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30313233343536373839下一页... 63 转到
    查看 199633 | 回复 626

    四百多篇古币入门~高手进阶~泉界新闻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7-30
    330楼 发表于2006-08-26 00:24:00

    丹凤工地挖出古钱窖 数百群众蜂拥刨铜钱(图)
    2006年07月01日12:54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本报商洛讯(记者申震)6月29日,丹凤县棣花镇李家湾村境内发现两处古钱窖,出土的大量铜钱被当地群众拿走。截至昨日下午6时,仍有数百人聚在发掘现场(如图),在土中刨寻钱币。






    昨日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商(州)界(牌)高速公路李家湾村施工现场,看到数百人在土中刨寻钱币。施工方经理说,29日下午4时许,挖掘机挖出钱窖,附近干活的村民听到消息后,全都跑过来抢拾,看到场面无法控制,他们就打电话报了警,警方和丹凤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赶到现场,驱散了群众,从地窖中清理出古钱。据丹凤县博物馆负责人刘凤皋介绍,他们赶到现场时,已有一部分古钱流失,两处地窖仅清理出200余枚钱币,这些钱均为铜质,有唐代的“开元通宝”、宋代的“崇宁重宝”、“政和通宝”和“元丰通宝”。据分析推测,该窖藏古钱是宋代以后当地富户人家躲战乱出逃时埋在地下的。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7-30
    331楼 发表于2006-08-26 00:25:00








    舟山考古发现陶钱(图)










    06/26/2006/09:54






      市文物办和市钱币学会专家在经过几个月的多方考证后,今天上午,正式对外宣称,舟山考古发现的9枚萧梁对文五铢陶钱为我国首次发现。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盛观熙介绍,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提供了世界上最早使用陶质仿制币的实例,因此,具有相当高的学术考古价值。
      今年4月3日,这批古币出土于普陀朱家尖的蜈蚣峙小山(该山在古代原本是一座无人居住的悬水小岛,直到解放后才经围海造地与另外十几座小岛连成今天的朱家尖岛)。经过市文物部门的整理和鉴别分析,此次出土的古币总枚数约6200枚,共有4大类30余个品种,除去部分砂土和残片,总量为12.3公斤左右。其中,最早的一种是西汉高后两年(前186)始铸的八铢半两,最晚的是南朝梁末天成元年至太平二年(555-557)铸造的萧梁对文五铢,两者铸期跨越超过740年。
      另外,专家们还发现,这批古币在入土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多数磨损较重,证明它们是经过长期流通使用的正式货币。这次发现的陶钱,币材较特殊。专家说,关于陶质钱币,则迄今尚未见历史记载和出土例证,由此,舟山发现的这些陶钱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这些陶钱共9枚,是市文物办馆员黄亮在细分萧梁对文五铢(铜铸)和对文五铢(冲凿改制)这两种钱币的过程中发现的。
     这些陶钱表面呈灰白色,由于窖藏钱币长期互相紧密叠压缘故,钱身大部或局部牢固沾粘绿色铜锈,钱面无轮无廓,背无轮但有内廓,面背较为平整,磨损程度高。而“五铢”两字多数可辨,背廓突出而规整。该钱币是经过一定温度焙烧而成,成本很低,无疑是货币使用大混乱时期的产物。
      专家们认为,这次舟山发现的陶钱不是冥币,而是一种仿真度极高的低值劣币,混杂在大量流通使用货币中,钱身表面的饰层在入土前已大部磨损,当系经过流通所致。综合分析认为,这些钱币制造的目的显然是为牟利而充当流通货币使用,至于当时何人制造,目前还难以判断。但无论如何,这些陶钱的发现,为我们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经济、社会状况等,增添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另据了解,在国外,从17世纪起,德国才有陶币使用的记载。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7-30
    332楼 发表于2006-08-26 00:42:00


    越南建立独立封建国家后,中国文化的影响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进一步加强。其原因有三。一是越南独立前,受中国文化1000多年的同化,奠定了越南古代文化发展的基础;二是越南立国后的统治阶级出于自身需要,积极主动的从中国汲取他们所需要的思想文化;三是越南土地私有制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封建社会有相同之处而不同于同时期东南亚国家,主要表现在其货币经济政策以中国历代货币经济政策为模本,并加以改造运用方面。使得越南吸收中国文化有了与之适应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接受了中国文化而又时时要表明“大越”是个独立的国家和足以自豪的民族心态,又是越南古代文化不同于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独立建立封建国家到封建国家的结束这一段历史时间,越南与中国历代政府时远时近,但总的说来大部分时间越南以奉中国做宗主国为荣。尤其是公元1454年中国明朝皇帝正式册封黎仁宗安南国王后,历代新君执政,只有得到中国政府的册封才能算是正统。作为中国的藩篱,越南统治者对中国称安南国王,而对内则自称大越皇帝。在越南货币上正反映了以上两重性的特征。如越南独立后铸造的钱币,沿用中国的方孔圆钱形式,而钱文采用兴宝、镇宝、大宝即是典型的例子。 钱学是史学的余脉,欲证其钱必先知其史。越南18世纪前,越南官方文字采用汉字及越南根据汉字创造的喃字。钱币上则一律采用汉字。自从18世纪法国殖民者在越南强力推行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后,越南文化逐渐脱离汉字文化圈。并造成了与汉文化的脱节。众所周知,越南独立几十年一直处于战争和准战争状态,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很少,资料更加难得。使得国人对越南的历史知之甚少,这些都应该是诸多泉友们对众多安南货币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越南国内改革开放,与中国交流日多。加之国内集钱热的兴起,有关安南钱的著述也有所出,国内现在比较有影响的有广西云南钱币学会合编的《越南历史货币》和华光普的《日本、朝鲜、越南古钱图录》。两书的排列顺序为编年性质。但以没能分出后铸仿铸钱为憾。笔者准备以越南历史为纲,以钱为目,以增加读者对越南历史钱币的兴趣。并以所见列出少、稀、罕、珍四等作为收藏评判标准,普品不再注明。本文分三部分: 历代正统王朝所铸货币   1、.966年,丁部零建大瞿越国,年号太平,开始建立独立封建国家。史称丁朝。立国12年(北宋开宝3年—太平兴国4年)。所铸有太平兴宝,“太”做“大”,背“丁”以记国姓。分光背、上丁、下丁和下反丁四种版别,上、下丁者少,其余稀。太平兴宝的铸造时间早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铸造的太平通宝;   2、980年,黎桓废丁部零之子以自立,立国29年,仍称大瞿越,史称前黎(时北宋雍熙年间)。铸有天福镇宝背“黎”。大“黎”者少,光背者稀. 3、1009年,前黎朝高级军官李公蕴夺取帝位,1054年改国号“大越”,史称李朝。李太祖铸顺天大宝背“月”字,用意未明,珍。 太宗(时北宋庆历年间)铸有明道元宝和天感元宝。明道元宝真书,文字遒劲。元字最后两笔分开,用于朝廷赏赐,少。有铁钱,稀。天感元宝真书,分光背和背“乾王”者,光背者用于朝廷赏赐,罕,后者是李太宗为爱子封王而铸造的纪念币,珍。 李朝共传8世,仅太祖、太宗铸钱。《越南历史货币》一书尚将传世的天符通宝、大定通宝、正隆元宝、治平通宝等钱根据年号归与李朝,但看实物应属越南中晚期所铸; 4、1225年,辅国太尉陈承发动政变,逼李昭皇禅位。建立陈朝。 陈太宗铸有建中通宝、政平通宝,均珍(时南宋宝庆元年—淳佑十年),安南建中远远少于唐建中。太宗还有元丰年号。安南钱中元丰钱版别甚多,但文字风格均不与陈朝相类。陈朝是否铸元丰通宝还有待以后出土实物证明。 陈圣宗铸有绍隆通宝,铸造不精。有面背四决者,均珍。 《大越史记全书》有载陈明宗“大庆十年十一月铸铅钱”。应是越南史载官铸铅钱之始,惜一直未见实物。所见有陈明宗所铸开泰元宝(元泰定年间),分光背和背陈两大类,光背者版别较多,罕,背陈者珍。 陈裕宗铸有绍丰元宝、通宝,大治元宝、通宝钱。(元至正年间)以上两年号钱版别极多。绍丰元宝有行、篆、草书体,有一种隶书钱背铸有“十五”应为记年,均罕,有背陈者,珍。通宝背陈者罕,其余稀;大治元宝隶书双挑者罕,其它稀,通宝有背元者、篆书大字双脚上挑者(即日本人称“蛸大治”者罕),其他稀。 1369年,陈裕宗殁,无嗣。立外人杨日礼为嗣,年号大定(明洪武2年)。铸有大定通宝,少。至此,以后的陈朝君王因与南方占城国多次发生战争,加之国内多次发生农民起义,致使国力衰败,无力铸钱。 5、1400年,胡氏代陈,国号大虞,史称胡朝(明建文2年)。元年铸圣元通宝,有真篆两种,少。之后胡朝效法宋、元纸币政策,在全国推广“通宝会钞”纸币,不再铸钱。1407年中国明朝出兵灭胡。在越南广置府县。越南又归入中国统治。其时流通有中国铸造的洪武、永乐、宣德、弘治诸小平钱。6、1418年,清化地主黎利在越南北部兰山起兵反明,于1427年迫使明军退出越南。1428年,黎利终于统一越南,定都河内,国号大越,史称后黎朝(1428-1789)。后黎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铸钱质量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这一时期,是越南历史的黄金时代。黎太祖顺天年间铸顺天元宝小平,制作规整,钱缘略宽。与李朝的顺天大宝不同。版别根据文字分数种,少。黎太宗铸绍平通宝和大宝通宝,大宝通宝大字大样者罕,其他版别稀。黎仁宗铸大和通宝、延宁通宝。版式亦多,延宁皿丁宁版稀。1459年黎宜民杀胞弟仁宗篡位,在位一年,铸天兴通宝,铸造极精,少。1460年众大臣推翻黎宜民后拥太宗次子黎圣宗为帝。铸有光顺通宝图,洪德通宝,铸造极精,为安南钱品中最易得者。黎宪宗铸有景统通宝,精美厚重,有大小字版别。 黎威穆帝铸有端庆通宝,仿景统通宝,更为厚重,少。大字者稀。黎襄翼帝铸有洪顺通宝,楷书精整。 黎昭宗铸有光绍通宝,楷书精整,稀。1527年,太师安兴王莫登庸逼后黎恭皇禅位,以越南北部河内为都,建立莫氏政权,控制北方。1533年,后黎朝武将阮氏在越南中部清化拥立黎昭宗子黎宁为黎庄宗,自掌实权,同莫氏对抗。这一段历史越南史称“南北朝”时期。1592年,南方势力击败莫氏,结束南北朝。从南北朝开始了越南历史上货币发行流通最为混乱的时期。黎朝和莫朝的货币将分别介绍:A、 后黎朝末期:1533年后黎庄宗铸元和通宝,通字真书,其他三字篆书,少。与日本元和不同。 1573年,权臣郑检弑主立英宗子,为世宗,世宗铸嘉泰通宝,少。与南宋嘉泰不同。 神宗于1658年注永寿通宝和永寿之宝,永寿通宝版别繁多,流入中国也多,均常见。永寿之宝稀。裕宗铸有永盛通宝,有几种版别,其中有背“巳”以干支记年者。尚有保泰通宝亦为裕宗所铸。背星月文等版别,少。显宗年号景兴,在位四十六年,在位期间广开钱厂,钱文、版别众多,与中国南宋嘉定铁钱可以媲美。景兴通宝背文繁多,主要分纪年与纪地者。以干支记年者稀,数字纪年者少。纪地者以“西”、“太”、“帛”、“昌”者少。景兴二十三年后,改通宝二字为杂宝。有“巨、泉、永、至、正、用、大、中、太、内、顺、全”诸宝,每种宝文又以文字、背文分诸多版别。其中“大宝”背北折二大样稀,“中宝”稀,“内宝”少。景兴年间又铸有通宝大钱,背有龙、龙凤及其他吉祥图案者。为官铸赏赐钱,稀。愍宗铸有昭统通宝,阔缘明显,版别多,铜质较杂。一般有单字背文,两字背文者稀。1786年,西山起义军攻占河内,推翻后黎朝的统治,黎愍宗逃到广西,要求中国干涉。1788年,清廷派孙士毅率军20万出兵越南,打败而归。清军在越南铸有乾隆通宝背汉文安南小平钱供军队使用,有两种版别,少。B、 莫朝(1527-1592):莫太祖铸有明德通宝铜钱。有多种版别,均少。莫太宗铸有大正通宝铜钱,少。 莫福海铸有广和通宝,楷书对读。稀。传世有篆书小钱,应是后铸。以上铸品均有后黎朝中期钱币形制精整的风格。莫福源铸有光宝通宝,楷书对读,阔缘薄小,罕。后黎朝击败莫氏政权,主要*大将郑松和阮潢的力量。1592年郑松攻占河内后,控制军政大权。阮潢则在1600年定都顺化,称广南王。郑氏挟天子以令天下,阮氏则要勤王。双方在维护黎氏王朝的幌子下,打了数十年内战。1692年北方郑氏由于内部不稳固,停止进攻阮氏政权。越南再次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阮氏政权也铸造有大量钱币。7、1771年,南方农民在阮岳、阮侣、阮惠三兄弟的领导下,发动西山起义,口号是“劫福济贫”。1777年,亡阮氏政权,阮潢家族后裔阮福映逃跑。1778年,阮岳称国王,国号泰德,同年占领顺化,1786年攻下河内,统一越南。1787年,阮岳在归仁称帝,封阮侣、阮惠为王,三分国土,鼎足治理。 A、 阮岳铸有泰德通宝和明德通宝。 泰德通宝为年号钱,背草书万岁者系为庆祝阮岳称帝所铸。 明德通宝为吉语钱,文字、版别仿泰德,与莫朝明德不同,有锌钱,少 。1793年,阮岳在与阮福映的战斗中阵亡,其子率部归附阮惠之子阮 光瓒。西山政权恢复表面统一。 B、1788年,阮惠在河内称帝,建元光中。西山政权宣告正式分裂。次年,中国政府正式册封其为安南国王。阮惠铸有光中通宝和光中大宝。两者版别繁多,有合背、重轮、背字、背四月者,均多见,光中通宝背篆书安南者少。 C、1792年,阮光瓒继阮惠位,铸有景盛通宝、大宝和宝兴通宝。景盛通宝仿光中,版式复杂,多见。景盛年间还铸有景兴通宝大花钱,稀。景兴大宝少。宝兴通宝珍。 8、1802年,阮福映在法国人的帮助下俘获阮光瓒,西山政权灭亡。阮福映建立了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改元嘉隆,史称世祖。越南封建王朝的尊孔崇儒,在阮朝前期达到极盛。阮世祖铸有嘉隆通宝铜、锌(当时称白铅)钱(图4)。铜钱根据大小、文字、背文分很多版别,背篆书“六分”者为铜钱。背楷书“七分”者为锌钱。背篆书“太平”者少,应为吉语钱。 阮圣祖(1820-1841)铸有明命通宝小平铜钱、锌钱,并开始铸造美号大钱。美号大钱铜质,正面钱文“明命通宝”。背面选中国传统经典四书五经中反映儒家思想的文字作为铭文,有四字和八字者,以一当百,均稀。嘉隆、明命时期大力推广锌钱,尤其明命帝“铅钱之用,富户既不敢私藏,而邻国来商者又不敢带回。此钱流通非但利于民,亦利于国,乃自然只利也”的经济思想应深受中国五代南楚高郁关于铅铁钱货币政策的启发。 阮宪祖(1841-1847)铸有绍治通宝小平铜钱、锌钱和美号大铜钱。小平铜钱常见。锌钱有背河内者,稀。美号大铜钱,稀。 朊翼祖(1848-1883)铸有嗣德通宝小平铜钱、锌钱、美号大铜钱、嗣德宝钞和嗣德重宝几品,小平版式多样,背记地者少,还有嗣德通宝小平背后“六文”者,指值锌钱六枚。锌钱有光背和记地者。美号大铜钱,稀。值得一提的是嗣德宝钞的出现。嗣德14年,阮朝根据清咸丰宝钞的发行方法,发行了铜钱式的嗣德宝钞。共分六等,背文从准十文至准六十文。所比也是指当锌钱十枚至六十枚。所见有两种,一为根据嗣德14年重量标准铸造的重钱,罕。一为合乎嗣德23年重量标准铸造的轻钱。稀。嗣德重宝背安南八文者,有铜锌两种,均罕。 阮简宗阮福昊(1884)由于与法国殖民者签定《顺化条约》卖国,朝野气愤,即位不到一年就被大臣所废。铸有建福通宝铜钱、锌钱。均珍。 阮宜帝阮福明1884年6月接位,改年号咸宜。铸有咸宜通宝铜钱。薄小,背有记值“六文”。罕。由于阮福明不甘心听命于法国殖民主义者,于1885年7月5日发动顺化起义,但有于准备不充分而失败。法国人把阮福升扶上帝位,改元同庆。 阮景宗(1886-1889)铸有同庆通宝铜钱,分大小样,分别值锌钱6枚与10枚。大样者少。有薄型美号大钱,稀。 成泰帝阮福昭(1890-1906)铸有成泰通宝,分光背、六文、十文三种。六文者稀。 维新帝阮福晃(1907-1916)铸有维新通宝,背十文。由于阮福晃不愿做傀儡,参与越南光复会起义的策划,被法国殖民者逮捕流放。 启定帝阮福旭(1916-1925)早期铸有启定通宝铜钱,少。以后大量铸造机制小钱,数量很大。 保大帝阮永瑞上台后(1926-1945),铸有保大通宝,有小平、背十文、机制三种。均常见。其中宋体字者稀。1945年8月30日,保大帝向越南独立同盟的代表交出权利,宣布退位。保大帝的下台,标志着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的结束。同时也宣告着汉字方孔钱正式退出越南的历史舞台。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7-30
    333楼 发表于2006-08-26 00:47:00

    钱币的清洗与保存
    收藏者手中的硬币表面总会因年代的久远和流通使用而留下痕迹,如金属变黑,出现腐蚀斑点和脏物。有些收藏者希望清洗这些硬币,恢复失去的光泽,这是非常自然的。遗憾的是完全恢复古旧硬币品质的方法并不存在。而且,在没有钱币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清洗本身常常会对硬币带来损伤,最终破坏其外表,致使任何方法都不可能恢复。为了确信哪些硬币需要清洗,怎样清洗可以使硬币获得中等以上品相,这需要一定的经验。在开始清洗自己的收藏品之前,最好是先用非收藏用的硬币做几个试验,只有在获得了一些经验以后,你才可以对不满意的硬币进行清洗,以期获得相对满意的结果。 1、金币的清洗方法  金币实际上是不需要清洗的。万一弄脏的话,只需将其放在温肥皂水中清洗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洗,放在两块柔软的布中吸干水份即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摩擦动作,不管是清洗时,还是在吸干水份时。甚至连软布都会在抛光的币面上留下细小的划痕。  2、银币的清洗方法   清洗银币的方法首先取决于银币的氧化程度及其成色。在高含银量的银合金表面生成的氧化物与在低含银量的银合金表面生成的氧化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如果高含银量的硬币长期放置在地下,或者遭受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其表面会生成很厚的一层氧化物,这时应将硬币在氨水溶液中浸泡1小时(成份:水90%和浓氨水10%)。如果没有氨水溶液,也可以调制碳酸钠溶液(将30克食用纯碱溶解于100克水中)代替。将硬币置于溶液中几个小时,直至氧化物完全溶解。  如果高含银量的银币只是受到轻微氧化,那么最好用氨水溶液加碳酸钠溶液和牙膏调制成糊状来清洗。这种糊状物用手摸起来应该柔软并且没有细小的硬颗粒。方法是用手指或者用柔软的刷子将其轻轻涂在硬币表面,待氧化物溶解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以铜作为中间合金的低含银量银币在严重氧化时会变成绿色。清洗这种硬币,最好用5%的稀硫酸溶液清洗。当绿锈层溶解并退去后,再采用清洗高含银量银币的方法进行清洗。但如果银币表面的氧化物很均匀,就在可不必清洗掉。  3、黄铜币的清洗方法   时间常常会在铜币的表面留下一层氧化物,这层氧化物根据其产生的环境和年代而表现为棕褐色、深绿色或黑色。如果氧化物均匀而金属未受到锈蚀,那么最好不要清洗。因为均匀的氧化层使铜币具有与其发行年代相称的外表,而且还能使铜币不易再受锈蚀。对于具有均匀氧化层的铜币唯一可做的事就是:在温热的肥皂水中洗净油脂和汗渍。在清洗时不要用力擦洗,以免损坏氧化层。  清洗已氧化的硬币最好使用反应缓慢的溶液(如5%的稀硫酸溶液),它能逐渐洗掉因锈蚀而损坏的硬币表层,并使其完好部分不受损伤。硬币在溶液中浸泡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硬币的表面状态:即氧化程度。氧化层越暗越厚,浸泡的时间就应越长。氧化严重的硬币可以在溶液中浸泡几个昼夜,氧化轻微的硬币则只需浸几个小时。在浸泡过程中还可以用软布在温热的水流中清洗已溶解的氧化 物,以便溶液能更好地作用于新暴露出的锈蚀层。清洗时应该记住:要戴上橡胶手套,用镊子夹住硬币在溶液中清洗。经过清洗以后,硬币的品质能得以提高,但对于清洗后暴露出来的腐蚀凹坑和擦痕应有所心理准备。只有在有了经验以后,才可以作出决定:硬币是否值得清洗?清洗是否会损坏硬币?而且硬币清洗以后,是否会连同氧化物一起将硬币图案的细微部位也洗掉?   4、青铜币的清洗方法   青铜币的清洗方法与黄铜币一样。在硬币的表面预先涂上少许牙膏,放在温热的水中清洗更容易使硬币恢复光泽。  不要用强硫酸或硝酸溶液清洗铜币和银币。这种溶液在洗去氧化物的同时,也会毁坏硬币本身,特别是硬币图案的细微部分。  如果青铜币和铜镍合金币锈蚀严重(硬币表面有均匀的黑色、暗绿色的氧化层或者很厚的黑壳),那么可以用强硫酸或硝酸溶液将其清洗掉。当然,这种清洗方法只是对那些没有特别价值的硬币而言的。  清洗过程如下:将硝酸倒在玻璃器皿里,另外准备好苏打水。用镊子将硬币放入硝酸溶液,氧化物很快被溶解掉。硬币表面一洗干净,马上就用镊子将硬币夹起放入苏打水中。然后可以用手拿出硬币,仔细用温水冲洗并擦干。需要指出的是:硝酸在去掉氧化物的同时,也使硬币表面变得麻麻点点。  清洗过的铜币看起来有些不太自然。随着时间的流逝,铜币仍会发黑并重新出现氧化层。但是,我们仍然不能保证铜币会生成均匀的新氧化层,硬币表面不会出现黑色的斑点。所以,清洗过的铜币最好能自然地生成古色古香的氧化层,给人以年代久远的感觉。  使硬币自然产生氧化层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干净的没有油脂的硬币放入10%的连二亚硫酸盐溶液中浸泡10—20秒。取出后冲洗干净,用软布擦干。经过连二亚硫酸盐溶液浸泡过的铜币便会发出令人愉快的青铜光泽,而且一般再也不会被锈蚀。  在硬币表面涂上清漆有助于铜币和铜镍合金币的保存。最好用有光泽的家俱清漆,用丙酮很容易将其清洗下来。  新硬币(银、铜、铜镍合金、黄铜币)在装入收藏盒之前,应将手指碰到过的地方清洗干净。我们发现,锈蚀总是从手碰过的地方开始产生的。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7-30
    334楼 发表于2006-08-26 00:53:00

    2003年重庆嘉陵江捞出古钱5吨
    发现
      “这批宋代钱币的发现归功于60年一遇的嘉陵江枯水。”合川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罗仕杰告诉记者,今年嘉陵江进入枯水季节后,水位比往年下降了许多。以往此段流域的江心位置部分区域已能见底。一个星期前,村里几个农妇在岸边洗衣服,在一块暴露在水面的礁石下捡到几枚外圆内方的古钱币。03年4月9日,一艘渡江机动船驶到这里,船的摇杆不慎滑落江中。船员在跳下水寻找摇杆时,竟在水底隐约看到大堆钱币。得到消息的合川文物保管所紧急派人到现场勘察,经判断,这些钱币是北宋钱币。
      打捞
      合川文物保管所在向市文物局汇报同时,火速联系当地航运部门打捞队展开水底打捞行动。潜水员介绍,发现钱币的地方水深有2—3米,水底暗礁嶙峋,钱币就散落在这些礁石的缝隙中。记者在船上囤积的钱币堆里看到,这些钱币有大有小,大的直径约4厘米,小的直径约1厘米,均为铜质。文物保管所所长刘智告诉记者,经初步捡选,发现有“崇宁重宝”、“皇宋通宝”、“绍圣元宝”等20余种年号的钱币,几乎涵盖了北宋各个时期。由于“流水不腐”,钱币保存完好。打捞出的钱币总重量5吨,数量之多全国罕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7-30
    335楼 发表于2006-08-26 03:00:00





    彭信威和他的史学巨著——写在《中国货币史》出版50周年之际






                   作者:崔鲸涛(中华建筑报社)     已故著名货币史学家、钱币学家彭信威教授(1907-1967)的鸿篇巨制《中国货币史》第一版于1954年由上海群联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整整50年。作为彭信威的敬慕者和彭著的读者,笔者草成此文,以示纪念。  一  随着辛亥革命废除帝制,方孔铜钱结束了它的流通历史。民国初期,生活于江西省安福县西乡农家的彭信威正是不懂世事的年龄,父母和祖父母讲述的一个个关于铜钱的故事使他对铜钱产生了强烈兴趣,开始收集铜钱。童年时代萌发的兴趣和集钱活动最终使彭信威建立了一座中国货币史研究的里程碑。  走出江西农村后,彭信威先后留学日本高等师范学校和英国伦敦大学。归国后,在复旦大学任教,担任《和平日报》记者,并以记者身份出席了第一届联合国大会。他还出任过香港中国银行襄理之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社科院任教授之职。对中国货币文化的热爱与痴情,使他节衣缩食,几乎把全部收入用于收集钱币实物,以从事中国货币史的研究。尽管如此,他所买到的钱币实物也不是很多。因此,有学者说,彭信威研究货币,但不收藏货币。实际情况是,他虽然想尽量多收集一些钱币实物以供研究之用,但无财力像大收藏家那样去收藏大量货币。由于他的人品有口皆碑,他成了上海大收藏家罗伯昭等人的挚友,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了研究中国货币史的诸多方便条件。  彭信威曾发誓:《中国货币史》一天不出版,就一天不结婚。1954年,《中国货币史》终于在上海付梓问世。但是,在彭信威看来,他的中国货币史专著的出版绝非工作的结束,而是这项研究工作的新起点。所以,第一版问世后,他又用10年时间不断补充校正他的专著。195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货币史》的第二版(修订补充版),1965年出版了第三版(第二次修订补充版)。《中国货币史》第三版出版后的第二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由于第三版精装本的封面是黑色的,这部巨著被打成“大毒草”,彭信威也因此成了“反动学术权威”,惨遭迫害,于1967年永远告别了他所热爱的中国货币史学术研究事业。  关于这位为中国货币史和中国钱币学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工作的学者的生平资料,目前能够找到的非常之少。难怪彭著《中国货币史》英译本的译者卡普兰(Edward H. Kaplan)说:除了作者在前言中自述的情况之外,译者对作者本人及其著述的其他情况一无所知。  二  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第三版于198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但不久即脱销。现在,在网上检索这部巨著时,我们经常能够见到一些求购此书的启事。一位前辈学者告诉笔者,前些年有位浙江的钱币学和货币史学者在北京一次就买了一个包装(12本)的《中国货币史》1988年重印本,作为礼物分送给大陆和台湾的学者。因为,在一些研究中国货币史和钱币学的学者看来,彭著是这个领域的权威著作。现在,学术论著的被引次数问题在一些论文中常被提及。笔者读书不多,但在中国货币史、钱币学、考古学、中国经济史、中国通史等领域的文献(包括中文和英文的专著和论文)中常常见到文献作者援引彭著货币史的情况。正是这一情况促使笔者阅读了彭著《中国货币史》。  这里应该特别提及的是,十年前美国即出版了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的英文译本(A Monetary History of China)。西华盛顿大学的资深汉学家卡普兰先生(Edward H. Kaplan)在美国国家人文学科基金会资助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完成了这一中国现代学术名著的英译工作,英译本于1994年由西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刊行。英文译本出版后,一些美国的学术期刊和学会出版物(如Journal of East Asian Numismatics,Oriental Numismatic Society Newsletter等)相继对之做了评价和介绍。他们说,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是这一领域的任何语言版本的著作中唯一的最重要的作品。亦即,彭著是中国货币史研究领域中的权威著作。彭著的英译本普遍入藏于英美和欧洲非英语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英译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本很快即脱销,目前销售的是1998年的重印本)。  卡普兰先生热情地把近百万言的彭著介绍给西方学术界,对此,我们深表敬意。但是,在纪念彭著出版50周年的时候,笔者应该指出卡普兰的英译本中出现了大量的令人遗憾的误译问题(笔者已在《传统文化的悲哀——中国传统文化西译的个案调查》一文中约略提及英译本的误译问题,此文发布于学术批评网史学评论专栏)。  在英译本出版的1994年,为了纪念《中国货币史》出版40周年,彰显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和钱币学领域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上海造币厂铸造发行了一枚铜质纪念章。纪念章的正面镌刻着彭信威的正面浮雕像和环形铭文“货币史学家钱币学家彭信威教授,1907-1967”,背面镌刻的是他的巨著《中国货币史》图案和他的名言“中国货币文化的光芒照耀了周围世界”。今天,我们可以说:彭信威史著的光芒照耀了世界中国货币史学界。  三  在学风浮躁、学术垃圾充斥出版领域的今天,彭信威应该成为学者的一面镜子。笔者认为,彭信威在为人为学方面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人们思考。  第一,彭信威极端热爱自己的学术事业,对研究对象怀有极其强烈的兴趣,从未把学术研究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有学者文称,有时他为一顿早餐发愁,有时却不惜花二两半黄金买下一枚稀有钱币,供研究之用。这与当今的某些学者用科研基金炮制学术垃圾或巧立名目变相私分科研经费的行为形成鲜明对照。对于这一类学者而言,彭信威是一面镜子。  第二,彭信威对自己的作品反复加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从童年收集钱币实物到完成第三版的修订补充工作,彭信威耗去了50年的心血。这对于今天那些一年写几十篇所谓“论文”或一年写一本甚至几本所谓“专著”的学者,是一个极好的教训。从彭信威著作在国家图书馆的入藏情况看,彭信威的著作只有三种:《中国货币史》(一、二、三版),《封建中国的高利贷》(1957年出版,实为论文,因其篇幅总计只有17页),《银行学》( 1944年出版,彭信威与薛嘉万共同编著)。此外,国图还藏有彭信威于1933年所编辑的期刊《读书中学》。这就是国图所收藏的彭信威的全部著述。作为一个读者,笔者乐于阅读彭著《中国货币史》这种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以从中获取理论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营养,而决不去阅读那种粗制滥造的学术垃圾。就此而言,应该提倡“一本书主义”——一位学者以其一生之力为学术殿堂提供一份传世精品。  第三,彭信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地对待自己的作品和科学研究成果。例如,彭信威在其货币史巨著中曾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钱币学说的历史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首次提出了“中国钱币学”这一概念(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近20年中,这一学科已初步形成自身的理论框架,并被《辞海》1999年修订版的修订者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纳入所增设的词条之中),但是,他并不认为他的中国钱币学说史的研究工作有何了不起。他在书中曾说到,应该对中国钱币学史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由别人写出一部中国钱币学史著作。这种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精神,对于今天那些动辄声称自己的研究结果国内领先或国际领先的学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7-30
    336楼 发表于2006-08-26 03:50:00





    “崇宁通宝”的传说







    作者:明光泉刘
       话说北宋崇宁年间,宋徽宗某夜梦中神游,来到现代,只见高楼大厦无不华丽富贵,街灯霓虹更是满目璀璨,不仅对九百年后的世间变化惊讶不已。徽宗心想,这后人无论穿着打扮,还是日膳饮食交通,都和我宋朝大不相同,光是眼前这般,也是我代和前朝所远不能及的,足可见当今社会体制之完善,后人所具智慧之发达!    徽宗游历之处,所见所闻与宋朝无有相同,徽宗不仅思考到,按说这历史之发展,必是一朝接一朝更替发展所致,不曾想这世上发展仅仅九百年,就似这般发达,更不知前朝之事物、我宋朝的文化之精粹是否还遗留一二。    想到此处。徽宗便仔细在世间寻访有关宋朝的文物遗迹,行至河南巩义市附近,只见地面散布土丘数座,土丘前均立石像数尊,便驻足细看,惊讶到:“此乃我宋朝先帝之寝陵,此时已近千年之后,尚且安存,料想必是得到当今世人之保护。”遂又巡视一翻,见宋朝各帝陵皆是如此,于是一一祭拜,至神宗赵顼陵前,只见封土残存,尚余护陵武官石像两尊、石兽两只,虽脚下已辟为农田,但气氛依旧安宁静至,徽宗不仅落跪陶然大哭道:“父王,儿以为依世间变化,父王及我宋朝先帝的寝陵恐不能保存千年,孰料却得到如此好的保护,让儿臣能有幸于此刻祭拜父王和先帝的在天之灵。也可见后人对我宋朝先辈之人的尊重!”    再说徽宗拜祭了宋陵之后,心中感慨万分,想这后人必定是学取了我宋朝文化之精华,才能有此发展,所以不忘历史,善待先人之陵寝也有可能。    徽宗游历中见各地皆有“博物馆”字样的建筑,其房屋样式风格尚有些古时之风,便前往细看,果然馆内皆是古人之器物,被一一陈列于此,供当今世人参观欣赏,然而宋朝之物并不多见。行至一处,见一图画甚觉熟悉,仔细一看,画中图案为十八只白鹤飞旋于宫銮屋顶之上,屋顶的左右鸱尾上还各站着一只,加起来一共二十只白鹤,徽宗惊呼:“此乃我二十岁时所做画作,竟被保存至今。”又细看其上,有印文十余方,想必数百年间,定辗转被各家所藏,作印为记,只可惜这印记红斑,污了画面,遂叹气离去!    行至一大城,见一市场内喧闹非常,时有人捧着仿似古代之器物往来其中,不觉好奇,近观是一古玩市场,只见各器物多有精美异常者,唯无人问津购买,细察,方知只有真正古器物才有可观的交易,后人趋于利益,对古物进行仿制,然后拿来此处叫卖。偶有不辨真伪着,用重金购取仿制之物;也有不识古物者,毫厘便售,买假售亏多是常见,一些精明的商贩,熟于此道,往往多渔利,此种形式的市场,在宋朝是没有的。徽宗正想至此处,忽闻一商贩叫卖一书,名曰《北宋钱币》,取来一看,但见宋朝各帝所铸钱币之资料尽收其中,且一一附图,详细尽至。不由得连连赞叹当今世人之文化爱好!自语道:“想我宋朝极为重视钱币制度,而当今世人也如此重视,并著书传世,可见我宋朝之钱币对后人影响之深远!”    徽宗心想,我朝已至崇宁五年,如此书所述,我且看看下一年号书中如何称呼,寡人已想多时,都不曾有一个好的称呼,于是翻阅所见,是为“大观”,正欲往后再看,细想,这世间发展自有定数,我若过早知及,只恐事态变化,足以影响历史规律!正想至此,只见身旁一处摊贩处放置若干古钱,一位少年手执一枚古钱,在依照一本书中的图谱逐一查对。徽宗不免好奇,贴近一看,书中钱币图样皆为“崇宁通宝”。徽宗想到,我朝正在铸行“崇宁通宝”钱,以行用天下,却不料今时今日做了后人把玩之物。便取该书一本,一旁细阅。    徽宗心想,定是我这崇宁通宝钱文俊美,铸工精湛,后人才如此喜爱。于是继续翻阅书中,见其写道:崇宁通宝,钱文为徽宗御书瘦金体,铁划银钩,深具骨秀格清之气韵,书法超妙绝伦,堪称币文楷书之巅峰。世人评此为“宋代第一泉”。见此论断,徽宗感慨道:“寡人擅习书画,亲题钱文铸大钱行世,一是希望可以影响世人之多习书法,增进学识;二是精美之钱,民间必喜用,不曾想此钱竟被后世之人更视为珍爱!”    徽宗发现书中钱文多有大相径庭者,均被一一区分,冠之以名,心想寡人亲笔所书之“崇宁通宝”钱文不过十余次,这书中却录有数百种之多,且均被视为宋徽宗瘦金书,不由笑道:“看来当今世人智慧虽极发达,但对我宋朝文化也有不了解者。我宋朝各帝王皆是文优笔秀,从最初太祖亲书钱文铸行于世开始,直至我代历经七帝一百四十六年,无不是有皇上亲笔题写钱文,铸行天下,至我为止,宋朝经济较先朝已是发展至极,虽先朝所铸钱币甚多,仍不足为民间行用,所以我宋朝历代均以铸钱为重,如今,铸钱工厂已遍布天下,日夜浇铸不停,我所书钱文,必送至各工厂,寡人御笔定不能频繁抄录多份钱文发送各地,所以寡人书写以后,就交由御府画院由众学生仔细临摹,然后从临摹作品中选取优秀的临摹钱文,连同寡人亲书御笔钱文一同交由铸钱官发放各地铸钱工厂,这些学生多是京城官员,书画功底较深,但临摹寡人的瘦金书钱文也多有不同,因此造就了一些钱文的差别,如此琳琅满目的钱文,岂能是寡人一人所书!”    徽宗又看到书中每一种钱文下均有价格,遂一一比较,看至图零零一处,不免大笑,曰:“此文乃我皇后所书,用笔娇柔细谨,竟被列为之首,冠之以铁母,更被视为珍品,实属有趣矣!”    又看至图九十九处,叹道:“此文乃寡人的学生临笔,用笔壅肥,文与钱体极不对称,初铸便废,后人却视之珍品,唉!”    见至图一百零七,徽宗笑道:“这才是寡人亲笔所书的钱文!”细看定价,远不足刚才皇后所书钱文以及那学生临摹之作。于是认真翻阅,发现凡是文字异样、丑陋者,皆标之以珍稀和高价;而自己亲书钱文俊美者皆普通无异,不由感慨万分,心中不悦,便合去了书本,不再观之!    徽宗梦醒,忆及梦中神游所见,不仅感叹世事变换之大观。又想起那书中钱文之事,甚是不明为何自己让世人称赞的手书瘦金体钱文在后人眼里的价值远不及那皇后娟秀的字体,甚至连那学生临摹并遭废弃的钱文都比之不及!不仅龙颜不悦。    公元一一零七年,宋徽宗改年号为“大观”,停铸“崇宁通宝”钱,废除御府画院临摹钱文之制度,所用钱文“大观通宝”皆御笔亲书,交由各地浇子务浇铸“大观通宝”钱。    据后人记载:大观通宝,宋徽宗大观元年始铸,钱文为宋徽宗亲书瘦金体,形制精美,不逊于崇宁通宝……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7-30
    337楼 发表于2006-08-26 04:04:00





    一地制币 多有不同








       新疆银币素以版式丰富、风格独特而备受海内外集币爱好者青睐。新疆银币制作工艺有手工敲制和机制之分,纪年有回历、公历之别,币文有汉文、维文之异,铸币局有迪化(乌鲁木齐)、喀什、阿克苏、叶尔羌、和阗(今和田)、库车之不同,面值有计重(两、钱)和计值(圆、分)之区分。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清代、民国相当一段时间内货币混杂流通,表现在银币制作上也有币文、笔画、图饰、边凿、暗记均有不同差别。
       如图,清代南疆喀什造币局制造的两枚光绪、宣统银币,虽为一地制作却有诸多不同之处,光绪币面文为“光绪元宝”,宣统币面文为“宣统银币”。
       光绪制币局称“喀什”,宣统制币局称“喀什造”。光绪币面值写作“伍”放币面下首,宣统币面值写作“五”放在币面左右。老维文回历纪年光绪币列左右,宣统币列下首。币背盘龙光绪正位,宣统移位旋转45度。
       惟一稍同的币面中心圆点、珠圈也有直径大小差别。晚清喀什造币局当时是全疆最大造币局,制币纹样尚且如此,其他造币局制币版式、模式更多。
       一位与我常常有联系的西北泉友告诉我,他收集新疆银币有细微差别的据称200多种,但最近仍有新版式发现,由此可见新疆银币还有深化细研的新课题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7-30
    338楼 发表于2006-08-26 04:08:00

     




    和田马钱的独特风采








       1900年至1916年,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三次深入新疆腹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戡查,掠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有铜质和田马钱187枚,铅质和田马钱2枚,被陈列在大英博物馆里,蜚声海外。
       和田居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端,是块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绿洲,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必经要冲,早在汉朝以前,就建立了地方民族政权,称于阗国。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65年至73年),该国兼并了葱岭以南13个小国而称雄南疆并归顺中国。
       该国于公元73年自班超到达以后至3世纪末,制造了一种圆形无孔的钱币,该钱是以希腊货币为原型,用打压法制造而成,钱分大小两种,大钱作廿四铢,小钱作六铢,一面是一匹马或骆驼图案,周围有一圈亻去卢文(亻去卢文原流行于印度西北部,后传入塔里木盆地,成为于阗国的官方文字),因大多数发现于和田地区,故俗称和田马钱。
       笔者于数年前集藏铅质和田马钱二枚,今介绍如下。
       图1正面为右侧行走马,右腿抬起,姿态生动逼真,图1背面外廓重轮,中间为长方满穿,穿内有“廿四”两字,穿的两侧分列倒书“金”和“朱”字即廿四铢,皆篆书,最大外径26毫米,厚2毫米,重9.5克。
       图2正面是一匹右侧行走的双峰骆驼,右腿抬起,头上还扎着布带,昂首阔步,形神兼备,周围似有一圈符号,但漫漶欠清,图2背面上端是个“六”字,左侧是个“铢”字,右侧是个“钱”字,皆篆书,即六铢钱,两字的中间夹了一个符号,酷似新疆维吾尔族姑娘的舞姿,对此符号有“元”、“方”、“先”字等多种解释,至今泉家尚未达成共识,而成为不解之谜。最大钱径26.2毫米,厚2.7毫米,重11克,钱文流畅。
       这两枚铅钱包浆呈铁色,古朴苍老、和润老熟有光泽,图文欠清,系长期流通久经摩挲和自然氧化所形成的品相,而与赝品迥然不同,可能制作于于阗国后期,即公元3世纪末,亻去卢文停止使用以后。
       我还见过两枚铜质和田马钱,外圆有亻去卢文,意为大王矩伽罗、王中之王、伊那婆之(钱货)。大钱重廿四铢,外径24毫米,重8.3克,小钱重六铢,外径22毫米,重5.3克,那两枚钱图像尚真,制作精致,品相上美。
       和田马钱是古代丝绸之路货币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中西货币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展现了我国西域货币的千古风采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7-30
    339楼 发表于2006-08-26 04:08:00

     




    和田马钱的独特风采








       1900年至1916年,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三次深入新疆腹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戡查,掠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有铜质和田马钱187枚,铅质和田马钱2枚,被陈列在大英博物馆里,蜚声海外。
       和田居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端,是块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绿洲,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必经要冲,早在汉朝以前,就建立了地方民族政权,称于阗国。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65年至73年),该国兼并了葱岭以南13个小国而称雄南疆并归顺中国。
       该国于公元73年自班超到达以后至3世纪末,制造了一种圆形无孔的钱币,该钱是以希腊货币为原型,用打压法制造而成,钱分大小两种,大钱作廿四铢,小钱作六铢,一面是一匹马或骆驼图案,周围有一圈亻去卢文(亻去卢文原流行于印度西北部,后传入塔里木盆地,成为于阗国的官方文字),因大多数发现于和田地区,故俗称和田马钱。
       笔者于数年前集藏铅质和田马钱二枚,今介绍如下。
       图1正面为右侧行走马,右腿抬起,姿态生动逼真,图1背面外廓重轮,中间为长方满穿,穿内有“廿四”两字,穿的两侧分列倒书“金”和“朱”字即廿四铢,皆篆书,最大外径26毫米,厚2毫米,重9.5克。
       图2正面是一匹右侧行走的双峰骆驼,右腿抬起,头上还扎着布带,昂首阔步,形神兼备,周围似有一圈符号,但漫漶欠清,图2背面上端是个“六”字,左侧是个“铢”字,右侧是个“钱”字,皆篆书,即六铢钱,两字的中间夹了一个符号,酷似新疆维吾尔族姑娘的舞姿,对此符号有“元”、“方”、“先”字等多种解释,至今泉家尚未达成共识,而成为不解之谜。最大钱径26.2毫米,厚2.7毫米,重11克,钱文流畅。
       这两枚铅钱包浆呈铁色,古朴苍老、和润老熟有光泽,图文欠清,系长期流通久经摩挲和自然氧化所形成的品相,而与赝品迥然不同,可能制作于于阗国后期,即公元3世纪末,亻去卢文停止使用以后。
       我还见过两枚铜质和田马钱,外圆有亻去卢文,意为大王矩伽罗、王中之王、伊那婆之(钱货)。大钱重廿四铢,外径24毫米,重8.3克,小钱重六铢,外径22毫米,重5.3克,那两枚钱图像尚真,制作精致,品相上美。
       和田马钱是古代丝绸之路货币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中西货币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展现了我国西域货币的千古风采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30313233343536373839下一页... 63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