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3122 | 回复 54

    [讨论] 古钱币版别浅析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4-26
    楼主 发表于2021-04-15 15:41:29

    版别,作为古钱币的“身份证”,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与鉴赏意义,也具有市场价值的决定意义。因此,被钱币爱好者熟知与推崇。但是何为版别,却很少有人能客观准确的定义。

    版别,版即为版式,制式。别,即为差别,不同。版别,即为版式制式上的差别与不同。那是不是钱币上的差异就可以被称为版别呢?非也,造成钱币上的差异有多重多样,有铸造差错,有炉次差异。而这些差异无一例外的体现出的是钱币变化,是一种在铸造中产生的自然变化,母或模并未产生本质上的实际变化。而真正的版别,是源于形制母(制范母)与量范模上产生的人为意愿导致的实物(钱币)差异,版别上的实物差异体现的是一种铸币思路,铸币结构,铸币工艺的综合信息。

    如果以上这段话,你不能理解,也不愿意理解。下面的拙文您也不用看了,因为理解不了,所以也就只能凭添烦恼了。

    上面既然说到了版别,我觉得就应该说说宋钱的形制,90年代初有幸聆听了一次西安的钱币交流研讨会,大家归纳总结了五十七种古钱币的形制和版别变化,让我受益匪浅,记忆犹新。很多人现在这会可能特别想喷,那你说说什么叫版别,什么叫铸造差异,在钱币的表现上如何?怎么去区分?那好,今天就以币论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抛开谱录束缚去讲讲版别。如下图:

    这四个图,反应的就是崇宁通宝,退崇阔缘大类下宁字变化而生的四个版别。可在图片制作之处,发给很多老师大神,言辞凿凿的说,这就是一个版,是四个铸造差异或为炉次差异,理论依据十分简单,“书上没有”。我想说的是,宋钱的讨论和探究要实事求是,以币论币。尽信书的态度实不可取。甚至很多人到现在也分不清楚什么是字口差异,什么是铸造差异,什么是品相差异,什么才是真正的版别差异。他们通常会把简单的铸币差异归结成否定版别的理论依据,用品相和字口差异来否定版别,比较出名的一句话就是“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叶子”。用铸造差异来否定版别就显得更加有趣了,过手量个词该粉墨登场了,我也不知道版别的评定和过手量有什么必然联系,有些人会将流铜、炸模、磨损、铸缺等这些见怪不怪的铸造差错理解成否定版别的重要依据,甚至以过手量引以为荣。没有版别常识和正确认识的过手量在我个人看来,就是低级趣味的肉皮搓铜按图索骥,这样的过手量变得没有意义,只即使有了新奇发现也早被谱录的束缚根深蒂固从而熟视无睹。

    版别的变化,可谓多端,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整体或局部。版别的评定不能肤浅的以变化的大小或多少而决定,版别的评定意义和精髓在于实物的特征能否反映和联系出母范的同步变化,如果可以,即为版别。如果不能,即为个体差异。

    版别的评定大多数情况下,与实物的多少并无实际关联。现在说说几种常见的版别判定,钱文上:大、小、长、短、宽、狭。 位置上:进、退、仰、俯、昂、降、斜、正。  书体上:篆、隶、行、楷、异及特殊钱文,如:先古、八思巴文等。 书法上:粗体、粗笔、纤字、钉体、隐起、深字、浅字、高低高、遒劲、容弱等等吧。 形制上:缘、穿、地章各种变化差异大概三十多种的,简单常见的阔缘、中阔、窄缘、大小样、细隐郭、肥广郭、深浅背、隐旋背,等等吧。总之,钱币出现以上特征区别于本体的,皆可为版别评定,而出现钱文、位置、书体变化区别于本体的,皆为版别,毋容置疑,这里不做真假钱讨论,一切在真品的基础上予以讨论。举例:图录有版谓曰“崇宁通宝正字",钱文为3号字。而获一崇宁通宝正字,宝为2号字。即为版别,最后叫成小宝还是狭短宝全凭作者个人主观意愿。为什么这个字体大小就一定是版别呢,因为版模固定,只是铜水浇筑,也不具备人工智能,3号字版模不会像PS一样,自己随意变化字体大小,所以3号字版模铸造出来的币,一定是3号字。而出现2号字变化,就一定对对应版模变化,而版模何来,为形制母翻砂而来,没有形制母的变化就不会存在版模变化。那么通过字体的变化追溯到母钱变化,那么一套完整的宋钱铸造体系出来了,母钱更篆,出新模,新模出新范,新范出新钱。那这个2号字的评定就是版别。

    用一个形象的例子说说版别和铸造差异吧。就说一分钱钢镚,同是82年国徽版,沈阳造币厂的压模力度略与上海造币厂,两枚钢镚比较,就叫铸造差异。82年沈阳的麦穗版与同年沈阳造币厂的普通一分比较,就叫版别。而同版别沈阳造币厂的82年一分与83年一分比较,也叫版别。不能说他们都是一分钱,都是国徽版,就因为差了年份,就差个数字,属于铸造差异。也不能说因为人为修篆,流通磨损,导致的币体变化,就说是两个版别。古钱币上的特征变化,就好比是麦穗和年份。所以古钱币的版别讨论评定,一定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而不是按图索骥的人云亦云。

    铸造差错呢,比如这个字的比划末端稍微长了点或者稍微短了点,就要严谨的综合判断,是否为铜水未凝固前的流溢,或者是铜水缺失导致的断笔,或其他的差异变化,还有所谓的星月炉记等。如果是版模变化导致的钱体实物变化即为版别,非版模变化导致的钱币个体变化,即为铸造差异。这里举例说明一个形制的变化,阔缘。有些阔缘,为外阔缘,这种情况绝大多数是钱币浇筑后的受压产生的个体钱币差异,尤其是阔缘效果不尤其明显的。而有些阔缘为内阔缘,内阔缘的引发就是模范变化的版别,同时内阔缘通常情况下,会对应钱文大小的改变,钱文内部结构的缩拉改变。虽然皆为阔缘,可从起阔缘引发的特点,综合严谨的推断版别与否。而非阔缘一定是版别或者阔缘一定非版别。下图,我不说版别与否,大家理性严谨推断,欢迎讨论。

    版别是个基础学科,需要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学习,更需要严谨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想当然的自以为是,更不是所谓过手量的浮谈。我想说的是,过手量的事半功倍是在基础知识和版别常识的掌握下,通过大量实践活动的强化记忆与理解。没有正确的认知。过手万吨和过图百张的区别并不大,甚至还不如图百张的效果好。我不否认过手量,只是提倡一个正确的学习实践方法。

    最后说四句“正确丰富的理论知识”、“乐观积极的市场实践”、“以币论币的严谨求证”、“实事求是的讨论学习”

    离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4-26
    1楼 发表于2021-04-15 16:01:58

    由于匆忙补充一点,内阔缘在对应钱文大小、缩拉变化的同时,同时还概率性随机出现铸币形制的改变,比如肥郭,细郭,偏穿,长扁孔,站轮,凹凸穿,深浅背等。

    离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4-26
    2楼 发表于2021-04-15 16:31:16

    “孤品难证。多品适用”多枚同版同模的考证方法,旨在难以判断,版别待考的情况下,才予以适用。对于版别评定不存在争议,符合母范特征变化的,实物有一即可,无需多证。举例说明:

    离线 金百泉
    四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6-27
    最后登录
    2024-04-26
    3楼 发表于2021-04-15 16:49:14

    好文,好贴,分享了

    离线 皕观真人
    实名认证
    好评
    5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12-06
    最后登录
    2024-04-26
    4楼 发表于2021-04-15 16:55:37

    关于宋钱版别,一直有几个疑问:

    一是宋钱版别数量是否对应宋代铸钱监的数量?也就是一监一版或一监数版?宋初期国土疆域受限,钱币的版式也相对简单,至神宗熙宁以后增设了不少钱监,所以版式开始变得繁复,再至徽宗朝蔡京行大钱遍地设野鸡铸钱院再加盗铸,崇宁的版式达到了顶峰,随后靖康之难江山半壁,南宋钱的版别又归于寂静。

    二是钱文的升降进退俯仰是否为钱监特意为之?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版别钱都能凑成书体不同的对文钱?

    三是宋代铸钱颁样是否有严格的制度,是颁布样钱,还是颁布墨书字样?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即中央颁布给地方钱监的钱文字样,在抄录的时候就因为书者的不同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再加上地方钱监勒刻临摹又进一步变形,所以产生了千变万化的版式。而地方钱监在完成中央的指标后,偶尔也会自作聪明的推断揣摩上意,提前铸造次年的额度,例如政和小平里的楷书版式,显然是模仿了徽宗瘦金笔意,但这时候中央已不再颁布铸造御书钱的指令,汴京的京畿监也开始铸造美制类和重和样的对文钱,显然是偏远地区的地方钱监(广西诸监)接到改元文书,但在没有得到颁样的情况下自由发挥了。又例如南宋庆元,年号一共用了六年,但数个铁钱监(蕲春、舒同、汉阳)不约而同的铸造出了庆元背七的钱币,显然是没有得到中央的指令,钱监误以为次年为庆元七年,超车生产了,也从侧面反映了宋代并没有坚持贯彻颁布样钱的制度。

    离线 古泉定投
    三级发帖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9-09-16
    最后登录
    2024-04-26
    5楼 发表于2021-04-15 17:08:03

    宋版

    离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4-26
    6楼 发表于2021-04-15 18:27:01
    金百泉:

    好文,好贴,分享了

    感谢前辈百忙之中的谬赞,我惭愧。实在是当下这“加刀修模”,“铸造差异”的悖论盛行,忍不住牢骚一通,卖弄了,前辈海涵。

    离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4-26
    7楼 发表于2021-04-15 19:59:10
    皕观真人:

    关于宋钱版别,一直有几个疑问:

    一是宋钱版别数量是否对应宋代铸钱监的数量?也就是一监一版或一监数版?宋初期国土疆域受限,钱币的版式也相对简单,至神宗熙宁以后增设了不少钱监,所以版式开始变得繁复,再至徽宗朝蔡京行大钱遍地设野鸡铸钱院再加盗铸,崇宁的版式达到了顶峰,随后靖康之难江山半壁,南宋钱的版别又归于寂静。

    二是钱文的升降进退俯仰是否为钱监特意为之?为什么绝大...

    感谢泉友回帖与信任。现今能说出“墨书字样”四字者已是难得,前几日我也曾写过一篇关于宋母和北宋铜钱制序的帖子,里面也提及了泉友的两个问题。但是可能因为篇幅问题,论坛以敏感字为由,拒绝发布。

    钱文的升降进退俯仰是否为钱监特意为之?这个是肯定的,不管是御笔传墨还是样母(祖母)进呈,在祖母的制作中,首道工序都应为挥毫修篆,而修篆的过程中即使出现了文字的“升降进退俯仰”,都可进行方便的更正与修改,可为什么北宋历代钱币中,无一例外的出现了上述的文字变化呢?依据上述分析,我个人认为不存在铸造偏差这一情况,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只有一种情况,便是同星月纹横概念,为炉记的一种体现。比如北江监出正字钱,或为降宁,或为退通。永通监出正字钱,或为隔轮,或者阔缘。作为批次炉记,这样既不影响钱币的美观铸审,又免去铸记般的繁复。毕竟铸记星月甲纹不甚严谨,还有流铜等因素以为混杂,不好分辨。就好像很多宋钱中的流铜,像极星月甲纹,如当时所当何解?甚微烦忧。北宋铜钱体系中出现星月横甲纹的频次远远低于南宋,甚至在同号钱中的占比也是极小。例如元丰通宝中的广穿背星,多为平小,晦涩难辨,如不为泉谱所录,恐怕也会被今人解读成铸造流铜或母范遗铜了吧。

    离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4-26
    8楼 发表于2021-04-15 20:06:54
    皕观真人:

    关于宋钱版别,一直有几个疑问:

    一是宋钱版别数量是否对应宋代铸钱监的数量?也就是一监一版或一监数版?宋初期国土疆域受限,钱币的版式也相对简单,至神宗熙宁以后增设了不少钱监,所以版式开始变得繁复,再至徽宗朝蔡京行大钱遍地设野鸡铸钱院再加盗铸,崇宁的版式达到了顶峰,随后靖康之难江山半壁,南宋钱的版别又归于寂静。

    二是钱文的升降进退俯仰是否为钱监特意为之?为什么绝大...

    回帖老说敏感字,我也不知道哪里敏感了,用这种分段,截图回复,实属无奈之举,泉友见谅。

    — 此帖于 2021-04-15 20:07:46 被 素手锋芒 编辑过 —
    离线 素手锋芒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0-10-01
    最后登录
    2024-04-26
    9楼 发表于2021-04-15 20:08:11
    皕观真人:

    关于宋钱版别,一直有几个疑问:

    一是宋钱版别数量是否对应宋代铸钱监的数量?也就是一监一版或一监数版?宋初期国土疆域受限,钱币的版式也相对简单,至神宗熙宁以后增设了不少钱监,所以版式开始变得繁复,再至徽宗朝蔡京行大钱遍地设野鸡铸钱院再加盗铸,崇宁的版式达到了顶峰,随后靖康之难江山半壁,南宋钱的版别又归于寂静。

    二是钱文的升降进退俯仰是否为钱监特意为之?为什么绝大...

    对于政和小平御书瘦金的问题,其实就是宋钱的一个返铸情况。这个情况在宋钱铸造体系中,是十分常见的。多数钱文本体上的形制变化版别,皆来自于此。就比如元丰通宝折二行书垂尾,这版别的初铸字口就较为粗糙,形制也多为邋遢。返铸的垂尾就不同了,字口虽然改善不大,但是形制修缮后较为规整,且背有了肥郭制式。有人把此类钱叫做错背钱或易背钱,严谨的说就应该是返铸钱。意思就是废铸一段时间后,不明原因的又返回铸行,究其原因,不甚知晓。而崇通重宝中有版通宝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错背钱或易背钱。

    对于友说的超车铸币,这也是宋钱中常见的情况,北宋中,就有很多的易字钱,即为友所说的超车产物。这种情况甚多,这里就不累述了。

    关于友所说的铸钱颁样是否有严格的制度,是一定有的,但是具体的执行情况,还需参照各朝的社会实际情况。好比贪污都应按律问斩,但是不是贪污的都按律问斩了?问斩了多少?从圣宋行书隐起文7点边缘大量修铸实物来看,当时对铸币的计量和形制,都有着严苛规定,从《拾遗记》中的描述中,铸币铸制在当时的严苛,可见一斑。

    磨磨唧唧说了这么多,也都是我个人的肤浅愚见,偏颇之处,还望泉友海涵~~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