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公号“山泉社”看到一篇写吴越钱币的文章,后来又在古泉园地看到。忍不住想说几句。
钱镠没有铸过铜钱
有关吴越钱币,前人谈论的已经很多了,尤其朱金大写的两篇专文(《吴越国货币之我见》《吴越国铸行唐制钱初探》),虽然论证一般,但资料很详实。比如,他列举了临安的钱币出土情况,主要是唐代的各类开元通宝(含会昌开元),并没发现有什么“吴越特色”。


xyany先生能继续注意寻找吴越铸币线索,这很让人钦佩,可是他写的那篇《五代十国吴越国铜钱》,实在是充满臆测,乏善可陈。
这文章看着很长,大部分内容都是回溯杭州疏浚西湖的历程。他写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手上的开元通宝出自西湖,其实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事,偏偏要去凑字数。
xyany先生的主要论据是所谓“版别”,版别这种东西对于收藏爱好者是有意义的,对于钱币断代可能意义不大——古代没有机器,各地用的钱范多少会有差别,铸出来的钱不一样,这再正常不过。
他对照版别,得出的结论是,“我认为上面五枚轻薄的低头通和平头通上正仰月,是吴越国早期暨钱鏐在位时期铸造的。”
吴越铸造过钱币,这个没有疑问,比如《文献通考》里明确说,“两浙、河东自铸铜钱,亦如唐制”,就是说吴越、北汉学唐朝,曾经铸过开元通宝。
但是,宋人写的《吴越备史》说,后周显德四年,“始议铸钱”。什么意思?就是说,公元957年,末代国王钱俶在位时,吴越才开始讨论铸钱的事。吴越如果曾铸钱,也是在957年之后。
好了,既然吴越铸钱的可能时间是钱俶在位期间,那有什么证据说,几十年前的钱镠就铸过钱?
所谓“宝正通宝”是伪造
还有一位kensir117先生,一直在论证手里“宝正通宝”的真实性,我顺便也说说。
所谓“宝正通宝”,不是孤品,在清人所著《泉史》《古泉汇》等书里都有论述,但清代以前的书里对此从未提及,因此我怀疑“宝正通宝”是清代泉商伪造的品种。
钱镠曾经私立年号,并称帝的事实,已经从吴越地区出土的墓志铭得到确证。比如,《房府君妻墓志》明确使用“宝正”纪年(截图出自《慈溪碑碣墓志汇编·唐至明代卷》,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宁波市江北区文物管理所编),我也写过一篇谈钱镠偷偷称帝的小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https://mp.weixin.qq.com/s/1QlCqIhYn8DEvXDrLAJ0yw)。
说起“宝正通宝”,还是前边那个问题:如果吴越在钱俶时代才铸钱,那怎么会出现钱镠年号的钱币呢?时间上明显矛盾。
另外,《钱镠研究》第9辑上刊登过张宏明的一篇《“宝正通宝”是假钱》,该文从材质和字体两方面提出质疑:五代时期的铜钱主要用含铅、锡的青铜铸造,直到明代才开始用黄铜铸钱;十国钱币上的文字大都是楷、隶兼行,而“宝正通宝”是“楷书无隶意”,看上去像仿宋体。

最后补充一个旁证。吴越第三任国王钱弘佐在位的时候,也曾讨论过铸铁钱的事。当时他弟弟钱弘亿提了八条发对意见,我就不一一说了,只说下最后一条——“钱者,国姓,易之不详”,“钱”是吴越的国姓,他们要是把一直用的开元通宝“钱”换了,不等于暗示吴越要换统治者了?

综上而言,钱镠铸造开元通宝的说法,与传世文献矛盾;以钱币大小、版别给开元通宝断代,缺乏可信性;吴越铸造“宝正通宝”的可能更是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