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0
主题
359
帖子
379
积分
请各位前辈、高人看此枚半两是战秦的二型钱,还是秦代的货币。此问题困扰小弟多日,个人偏向是秦代的货币或者是接近秦代的战国货币。因为据《史记●平准书》的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然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看此枚钱,重7.5克直径3.15厘米。第一种情况是秦代前期,始皇帝颁布诏书统一货币重量之后不久所铸钱币,因为可以看到此枚半两背面的加重部分(两侧均有,但一侧有锈不明显),一共近行了两次。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测,钱币铸出后不符合重量标准,而后进行了加重处理,第一次加重称量后又没有达到法定重量,于是又进行了第二次加重,第二次加重痕迹明显,不应该是铸钱时钱范氧化所致。而能做到对标准要求如此严格的时期,也只能是秦代早期。从出土实物,及司马迁对于钱币流通中“然个随时而轻重无常”的描述,我们能够认识到半两钱币根本就没有真正长时间的实现尺寸,重量的统一。但纵观秦半两的流通时代,唯一能够做到相对统一只能是司马迁所说的“及至秦”这个时间段。个人认为此枚钱币是对这一时期国家采取实际措施统一币制的有力证明。从而个人偏向于此钱是秦代早期铸币。 我所思考的另一种情况是,此枚钱本是战国时所铸,为后期的减重半两,到秦统一币制之时,发现此枚钱币重量不足,从而进行了两次加重。这一时期的半两,肯等是有法律强制约束重量的,要不然不可能进行加重,更何况是两次加重。秦代半两的典型版式——半头八字形半两,被认为是秦代前期的标准货币。称其重量,测其尺寸,基本符合重12铢(约和现在8克),径3.2厘米左右的标准,本人对收藏的半头八字形半两进行测量,也符合这一标准。这也就有力的证明,在秦代前期半两货币是重如其文的,重量不会多,也不会少,而且尺寸也有相关规定,币制相对规范。不会像战国时期,尤其是秦惠文王二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之前和秦中晚期,二世胡亥时代币制的混乱。然而这一币制相对稳定时期和秦半两前130多年的流通历史相比,显得是那样的短暂。 此枚钱币经过流通使用,磨损是很正常的,所以出现了重7.5克,径3.15厘米的情况,我有理由相信,此枚半两,在刚铸成投入使用的时候,肯定是符合标准的。无论是哪种情况,个人认为,此钱一定和始皇帝统一币制的时间基本一致,这样,才会出现重量不够,进行加重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战国时期中前期,和二世时期,是很难看到的。 以上只是本人对此枚半两钱币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也许存在很多错误,希望各位前辈、高人不吝赐教,本人不胜感激。
4576
16145
2.5万
[s:2]
2015-02-02 转正 中初级信誉(2015-7-1提升)48/27
16
171
203
piao
0
9515
98113
11.7万
好像有问题,请高手指点
95
4309
4499
不管对错,这是一篇好文!欣赏! 弟钻而好学,穷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 [s:14] [s:14]
27066
163773
21.8万
漂亮~
106
7631
7843
[s:14]
感谢一化战国大哥对我的鼓励
引用第4楼宗海祥于2009-03-18 23:41发表的 : 好像有问题,请高手指点
钱肯定没有问题,窖藏品里面挑出来的。只是我对此钱的断代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