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 转到
    查看 9430 | 回复 47

    [吴韵越风]暴雨寻泉记,及感想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北宋钱庄
    普通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4-24
    最后登录
    2021-04-11
    10楼 发表于2012-06-20 15:22:14

    写的好,精彩

    离线 陆陆发
    普通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2-25
    最后登录
    2021-04-11
    11楼 发表于2012-06-20 15:43:34

    又见大地...............

    离线 期盼ing
    实名认证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1-19
    最后登录
    2022-06-11
    12楼 发表于2012-06-20 15:53:42

    五常港  ?                       宁波?

    离线 梦归大唐
    实名认证
    好评
    7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3-14
    最后登录
    2024-05-25
    13楼 发表于2012-06-20 16:27:54

    好文采

    身份已验证:白开山  四川绵阳

    离线 梦归大唐
    实名认证
    好评
    7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3-14
    最后登录
    2024-05-25
    14楼 发表于2012-06-20 16:29:02

    好文采!!!

    身份已验证:白开山  四川绵阳

    离线 灿灿
    一级发帖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6-14
    最后登录
    2017-03-25
    15楼 发表于2012-06-20 19:42:24

    和风水先生一起?看样子收获不大。那里别人都搞了半年了。不过地板还是有希望的。好的话我出差回来一起去啊。

    离线 liang323222
    实名认证
    好评
    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2-04
    最后登录
    2024-06-22
    16楼 发表于2012-06-20 19:48:12

    好文

    离线 大地花开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0-08
    最后登录
    2021-08-17
    17楼 发表于2012-06-20 22:08:42

    下面的文章,大量使用杭州及周边方言,了解一些父辈的轶事(部分转帖)如有不适。请版主删帖。

    离线 大地花开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0-08
    最后登录
    2021-08-17
    18楼 发表于2012-06-20 22:11:21

    杭州萝卜绍兴种。
    解放前夕,东街上开小酒店的多是头戴畚箕毡帽,身着对襟土织布衫,腰系粗布单褡,脚穿玄色布鞋的绍兴“咸亨”的乡人。这里的小酒店隔十来个门面就有一爿,同乡加同行,相互照应,不让异乡人插足,大有独占下城东街上酒肆的阵势。小酒店差不多同一模式,当街是一个(老式)钥匙形柜台,里面靠墙一长排未开封的老酒甏,柜台边一只温酒用的炉子,旁边几只爨筒倒扣着。柜台上放有几个样盆,通常柜菜是盐水花生、水煮芽豆儿、咸水笋、豆腐干、炒螺蛳、冻猪头肉等。柜台外店堂里放两三张四仙桌为客座。
    顾客自然是东街上做“武尚”的短衫帮,有丝织机坊师傅、营造土木作泥水木匠、黄包车夫和吃力气饭的力伕、担贩。喝酒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几个熟人或者生意人一起围四仙桌谈天说地的,不但酒菜较高档,有白斩鸡、酱鸭、烧鹅等,有时还要老板到隔壁餐馆去叫个炒肉丝或糖排之类的来添味。另一种是靠柜台站着喝快酒的,大多是两块豆腐干、一个茶叶蛋为侈了,半斤黄酒三四口就下肚,嘴一抹立马走人。
    东街上穷哥哥多,品位低,但居住密集,消费低廉而快速,故招徕了很多天南地北的小生意人。另外,凡到杭州来“打相”的江湖艺人,都必到东街上来遛一趟水。他们趁中饭、晚饭没生意可做时就到小酒店醉上半爨筒(一斤)加饭酒,辛苦铜钿快活用嘛,边吃边摸行情,权当休息。对“外生卵子”(外路人),小酒店老板一瞄“行头”就知道身上有多少油水,该用哪种手段“将”他。俗话说“强龙难斗地头蛇”,不管老鹰、小鸡,既落在井里,多少总要拔几根毛。晚上酒市比中午酒市长,往往夜阑人静还有几个南腔北调的孤魂野鬼在胡侃乱语,舌头越吃越大,桌上爨筒越摆越多,吃到后来,倒进嘴里的是酒是水也只有天晓得了,这时的小酒店老板眼睛发绿,刀儿磨快,算盘变成十四档了。
    小酒店老板对近地三方的顾客是绝对优惠的,买十送一是常事,“兔子不吃窝边草”是行规,再说左邻右舍也实在得罪不起。所以周边的老酒客都成朋友,反过来,他们也公认这酒店货真价实,有“太白遗风”。万一有朝一日老板和酒客发生纠纷,这些人立马赶来劝解做和事佬。当然,事后老板必有回酬,否则就失道寡助了。
    东街上有帮赌鬼,赢了,神五神六去旗下大酒楼横吃横喝;输了,像瘟虫一样瘪遢瘪遢到小酒店孵豆芽菜,身子往柜台一戳,硬要赊账喝闷酒。老板知道这种人最得罪不起,得小心侍候,酒半酣时还得点头哈腰劝止,生怕他们无法无天撒酒疯,弄得你做不来生意。不过,赌鬼最讲信用,从不赖账,一赢必来还钱。
    小酒店老板最头痛的是几个“吃白相饭”的大二先生。这类人表面上看文质彬彬,满嘴“之乎者也”屁话,心高如天,命薄如纸,其实是一批破败人家的纨绔子弟,杀鸡无力,讨饭无门,靠傍富依权势为生计。他们得势时,慢悠悠樱桃剥皮吃,混充“相家”;潦倒没落时,急煞煞茴香豆儿夹壳嚼,一副“猴相”;比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还酸三分,杭州人俗称“酸户头”“馊泡饭”。他们到小酒店磨蹭酒吃应该是“八月秋风起,朋友见高低”的时节;端午节“当”棉被换黄鱼面吃是摆阔,六月黄梅天卖夹袄为的是吃碗酸梅汤冷饮,秋风一起,头就缩不进去了,但酒瘾发作是万万不能抑制的。于是颤颤抖抖进店堂靠在烫酒的炉子边,身边只有一斤老酒钱,用五只手指头在柜菜盆里翻来倒去蘸汤卤吮,嘴里还不干不净打官腔抱怨:芽豆不酥,费牙;花生太嫩,没味;猪头肉他妈全是冻儿,黑心。柜上几盆菜全让他挑过、翻过、蘸过、吮过,一斤土黄老酒孵半夜,趁老板转身不经意,他抓把花生哼着徽调慢悠悠去哉!

    离线 大地花开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0-08
    最后登录
    2021-08-17
    19楼 发表于2012-06-20 22:12:50

    爆 米 花
    从前的孩子平时极少有零食吃,一旦听到挑爆米花机的师傅吆喝“爆炒米——!”的声音,就像小狗儿见到肉骨头,一下子都围上去了。金宝胆大,要爆炒米师傅停担等会儿,他操起木罐往家跑量米去,姆妈早就答应了的,今天终于等着了,哪里肯放过。来富更急,跌煞绊倒跑回家抱住姆妈的腿不放,他母亲刚要起油锅烧菜,说等烧好菜再去。来富哪里还等得及,边哭边叫赖地十八滚,他姆妈只得锅里加水、封住煤炉,盛碗米提只篮拉着来富赶了出来。
    不是家家户户都拿得出米来“爆炒米”的,个中包容着妈妈的心酸、妈妈的爱。20世纪60年代初,买什么东西都凭证凭票,粮食定量还要搭配番薯丝,连饭都吃不饱,常常半夜三更去笕桥黑市买大毛菜叶、药性萝卜(胡萝卜)、荸荠、老菱充饥,哪里还有余粮拿出来给伢儿当消闲果儿解馋的?来富妈心疼啊!九岁的伢儿正是长肉头里,需要营养,再苦亦不能苦孩子!为了安抚伢儿嘴里的“馋痨虫”,用心思每天从牙缝里省下几颗米积攒起来,总要满足孩子奢望的一天。当家人在外面赚钱必须吃饱;孩子长身子骨不能亏待;少吃几口的责任自然只有自己了。想来富看别人吃“胖米花”的馋痨相,她喝着饭汤卤盼望着满满一篮儿白白胖胖的炒米花。
    爆炒米的师傅已经生旺炉子了,风箱后排着一长溜特殊“队伍”,有竹篮、水桶、脸盆等各种各样的容器,里面放有盛米、盛六谷、盛蚕豆甚至年糕干的罐头或碗盏,来富一见长队就顿脚要哭了,他妈赶紧跑几步抢在水凤前面放下竹篮,水凤翘嘴不乐意了……
    差不多全弄堂的伢儿都聚在“爆炒米”身边了,篮儿、水桶越排越多,对于排队,每个掌握家庭衣食住行的主妇个个都有非凡的耐心和经验,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每天起码总要排上三四个队,凡购物,除钞票,凭证凭卡凭票外,均得排队,那时排队是道风景线、是种时尚,尽管食品匮乏,按秩序购物不开后门不插队还是讲文明的。爆炒米虽不凭证凭票,但罐头、碗盏里的白米至关重要,推板不起,再说加工费交给伢儿亦不放心,于是一帮老娘们碰面闲话开了,中心议题自然是“哪里在卖便宜货”。最闹忙的当然是伢儿,有米排队的盯紧了篮子,估计啥时能轮到自己,想望着白花花一篮子“胖米花”,毛狗要不要给他两把?还有跟屁虫荷花,没爹没娘的太可怜了……没米的孩子是来轧热闹的,一脸迷茫,咬着手指头咽口水,想跑开,两腿总迈不开步子。
    爆炒米师傅左手不停摇着爆米花机,右手拉着风箱,火苗一窜一窜忽忽地响,七分钟左右,压力表指针到火候了,他立起身,把爆米机罐口套在粗麻袋口里,脚踏罐口开关,大声吆喝“响啰——!”周边伢儿听吆喝声急忙逃开,女伢儿胆小机灵跑得最快,蹶屁股、蹲地上、双手捂耳尖叫。随着惊天动地一声闷响,一蓬白烟喷薄炸开,香气四散,麻袋里白白胖胖的“胖米花”诞生了,冒着热气似在蠕动,倒进篮里足足有大半篮,那个香呀!来富哪里还管得住双手,左手一把,右手一把,差不多把小脑袋都钻进“胖米花”篮里了,套句现代的儿谣,真正是“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来富姆妈拎着篮子没有忘记呆在一边观望的伢儿,笑吟吟地一人一大把,见者有份。回到家,找了个密闭的罐头统统倒了进去,总得吃上个十天半个月吧!来富早就装满了两只口袋,鲜龙活跳跑出去做“大佬”了。
    “胖米花”实在是个经济实惠的好食品,馋痨时一把把嚼着吞,悠闲时一颗颗数着嚼,就是大人,每当下午四五点钟肚皮感到空落落时,抓几把放碗里,用开水一泡甜滋滋喝下去,亦能点点饥撑到晚饭时。来富姆妈是个有文化教养的母亲,她用棉纱线把“胖米花”穿起来,一百粒一串,像珍珠项链一样挂在来富妹妹的头颈上,煞是好看,想吃时咬几颗,数一数,还剩多少,既解馋又增学算术,一举两得,真可谓苦中作乐,用心良苦哉!
    伢儿喜欢吃“胖米花”,小摊贩抓住商机了。所巷菜场杂货店门口就有个白胡子唐老头摆个消闲果摊,专赚小学生钞票,人称戳(拾)鸡污(鸡屎)头的。梅片,一分两片;甘草,一分两根;咸梅干,一分一颗;桃干,一分一颗;糖水樱桃,一分一颗;糖水青梅,二分一颗;弟弟糕(番薯粉做),二分一块……然而,最最受人欢迎的是“掇彩”摸奖,一块六七十厘米见方的薄板,制成有百来个空格,外用红绿纸封住,里面藏的是一小筒“胖米花”,中间还夹有铝浇铸或者石蜡浇铸的男童、女孩,老虎、狮子,飞机、大炮等小玩具,一分钱掇破封纸就能取出奖品,既好玩又能吃,很受初小学生青睐。
    一眨眼十几年过去了,来富长大成了青年。随着经济好转,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钞票有了,消闲果儿多了,桂圆荔枝等稀罕物不知啥时迸了出来,人的口味却变刁了。爆炒米师傅的生意从城市败退,挑担辗转到山区、乡村谋生。20世纪80年代,有聪明人利用塑料机挤出原理,引进制造出了食品膨化机,于是膨化食品诞生了,专赚儿童和老人的钞票。他们成立公司,宣传广告铺天盖地,说膨化食品营养丰富,易消化易吸收,是儿童、老人最佳的保健食品。新产品日新月异,花色品种琳琅满目,促销名目多了,产品质量玄了,良心里的血却少了,换个式样上个价,包装越来越漂亮。其实,除样子新奇和(害人的)添加剂外,大米还是大米,小麦还是小麦,搭搭脉络,爆米花机还真是食品膨化机的祖宗呐!这和中国人发明火药后一门心思制火花玩乐、不想造炸弹赚大钱一样,纯朴老实得很呐!但见钱眼开是本性,饿煞鬼抢羹饭蛮在行,于是,一种简易的食品挤出机风靡了杭城街头。随着轰隆轰隆的柴油机振动声,从料口加进去的白米,经高温、螺旋杆挤压、由机头注出、膨化的是一根热气腾腾的爆米花棍子,质白中空,比甘蔗略细,要多长就多长,甚至能通架到月亮上;为携带方便,随意截取长短,白晃晃一大捆挟在腋下,手捏一根边走边咬,噶嘣松脆,既时髦又风流,连小伙子大姑娘都青睐。谁说做小生意的担贩是猪脑髓,能从膨化食品这块大蛋糕中劫下一半,打的就是价格战、新奇战,商场、超市的膨化食品实在太贵了,老百姓消费不起。
    一转身又十几年过去了。来富娶妻生子,独苗苗小来富成了小皇帝。街头巷尾随时随地制作的膨化米棍子风靡一时后消失了,衰败原因:第一是不卫生,第二是吃相不雅,第三是价格太便宜。90年代中,从外国舶来了一种名叫“克力茄”的食品,明眼人一瞄就知道是土生土长的“六谷胖”,价格不菲,弄不懂了,取个洋名贴个洋标,“红脚盆”一翻便金贵起来,鸡毛变成令箭在大商厦、影剧院出售了。新潮女郎扭屁股,走猫步,握着“克力茄”纸筒,用兰花指撮一颗丢进小口,动作似乎潇洒,像抛篮球一样。吃这种十块钱十来颗的“克力茄”基本展示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时尚,买单的男士跟随后面,看着看着越发销魂,眼睛都发绿了,脑子里闪出的全是卡通幻境,奇遇——香艳——爱情,春宵一刻值千金,六谷胖就是一百块一颗亦不贵。做生意的捕到了这种契机,谈价格就俗了。老年人可不吃这一套,有句杭州俗语:“洋盘”不悟就成“瘟孙”。胖米花就是胖米花,六谷胖就是六谷胖,年糕胖就是年糕胖,辛苦铜钿快活用也不是这样个糟蹋法,看穿骗局,不买顶凶。
    风水轮回转,政策一放宽,小商小贩又多起来了。从城市撤退乡村隐匿多年的爆炒米花师傅,又悄悄地杀回杭城了,“响啰——!”一声吆喝,接着“嘭——”地一声惊动了已做奶奶的来富姆妈,她来煞不及拉着小来富赶出来,不是孙子赖地十八滚逼的,而是一种久违往事惊现眼前,辰光倒流使她年轻起来。爆米花师傅依旧是风箱呼噜,转炉吱嘎,人像“煨灶猫”,不过穿着变了,头戴棒球帽、套件旧西装、着双旅游鞋,活脱活像滑稽大师卓别林。当她爆了半篮儿六谷胖提回家时,路上竟没有一个伢儿围上来看的,小来富亦没有得意的满足,倒是几个花枝招展的少妇,和小来富奶奶打个招呼,顺手抓一把六谷胖边走边吃去了。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