-04-10
    90楼 发表于2005-10-02 22:30:00

    真假勿用怀疑,但不确定官铸?私铸?200510214253656742.jpg
    200510214254774166.jpg

    离线 wu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7-14
    最后登录
    2024-09-17
    91楼 发表于2005-10-03 18:22:00

    以下是引用yx6291在2005-10-1 20:05:00的发言:
      WU你好,宋钱的铸造工艺目前还没有支持的实物出土,因此给研究带来了难度,我们的探讨寻求的是一种可行性和合理性,要想完全的复原是不可能的。
      铸模的随意配置问题我目前确实没有找到否定的理由。
      错背的问题我想不应该单纯理解为错箱的原因,应该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配错背型,只要有存在的可能就不能否定,毕竟我们是在探讨研究。砂箱出现错动是很正常的事。
       宋钱是否有母钱的问题,我无法断定是有或无,我讲到模具的制作有三种可能,我倾向的是整体雕版,但并不是要否定其他两种,若是镶嵌的母钱就会存在,当然母钱的标准和清钱的是不同的。模具上镶嵌钱型是可行的,我模拟试验的开元就是镶嵌的。


    1.对于古币铸造方法和工艺的,完全的复原是不可能的,我曾经讲过。在可行性和合理性问题上,我们更应该追求的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合理性比可行性要重要得很多。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的方法。但是我们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古人并不比我们笨很多这个前提之上。古人的孙子兵法至今仍是很经典的东西;古时的赵州桥也并没有足够的设计理论来支撑,但是我们可以用现代的方法证明它比原来的桥梁制作合理和先进得多。
    2.铸模随意配置的问题是你提出的观点,你应该去寻找支持的根据而不是去找到否定的理由。
    3.错背的问题我想更应该是制造过程中砂箱合箱定位控制不好或难以控制得很好的原因引起的,因此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但程度不一。如果是“配错背型”的原因,既找不到实物的支持,合理性也受到质疑。这个问题只要宋版玩得比较好一点的朋友都很容易理解。
    4.整体雕版的问题,我可以有很多的理由来否认其合理性。其实你下面这个实物就是一个否定的例子。整体雕版出现这样的情况本身就是没有合适的理由来解释的。
    以下是引用yx6291在2005-10-2 13:35:00的发言:
    我藏的半面钱。200510213354491746.jpg200510213385888840.jpg

    5.最后我讲一下自己对铜母问题的一点看法,这个问题我实际上不太愿意提及,原因是唯恐考虑不周而误导他人。
    铜母的数量问题,为什么对于同一级别的版别而言,母/子钱的比例会相差很大。例如,1/500,1/1000,1/5000等等的估计和说法都有,我认为能够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基本都是很大数量实物过手朋友,个人认为可信度是比较高的。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应该归结为不同版别计划制造数量与生产周期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古时的生产效率是低下的,条件是简陋的,三班生产制也是不现实的。完成钱币的制作过程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解决的办法就是调节工人的数量和母钱的数量。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版别的钱币,要在一年或一个月的周期内制造出1000万贯,所需要的母钱数量一定是差距很大的。母钱报废的说法基本上是不能成立的,母钱与子钱共同记入产品总量是合理的,这是由当时的原材料数量和铜价所决定的。从我对宋小平钱四大家族的过手经验看,宋母的基本数量与6级版别的数量大体相当,理由很简单,6级版别和我认可的普通版别母钱的数量基本相当。当然,这个问题尚需要诸多高手再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总结和整理。
    至于母钱的判别,我认为很多问题不能讲,一是绝对的标准尚待提炼;二是商业上的问题,我可以不在乎,但有很多人是在乎的;最后就是我自己从来都不支持投机取巧的行为,这样对于那些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付出许多的朋友也是不公平的。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作更多的凭证,观点也未必都对!:0)

    离线 中原客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8-01
    最后登录
    2016-11-17
    92楼 发表于2005-10-03 20:09:00

    [s:01]学习

    离线 明光泉刘
    荣誉会员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9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1-06-27
    93楼 发表于2005-10-03 20:32:00

       楼上说的有一定的道理,我认为北宋早期铸币沿袭唐的铸币方法,钱币比较精美,做工考究,基本上很少看到铸造劣质的钱币。而到了皇宋年间至以后北宋各朝,因为版别过于繁多和铸造量的大量增加,铸造质量开始下降,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钱币,比如错背、花穿,还有一些轻薄质劣的钱币(可能是工人偷懒,没有回炉重铸;也可能是民间私铸),当时可能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铸造方法,比如大家讨论的几种,合范、翻砂等等,还有朋友提出活字排版和失蜡法铸造。
       以前在北京听戴志强老师说过,“活字”一说最早是由日本人提出的,但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还有待考证。关于失蜡法,我这里有一枚钱币,或许可以提供一些证据,此枚崇宁重宝“重”字面完整,字下空心,边缘也有一处内空,按理说应该是失蜡法铸造的过程中才会出现此种现象。(图一)
       另北宋钱较多的背错范钱币中,大多穿口却很规整,且错层也多浅,仅有背缘厚度,所以也不排除当时分面铸造的可能,就是先铸造正面,然后另加背面背缘上去,做两次步骤。
       下边这枚元丰的边缘很是不规整,且粗糙,如果是合范铸造,恐怕很难取出。(图二)北宋钱币中还多见叠文、面星、凿穿钱币,均值得大家研究讨论。楼主的和许博两位所说的皆有道理,那么有没有想过,北宋钱币的铸造过程中,会不会同时采用了另一种较特殊的铸造方法,就是活范铸造呢?就是正面文字采用的钱范很特殊,每个钱币的正面钱范钧可以单独取出,多次使用,背面钱范则是整体范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如图三,这只是一种设想,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关于北宋铜母(模),我认为当时朝廷制度之严格,铜母(模)的管制一定是非常严格,绝对不低于我们今天,所有铜母(模)均有一定的数量管制,如有报废,均需上报缴回销毁,如流失遗落民间,恐怕是要杀头的,因为当时皇帝特别敏感民间私铸钱币。所以我们看不到也没有发现确凿的实物,我认为现在所谓的铜母(铁母)不过是一些极为精美的头炉钱或者铜铁并铸的产物,论精美程度,很多比安南的洪德通宝、景统通宝尚远远不及,如用来翻砂铸钱,只能将就使用。这纯粹是个人观点,总之我认为北宋钱币的铸造采用了多种方法,同时并用,才给后人留下了这千古之谜!
    图一:

    图二:
    图三:
    200510311405685386.jpg
    200510311411223115.jpg
    200510311412042721.jpg
    200510311412542385.jpg
    200510311423184216.jpg
    200510311423655525.jpg
    200510312194724919.jpg

    离线 东胡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94楼 发表于2005-10-04 07:57:00

    以下是引用yx6291在2005-10-2 1:05:00的发言:
         郝先生你好(看你对红山文化研究的水平和执着应该称老师才对),模拟试验是94年左右的事,现在留下的只有一枚试验品,后来一直想做翻砂试验但没有机会。当时试验时主要验证1、普通钱能否当模;2、穿内无合箱缝(我自己起的名字)的问题;3、背型的控制;(图片在4页38楼上)。当时用两枚开元钱用我的观点镶嵌在两个小合内并制作上浇道,用石膏分别制作面型和背型,进行浇铸的,我想这种厡理用在翻砂中同样是可行的。你毕竟是做过翻砂工作,比我更熟悉这一专业,还望多指教。


    不礼貌的节选了您的材料,请见谅!
    “当时用两枚开元钱用我的观点镶嵌在两个小合内并制作上浇道,用石膏分别制作面型和背型,进行浇铸的,我想这种厡理用在翻砂中同样是可行的。”
    您说说是如何镶嵌的好吗?

    离线 泾渭
    实名认证
    好评
    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0-03
    最后登录
    2024-12-13
    95楼 发表于2005-10-05 04:12:00

    长见识!!

    2021-05-24 转正
    离线 yx6291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09-26
    最后登录
    2018-07-24
    96楼 发表于2005-10-05 04:29:00

        本来早几天就准备把此资料发出来的,因忙于讨论无法顾及,利用这两天的值班时间把资料整理了下现贴上。

    关于模具复原一文的印证问题


        模具复原是根据钱币实物复原推理出来的,反过来讲如何去验证这种模具的存在呢。现只能从一个现象来作些参考,而这种现象,同样给我们一些启示,使我们的研究向前能再走一步。从模具复原图四上可以看出钱币上的浇口有三种位置,即与穿角对应、与穿的一个面对应和稍偏于穿角对应(图一),在宋钱实物上同样能找到在此位置有浇口痕迹的钱币(图二 ) ,(图三)又说明了浇道是开在面模上的,因为背地错动并没有影响浇口的变化。以上实物的存在,对此种排列的真实性应该是一个佐证。




    图一
    图二
    图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4 20:43:28编辑过]200510420301197361.jpg
    200510420305539274.jpg
    20051042031541430.jpg
    20051042032392107.jpg
    200510420322963573.jpg
    200510420325071876.jpg
    20051042033068341.jpg
    200510420351776303.jpg
    200510420355473018.jpg
    200510420422929827.jpg
    200510420431626157.jpg

    离线 yx6291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09-26
    最后登录
    2018-07-24
    97楼 发表于2005-10-05 04:46:00

     郝先生你好,有时间我短信发给你,有些技术细节我不想公开多说。

    离线 天福阁
    荣誉会员
    好评
    20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6
    注册时间
    2004-10-11
    最后登录
    2024-08-13
    98楼 发表于2005-10-05 04:52:00

    [s:02]

    离线 天然
    五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8-12
    最后登录
    2021-04-10
    99楼 发表于2005-10-05 21:42:00

    以下是引用东京钱丞在2005-9-20 23:04:00的发言:如此文章,不置顶是罪过

    身份证已确认: 兰祥松 江西省赣州市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 34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