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如果此钱是用机制币翻铸的话,用机制钱作母的必要性的问题:
光绪年间,铜价上涨,手工铸钱已无利可图,致使许多钱局的小平钱大量减产,而且钱型渐趋薄小,然而民间的日常小额贸易仍然依赖铜钱,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洋务运动的催化下,钱局引进机制,广东省是此举较早的省份,正是因为铸钱难以盈利才引进机制的,岂有再将机制拿来作母翻铸钱币,以致本末倒置之理?所以,以机制钱作母翻铸钱币之举绝非官局所为;
然而因为机制币文字秀丽,又因为机制很好地发挥了铜板的延展性,与铸造钱相比,使用相同的铜材轧出的钱币钱型较大,所以民间很乐于接受,当然也不免成为私铸钱模仿的对象,其实,光绪宝广局钱正式开铸的版别几乎没有,所以可以模仿的也就几种机制币的几种版别;另外,官局铸钱是从铜材开采到成品的一条龙的生产,其间火耗较多,最终决算就可能发现铸钱亏本,民间则不同,对成品要求不高,又可能使用一些废铜材或销熔前代钱币来鼓铸,所以仍能获利。
以上就是民间取官版机制作母翻铸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也从另一个方向证明了我在前面的帖子里的看法:此钱为私铸钱。
再,这里又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不保留库平一钱字样,或者不用满文宝广的版别作母呢?我的解释是:钱币上多出几个文字的话,对于一枚钱来说无足轻重,对于批量生产来说是有影响的,何况私铸的此钱上标库平一钱也名不副实;另外,若是完全模仿这两种机制版中的某一种的话,与私铸钱并列时就很明显地相形见拙,所以要造出这种与两种机制版相似却不同的第三种版式,让过手的人以为是官局除机制二版后翻砂开铸的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