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过北宋钱后,发现另一个规律性的问题:似乎从祥符(也许还要更早)开始,北宋的铸钱工艺就有改变了。举例如下:1.有漏铸钱文现象,如祥符钱有的只铸祥符二字;2.有文字高高凸起现象,其凸起程度要比外廓高出很多,如祥符通宝大字,政和通宝篆书(也包括其他版别北宋钱)等,此种钱文与会昌开元凸起背文有异曲同工之处;3.有文字倾斜现象,很多钱文有进退俯仰,以元丰为甚;4.有同一书体文字在不同钱币上出现,而且相同的只是其中个别字,也以元丰为甚;5.有穿廓凹下现象,此种版式很多,也很常见,无须个别举例。 暂举以上各例,也可对北宋钱币铸造工艺稍作另一番探讨:北宋使用过活字铸造技术。即:先雕出木活字钱文,然后再雕出木质内外廓,分别在范沙上印出钱形钱文,然后合范浇注,铸出祖钱,以此祖钱为母,再铸出子孙钱。由此,活字铸造应是其铸钱方法之一。当然北宋还用过其他工艺,如崇宁大观钱的铸造,可能就不用活字方法,这里不做论述。另外北宋文化事业发达,雕版印刷技术十分繁荣,钱币铸造也能顺着这种风气,利用这种技术,是可能的,有它的渊源。 活字铸法与明清雕母铸法不同,但是我们在研究北宋钱铸造时,不可以以明清的技术与之类比,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特点,不能以今人的眼光去要求古人。此一家之言,还请方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