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1
主题
875
帖子
937
积分
由部分北宋钱移郭现象推想的北宋钱币铸造工艺之一种猜想
一、可以解释背移穿郭和外郭对称偏移现复
二、可以解释背宽缘的技本原因为对版移、范移、冲压造成偏移的容错空间
三、推论:面模可以是雕版也可以是工作母,但工作母是雕版头铸
四、雕版的制作:部颁锡母或木母,到监后拓印、拓纸上木、雕版
五、木制易变形、易损,也是面模兼用工作母的原因
六、优点:一版多钱、堆砂上模、整体脱模、成品快、效率高
七、缺点:易移范、质量不高
看了很多园地大佬们的帖子,有所启发,纯属瞎猜,也没铸工经验,请大家指教!
83
1584
1750
非常值得敬佩,图片形象解释了作者的猜想,为了印证这种猜想,需要考古发现整片未冲压的钱牌来加以佐证。
16
416
448
学习
身份已验证:李顺军 吉林桦甸
0
32
值得研究的好贴!
9
4589
4607
可以继续从这方面做点研究,可以发表《中国钱币》专刊
3379
29714
3.6万
很有想法 学习
331
13698
1.4万
好帖,不错
23
2608
2654
想象力丰富,但缺乏推断依据,所谓木雕版的想法不切实际,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控制定位,按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钱币,8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范,而实际宋钱中错范现象并没有那么普遍。
具体可参考古代的木雕版套色印刷工艺,直至近代依旧存在套色普遍错位的现象,可见定位之难度。
关于北宋铸钱,还是以《天工开物》载,用工作母在范砂上压印,沙箱翻转连续制作为比较贴合实际的工艺,错范是个别砂箱对配搞错所至。
皕观真人:想象力丰富,但缺乏推断依据,所谓木雕版的想法不切实际,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控制定位,按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钱币,8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范,而实际宋钱中错范现象并没有那么普遍。具体可参考古代的木雕版套色印刷工艺,直至近代依旧存在套色普遍错位的现象,可见定位之难度。关于北宋铸钱,还是以《天工开物》载,用工作母在范砂上压印,沙箱翻转连续制作为比较贴合实际的工艺,...
关于北宋铸钱,还是以《天工开物》载,用工作母在范砂上压印,沙箱翻转连续制作为比较贴合实际的工艺,...
尊兄好,谢谢您的意见
一、定位实际会通过箱、模的形腔、刻记等来解决。当然无法解决精准定位的问题。
二、我这里说的雕版铸造实际上并不排除有些精铸是用母钱翻砂的工艺。
三、实际上宋钱除了精铸、美制等之外,很大部分的普版钱都存在移范偏郭,特别是背郭,甚至一些所谓如母的精铸实际上背也有一部分移郭份情况,这都可以从兄说的定位准确度难以掌推来解释。
见下图
四、背内郭的一个特点值得特别注意:比较前期开元钱的背内郭内缘都是有“铸口”的,但北宋带有移范特征的钱都没有“铸口”而只有“冲口”,说明这类宋钱的原模背内郭实际上是没有穿口设计的,类似一个实心小方块(我的原示意图里面是画错的,我在下面会再上传一张修改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