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27
主题
19279
帖子
2万
积分
以下是引用铁扇子在2005-9-12 10:16:21的发言: 我怎么也不能算是做学问的人,只不过是个玩钱的,又只不过愿意多观察点, 这个您就不必过谦了!不过,这样的口气说话别人还能接受.(上面的帖子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接受与否只能随您.)[s:07]
入会时间:2005-06-22
1016
10703
1.3万
难得的图片,感谢共享!
1
111
113
[s:01]其实推想又不是瞎想、妄想,是有一定的根据的,是一种设想,根据这种设想再寻找相关资料,进而证明或否定这种设想,这是很科学的啊。如果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给自己订一个近期目标,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是盲目的乱找乱碰,那样成功的概率几乎就会为零了。我们应该批判的接受他人的观点,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如果你认为他人的观点有不妥之处,尽可以找来有力的证据来说服众人,我想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园地变成大家斗嘴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努力,还园地一片净土吧![s:01]
2957
16225
2.2万
ding
329
3692
4371
继续妄言: 仔细观察比较以下的雕母穿孔,发现尽管它们的穿孔是由钱局统一开穿,但它们的穿孔加工方法并不划一。有的比较平直(垂直于钱两平面),有的是斜向修锉,基本没有刻意的去修四角,只有少量的向四角方向修锉,类似母钱的加工方法。我认为雕母一共先后开两次孔,这两次都是“工艺孔”,意指仅为了完成整个加工流程而临时开的孔,在最终产品上见不到它们。第一次是雕刻匠人开出的小方形孔和圆形小孔两种,是为了让雕母呈现货币的雏形。此孔在开金口的时候被钱局匠人打开消失;第二次就是钱局匠人开开的金口,它会永久保留在雕母身上。但它的工艺孔的形态在其翻铸出的母钱毛坯上也只是短时期出现,很快就会被修成母钱那样的穿孔,从雕母带来的穿孔形态将消失或基本消失。我认为因为是工艺孔,是在最终产品(流通钱)上见不到的,所以容许它们以不同的形状出现,反正它们最终都要被去除,以统一的形状出现在流通钱上。这种统一只是一时一地的统一,因为各地各局各代的钱币加工工艺和方式都有一些差异。反映了钱局管理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4 9:32:35编辑过]
3
795
801
好贴 学习
古人做钱可没有想到今人的看法 多种可能都会存在
以下是引用lmy在2006-5-14 9:33:53的发言:古人做钱可没有想到今人的看法 多种可能都会存在 所以我说玩钱和琢磨钱必须从古人的角度出发。
1385
7355
1万
刀刀刻俺心。。。喜欢///[s:02][s:02][s:02][s:02][s:02]
19
3412
3450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