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查看 34852 | 回复 53

    [讨论] 有关赤仄五铢的几点历史真相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实名认证
    好评
    33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8-06-10
    最后登录
    2024-04-20
    50楼 发表于2021-07-21 21:00:41

    学习

    离线 瘦骨铜声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2-26
    最后登录
    2024-03-23
    51楼 发表于2021-07-26 15:54:38

    就是工艺的改进,改了磨边工艺,对照汉半两,秦半两,穿,边皆毛。

    这种以工艺命名的还有,唐代的乌背开元,宋代的赤仄乌背。

    离线 西风无影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1-28
    最后登录
    2024-04-19
    52楼 发表于2021-10-20 13:55:51

    好文,学习了

    离线 小笑
    一级发帖
    好评
    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14-07-23
    最后登录
    2024-01-30
    53楼 发表于2022-03-25 15:07:03
    说实话,我早就看到了您的回复,也很感谢。但是针对这句话里所指,我是不想回复的。前些日子,有朋友拿出您的回复问我,我才觉得有必要抽空回复一下。

    针对您说的“(赤仄五铢)用当时的术语来讲应该是“都内钱”的核算范畴,和武帝自己的小金库(皇室财政)没有关系”我文中所言“武帝在元鼎二年(前115)于少府之外增设水衡都尉,钟官正是水衡九官令、丞之一,铸币机构属于水衡都尉,收益自然归皇帝所有”。这句话的依据源于《汉书》卷八《宣帝纪》云:“二年春,以水衡钱为平陵,徙民起第宅。”文中注引应劭曰:“水衡与少府皆天子私藏耳。县官公作,当仰给司农,今出水衡钱,言宣帝即位为异政也。”这句记载明确说了,水衡钱和少府钱都是皇室的“私藏”

    针对您说的“赤仄五铢是民间纳税用的”,我觉得可以深入了解一下白鹿皮、白金三品、赤仄五铢分别打击的对象,以及武帝这套组合拳的动机。在文章的后半段,我已经说明了,“虽然赤仄五铢官民通用,但征税这件事同算缗令相结合,实际是通过赤仄五铢向商人加倍收取算缗钱”,对底层民众来说,能够保证货币稳健有序流通,才是确保自身财富不贬值的切实需求,中央干预货币经济反而有利于稳定币值、打击豪强,实则顺应民意。

    针对您说的西汉财政收支的特点是国家财政和皇室财政分开管理”这个观点,实际上大司农掌管的国家财政和少府掌管的皇室财政也并非泾渭分明,《汉书》很多篇目里均有以少府钱充当国家公用的记载,如《汉书》卷二四《食货志》记载:“(武帝时)郡国颇被灾害,贫民无产业者,募徙广饶之地。陛下损膳省用,出禁钱以振元元,宽贷,而民不齐出南亩,商贾滋众”)。汉代国家财政和皇室财政实际上是混同的

    针对您说的“武帝时期负责为国家度支的公卿为大司农,治粟内史这个名称已经废弃”,我文中所称是“秦至汉初,掌管国家度支的是治粟内史,掌管宫廷度支的是少府”,关键在于论证“少府”而非说治粟内史。况且治粟内史是在前143年由汉景帝更名为“大农令”,在赤仄五铢行用时期对应机构也应当是“大农令”而非“大司农”,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才将“大农令”改为“大司农”,此时距离废赤仄五铢已有近十年光景

     

    大欢喜天2008:

    这篇文章有创见,但也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瑕疵,提出来大家探讨,文章第四部分指出:“赤仄五铢铸币收益归于皇室”,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西汉财政收支的特点是国家财政和皇室财政分开管理,赤仄五铢是民间纳税用的,属于国家财政的收入范畴,利在国家,或者用当时的术语来讲应该是“都内钱”的核算范畴,和武帝自己的小金库(皇室财政)没有关系。这一点作者可以参考马大英先生的《中国财政史》,日本学者加藤...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