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9259 | 回复 59

    [讨论] 蒙古-元货币制度(草稿)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deep14
    论坛版主
    好评
    9
    差评
    0
    精华
    18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4-29
    楼主 发表于2016-05-04 11:17:25
    — (长春何纬) 设置高亮操作 (2016-05-04 11:27:55) —

    一,历史概述
       公元12世纪,蒙古高原生活着众多臣属于金国的蒙古部落,相互厮杀以争夺生存空间。随着金国的衰落蒙古部开始壮大,逐渐脱离金国的统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铁木真通过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于泰和六年(1206年)被各部落首领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经过一系列的对外扩张战争,蒙古汗国控制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地区,先后分封建立了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尔汗国。这四大汗国,以蒙古汗国为宗主国。
    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兵分三路入侵南宋,在攻打四川合州钓鱼城,被宋军砲石击中,重伤而死。阿里不哥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哈拉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府即后来元朝之上都,遗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月,忽必烈在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称大汗建元中统”,经过与阿里不哥四年的战争,夺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忽必烈统治下的蒙古汗国,逐渐推行“汉法”,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内战后,各汗国先后脱离独立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次年,元帝国建都于大都(今北京)。至元十三年(1276年),宋幼帝赵昺上表降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中国。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去世,庙号“世祖”。由于太子真金早逝,导致皇位在真金三子的脉系之间来回争夺,元帝国逐渐陷入衰退。至顺三年(1332年),经过近四十年的皇位混战,元武宗之孙妥懽帖睦尔即位为元顺帝(明朝谥号,北元庙号为“惠宗”)。
    元顺帝统治时期,民族矛盾与经济压迫达到临界点,南方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起义。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派徐达率明军攻陷元帝国首都大都(北京)。元顺帝仓惶北逃,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明建文四年(1402年),北元的属臣,吉尔吉斯部落首领鬼力赤,否认“黄金家族”的宗主权,最终篡位并改称“鞑靼”,北元灭亡。



    二,货币制度



    1 蒙古时期

       蒙古汗国扩张迅速,从游牧经济一跃而进入货币经济,因此它的货币制度带有实物经济成分,并且受到周边民族的影响非常明显。

    蒙古汗国在统一中国之前,控制丝路,大举西征,与中亚及欧洲接触密切,这些地区主要通行白银铸币;同期的金国,由于货币制度崩溃,民间交易已以白银为主要媒介。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白银率先成为蒙古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成分。

    目前发现的蒙古汗国时期的白银货币,主要有银锭与铸币两类。

    * 干支纪年的五十两银铤

    * 大朝通宝银钱{加盖族徽}

    由于中亚及欧洲对中国丝绸的需求旺盛,导致生丝与绸绢成为重要的经济物资,并使其在蒙古汗国具备了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功能。

    蒙古汗国时期,[url=http://baike.baidu.com/view/7457.htm][/url]对中国华北占领区的统治方式,是草原贵族原有的统治体系在农耕地区的延续。汉地户口,一部分直接领属于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给诸王、宗戚和勋臣。蒙古统治者把主持军事、财赋征敛的部分官员和监临各级地区的“达鲁花赤”派到华北,同时又以款服入质、领军从征、缴纳差发为条件,允许自金末战乱以来出现在北方的大小军阀世侯,继续行使在各自势力范围内的实际统治权。

    华北地区的货币制度,仍然以白银为主,宋金遗留下来的铜钱,大多被民众宝藏而很少参与流通,使得市面零用不足。于是地方军阀世侯,一方面发行地区性纸币,如何实1227年(丁亥年/南宋宝庆三年)在博州印置以生丝重量为计值单位的会子,刘肃1252年(壬子年/南宋淳祐十二年)在邢州发行楮币;另一方面,选取宋金时期铸造精美的铜钱,或直接作母钱,或仿制作新母钱,翻铸权银或权钞的铜钱作为“辅币”参与流通。

    * 政和通宝背半分

    * 泰和通宝折二型、折三型元铸

    * 支钞半分

     

    不仅地方军阀印发纸币,蒙古统治阶层,也在发行纸币。窝阔台(太宗)八年(1236年)发行以白银为计值单位的“交钞”;蒙哥(宪宗)继位元年(1251年),汉臣史辑提议立“银钞相权法”,以维持“交钞”稳定;蒙哥(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于京兆(今西安)印造发行“交钞”。

     

    总体来说,蒙古汗国这一时期的货币制度比较混乱,以白银、生丝为计值体系,以纸钞、白银、铜钱为流通手段,带有一定实物经济的色彩与地方割据的特征。

    稳如老狗 觉得赞
    离线 deep14
    论坛版主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8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4-29
    1楼 发表于2016-05-04 11:18:44

    2 忽必烈建立的币制
       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实行了币制改革,以统一北方汉地的混乱货币。
    先是发行“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位,以两为单位;“中统银货”,以白银为本位,以两为单位,分别收兑原有或以丝、或以银为计值的地方性纸币,以及蒙古汗国发行的以银为计值的“交钞”。
    但很快便更改“中统元宝交钞”的计值单位,以铜钱为准,一贯等于丝钞一两,二贯等于白银一两,废“中统银货”不用。
    正式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分为十等:(注,本文记述为简写,钞上所印原为大写)
    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
    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
    一贯、二贯。
    由于“中统钞”一贯等于原“丝钞”一两,所以元代史料中关于物价的记载,“贯”与“两”常常是通用的。又因为蒙古汗国最早的“交钞”是以白银为本位,白银通常是铸为五十两一锭的形式,所以“锭”成为一个单位词,代表“五十两”之意。
    举例说明:
       (银钞)一锭=(银钞)五十两=(丝钞)二锭=(丝钞)一百两
       (丝钞)一锭=(丝钞)五十两=(中统钞)一锭=(中统钞)五十两=(中统钞)五十贯
        至元十二年(1275年),添印二文、三文、五文三种小钞,称为“厘钞”,至元十五年(1278年)即以行用不便而罢废。
    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征服南宋,以中统钞收兑南宋旧纸币(收兑比率为1:50),废铜钱不用,禁民间买卖金银,使得中国的货币制度,自唐末以来得以统一。即以铜钱为计值单位的“中统钞”,成为全国唯一的法定流通货币。(注:云南地区兼用贝币,康藏地区兼用黄金与盐币。)
     
    * 扬州元宝五十两银锭
     
    元代纸钞不兑换金银铜钱,不限年限使用,破烂“昏钞”收取手续费后可以换给新钞,因此发行量累年递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物价相比十年前上涨了五至十倍,使得忽必烈不得不下令整治钞法。大臣僧格(桑哥)推荐了卢世荣。卢世荣的币制改革计划,触动了蒙古上层权势的利益,提出建议后不到四个月被劾入狱,币制改革无疾而终。
     
    * 至元通宝小平铜钱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由于连年对外用兵,开支浩大,钞法败坏,元朝下令发行新钞----“至元通行宝钞”,面值分为十一等,比“中统钞”增加了“五文”一等,一贯当“中统钞”五贯;二贯当白银一两;二十贯当黄金一两。“中统钞”贬值为原来的五分之一。元朝政府原计划收回全部“中统钞”,未能成功,于是“至元钞”与“中统钞”母子相权使用,官方各种岁赐、开支、饷军,都以“中统钞”为计价标准,民间各种物价大多也以“中统钞”来表示。
    这样的货币制度贯穿了元朝始终,除元武宗海山至大二年(1309年)的币制改革有一次波折外,一直执行到了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
     
        * 至元通行宝钞贰贯


    3 元武宗的币制改革

       “至元通行宝钞”发行后二十余年,发行量同“中统钞”一样不断膨胀,物价上涨严重。元武宗海山于至大二年(1309年)实行了一次重要的币制改革。

       (1)发行以白银为本位的“至大银钞”,自二厘至二两,分为十三等:

          二厘、三厘、五厘、

    一分、二分、三分、五分、

    一钱、二钱、三钱、五钱、

    一两、二两

    “至大银钞”一两=“至元钞”五贯=“中统钞”二十五贯=白银一两=黄金一钱=铜钱一千文(足)。并限期将“中统钞”全部兑换回收。

    (2)大规模铸造铜钱,汉文“至大通宝”,一文当银钞一厘;蒙文“大元通宝”,每枚当“至大通宝”十文,当银钞一分;恢复历代古钱的使用,每一千文(足)当银钞一两。

     

    * 至大通宝小平铜钱

    * 蒙文大元通宝折十铜钱

     

    “中统钞”与“至元钞”以铜钱为计值单位,虽然废除铜钱,使“贯”、“文”成为货币记值符号,但是元代的“贯”毕竟是继承于金国与南宋的铜钱货币制度,原意是“千”的意思。

    南宋的省陌制,七百七十为“贯”;金国官方的省陌制,八百为“贯”;金末混乱时期,民间的“短陌”一般以六百为“贯”,甚至五百为“贯”。因此“中统钞”与“至元钞”的“贯”,自一出现,即代表的是短陌制的“贯”,故它们与白银当值时,二贯当一两,隐含白银每两以铜钱实际计值在1000文~1600文足之间,接近1000文足。

    “至大银钞”以白银一两当铜钱1000文足,与“至元钞”发行时二贯(省)当银一两相差并不大。所以,“至元钞”在这次币制改革中,实际贬值为原来的五分之二;“中统钞”贬值为中统年间的二十五分之二。

    [justify]    此次币制改革,中国的货币制度接近于银本位制。铜钱与纸币兼行,对于增加纸币的信用度,有积极的意义。[/justify]

    [justify] [/justify]
    [justify]由于皇位争夺的政治原因,至大四年正月(1311年),武宗去世,继位的仁宗(武宗之弟)彻底罢废“至大银钞”和铜钱,恢复“中统钞”与“至元钞”,货币制度重新回到了武宗改革之前。不过,随后元仁宗放开民间买卖白银的限制,使白银在货币流通中的地位,从元朝中后期开始得以巩固。[/justify]

    [justify] [/justify]

    [justify]* 元代民间的银锭[/justify]

     

    4 元朝的庆典、纪念与庙宇钱

       元朝大部分时期里,铜钱都不是流通货币,但不代表这一时期内完全不铸铜钱。

    元朝官方铸有庆典性质的汉文、蒙文大钱;铸有纪念性质的,汉文或蒙文的年号小平、折二、折三铜钱,在宫廷与贵族之间把玩流传。

     

    * 元代纪念币

     

    元朝佛教在中国盛行,为统治阶层尊崇,皇家寺院遍布全国。具有特殊政治地位的寺院,铸造纪年号的庙宇钱以销售获利的情况,非常流行。

     

    * 元代庙宇钱

    — 此帖于 2016-05-04 11:20:06 被 deep14 编辑过 —
    离线 deep14
    论坛版主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8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4-29
    2楼 发表于2016-05-04 11:21:21

    5 元顺帝的币制改革
       至顺三年(1332年)元顺帝继位,此时距“中统钞”发行已有七十余年,距“至元钞”发行接近五十年。据彭信威先生《中国货币史》的统计,以“中统钞”为统计单位,以每年旧钞损耗5%为加权系数,换算累加所得元朝纸币发行量已达到8000万锭,合40亿贯。这还不包含忽必烈时期,赏赐钞版给创办海运有功的张瑄、朱清所印发的部分。
     
    如此巨大的发行量,使得以“中统钞”为准的物价,上涨至忽必烈统一南宋时的60~70倍。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决口,治水开支浩瀚,政府发行新钞之事提上了议程。
    至正十年(1350年),在右丞相脱脱主持下,元朝进行了最后一次了币制改革。
    (1)发行“至正钞”。
    “至正钞”一贯,当铜钱一千文;当“至元钞”二贯;当旧“中统钞”十贯。
         由于元朝各项政府收支与民间物价,都以“中统钞”为准,因此新的“至正钞”沿用原“中统钞”钞版,加盖“至正”年号于背面,所以史料中常常也称其为“中统钞”。此后,“至正钞”取代了旧“中统钞”作为计价标准的地位。
    (2)铸造“至正通宝”小平、折二、折三,三等铜钱,恢复历代古钱参与流通。
         * 至正通宝三等铜钱
              至正十年  (1350年)庚寅年,寅;
              至正十一年(1351年)辛卯年,卯;
              至正十二年(1352年)壬辰年,辰;
              至正十三年(1353年)癸巳年,巳;
              至正十四年(1354年)甲午年,午。
     
    在这个货币制度下,恢复铜钱流通“以实钞法”,有一定积极意义。“至正钞”等于是加盖了“至正”年号的“中统钞”,而这种新版“中统钞”沿承旧版“中统钞”的计价地位,使得钞面显示的各项物价,降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但是,随着南方农民起义运动此起彼伏,元朝政府军费开支直线上升,“至正钞”的发行量随之失控,美好的计划被现实击碎。至正十五年(1355年),主政的脱脱受到其他大臣的攻击和陷害,被革职流放云南,随后被矫诏赐死,元朝最后的寄托与希望也灰飞烟灭。大都(今北京)所铸“至正通宝”背蒙文天干纪年的三等铜钱,由此停铸。
     
    在江南地区的混战中,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逐渐与元朝达成默契;同时,元朝政府仍旧遥控着浙江、福建、两广等部分地区。南方地区的粮食,通过海运抵达北方,元朝所铸“至正通宝”则运回支付与赏赐。此外,东南地区也铸造了纪值或纪重的“至正通宝”铜钱。
     
    * 至正通宝纪值系列铜钱
     
    江西行省吉安路,铸造了“至正之宝-吉-权钞”系列铜钱。共分五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五分、伍钱。这里的“钱”、“分”并不是代表白银的重量。自“中统钞”正式发行以来,纸币面值为“贯”、“文”制,在官方和民间,“贯”与“两”(继承于生丝重量)一直是通用的,“中统钞”一贯也计为“中统钞”一两。这里权钞,指的是权取代了旧“中统钞”的“至正钞”。因此,权钞伍钱等于当“至正钞”伍百文,以此类推。
       
    * 至正之宝背吉权钞系列铜钱
    权钞伍钱     =“至正钞”伍钱     =“至正钞”伍佰文     ;
    权钞贰钱伍分 =“至正钞”贰钱伍分 =“至正钞”贰佰伍拾文 ;
    权钞壹钱伍分 =“至正钞”壹钱伍分 =“至正钞”壹佰伍拾文 ;
    权钞壹钱     =“至正钞”壹钱     =“至正钞”壹佰文     ;
    权钞伍分     =“至正钞”伍分     =“至正钞”伍拾文     ;
     
    至正十八年(1358年),战事紧迫,元朝政府将印钞权下放于陕西。随后两年,陕西铸造了纪年与记值的“至正通宝”铜钱,共有当五、当十两等。
     
    * 至正通宝纪年记值系列铜钱(图)
              至正十八年(1358年)戊戌年,戌;
              至正十九年(1359年)己亥年,亥。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军攻下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亡漠北,结束了元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6 元末起义军铸币
    元朝纸币崩溃,使得白银和铜钱重新走向前台,成为民间主要的流通货币。南方的起义军,为稳定经济、恢复生产、争夺民心,也开始铸造铜钱。
     
       (1)张士诚
    张士诚起家于盐贩首领,至正十四年(1354年)占据高邮,建国号大周,建元“天佑”。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攻陷平江(今苏州),迁都于此,以承天寺为宫署,并毁铜佛造像铸“天佑通宝”,共分四等币值,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天佑通宝”铸期不长,在张士诚次年称臣于元朝前后停铸。
     
    * “天佑通宝”铜钱四等
     
    (2)韩林儿
    至正十五年(1355年),红巾军首领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改元“龙凤”,铸“龙凤通宝”三等铜钱,小平、折二、折三。
     
    *“龙凤通宝”铜钱三等
    *“龙凤通宝”小平细字版,推测为奉韩林儿号令的义军势力所铸(朱元璋?)
    *“龙凤通宝”小平美制版,同上(徐寿辉?)
     
    (3)徐寿辉
    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率众起义于大别山,建国号“天完”,建元“治平”;
    至正十三年(1353年),复建都于汉阳,改元“太平”,目前发现的聚珍体折二型含银钱“太平通宝”,极有可能为徐氏所铸。
    至正十六年(1356年),改元“天启”。
    徐寿辉改元“天启”,史无明载,明万历年间曾出&土一件铜砝码,凿刻“吉安路天启三年造”,又《泰和旧志》载:“至正戊戌(至正十八年),红巾徐贞一陈友谅陷江西,下吉安、泰(太)和,称天启三年......”据此推算,至正十六年(1356年)为徐寿辉天启元年。徐氏“天启通宝”三等铜钱,应铸于至正十八年(1358年)占据江西以后。
    至正十九年(1359年),改元“天定”,铸“天定通宝”三等铜钱。  
         
    * “太平通宝”折二型含银钱(?)
    * “天启通宝”铜钱三等
    * “天定通宝”铜钱三等
     
    (4)陈友谅
         陈友谅原为徐寿辉部将,至正二十年(1360年)杀徐寿辉自立,建元“大义”,铸“大义通宝”三等铜钱。陈氏“弑主”而称“大义”,真是历史的讽刺!
     
    * “大义通宝”铜钱三等
     
    (说明:朱元璋建国前所铸“大中通宝”铜钱,在“明朝篇”中介绍。)


    三,币制总结

    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统一南北,以国家强权推动纸钞成为整个帝国的法定货币,禁止民间使用铜钱,禁止私下买卖金银,中国货币进入纯纸币时代。但是元朝政府疏于控制纸钞的发行量,纸钞购买力逐年下降,使得铜钱与白银在民间私下使用无法避免。

    元武宗改革币制,计划建立银、钱、钞三位并行的制度,虽然未能成功,但是随后元仁宗放开了民间交易白银的限制,使得白银逐渐走向货币前台。

    元顺帝为挽救陷入危机中的帝国,恢复铸造铜钱,钱、钞同时相权流通。但是在民间,铜钱和白银的购买力与信用度,远远高于纸钞。大势所趋,元帝国的灭亡无可避免,中国历史也走入了下一篇章。




     

    离线 都市回眸
    实名认证
    好评
    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4-16
    最后登录
    2024-01-26
    3楼 发表于2016-05-04 11:30:30

    好贴帖子

    身份已验证:张欣 上海闵行

    离线 古钱阁
    五级发帖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8-10-05
    最后登录
    2021-04-10
    4楼 发表于2016-05-04 11:32:07




    离线 卡卡西
    五级发帖
    好评
    212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2-27
    最后登录
    2024-05-10
    5楼 发表于2016-05-04 11:37:30

    学习

    离线 博泉居士
    实名认证
    好评
    3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2-01
    最后登录
    2024-05-09
    6楼 发表于2016-05-04 11:38:06

    学习

    信誉较好(2013-5-19提升)
    信誉好(2015-1-12提升)

    离线 金秋流云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04-17
    最后登录
    2022-07-10
    7楼 发表于2016-05-04 12:04:49

    学习学习

    离线 大西北
    实名认证
    好评
    13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8-05-16
    最后登录
    2024-05-11
    8楼 发表于2016-05-04 12:08:37

    支持研究

    2021-04-19 转正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6-18
    最后登录
    2024-05-03
    9楼 发表于2016-05-04 12:23:20

    好贴。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