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8192021222324252627下一页... 63 转到
    查看 198681 | 回复 626

    四百多篇古币入门~高手进阶~泉界新闻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在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10楼 发表于2006-08-19 19:07:00

    爱古文 爱古钱币收藏 透过钱眼窥测历史

    一枚枚带有铜锈的古钱币记载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华夏历史。从贝壳到铜钱,从齐国的刀币到咸丰年间的大钱,在26年的收藏古钱币生涯中,田漂汉对这些宝贝如醉如痴;徜徉于几千枚辛苦收集来的古钱币中,收藏期间的酸甜苦辣让田漂汉的人生充满了情趣。  年近50岁的田漂汉,在古钱币收藏界来说收藏历史并不是最长的,但是对他个人来讲,这种收藏爱好使他的人生丰富多彩。田漂汉说,收藏古钱币他看中的是上面的古文字,从中可以研究远去的历史。  1978年,田漂汉去外地出差,偶然得到了几枚长有铜锈的古钱币,古钱币的样式及其上面的古文字让他一看就入了迷,从此,他便与收藏古钱币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收藏数量的增加,田漂汉开始有系统地研究古钱币,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置身于古钱币的海洋中寻找历史。在我国古代,贝币之后的鱼币、磬币是不是一种货币,这个问题仍在业界存有争论。经过大量细致的研究,田漂汉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在许多人看来,鱼币、磬币属于青铜件或殉葬品,但是田漂汉认为这些货币仍旧是一种钱币。  从夏商周到秦始皇统一货币期间的历史中,田漂汉收集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古钱币。他有从贝币、玉币、石币到齐国的大刀币、梁魏等国钱币以至到秦半两钱币共上百种。他从古钱币上文字的背后,看到了当时深厚的社会及文化背景。  唐朝钱币几乎收全  为了收藏古钱币,26年来田漂汉下了无数功夫。只要有时间,他便起早到市场淘宝,时间一长,摊上的小贩都成了他的朋友,只要有好货就给他留着。为了找到更有研究价值的古钱币,田漂汉更是下到郊县寻访,甚至到全国各地四处淘宝。  功夫不负有心人,田漂汉在后来的系统收藏中,几乎把唐朝各个朝代的钱币有系统地攒到了一起,为研究唐朝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活及社会变迁提供了绝好的素材。从唐朝早期的开元通宝,到后来的大小乾元通宝……各种钱币洋洋大观。清咸丰时期,清王朝江河日下,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直接影响到了经济,朝廷废小钱变大钱,钱面值从几十到成百上千甚至到万。田漂汉说,他所收藏的咸丰时代近30个造币局发行的钱币,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了当时的历史。

    在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11楼 发表于2006-08-19 19:07:00

    千万件中国文物在海外

    淘宝兵团向海外的出击,再度引发人们对海外中国文物的兴趣。据估计,目前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达1000万件之多。本报推出专题,盘点各国博物馆中的中华文物现状,以及国宝回流的途径。   中国民间代表团赴日本淘宝之旅,引起了人们对流散海外国宝的关注热潮。那么,流散在海外的中国国宝到底有多少?它们是如何流散到海外的?我们又能通过何种途径让其回流?回流国宝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呢?  海外中国文物超千万件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这些流失的中国文物大多数散落民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则是另一个数字:在47个国家的200 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  一家国外的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的来源很多,有些是捐赠的,有些是拍卖会上得到的,有些是向收藏者收购的。不能说国外博物馆所藏的中国文物都是被掠夺、盗掘、盗凿出去的。而且,即使是被掠夺、走私出去的文物,国外博物馆也不是行为主体。对此有个国际通用说法叫作“善意收藏”。而另外一类则被划归“流失文物”,指的是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这百余年间,因战争抢掠、盗凿、盗掘等不道德和非法手段而流失到海外的中国文物。  这些文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呢?日本和东南亚有不少。英国大英博物馆的藏品超过600万件,其中收藏的中国文物共计2万多件,有许多是珍品、孤品。其中青铜器包括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书画以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为引人注目,此外还有苏轼《墨竹图》,而上世纪由斯坦因带往英国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极其重要的珍品。这些极品的中国文物不要说普通的中国人,就连专业的研究机构也非常难看到,因为大英博物馆不会将如此珍贵的文物轻易示人。  美国史密森机构有16座博物馆、美术馆和国家动物园,是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系统。史密森总共收藏逾1.42亿件世界各个国家艺术品和标本。仅就中国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的史密森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    流散文物  如何“回流”  流散海外的文物回国用“收回”是不太合适的,专家认为用“回流”比较妥当。  中国民间文物基金会明确提出了民间抢救流失海外文物的三种方式:回赠、回购、追讨。2003年7月5日,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就启动了“国宝工程”,目前正在开展的“海外淘宝行动”都是典型的例子。  民间文物回流的第一种方式是个人购买。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允许民间通过购买、拍卖等多种方式取得文物,并可依法流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宝回归的进程。截至2005年4月,国内十余家著名文物拍卖企业中,海归文物已占全部拍品的50%以上,成交额超过全部拍品成交额的60%。2005年4月10日,流失海外逾百年的“咸阳宫”战国青铜鼎回到了祖国。它是由法国人高美斯发起创建的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在海外购得,无偿捐赠给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  民间文物回流的第二种方式是个人捐赠。2005年10月,旅美华人陈哲敬先生携龙门石窟北魏时期雕琢的古阳洞高树龛主佛的佛首,和唐代火顶洞左肋侍菩萨的头像等文物回到了龙门,让阔别已久的佛雕得以身首重聚。1991年陈先生为购这两件佛头几乎倾家荡产。这两尊佛头价值上千万元人民币,但他一一拒绝了其他海外组织和私人以天价购买的请求,践行了捐赠的诺言。2006年3月17日,台湾著名学者李敖也将一本珍贵的《乾隆题〈王著书千字文〉》,捐赠给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民间文物回流的第三种方式是追讨。2002年,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与文博界专家、社会知名人士等共同创意的“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北京成立。“不是每个藏有中国文物的国外博物馆馆藏的每件中国文物,都在讨还之列。”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总干事王维明说。  国家文物回流的第一种方式是追索。对非法出境的文物,世界各国少有重金赎回的先例。普遍的做法是依据法律和道义的原则,锲而不舍地竭力追索。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甚至不惜采用强硬的外交手段。2000年6月,在英国访问的希腊外长乔治·帕潘德里欧,正式要求英国归还现存于大英博物馆中的希腊著名历史文物———巴特农神庙像。希腊一直表示这些神像是被非法掠夺到英国的,而英国则坚持认为是通过“合法途径”得到的。这一因追索被掠夺文物而引起的外交纠纷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国家文物回流的第二种方式是收购。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总理即批准从香港购回著名的《中秋帖》和《伯远帖》。1998 年,上海图书馆从嘉德拍卖公司购回流散海外的《翁氏藏书》。2002年国家又从中贸圣佳拍卖公司购回流失在日本的米芾《研山铭》。自2002年,“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启动4年来,已成功购回文物图书(善)本、瓷器、青铜器、家具、玉器等各类珍贵文物203件(套),珍贵皮影文物6万件。    流散文物回家有多难?  然而,流散文物的回归之路真的很难。  首先是法律上的障碍。实际上,中国民间一直在进行抢救流失海外文物的工作,曾经也跟大英博物馆接触过,但大英博物馆的意见很明确,他们认为这些文物都是通过合法途径买的,没有义务归还。而他们的根据则是四年前所谓的“18国公约”。2002年12月9日,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8家欧美博物馆,联合发表《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反对将艺术品特别是古代文物归还原属国。这份公约给我们抢救海外流失文物制造重重困难。  其次是个人购买的陷阱。近年国际文物市场在拍卖中国文物时屡有欺诈之举,或卖方雇托,或海外文物贩子相互勾结,哄抬爆炒文物价格,使买方最终蒙受重大损失。  第三是个人捐赠的机制缺失。美国华人陈哲敬先生的7件文物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一位业内人士称“不可估量”。但国家只象征性地向陈先生支付了一笔经费,尽管这笔钱只是文物价格的零头,但由于属于有偿捐赠,社会上产生了一些非议,认为他应该无偿捐赠,这让陈先生有些黯然。陈先生的好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汤池在接受北京一家媒体采访时说:“国内有些人认为爱国华侨在国外都一定是十分显赫,捐赠文物也应该是大手笔。但实际上,陈先生是靠雕塑和制作蜡像为生,在美国的生活也十分拮据。但出于对祖国文物的热爱,他宁愿负债也要买下来。我们看重的应该是这种爱国情,而不要过多去追究物质回报的问题。”  最后,流失文物回归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问题。尽管现在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行情好了,但是国内藏家的财力与国外藏家相比,还差了一个档次。每年5000万元的财政划拨,面对动辄天价的文物市场,无异于杯水车薪。现阶段国家只能重点收购少量有代表性的、文物艺术价值极

    在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12楼 发表于2006-08-19 19:08:00




    古钱币收藏投资 以稀为珍兼顾品相











      中国古钱成千上万,其中最具投资收藏价值的是稀有的古钱币。春秋时代“空首平肩弧足”式布币之所以能卖到数千元、上万元,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们的年代久远,更主要的还在于这类钱品极其稀少。
      北宋钱币与辽钱流通于同一时代,但辽钱稀少,相对来说比北宋钱币要贵重得多。南宋晚于北宋,但南宋的钱币一般比北宋的要珍贵,也是由于南宋的钱币流传于世的少于北宋的钱币。
      同一朝代的钱币价格相差悬殊,也取决于它们存世的多寡。以南宋而言,高宗时“建炎元宝”铸量就很少,重宝亦不多;孝宗时有隆兴、乾道、纯熙、淳熙四种年号钱,而隆兴折二钱更为少见;宁宗时,铸庆元、嘉泰、开禧、嘉定四种年号钱及“圣宋重宝”铁钱, “开禧通宝”折十型背利大钱现仅存二品。毫无疑问,越是属于这种情况的古钱,其身价就越高。

      珍稀的古钱还包括特殊版别的古钱。所谓特殊的版别,是说同一种钱由于不同时地的铸钱常带有各自的特征,甚至包括因为刻版的错误而形成的有特殊标记的古钱。收藏者一般都喜欢追求一些特殊而少见的版别,而随处可见的版别却不受青睐,市场上售价也很低。西汉时流通的五铢是普通而易见的古钱,如果不是形制特殊,往往是卖不上价的,但假若是在刻版与铸造时发生误差而造成的变形、叠字的五铢钱,反而能卖上好价钱。清代距今最近,但并不是所有的清钱都不值钱,有些版别特殊、铸量稀少的清钱也十分难得。
      投资于古钱,固然要注重其存世的多寡,但有些古钱属于重要铸币,尽管其数量不算太少,品级仍然很高。如王莽造的金错刀和契刀这两品就很有投资收藏价值。它们在铸币史上有特殊的意义,制作又非常精美,因而价值等级是很高的。至于以币值等级、背文铸地、不同字体、一朝年号、不同版别等搜集组合起来的“套子钱”,那就更加宝贵了。比如王莽的“六泉”、“十布”配齐,无论何时何地均能卖上好价钱。
      此外,投资古钱还要注意看它的品相。品相是指古钱本身的锈蚀程度及钱文、轮廓的清晰程度。一枚古钱既稀有,同时又具备良好的品相,那是再好没有的了。钱文虽然特殊,如果面目不清,锈成一团,收藏价值和珍贵程度就会大大降低。

    在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13楼 发表于2006-08-19 19:08:00





    伪币可以做为古钱币收藏的反面教材
















       前不久我遇到几位泉友,他们对买的几枚古钱币恨得咬牙切齿,有的说每看到它就恶心,有的说一想到它就痛心,甚至说把它们统统丢到卫生间才安心。
       可我却不这样认为,伪币既是花钱买来的,更是自己宝贵教训的结晶,不妨将它们另类收藏,作为古钱币收藏的反面教材,其作用可大着呢!全国十大收藏家之一的钱币名人余榴梁,就收藏有代表性的伪币而著《古钱真赝对比》;《中国古币》作者张志中收藏伪币后编有《伪品掠影》,我因受这两位钱币前辈的启迪,将自己初期收藏的伪币制成拓图,编了个供自己研究的《假币拓图集》,并收集整理了《收藏拍卖导报》每期“行家估价”栏目中的伪币图片。
       从我另类收藏的伪币中,我发现了一些伪币的特征和“魔法”,大致总结出五种。
       一是翻砂作伪。翻砂的伪品一般比真品小,钱文模糊不清,这是用真钱或其他类似模型翻铸的。因其采用的模型不可能是雕母或母钱,只需听其有无尖哨音便能识别。
       二是伪锈作伪。真古币一般锈迹斑驳、缤纷自然;无硬锈者即有一层晶莹的天然氧化层,它们根植在钱币上,捻不掉、煮不掉。而伪锈则不然,有的是用碳火烧的伪红锈,全身通红无光泽;有的将伪币埋在潮湿的土里生绿锈,其锈往往阴湿,一脸的“阴阳怪气”;有的用煤烟熏黑伪币后再上蜡光,装扮成传世黑漆古,用手指一捻,或用指甲轻轻地一刮,指甲上便有黑末。
       三是杂铜作伪。真青铜币有深红、淡红、水红、青白、微黄等多种,杂铜铸造的伪币则红不红、黄不黄,色泽模棱两可;黄铜有淡黄、金黄之分,而伪品则黄而不淡、金而不黄。这就需要熟练掌握各个朝代的铜质铜色特点,同时也可从伪币铜质粗糙和肉眼可见的砂眼上辨认。
       四是改刻作伪。改刻的伪币特征:不伦不类,给人以“珍品”问世的“惊喜”;文字呆板,与真品书法风格不符;有刀刻痕迹,作伪者将伪品在石板上研磨,给人以钢丝刷除过锈的假象等。
       五是铜、银元翻砂作伪。翻砂作伪在铜、银元伪品中较常见。凡铜、银元钱体上有气泡、砂眼且材质浮松、钱文模糊压力不够者,均是翻砂的伪品。因铜、银元均属机铸,不可能有密集的小颗粒。
       古币收藏的不断升温,使得假古币大量充斥市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做伪钱的专业户,形成了铸造、运输、销售一条龙“三包”服务。据传有位全国知名的某大博物馆钱币专家,在西安花几千元买回了一枚假刀币,“马失前蹄”后又转手卖出,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所以,不慎买了些伪币,大可不必觉得“恶心”、“痛心”,将它们全丢掉才安心!要炼就一双识假的“火眼金睛”,只有将买到的伪币收藏起来研究,才能做到“以毒攻毒”,从而在伪币面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在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14楼 发表于2006-08-19 19:08:00

    古钱币,其形制之多,门类之杂可谓数不胜数。价格低,保真率高,使得近年来收藏队伍不断扩大———
    古钱币收藏 诠释钱生钱(图)
     






      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岁月的涤荡,古钱币收藏日益受到投资



    者的青睐。但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稀世珍品却往往踪迹难寻,可遇不可求,因此,要想稳稳地在钱币收藏上获益,还得明白一些“钱生钱”的奥秘。
      ■小钱自有小玩法
      常在西安市的八仙庵、小东门等收藏品交易市场里转悠的老马,是位公认的“专家”,与其他“杂家”不同的是,自老马的爷爷起,便开始琢磨钱币收藏的事,而且是代代相传,几乎不碰字画、古玩等其他东西。
      在老马看来,刚入行的收藏爱好者往往只重视大钱的收集,认为只有大钱才有价值,才能罩得住脸,比如“大观通宝”、“泰和重宝”、“至正通宝”、“洪武通宝”、“天启通宝”、“咸丰通宝”等都是折五型以上的大钱,数量稀少,较难得到。玩这类钱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资金实力是不行的,即便手里有这类钱也得遇到个既识货又大方的买主,才能有赚头。
      另一方面,古钱币中大量的都是小钱,这里面不乏珍品、上品,比如“古泉五十名珍”中,就有“太夏真兴”、“永光”、“景和”、“咸通玄宝”、“广政通宝”、“大蜀通宝”、“大齐通宝”、“乾亨通宝”、“应感通宝”、“皇统元宝”、“中统元宝”等小钱近二十种。这些钱虽然珍贵,但在市场上还有一定存量,要得到它们不算太难,关键是要找到品相好的货,脱手自然十分容易。
      ■是古钱总会发光
      在老马的收藏品中,名贵钱币的数量并不占多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古钱总会发光。因为名钱的价值比普通钱高,所以价格自然昂贵。虽然祖上三代人都致力于此,但收藏起来也时感力不从心。而有些古钱币,虽没有列入珍品之列,却由于传世的数量较少,因而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尤其是未来增值的可能性很大。比如,背面刻有“陕”字的“宣和通宝”、背面刻有“户”字的“万历通宝”及背面刻有“京”字的“崇祯通宝”等,这些刻字说明了当时这批钱币的铸造地点、流通地域或特定用途,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这类古钱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如果发现了,应像对待珍品钱币那样收集、收藏,千万不要错过机会。
      另外,老马还特别推荐大家留心铁钱和铅锡钱。由于铜钱是古代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只有在政权动荡或战乱频繁的时候,中央政府或诸侯国才会铸造少量铁钱和铅锡钱来应付局面。这类钱币能够流传至今的已不多见,尤其是铁钱,经过多年风化腐蚀,锈迹斑斑,有的已经很难辨认,因此,许多人都认为其不会有收藏价值。但实际上,在目前古钱币市场中,品相一般的铁钱和铅锡钱,其价格已远远高于铜钱。尤其是那些在特殊年代出现,流通范围比较小的,未来的价值肯定会大幅攀升。本报记者 剧澜
       ■相关链接
      古钱币收藏八忌
      一忌缺乏恒心,朝三暮四。一个有水平的收藏家,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都是数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结果。
      二忌好高骛远,门类求全。在收藏过程中,要先易后难,先粗后精,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珍罕稀品。
      三忌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收藏之物,一旦看中,就应当机立断。
      四忌粗心大意,盲目购进。目前古玩市场鱼龙混杂,必须细心谨慎,特别对较为珍贵之物,更要仔细从事。
      五忌玩物丧志,影响本职。业余收藏者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而要摆正位置,不能本末倒置。玩物不丧志,是当今收藏新风尚。
      六忌不遵法规,不讲道德。收藏者必须遵纪守法,切不可见利忘法。人品重于藏品。
      七忌只藏不学,夜郎自大。收藏贵在研究,只藏不学,与保管员无异。小有成果便炫耀自己,不求进取,更是井中之蛙。
      八忌束之高阁,秘不示人。藏品不发挥其社会效益,无异于抓住金钱不放的守财奴。天涯<--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岁月的涤荡,古钱币收藏日益受到投资



    者的青睐。但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稀世珍品却往往踪迹难寻,可遇不可求,因此,要想稳稳地在钱币收藏上获益,还得明白一些“钱生钱”的奥秘。
      ■小钱自有小玩法
      常在西安市的八仙庵、小东门等收藏品交易市场里转悠的老马,是位公认的“专家”,与其他“杂家”不同的是,自老马的爷爷起,便开始琢磨钱币收藏的事,而且是代代相传,几乎不碰字画、古玩等其他东西。
      在老马看来,刚入行的收藏爱好者往往只重视大钱的收集,认为只有大钱才有价值,才能罩得住脸,比如“大观通宝”、“泰和重宝”、“至正通宝”、“洪武通宝”、“天启通宝”、“咸丰通宝”等都是折五型以上的大钱,数量稀少,较难得到。玩这类钱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资金实力是不行的,即便手里有这类钱也得遇到个既识货又大方的买主,才能有赚头。
      另一方面,古钱币中大量的都是小钱,这里面不乏珍品、上品,比如“古泉五十名珍”中,就有“太夏真兴”、“永光”、“景和”、“咸通玄宝”、“广政通宝”、“大蜀通宝”、“大齐通宝”、“乾亨通宝”、“应感通宝”、“皇统元宝”、“中统元宝”等小钱近二十种。这些钱虽然珍贵,但在市场上还有一定存量,要得到它们不算太难,关键是要找到品相好的货,脱手自然十分容易。
      ■是古钱总会发光
      在老马的收藏品中,名贵钱币的数量并不占多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古钱总会发光。因为名钱的价值比普通钱高,所以价格自然昂贵。虽然祖上三代人都致力于此,但收藏起来也时感力不从心。而有些古钱币,虽没有列入珍品之列,却由于传世的数量较少,因而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尤其是未来增值的可能性很大。比如,背面刻有“陕”字的“宣和通宝”、背面刻有“户”字的“万历通宝”及背面刻有“京”字的“崇祯通宝”等,这些刻字说明了当时这批钱币的铸造地点、流通地域或特定用途,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这类古钱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如果发现了,应像对待珍品钱币那样收集、收藏,千万不要错过机会。
      另外,老马还特别推荐大家留心铁钱和铅锡钱。由于铜钱是古代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只有在政权动荡或战乱频繁的时候,中央政府或诸侯国才会铸造少量铁钱和铅锡钱来应付局面。这类钱币能够流传至今的已不多见,尤其是铁钱,经过多年风化腐蚀,锈迹斑斑,有的已经很难辨认,因此,许多人都认为其不会有收藏价值。但实际上,在目前古钱币市场中,品相一般的铁钱和铅锡钱,其价格已远远高于铜钱。尤其是那些在特殊年代出现,流通范围比较小的,未来的价值肯定会大幅攀升。本报记者 剧澜
       ■相关链接
      古钱币收藏八忌
      一忌缺乏恒心,朝三暮四。一个有水平的收藏家,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都是数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结果。
      二忌好高骛远,门类求全。在收藏过程中,要先易后难,先粗后精,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珍罕稀品。
      三忌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收藏之物,一旦看中,就应当机立断。
      四忌粗心大意,盲目购进。目前古玩市场鱼龙混杂,必须细心谨慎,特别对较为珍贵之物,更要仔细从事。
      五忌玩物丧志,影响本职。业余收藏者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而要摆正位置,不能本末倒置。玩物不丧志,是当今收藏新风尚。
      六忌不遵法规,不讲道德。收藏者必须遵纪守法,切不可见利忘法。人品重于藏品。
      七忌只藏不学,夜郎自大。收藏贵在研究,只藏不学,与保管员无异。小有成果便炫耀自己,不求进取,更是井中之蛙。
      八忌束之高阁,秘不示人。藏品不发挥其社会效益,无异于抓住金钱不放的守财奴。

    在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15楼 发表于2006-08-19 19:09:00

    古钱币有以下优势:   一、安全性。古币是金属铸币,不受气候、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可以长期存在,且占地小。   二、观赏性。形形色色的古钱币,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于一体,极具观赏性,欣赏之余又是一种文化熏陶。   三、文化性。古钱币是一种文化载体。它的形制、文字等既受社会生产和文化活动的影响,又可揭示社会生产力的变化。在搜集古币时,可以获得文化熏陶,增加历史与文化知识。   四、增值性。古钱币历经几千年,数量越来越少,十年前见到的北宋钱币和清代钱币不过几角钱一枚,今均已增值十倍以上,且仍在不断攀升。   鉴于以上的优势,再加之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状态不断改善,这是收藏品增值发展的基础。投资古钱币收藏大有可为。   我国钱币收藏曾出现过三次较大的热潮。   我国古钱币收藏的第一个热潮,出现在距今250多年前的清乾隆时期。这股热潮到鸦片战争,受战乱的影响才逐渐降温,前后大约持续了七八十年。   我国钱币收藏的第二个热潮出现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的钱币收藏中心是在江浙、特别是上海一带。这次钱币收藏热也是受日本 侵华战乱而降温的。   我国钱币收藏的第三次热潮,出现于八十年代,北京首次成立了中国钱币学会,接着各省地陆续成立了省级钱币学会。据报载,全国收藏钱币的人数仅次于集邮者。在世界各国的收藏者中,钱币收藏也是名列前茅的。现在许多国家都以邮币为收藏目标。

    在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16楼 发表于2006-08-19 19:09:00

    古钱币收藏不要忽视咸丰当十!!咸丰当十的魅力咸丰当十钱币的铸造局很多,据载泉,源,直,蓟,德,河,济,晋,陕,鞏,苏,安,浙,昌,福,武,南,桂,川,云,东,黔,迪,伊,阿克苏,叶尔羌,库车等钱局均有铸造,这在咸丰各种大钱里也算最完全的系列了,当然其中各局的铸造数量悬殊很大,稀少者很难看到且价格很高,普通者虽然目前还经常有售价格也已见涨幅但数量却也日见减少,偶尔有漏儿,多是泉友之间互易余缺之举。咸丰当十以其诸多特色吸引着古钱币爱好者,甚至于不懂古钱币的“圈外人士”,都是因其具有其它钱币的不可比拟的魅力所致。由于咸丰当十钱币属于大型古钱币,而且多局、多版、多字体、多纹记、多材质等,不仅是初学者的宠爱,也是专家研究的对象,还是一般人把玩的掌中物呢。魅力所在,听笔者一一道来。其一,钱局全和数量多是咸丰当十的最大魅力。所谓钱局全和数量多,就是说咸丰期间几乎所有钱局均铸当十,而且版别多样,开始不用花费多么大的工夫就会小有收获,渐渐深入也只是需要假以时日便能够初具规模,一大批传世的美品,降一个标准是一大批古旧的大钱,排列起来就很“壮观”,再细细地读着它们不同的钱局:泉,源,直,河,晋,陕,鞏,苏,浙,昌,福,武,桂,川,云,东,黔等等,或者其间还有不少大小不等的版别,就甚是惬意。自然,蓟,德,济,安,南,伊是相对少或者绝对少的,那需要高昂的花费,一些稀少珍贵的版别更是令人望而却步,那不是初学者和一般爱好者所能够买得起的,只是那些一般品就足够收藏者欣赏和研究的了,因为这些相对比较常见的咸丰当十具有一定的数量啊,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俗话说:曲高和寡,倘若真的是个别孤品,或者仅见品,或者“大十珍”,或者……那只能用这句诗来形容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除非大款,除非转手,除非孤注一掷,除非“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还敢想呢?象笔者这么历来时运不济、逢赌即输、买奖不中的主儿,是绝对不敢想也不去想的,所以更加感觉到咸丰当十普通钱币具备的全与多的魅力。其二,两个差别是咸丰当十的另外一大魅力。所谓两个差别是指地域差价和城乡差价,一般地说,产地的东西便宜些,这在网络和交流频繁的今天似乎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咸丰当十就有,因为一些参加“交易会”的泉友不愿意携带这些“低档”钱币,又重又无利,所以咸丰当十交流数量相对较少,依然存在地域差价;由于古钱币的日益“深入人心”,收藏价值早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农村也已经翻遍了床底下、梁上头、田边地头,甚至掘地三尺,把一切古旧的值钱玩意儿全都换钱了,象咸丰当十这样的大一轮的铜钱儿还不知多“珍贵”呢!咸丰当十的“身子板儿”比小平钱“富态”得多,是绝对不会混同于那些“制钱儿”的,备不住那些小制钱儿里有“漏儿”,可是这些“大钱”是不大容易给你的吧,所以收购起来出现的城乡差价是反向的,就导致了更难收到。说句实话,现在市场上的咸丰当十大多数是一直在泉友手里转来转去的东西,真正大批从农村收购来的恐怕不多。可见两个差别说明咸丰当十钱的来源枯竭,恐怕是越来越少了,只能在爱好者的交流中循环吧。其三,两个安全也是咸丰当十的一大魅力。所谓两个安全是指目前赝品很少和出土也少,咸丰当十钱币作为价格现在还比较低档的钱币,体积又相对比较大,伪造图利者很难对他们产生兴趣,除非是个别高档版别,更绝对不会花大工夫去研究做旧,所以市场上也鲜有咸丰当十伪钱者,偶有之也容易辨认,当然只是指现在,今后如何不得而知;咸丰当十钱币是清后期钱币,历来出土者少,以传世钱为主,这样就很难出现突然间的大量出土造成的大幅度降价,完全可以不必有出土导致崩盘的担心。实际上,爱好者对于咸丰当十钱币的情有独钟,不一定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是这两个差价说明的其来源的短缺和两个安全说明的保真率高,给收藏者,特别是初学者一个安慰和保险,更加增添对于古钱币的兴趣。其四,承上启下和独立成章是咸丰当十更大的魅力。在咸丰“家族”里,咸丰当十是最小型的大钱,又可以说是最大型的小钱,如果研究某一钱局的咸丰钱币,绝对不能忽视咸丰当十钱币,无论是研究版别还是文字,在各种大钱里它们是“小弟弟”,相对于小平钱它们又是“大哥哥”,咸丰当十钱币与各种大面值钱币的风格一般比较相象,又具备一些小平钱的特点,所以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同时它们又可以单独作为当十系列的收藏,比起那些体积太小或者文字古怪的古钱币,不需要费多大精神就可以辨认清楚,而且由于传世多于出土,光亮亮的色彩更有说不出的漂亮,无论纵排还是横列都绝对不亚于任何一款其它钱币。其五,形状适中和各具情态是咸丰当十的再一大魅力。凡是爱好收藏者,多钟情于美品,咸丰当十钱币的美品就多,为什么当年的大“泰和”、大“天启”、大“咸丰”都陆续升值?就是因为大钱招人喜爱,而咸丰当十钱币也可以算是大钱,是形状适中的大钱,不必有难以存放的烦恼,却有同样大方的乐趣,更令人称道者是它们各钱局的当十格局各异,如泉源局当十的百多版别、工整规范,直局当十的小巧精美、无懈可击,河局当十的字口深邃、文字洒脱,福局当十的变化多端、包浆老到,武局当十的月纹奇异、文字墩厚,昌局当十的两版迥异、行书奇美,晋局当十的朴实无华、中规中矩,东局当十的大小两版、独具一格,巩局当十的小样大型、字分仿宋,苏局当十的多样版别、大小各异,黔局当十的文字质朴、平凡大方,桂局当十的边缘旋纹、独具一格,还有云、浙等局当十的星点点缀、谱外变化等等,每一枚咸丰当十钱币都有一种独有的妙处,完全可以满足爱好者的需求,完全可以满足爱好者深浅由人的具体情况,无论如何都会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和知识。虽然咸丰当十钱品类很普通收藏很普遍,然而从古到今真正研究它们细微版别差异的论述并不多,尤其不能想研究北宋钱币那么细致精确,所以也就必然地为今天的收藏爱好者们留下了很宽松的深入空间,常常可以在毫厘的差别甚至在更大的变化中寻找新奇的发现,获得更大的研究快乐,这一点笔者不必赘述,还是由泉友们填补此处的空白吧。至于咸丰当十钱币版别中的种种学问,还是请专家学者给予补充为好。如果没有去仔细阅读和领会咸丰当十钱币,是很难体会上述魅力的,如果真正产生了上述感觉,就会去发掘咸丰当十钱币更高一层的境界。笔者不过是粗略地收集了一些咸丰当十钱币,还没有真正体味其中的奥秘,将初步感觉道出来罢了。将此文向对笔者给予支持的泉友致谢,向由于笔者的不慎言语而得罪的泉友致歉,向所有爱好咸丰当十钱币的泉友表示学习和请教,向初涉泉坛的爱好者呼吁一声:愿我们共同挖掘咸丰当十钱币的巨大潜力吧。

    在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17楼 发表于2006-08-19 19:10:00

    古钱币收藏价值评估    目前,一些初涉古钱币收藏领域的爱好者大都有这样一种非常浅显的认识,即喜欢收集年代比较早的钱币,对年代稍晚的钱币基本上不屑一顾。他们普遍认为年代越早的钱币越稀少,其自身价值越高。
      实际上,确定一枚钱币的珍稀程度,并不是以年代的远近来统一划分的,主要应从铸造数量、存世量、钱币工艺、文献有无记载以及币材的质地、品相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衡量的。大体上说,铸造少,存世少,铸币工艺精湛,文献无记载,可以补充文献之不足。品相佳,贵金属质地等几类钱币较为珍贵、稀少。
      我们今天所见的钱币大都是在历史上曾经正式参与流通的正用品。而当时还铸造了一些具有封赏、纪念性质的特殊钱币。一般来讲,这类钱币比正用品钱币铸造少,存世量亦少,珍稀程度高。如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曾铸造了“永昌通宝”和“西王赏功”两种钱币,前者几十元一枚,而后者身价却达数千元之多。官方颁行的官铸品比民间的私铸钱工艺讲究,制作精良,收藏价值高。在同一类、同一品种的钱币中,贵金属(金、银)铸币比一般的铜、铁铸币相对来讲要珍贵许多。因为金、银等贵金属币材本身价格就高。
      我们确定一枚钱币的价值,对其进行评估,通常采用标明级别与标价的方法。按文物定级方法,可以分为一、二、三级钱币藏品,博物馆对钱币的定级均采用此法。也有按珍、罕、稀、少、多的五级标级法。国家文物局编撰的《中国古钱谱》对钱币的定级就采用这个办法。还有采用从一级到五级的级别标明法,上海孙仲汇编写的《简明钱币辞典》就将钱币分为五级,每一级中又分为上、中、下三等。
      目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部分钱币图谱大多用标价反映其价值,特别珍贵者定为无定价,较珍贵者万元以上,一般珍贵者几千到万元之间。
      最早采用此标价方法的,当首推清末著名钱币学家丁福宝,他在《历代古钱图说》一书中用当时袁世凯壹圆银币为标准定价,今以五十倍计算。此外,华光普的《中国古钱谱》、北京古钱币博物馆的《中国历代古钱图解与价格指导》也是采用此方法对古钱币进行分级的。

    在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18楼 发表于2006-08-19 19:11:00

    中国古代钱币浩如烟海,其中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  的一笔宝贵财富,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和珍惜。就我个人的观点,谈到收藏这两个字是需  要一定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的,当然更需要谦虚!这么多年大家都在说“收集邮票没听  谁讲“收藏邮票”的。当看到大批的帖子都在谈论什么电话卡。。。不能不让人觉得是收  藏板的悲哀!      当然,古钱币纷繁芜杂,又加之近些年来假钱泛滥,给初入门者带来很大的障碍。  但是,我必须承认,从我七岁开始对古钱币产生兴趣到现在的十七年间,通过逐渐丰富的  藏品,我对中国的历史 乃至周遍国家的历史有了逐渐深入的了解,对于古代社会的经济  政治,文化,有了系统的认识。可以说 钱币是我的老师。           在这里我仅想与爱好古钱币的朋友们交流几点心得,我觉得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  钱币商品化的进程,我感觉到大家的收藏模式已经从零散的,多渠道的方式转向市场购买  的方式。大家的心态应该摆正!大多常见钱币(千元以下)都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价格。  捡漏不是没有,但确实越来越少!耍小聪明,捡小便宜 到头往往发现还是上当。不要小  看那些其貌不扬的商贩,人家毕竟是职业的,往往比我们这些业余爱好的水平高,而且  一枚钱币他不弄清楚价钱一般也不会开价买给你。现在不是那种瞎买瞎卖的年代了!      那么这样的形式下怎样进行投资呢?我觉得首先应该细化自己的收藏方向。当然如果  对整个古代钱币都有涉猎最好,但一般人还是应该确定自己的主要关心点。或者针对某一  时期,某一地域,甚至是某一年号的钱,这样自己的藏品才成系列!也跟有价值!同时有  助于提高水平和眼力!其次我觉得大家应该关注高质量的钱。高质量  指铸造工艺  钱币的整体效果,品相等等,也指钱币的历史价值,我本人觉得有些钱虽然价格很高,  存世也确实少,但价值却不高,比如各种错范钱。。相比之下,象价格普遍不高的政和  宣和 等 成系列的 好品相 钱币 确实很难得!      总之,大家在收藏时 要量力而行,关键是要找到自己收藏的着眼点!不要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漫无目的,不要抱者撞运气 捡便宜的 心态,要能够自己发现钱币潜在的价值  这样才能提高藏品的质量,并从收藏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在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219楼 发表于2006-08-19 19:11:00

    2003年以来,古钱币市场一路走高,特别是一些高中价古钱币“牛气十足”,到今年上半年已出现很大的价格涨幅。   古钱币不断增值   在杭州收藏品市场,记者了解到,古钱币三字齐刀,去年不到2000元,现在的市场价格为2500元一枚,五字齐刀,2003年6000元一枚,今年4月份已近万元,现在据称已达1.6万元。市场里的一位姓王的古钱币摊主告诉记者,2002年他以4200元一枚买进五字齐刀,并以4700元一枚卖出,现在想来十分后悔,因为没有想到去年以来古钱币市场节节高攀。据了解,目前不少高档古钱币已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   据业内人士介绍,收藏和投资古钱币有许多优势。如古币是金属铸币,便于长期保存,安全性高,且占地小;形形色色的古钱币,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于一体,极具观赏性;古钱币历经几千年,数量越来越少,投资价值高,十年前的北宋钱币和清代钱币不过几角钱一枚,如今均已增值十倍以上,且仍在不断上涨。2003年以来的古钱币上涨,主要是由售价不菲的中高档古币带动所致。如靖康元宝,2003年2000元一对,今年达到4000多元一对,又如金错刀,去年6000元一枚,今年每枚1万一1.2万元。相对来说,低价或“低档”古钱币涨幅较小,大部分只有20%左右。但也有少数低档古钱币有一倍的涨幅。如清朝的顺治,从2元一枚,升至4元一枚,雍正从8元一枚,涨至16元一枚。   百种钱币齐上涨   据收藏品市场的经营者统计,约有上百种古钱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首先,收藏投资者增加较快。近些年来,我国收藏钱币的人数已仅次于集邮者,而对收藏古币价值的“再发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其中包括港台收藏者。同时一些企业大量收购古钱币以经营或投资。如礼品公司利用钱币制作礼品册销售,也有些大公司则将古币作为保值升值的手段。   其次,古钱币的存世量是有限的,它的价值升降规律是随着存世量的多少和购买力的高低而浮动的。物以稀为贵,这也是一些中高价古币的价格不断抬高的原因。第三,长期投资的心理明显。由于古币升值潜力大,现在的不少精品币“只入不出”,收藏者不愿轻易出售,待价而沽,希望卖个好价钱,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供求关系。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的古钱币市场已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卖价的高低常由出售者说了算。但这也容易出现哄抬价格造市的问题。第四,随着网络工具的使用,网上展卖成为古币收藏投资的重要渠道,带来了古币流通速度的加快,使价格涨跌更加灵敏,而在市场上涨期间具有促长作用。     收藏古币既能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又能带来经济效益。一位收藏家告诫新入门者在投资古币时,应先做一些知识投资,如了解古钱币的知识,买一些古代钱谱方面的图书,对钱币本身的形制、轻重、大小、色泽、成分、文字、真伪以及铸造年代、制作技术等做必要的了解。投资古币能否保值或增值,目前似乎已没有多大的疑问,但升值快的其投资风险也越大。因为中高档的古币钱赝品很多,识别不出就容易上当受骗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18192021222324252627下一页... 63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