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 转到
    查看 9435 | 回复 47

    [吴韵越风]暴雨寻泉记,及感想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大地花开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0-08
    最后登录
    2021-08-17
    20楼 发表于2012-06-20 22:13:50

    拍洋片儿
    解放前后,杭城的儿童嗜玩一种拍洋片儿的游戏。
    所谓洋片儿,就是礼拜天教堂里做祷告时,洋嬷嬷送的礼物——印有图案的小硬纸片。洋片儿上印着漂亮的图案,有胖乎乎的洋囡囡、长翅膀的小天使,还有神奇的马车,里面坐着戴着黑烟囱般高帽的翘胡子洋人……
    伢儿天性好动,除上课读书外,一门心思就是搞搞儿。女伢儿比较文气,玩踢毽子、跳房子、绷花线儿游戏;男伢儿拆天拆地搞,一大群弟兄玩官兵捉强盗,还有就是打弹子、滚铜板、拍洋片儿玩输赢。
    小伢儿为了讨到洋片儿,礼拜天也夹在大人中间进到教堂,装模作样向耶稣做祷告。等洋片儿一到手就不管上帝不上帝了,几个同伴眨眨眼,一溜烟溜出教堂,就在门口迫不及待地玩开了。说是玩,其实是赌博,玩法很简单:用手掌把洋片儿正面扑盖在地上,让别人猜是天使还是洋囡囡,猜对了算赢,猜不准算输,文绉绉的。刺激点的是拍洋片儿,手中洋片儿猛地往地上一拍,把对方放在地上的洋片翻身或叉进为赢,蛮力、巧劲兼用,属全身运动,三九天亦会玩出汗。还有一种玩法,是把洋片儿贴在墙上1米左右高的地方,放手任其飘落地上,如能覆盖地上的洋片儿算赢,盖不上由对方如法再飘,这输赢就大了,一次十几张甚至几十张,属有实力的大孩子高小、初中生玩的专利。
    因玩洋片儿的人实在多,商贾瞅准赚钱机会大量生产。最早是烟草公司,在美丽牌、强盗牌香烟壳里藏一张作为促销,虽然纸片质量粗劣,但《红楼梦》《封神榜》《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人物彩色画像惟妙惟肖,千姿百态,还是人见人爱的。不法商人伺机骗人了,记得美丽牌香烟公司曾登报说,凑足梁山一百零八将洋片儿,可奖小轿车一辆。于是,美丽牌香烟飞俏,水浒人物洋片调换形成市场,但结果满打满只能凑足一百零七张。后来知情人透露,商家故意少印一张,小轿车永远出不了厂。据说为此事还上了法庭。

    离线 大地花开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0-08
    最后登录
    2021-08-17
    21楼 发表于2012-06-20 22:16:54

    门 板 饭
    民国时期,下城东街上是杭州的贫民窟,居住的大多是穷人,有“梭子两头尖,歇落无饭钱”的机坊师傅,有“冷饭头儿茶泡泡,霉干菜儿撮一吊”的湖丝阿姐,有“大街小巷去拉车,半夜三更回家门”的黄包车夫,加上水泥木匠、行贩菜农。这些人组成了一支在饥饿线上拼搏的劳动大军,所以,以他们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商店也是低档次的。力伕、担贩整日在露天打滚,爹娘老小一家需他赚钱养活,当然得填饱了肚皮才有力气。于是,价廉物美的门板饭成了东街上饭店的特色。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是外出苦力肚空力竭的难熬辰光,小饭店就应时开张,隔百来步就有一爿,哪爿店饭“扎实”、菜“结棍”,杭儿风现刮,立马在力伕、担贩中传开,生意红火。
    这种饭店大多单开间门面,店堂里一座三眼大灶(占去店堂一大半空间)面向大街,灶面用石膏磨制,光滑如瓷砖。三锅里饭堆得山高,用白布蒙盖,热气腾腾,饭粒颗当颗捏得拢、撒得开,饱满而不粘团,用的是特定的蒸谷米(稻谷蒸后碾成的米,营养丰富,胀性好);二锅里是用荤汤熬制的汤菜,如青菜粉丝、萝卜骨头、鸭血豆腐;头锅里的菜通常还在焖煮,整只猪头、荷花乳头(猪爪)、猪尾、条肉,香气四溢,勾人食欲。“门板饭”三字称谓是由吃饭人叫出来的,既形象又实在,决非心如枯井的文人墨客杜撰。齐门槛里外各半置有一长条门板,权当饭桌,沿街有同样长的一排条凳,顾客坐下,双脚搁在门槛上,两肘一支,喊:“来两碗一菜加水。”老板就知来客已口渴需水,当即先舀碗凉茶送上,再上两碗饭一碗菜。来客如说“三碗一如意后一扎一件”,老板即从案板木盆里盛一碗如意八宝菜,另一盘里放张干荷叶,上面有用干茭白草缚好的一块红烧扎肉和一块五花咸肉。通常这块扎肉和盐件儿(均四两重,老秤),要拿回去一家共享的。
    杭州人重礼仪,在家里或在酒店请客吃饭,讲究“酒要满,饭要浅”,认为这是待客之道。但门板饭的对象是劳苦大众,要紧的是实在,一碗饭就是一碗饭,直到装不下为止。老板吃准行情,用块白细布,将装满饭的饭碗包住,抓住白布四角,拎起,凌空一旋,把一碗饭裹成圆锥体,所以门板饭亦叫“旋儿饭”,这是杭州一绝,世界独有。“老道儿”吃客到饭店门口先瞄饭碗,其中的选择大有学问。饭碗有两种,一种是江北产的高脚碗,碗口大,较浅;一种是绍兴产的蓝边碗,碗口小,较深。两者虽容量一样,但老吃客认定前者不要后者。门板饭饭要堆得像宝塔尖,至少是碗高的一倍,而这碗脚的高低和碗口的大小显然要影响到饭粒的多少,一个吃力气饭的人钞票来之不易,推板不起。吃门板饭大有技巧,第一口不能用筷,须用嘴把塔尖消灭,还得倒点汤卤把四周加湿加固,不会塌方,才算行家。吃门板饭的人知道一颗饭粒是一滴汗水换来的,绝对不会吃一半倒一半,要做到碗里清、桌上清、筷头清。不知他们真的是穷,还是和父母的教养有关。

    离线 大地花开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0-08
    最后登录
    2021-08-17
    22楼 发表于2012-06-20 22:36:17

    阿四面店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街上的摊头小店林林总总,晚上门关得最晏的要算阿四面店了。这爿店好像整夜不关,万一人睡熟了一扇排门亦开着,只要有人叫声“阿四吃面”,阿四掀掉棉被就去捅炉子。说来也怪,锅勺一响,香气四溢,过路的“夜游人”肚里的饥虫会被勾起,“喏,这面店还没打烊,去弄碗吃吃”。小打小闹的小生意,自古就靠“勤俭”发家的。
    阿四面店在所巷口,对面是小菜场,地头老虎后半夜进货,讨价还价像吵架,待买卖落位,拎起的心安了下来,肚皮也咕咕叫了,就结伙到阿四面店来议“朝事”、定单价。茭白卖多少钱一斤,毛豆该卖多少,这些个都是属狼属狈的行贩头儿,一言九鼎,今天整个菜场的荤蔬菜价格就算敲定了。有时货多地头塌,就设法转卖,宁可烂掉也不肯跌价;有时进货少,就赶紧到别处去贩来填缺,决不让小担贩占了便宜。他们吆五喝六,老酒横灌,顺手从同伙摊里摸条鱼抓块肉要阿四加工现炒,又猜拳赌钱,直到兴尽而散,各人去操各人的营生。天边泛白,小北门、艮山上、东园城墙脚边的菜农络绎挑担来了,通常自带冷饭头,少许也买副烧饼油条,难得有文绉绉坐下来叫碗面吃的,阳春面为奢。也难怪,没开市,衣袋里瘪遢遢的,哪敢垫本钱喂肚子。杭城菜农传统信奉先赚后花,这样吃得踏实,才落胃。市儿未开先花血本被视为败家子。自产自销的蔬果待卖出了一半,心里盘算着已有八九角钱进账了,肚皮自然会饿起来,那时买一副刚出锅的烧饼油条(6分钱),吃得舔嘴抹舌,还喉咙口■响来!
    阿四烧面认真,一碗一碗烧从不马虎,炉灶灵,火头叫得应,料儿足,面结棍,好心人替他算过明细账,毛利低于三成,就劝他提价或者减料。他笑笑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机关算尽太聪明。”看来阿四吃过墨水,读过《红楼梦》,洞察世故,看破三春,对凤辣子鄙贬不敬,老算计别人活得太累了。
    东街上没啥风景点,也缺少娱乐场,流动人员不多。拉黄包车、吃力气饭的,中意小饭铺的门板饭,实惠、耐饥;吃文场饭的坐堂郎中或者小学里的先生,有时来面店换换口味,为的是开胃。东街上的人说:面食不是主食,只算点心,有“面转背就饿”的俚语,平时病愈体弱才弄碗吃吃,不会顿牢;至于肩阔腰圆的青壮年,螺蛳壳都能消受,面倒下去直通到底,根本没花头。所以面店中、晚市儿极差。
    晚上10点左右,阿四面店闹猛了。绸厂老板赶货加夜班,特别优待机坊师傅,捎个口信(有的提前约定),阿四准时叫小伙计拎着托篮送面去,托篮有盖,面多就挑一对。小伙计最乐意送面的地方是“赶赌局”,东街上几乎处处都设有赌局,家家均在搓麻将,说市井小民嗜赌成性有点冤枉,但替他们想想,夜晚吃过到哪里去消磨辰光?少年夫妻可以在眠床里打滚,中老年厌倦了怎么办?唯一的刺激就是赌钱。抬出桌子就开局,麻将搓到十一二点输赢已定局,赢家欲走人,输者要翻本,这时坐庄的一句“吃饱了再来”打了圆场,于是小伙计送热气腾腾的虾爆鳝面进来了。赢家随便抓了张钞票作面钱,多余的就是小费了。这种巧宗儿无疑是掘了横财,难怪小伙计临走还要问一句:“明天再送来?”

    离线 大地花开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0-08
    最后登录
    2021-08-17
    23楼 发表于2012-06-20 23:04:45

    刷牙和牙刷
    刷牙,乃用牙刷除去牙垢。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梦粱录·诸色杂货》载有“刷牙子”,与梳洗用具并列前后,疑即是今之牙刷。《辞源》牙刷注曰:元郭钰《静思集·郭恒惠牙刷得雪字》诗曰:“南州牙刷穿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看来元代人把刷牙当文明雅事颂之。周作人《木片集》中有《牙刷的起源》一文,说牙刷唐代已有,当时僧人义净法师文章说“每日旦朝,须啮齿木,揩齿刮舌”。这里所说除牙垢之法是啮齿木,齿木即杨枝也,咬嚼一头细枝出其苦汁,嚼木质成丝状,用以揩牙。周作人《牙刷的起源》还延伸义净法师的观点说:“须熟嚼良久,净刷牙关,用罢擘破,屈而刮舌。”说杨枝净牙后不要扔了,劈开弯成半环,还可用以刮舌除腻。刮舌除腻后来有专用之具,20世纪60年代,笔者一工友央我制作一“刮舌子”,说他爷爷朝思暮想此物,商店无售。刮舌子材料是0.5毫米厚的黄铜皮,剪成60×5毫米的长条,四边快口磨光即成。此举手之作,我当即解决了四条,工友大喜。问及用法,工友用双手屈铜皮成半圆弧形刮舌示之,并笑说此乃前清官场人士、殷绅人士饭后必用之具;爷爷固执,晨起仍用食指蘸青盐刷牙,饭后用“刮舌子”去舌腻。在老人眼里,这比牙刷蘸“无敌牌”牙粉刷牙更简洁卫生,护口养齿。
    知堂先生引唐代义净每日旦朝啮齿木之事,乃是僧徒颂念佛经前的“净口”,和虔诚的佛教徒参谒佛菩萨之前须香汤沐浴及斋素同理。佛教认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六尘相接,会产生种种罪垢,因此主张六根清净。看来刷牙与佛教习惯有关。
    其实,《隋书·真腊传》早有“每旦澡洗,以杨枝净齿,读诵经咒”的记载。杨枝在印度叫齿木,常用以刷牙净齿,以表清洁。再早是东汉,《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讲到洗浴时所需七种用具,其中就有“六者杨枝”之句。隋唐时佛教徒绘三十三身观音像,其中有一手持杨柳枝、一手持净瓶的造型,名曰“净瓶观音”,亦名“杨柳观音”,杨枝甘露有洁净、祛病的功效。
    牙刷的出现及正确使用,大约在宋之后,南宋周守忠《养生类纂》、严用和《严氏济生方》,明高濂《遵生八笺》,清曹廷栋《养生随笔》都有记载。至于现在的塑料牙刷,虽未见有专家出来评定好坏,但属化学制品这点是肯定的,易磨损入肚和擦伤牙龈,亦是必然,加上化学品合成的牙膏(迄今都尚无行业标准),每天二三次在口腔里着力捣腾,你说利多弊多?想想都害怕。千年不变的刷牙和牙刷可否革新一下,根据老祖宗啮杨枝护齿的启发,嚼点口香糖之类“科技成果”就能解决口腔卫生,岂不妙哉!
    据说现代牙刷(牛骨猪鬃)制造源于清道光五年(1825)。江苏江都县刘万兴,原在扬州湾子街开设骰子、筹码、骨器作坊,因利薄思变,根据女子梳理发髻时涂抹桐木刨花水定发型的木柄头刷,研制出牛骨刷柄、白马尾毛为刷牙的牙刷,标注“三星牌”,一炮打响,顿时立万扬名。后来刘氏弟子传人越来越多,秉承刘氏牙刷制作技艺走南闯北,遍及华夏,有的开店做老板,有的“身背牙刷箱,叫卖走四方”。相传江都县曾用牙刷充当赋税,作为贡品。道光十六年(1836),因马尾货俏价高,遂改用白色猪鬃替代。手工制作的牛骨(脚筒骨)猪鬃(头部鬃毛)牙刷工艺精湛,特别是钻4个暗槽洞和骨片上的22~66个孔洞相通需一定技巧,然后用蚕丝线把猪鬃穿扣进孔洞内拉紧、固定,最后剪平鬃毛即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勃兴,上海、杭州、宁波等地机制牙刷出现,手工牙刷生意萧条。1945年抗战胜利,美国“玻璃牙刷”等塑料制品侵占市场,国货牙刷受到冲击。1956年,杭州大众牙刷厂开业,隶属手工业系统,首创杭州塑料日用制品先河,产品有牙刷、纽扣、梳子等。牛骨猪鬃牙刷遂衰,至70年代全部淘汰。
    塑料牙刷刷毛易卷易倒不易颓,天然牛骨猪鬃牙刷,使用越久刷毛越细软,终结平板无毛;买新的太贵,弃之可惜,于是修理牙刷行业应运而生,或摆摊街头或挑担走巷,遂成“市声”一种。始制现代牙刷的江都县人,无钱开店做老板,只得凭手艺跑江湖,沦为修理旧牙刷一族,赚点零碎钞票养家糊口。他们的“吃饭家伙”很简单,一只装有玻璃移门的多层工具箱,一张折叠小板凳,真个是随身三百亩一肩担,“穿牙刷——牙刷修……■!”吆喝声不高,但有穿透力。出门日久,成了老江湖,有一套生意经,凡妇女扎堆的井边、荡埠头、菜场、大树下,步履迟缓喊声更频。第一票生意顶要紧,最怕没人“搭牙”;一旦有人招呼,坐落生意决非一个。杭州人有不肯喝“头口水”的顽疾,随人跟进轧闹忙最在行,什么地方闹嚷嚷如蝇争血,肯定是有好东西,赶快去抢购,大姑娘小嫂儿鼓着乳房、撅着屁股钻进人堆是不要命的,敏感部位被人揩来摸去全顾不得了。此“杭儿风”经久炽烈,不信,年终到血拼的商厦去看看。
    荷花嫂持家有方,她家有5支旧牙刷已毛颓打滑,稍用力牛骨牙柄就会戳破牙龈,巷口顺发广货店买一支新的要2角钱,要知道1953年1块钱有1斤多肉好买嘞!她狠狠心喊住修牙刷的半老头问:“穿一支多少钱?”“便宜,3个烧饼钱。”半老头会做生意,对家庭主妇不谈钞票,以示实惠;解放不久,烧饼3分一个。“穿5支,3角钱来不来?”荷花嫂精明,量多杀价。老头犹豫半天还是接了生意,他估计至少还有4位女顾主会上钩,就找个显眼的地方坐下施展技艺:先用钳子拔净颓毛,后用刮刀在牙刷柄背面刮通4条暗槽,再使锥子弄清爽原先栽毛的小孔;前期工作完成开始装配新毛,从箍扎成圆形的白猪鬃毛里撮出一丛,拦腰对折绾在蚕丝线里依次拉紧,一丛丛鬃毛种植小孔内结口,最后用剪刀修平鬃毛。和新牙刷比,就是柄背多了4条刮槽。荷花嫂用2个烧饼钱换来一支“新牙刷”,一下子省下1角5分,又是一天的蔬菜钱。半老头修牙刷技术精湛,一坐下就是三个多钟头,十分钟穿一支,真是买卖双赢呀!

    离线 缘起缘落
    实名认证
    好评
    2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2-03
    最后登录
    2021-11-10
    24楼 发表于2012-06-20 23:09:17

    好看,有意思!

    2014-05-28 转正

    离线 清风朗月
    实名认证
    好评
    4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10-24
    最后登录
    2024-04-09
    25楼 发表于2012-06-20 23:12:26

    这些都是兄写的吗?
    好文彩啊,江南的风土人情描绘得活灵活现.
    有种看鲁迅文章的感觉.

    2014-05-29  转正

    离线 vincent30179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8-30
    最后登录
    2023-04-16
    26楼 发表于2012-06-21 10:05:35

    学习,

    离线 bisu[shield]
    二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4-21
    最后登录
    2024-06-24
    27楼 发表于2012-06-21 11:11:43

    好文章啊好文章,期待继续!

    离线 伯仲
    实名认证
    好评
    8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5-12
    最后登录
    2024-04-26
    28楼 发表于2012-06-21 11:29:22

    既然说道牙刷    来一把  民国牙刷

    离线 伯仲
    实名认证
    好评
    8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5-12
    最后登录
    2024-04-26
    29楼 发表于2012-06-21 11:30:21

    。。。。。。。。。。。。。。6_67298_d3b4304d1d783f5.jpg
    6_67298_c12de239a27c826.jpg
    6_67298_f0449b74a0f5c65.jpg
    6_67298_1f39f372a5abbaf.jpg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