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 63 转到
    查看 198675 | 回复 626

    四百多篇古币入门~高手进阶~泉界新闻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90楼 发表于2006-08-19 18:27:00




    钱币收藏新攻略





















    公元238年 孙吴大帝赤乌元年铸在美国大约有2000万人收藏投资各国钱币,这个数字接近美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也有人在收益率上把钱币投资排在除石油之外的第二位。在中国各地的收藏品市场,甚至在杭州的夜市,都能发现各种铜板、钱币,可见钱币收藏在全世界范围风靡。钱币收藏既能获得丰富的收益,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赝品泛滥入门慎重
      记得商报一周年报庆的时候,报社在武林广场搞读者交流活动,请了不少各方面的专家,我身边坐的是浙江博物馆的钱币专家李小萍。中午时分,一位老者兴冲冲地背来鼓鼓囊囊一个大包,从中掏出几个“古钱”来鉴定。每一枚“古钱”都用纸小心地包好,上面还有注明,看样子老者在古钱的收藏上下了不小的功夫。不过经李小萍鉴定后,都是所谓“西贝货”(行话,“西贝”就是“贾”字拆开,同“假”音)。老者有点失落,据说他的包里全是这样的“古钱”,而且还拿出一本书来,说是根据那本书买的。
      最后,老者蹒跚地离去了,我不知他是谁,也不知道他为此付出了多少。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可以根据那本书买古钱币,造假者也可以根据那本书造假。
      专家建议入门的投资者投资钱币要慎买古钱币、初期机制贵金属币和代用货币等三个币种。因为初涉钱币收藏的人大多既没有币感,又缺少专业收藏知识,对钱币的鉴别能力弱。
      古代钱币和初期的贵金属币工艺简单,而市价高昂,钱币制假者趋之若鹜,是赝品的重灾区。据说现在的制假者可以在24小时之内就能仿制出假币,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主要采用电子翻版,用原时代的钱币做原料去铸造,然后仿古作旧。工艺水平高超,有时候连专家都很难鉴别,更不用说初学者。
      代用货币说白了就是一些临时替代货币的“货币”,我们平时玩的游戏币就是代用币。一些比较久远的代用货币具有极高的价值,但是代用货币属于比较“冷门”的币种,“水”比较深,不适合入门者。
      心态放好莫追暴利
      收藏钱币暴富的故事充斥坊间,很多初入钱币收藏的人并没有多少高雅志趣,也不懂得鉴赏收藏之道,大多是听了这些真假故事,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昏着脑袋冲进去的。其实抱着暴富心态的投资者早就可以收手了,钱币市场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企盼自己的钱币藏品快速升值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更何况还有买了“西贝货”赔了本的可能。
      虽然收藏活动有其不容置疑的经济因素,但是钱币收藏贵在鉴赏,抛开铜臭的困挠,钱币收藏是门博大的学问。古人谈收藏,一可养性悦心,陶冶性情;二可广见博览,增长知识;三可却病延年,怡生安寿。每一种钱币都有其特有的故事,初涉钱币的收藏者在认识钱币的过程中,也了解了和钱币相关的特定的发行背景、流通环境等知识,这也许比钱币本身更重要吧。






    公元前770年银贝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91楼 发表于2006-08-19 18:28:00




    钱币收藏六忌

























       经过多年钱币收藏市场的摸、爬、滚、打,一路走来,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偶有心得,今与藏友切蹉、共勉。
       一忌不懂装懂,长期当外行。了解掌握一定的钱币知识是钱币收藏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隔行如隔山,如果你对钱币常识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就犹如盲人摸象,在收藏过程中就会常交“学费”,上当受骗花冤枉钱。这就需要钱币收藏者不断学习有关钱币知识,提高钱币鉴赏能力,了解和熟悉历代钱币的形制、材质和钱文书体的变化,并知晓古今钱币造假制假的种种手法,发现假币的种种破绽。这些经验的获得,一是向书本学,购买有关钱币方面的书籍资料。二是从实践中学,多接触钱币实物,细心揣摩,进行分析比较和把握。三是要向专家请教。四是经常与藏友交流,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二忌头脑发热,感情冲动。购买古钱币一看真假;二看品相;三问价格。要学习掌握购买钱币的交易技巧,在钱币市场或金店内发现自己喜欢的藏品,不要喜形于色,直奔目标,不惜重金买下。而是暗中观察,不动声色,迂回接近,不妨先探问其他钱币的价格,以分散卖者的注意力,然后不经意询问价格,故意把它说得一文不值,俗曰:褒贬是买家,把价格侃到最低时再成交。
       三忌听卖者讲“故事”。诸如拿“祖传”、“扒房子、挖地基时发现”、“急用钱”之类的“故事”说事。须知这些故事大都是卖者自己瞎编的,在美丽的谎言背后却隐藏着蒙骗买者上钩的陷阱。经不住诱惑、靠听“故事”而盲目买入,事后发现上当受骗者不乏其人。
       四忌随心所欲,见啥买啥。钱币收藏要有目标、有计划。古今钱币纷繁浩翰,品种极多,仅人民币就有纸币系列、普通流通纪念币系列、贵金属纪念币系列,它们之下又可分若干系列。所以,必须根据自己的财力和爱好,有选择地加以收藏,最好是少而精、成系列收藏。
       五忌受挫后偃旗息鼓。钱币市场充满诱惑和风险。首先是收藏假币赝品的风险。初涉收藏者买入假币赝品不足为奇,就连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钱币造假古今有之,特别是价格昂贵的珍稀钱品赝品更是防不胜防。其次是价格风险。如1997年香港回归时,正逢钱币市场炒作登峰造极,钱币市场诠释了不少一夜暴富的神话,从而加大了收藏者的投资冲动,不惜在高位接盘,当时200多元的香港回归普通流通纪念币(两枚面值20元),目前市场价仅21元。收藏者如不慎买入假币赝品或遭受价格暴跌的打击,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是要加强学习,认真汲取经验教训,总结摸索钱币市场的运作规律,趋利避害,做一名成熟、理性的投资者。
       六忌急功近利。钱币市场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企盼自己的钱币藏品快速升值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钱币收藏是一种志趣高雅的活动,收藏之道,贵在赏鉴。古人谈收藏的益处:一是可以养性悦心,陶冶性情;二是可以广见博览,增长知识;三是祛病延年,怡生安寿。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钱币收藏活动的经济价值导向也是不容置疑的。钱币收藏者要有一个平常心态,由过去趋利性收藏转到观赏、把玩、研究、交流上来,提高钱币收藏的品位,养成宁静、淡泊的操守,摆脱铜臭的困挠和烦恼,感悟收藏真谛。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92楼 发表于2006-08-19 18:28:00




    钱币收藏的现状与展望







    一、钱币收藏属于下里巴人式的群众性活动    与字画文物、瓷玉杂件收藏不同,钱币收藏属于下里巴人式的群众性活动。普通品的价格极低,一枚二千年前的半两、五铢市价仅1元左右,北宋普通钱几毛钱也能买到,连中小学生也能加入到这个收藏圈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钱币爱好者、收藏者约在五十万人左右,他们之间互称泉友,不论年龄、职业、资历、财富、地域上有多大差异,往往一见如故、相识恨晚,畅叙集币的经验,分享成功的喜悦或受骗的烦恼。近年钱币界建立了几个专业网站,全国的泉友上网交流信息,讨论问题,还自费举行一年一度的网站年会,如这种群众自发性自费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尚无先例,一定可以载入史册。二、收藏方向的取择    钱币的品种复杂,版别繁多,涵盖的知识面既广且深,而个人的精力、财力有限,不可能样样涉及,所以说分类收藏的办法较为科学。比如讲钱币大致上可分古钱、银币、铜元、纸币、现代币、外国币六大类。一般藏家均选择其中的一至二项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这样容易出成果。还有人进一步缩小范围,以古钱为例,有人专收先秦币、有人专收半两、五铢、有人专收北宋版别、有人专收南明钱或顺治钱、咸丰钱,由于目标小,精力集中,经过若干年努力,他们大多成了某个领域中的专家,如原海上闻人杜月笙的儿子杜维然先生现在是半两、五铢及丝绸之路货币专家,新疆的杜坚毅先生是新疆红钱专家,高邮的刘恩甫,田步迎是南宋铁钱专家,西安的戎先生,阎先生是北宋钱专家,北京的小佟是顺治钱专家,上海的武华平先生二十多年来坚持收集安南(越南古称)钱,在这方面的收藏堪称全国第一,有了绝对的发言权自然就是无可争辩的专家。三、伪钱对收藏者的危害    钱币造伪由来以久,但从来没有象现在那样对收藏者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凡1949年之前制造的伪钱俗称“老充头”,它们的品种有限,数量不多,伪造方法比较简单、原始,特征明显,因此容易识别,而现在的伪品采用高科技手法,利用专业人才,模仿得惟妙惟肖,如光看照片,拓片简直看不出真伪,所以说大部分人在毫不知情下买进了大量伪钱,还以为自己捡了大“漏”,吃了“仙丹”。最后真相大白,但惨重损失已不可挽回,最可怜得是那些贫困地区的农民,看了一些钱币价格目录,听信了制假败假人员得花言巧语,将一年省吃俭用留下来的积蓄换成了所谓的钱币“珍品”。结果上当受骗,欲诉无门,欲哭无淚。可见宣传防伪知识,制止伪钱肆虐,是钱币界今后的首要任务。四、民间收藏的水准    民间钱币收藏的水准是其它书画文玩,瓷玉杂件所望尘莫及的,比如说江苏某地一书画藏家化了上亿元代价,收集了几千件近现代书画,但这些藏品的含金量恐怕还抵不上上海博物馆的一张唐伯虎的山水画。又如某民间财团化了一、二千万收得流失海外的原颐和园装饰熊头、猴头,而上海博物馆只要从库房中任意拿一件商周梁卣出来,那些熊头、猴头就会黯然失色。而钱币收藏完全不同,新加坡某藏家出资二千万,收集古钱,现在他的藏品举世第一,超过了国家级的博物馆。近几年国内的钱币藏家也急起直追。2005年春天,北京某藏家在嘉德拍卖会上以50万落槌价竞得举世无双的辽代大珍会同通宝。今年有人以90万代价购入五代刘守光的应天元宝背万大钱,此钱国内仅存一枚。又如今年7月1日由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第29届钱币拍卖会上就有行书绍圣重宝及永隆通宝背闽大铜钱,均是屈指可数的特大珍品,行书绍圣重宝尚属首次发现,系当年的试铸样钱,珍贵无比,永隆通宝背闽大铜钱以往仅方药雨旧藏一品,近半个世纪来未闻新出,上海博物馆只有永隆铅钱而无铜品,于此可见民间钱币收藏水准之高出乎常人意料。五、现在入市不失为晚    由于近二年来,古钱币价格持续上升,常有收藏界朋友问现在进入集币队伍是否太晚?当然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比确实是太晚了,但从发展角度来看,现在入市仍不失为晚。因为与其他收藏品相比,古钱的价格并不算高,如清末发行的红印花小字当一元邮票,存世有三十多枚,现价200万左右,北京著名拍卖公司内一张现代画经常会拍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而那些存世仅几枚、堪称国宝级的古钱大珍也只有几十万而已,有时碰得巧,化二、三万元就能收到一枚连国家博物馆都没有的孤品珍钱,这价格怎么算都便宜透顶了。    其次是古钱币身上的历史价值是字画瓷器所不能比拟的。比如讲中国的《二十四史.食货志》内有关货币铸行的记录往往缺失严重。如辽代的会同通宝、景福通宝,金代的天辅元宝、天眷通宝、天眷元宝、天眷重宝等未见于史籍,可补《辽史》、《金史》之不足。试问现在有几位历史学家可为《二十四史》作些注解,添上一笔,足见古钱币蕴藏的历史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93楼 发表于2006-08-19 18:28:00




    钱币收藏的现状与展望







    一、钱币收藏属于下里巴人式的群众性活动    与字画文物、瓷玉杂件收藏不同,钱币收藏属于下里巴人式的群众性活动。普通品的价格极低,一枚二千年前的半两、五铢市价仅1元左右,北宋普通钱几毛钱也能买到,连中小学生也能加入到这个收藏圈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钱币爱好者、收藏者约在五十万人左右,他们之间互称泉友,不论年龄、职业、资历、财富、地域上有多大差异,往往一见如故、相识恨晚,畅叙集币的经验,分享成功的喜悦或受骗的烦恼。近年钱币界建立了几个专业网站,全国的泉友上网交流信息,讨论问题,还自费举行一年一度的网站年会,如这种群众自发性自费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尚无先例,一定可以载入史册。二、收藏方向的取择    钱币的品种复杂,版别繁多,涵盖的知识面既广且深,而个人的精力、财力有限,不可能样样涉及,所以说分类收藏的办法较为科学。比如讲钱币大致上可分古钱、银币、铜元、纸币、现代币、外国币六大类。一般藏家均选择其中的一至二项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这样容易出成果。还有人进一步缩小范围,以古钱为例,有人专收先秦币、有人专收半两、五铢、有人专收北宋版别、有人专收南明钱或顺治钱、咸丰钱,由于目标小,精力集中,经过若干年努力,他们大多成了某个领域中的专家,如原海上闻人杜月笙的儿子杜维然先生现在是半两、五铢及丝绸之路货币专家,新疆的杜坚毅先生是新疆红钱专家,高邮的刘恩甫,田步迎是南宋铁钱专家,西安的戎先生,阎先生是北宋钱专家,北京的小佟是顺治钱专家,上海的武华平先生二十多年来坚持收集安南(越南古称)钱,在这方面的收藏堪称全国第一,有了绝对的发言权自然就是无可争辩的专家。三、伪钱对收藏者的危害    钱币造伪由来以久,但从来没有象现在那样对收藏者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凡1949年之前制造的伪钱俗称“老充头”,它们的品种有限,数量不多,伪造方法比较简单、原始,特征明显,因此容易识别,而现在的伪品采用高科技手法,利用专业人才,模仿得惟妙惟肖,如光看照片,拓片简直看不出真伪,所以说大部分人在毫不知情下买进了大量伪钱,还以为自己捡了大“漏”,吃了“仙丹”。最后真相大白,但惨重损失已不可挽回,最可怜得是那些贫困地区的农民,看了一些钱币价格目录,听信了制假败假人员得花言巧语,将一年省吃俭用留下来的积蓄换成了所谓的钱币“珍品”。结果上当受骗,欲诉无门,欲哭无淚。可见宣传防伪知识,制止伪钱肆虐,是钱币界今后的首要任务。四、民间收藏的水准    民间钱币收藏的水准是其它书画文玩,瓷玉杂件所望尘莫及的,比如说江苏某地一书画藏家化了上亿元代价,收集了几千件近现代书画,但这些藏品的含金量恐怕还抵不上上海博物馆的一张唐伯虎的山水画。又如某民间财团化了一、二千万收得流失海外的原颐和园装饰熊头、猴头,而上海博物馆只要从库房中任意拿一件商周梁卣出来,那些熊头、猴头就会黯然失色。而钱币收藏完全不同,新加坡某藏家出资二千万,收集古钱,现在他的藏品举世第一,超过了国家级的博物馆。近几年国内的钱币藏家也急起直追。2005年春天,北京某藏家在嘉德拍卖会上以50万落槌价竞得举世无双的辽代大珍会同通宝。今年有人以90万代价购入五代刘守光的应天元宝背万大钱,此钱国内仅存一枚。又如今年7月1日由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第29届钱币拍卖会上就有行书绍圣重宝及永隆通宝背闽大铜钱,均是屈指可数的特大珍品,行书绍圣重宝尚属首次发现,系当年的试铸样钱,珍贵无比,永隆通宝背闽大铜钱以往仅方药雨旧藏一品,近半个世纪来未闻新出,上海博物馆只有永隆铅钱而无铜品,于此可见民间钱币收藏水准之高出乎常人意料。五、现在入市不失为晚    由于近二年来,古钱币价格持续上升,常有收藏界朋友问现在进入集币队伍是否太晚?当然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比确实是太晚了,但从发展角度来看,现在入市仍不失为晚。因为与其他收藏品相比,古钱的价格并不算高,如清末发行的红印花小字当一元邮票,存世有三十多枚,现价200万左右,北京著名拍卖公司内一张现代画经常会拍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而那些存世仅几枚、堪称国宝级的古钱大珍也只有几十万而已,有时碰得巧,化二、三万元就能收到一枚连国家博物馆都没有的孤品珍钱,这价格怎么算都便宜透顶了。    其次是古钱币身上的历史价值是字画瓷器所不能比拟的。比如讲中国的《二十四史.食货志》内有关货币铸行的记录往往缺失严重。如辽代的会同通宝、景福通宝,金代的天辅元宝、天眷通宝、天眷元宝、天眷重宝等未见于史籍,可补《辽史》、《金史》之不足。试问现在有几位历史学家可为《二十四史》作些注解,添上一笔,足见古钱币蕴藏的历史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94楼 发表于2006-08-19 18:29:00


    浅谈钱币收藏    
       在古代众多的收藏品中古钱币的数量是最大的,因此珍稀品种也相对多一些。但是在现今的市场上如果想以极低的价格买入珍品的机会几乎为零。如果另辟捷径从版别、制造工艺等方面入手,我们就会有许多新的收获。
       一、铜钱。我们知道金、银、铜是共生矿,矿石在冶炼时最先分离的是金、银,最后是铜。与金银钱相混的是白铜和黄铜,在鉴定时必须严加注意以防漏货或上当。从版别上看,有些钱币的背面上有星、月等纹饰或文字,与普品价比一般要贵出几十或者上千倍。选购时我们要注意两点:1.看带星、月等纹饰或文字的存世量,量小的贵,量大的便宜。如:开元钱、乾元钱、宋元钱,一般品种才几块钱。2.看这些纹饰是否是流铜或沙眼,千万不要张冠李戴,误认为纹饰。
       二、机制币。在19世纪末,满清政府开始铸行金、银、铜等机制币。机制币版别相当多,在工艺上有凹凸版、合背或合面、英文错写或倒写。如把字母写倒,文字、龙纹有粗有精等,这些残次品就成了现今收藏的热点,价格也不菲。从数量看,各省局机制数量不一,如广西省造铜元只存样币几枚,每枚价格过万元。从币材上看,清代铜元一般为红铜或杂铜,黄铜币就很少,一般的是样币。但是奉天省造光绪元宝绝大多数是黄铜,红铜的极少,每枚千元以上。江苏、四川等钱局的铜元也有一部分是黄铜质地,由于存世量大,价值相对比较低。清代银元都是白银制成的,在正式生产前工厂都要出一批样币,材质有铜制的和镍制的,还有的是铜包银的等等,这样的样币存世极少。
       收藏钱币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不是光看钱谱就能成功的,收藏钱币也不是一到市场就能买到好货的。少些浮躁,多看书,多看实物,要有平常心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95楼 发表于2006-08-19 18:29:00

    中国历代古钱币价格表参考
    在商和西周时期,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货币形态趋于成熟。除了贝类外以青铜生产的工具及青铜锭充当的金属称量货币已在流通领域中占有主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币出现并迅速获得广泛的流通。这一时期的钱币式样往往渊源于青铜工具。空首大布的造型与青铜有关,齐和燕国的货币样式类于青铜刀削。流通于不同地区的钱币构成各自的体系,多有纪地或纪重的面文,其纪量单位和形式各不相同,货币体制相当复杂,当时的布币以三晋为中心流通地区,刀币则以齐和燕为行用中心,同时还并用圆孔钱和方孔圆钱。蚁鼻钱的流通主要以楚地为范围。战国晚期,由于政治地理的变化和各地经济的交流的日益密切,各种铸币在流通中必然超出原来的地域,并在形式和计量单位方面呈现逐步融合的趋势。行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圆钱和方孔钱,是当时最为进步的铸币形式。秦国铸行的圆钱,使用铢两记重。这为以后货币形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96楼 发表于2006-08-19 18:30:00

    先秦-秦 名称形制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贝币天然贝 10元 使用海贝打磨穿孔加工而成,始产一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曾亦行使货币之功能;铜贝--始铸于殷商晚期,下迄春秋时期。此当人类史上最早之金属铸币。 贝币骨贝 25元 贝币铜贝 5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武 1300元 春秋早期至战国初。周王畿地区。青铜,按今发现,空首布尚有铅质,以及银质者铸。形状为平肩平足,附注于此不另载。铲型,有銎。 平肩弧足空首布册 18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南 15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安藏 10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东周 50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官考 3200元 斜肩弧足空首布卢氏 1050元 春秋至战国初。周王畿地区。青铜,铲形,斜肩,有銎。 斜肩弧足空首布三川 1100元 耸肩尖足空首布八 4000元 春秋至战国初。晋。青铜。起源于生产工具“耒”,肩,足皆成尖角状,有銎。 耸肩空首布无文 2600元 釿布梁半釿 2600元 战国早、中期,以魏国为主,另赵,楚诸地亦曾铸有。青铜,平首,一般为圆档方足。 釿布梁一釿 2000元 釿布梁二釿 8000元 釿布晋半釿 15000元 釿布晋阳二釿 8000元 釿布晋阳一釿 2500元 釿布安邑一釿 600元 釿布晋阳半釿 6000元 釿布虞一釿 2000元 釿布虞半釿 22000元 釿布氏半釿 22000元 布币山阳 10000元   布币分布 3000元 布币四布当釿 30000元 布币殊布当釿、十货 1400元 锐角布公 100元 战国中、后期,韩,魏等地,青铜,首部两端呈锐角,平肩方足。 锐角布垂 220元 锐角布涅金 200元 布币卢氏涅金 6000元 战国中、后期。三晋地区、燕国,青铜。平首、平肩、方足。小方足布是目前存世最多的一种布币,历年均有出土。 方足布蔺 100元 方足布平阳 35元 方足布安阳 120元 方足布齐备 120元 方足布襄坪背左 80元 方足布同是 150元 方足布高都 180元 方足布奇氏 280元 方足布乌壤 300元 方足布长安 700元 方足布 550元 方足布东周 1600元 方足布右明新治 1500元 尖足布邪山 1200元 战国中、后期,赵、燕等地,青铜。平首、耸肩,尖足。 尖足布兹氏半 150元 尖足布武安 150元 尖足布中阳 400元 尖足布商水 900元 尖足布寿阴 350元 圆足布蔺、五 1300元 战国后期,赵国,青铜,圆首,圆肩,圆档、圆足。 圆足布离石 3000元 圆足布离石、三十五 2200元 三孔布北九门 50000元 战国晚期,赵国,青铜,由圆足布演化之别种;首与两足部各有一小圆孔,故名。三孔布背文皆以“朱”“两”纪重,首开“铢”、“两”纪重制,对后世影响极大。 三孔布宋子 50000元 三孔布下专 50000元 刀币针首刀 700元 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燕国一带,青铜,首部尖状,面文为记号、符号或单字。 刀币尖首刀 1200元 刀币博山博山刀 1500元 刀币八明刀圆折 70元 战国中、晚期,燕国,青铜,有圆折和磬折两种。 刀币左二明九磬折 40元 刀币明、齐化齐明刀 8000元 战国晚期,齐境内,青铜,刀身多轻薄,“明”字为方折,细长。 刀币甘丹直刀 250元 战国中晚期,赵、中山国,青铜,圆首,刀身平直,大者微带弧意,形体皆轻薄。 刀币晋匕直刀 10000元 刀币即墨之法化齐大五字 2500元   刀币齐造邦长法化齐六字刀 8000元   刀币即墨法化齐四字刀 2200元   刀币齐法化齐三字刀 400元   环钱离石 1500元 战国中后期,周王畿、魏、秦、赵等地,青铜,圆形圆孔,制古拙,而背无郭,穿孔正面大,背面小;钱背呈平面状,背径大于面径。背缘上及穿眼肉多能观察到范线,而钱体外缘亦能找到浇口痕迹。字文大篆,笔划锋劲,俊洒不羁。 环钱蔺 10000元 环钱共屯赤金 15000元 环钱东周 1500元 环钱西周 1200元 环钱共 1000元 环钱半环 10000元 环钱长垣一釿 2500元 圆钱币贝益四化 150元 战国中晚期,秦、齐、燕等地。铅,铜,圆形方孔,分无郭,有两种,后世相沿之方孔圆钱定制即源出于此。 圆钱币贝益六化 180元 圆钱币贝益化 600元 一化方孔币 10元   明化方孔币 10元   两甾方孔币 1200元   蚁鼻钱君 800元 战国,楚,青铜,贝形,凸形,平背,一端有孔,钱面铸阴文。 蚁鼻钱金 200元 蚁鼻钱行 400元 文信方孔币 5000元   半两秦铸(小平) 30元 公元前221年----前206年,秦初由于中央政权统一铸币,至末年,社稷动荡,各地方铸、私铸钱出焉,青铜,规范秦半两制作精好,钱文整,挺拔,一般直径在3.2厘米上下,重约8克左右。 半两大型(小平) 50元 半两秦铸36mm 200元   两两秦铸小平 600元   半两秦精铸传形 500元 秦并六国统一铸币,名曰半两,方孔圆钱从此成为定制,古以廿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钱文半两二字高挺,两中人字偏下,上横较短,半字下横较长,据咸阳出土:径2.3--3.8厘米,重2.8--8.1克,传世径3.5厘米以上者少见。 半两秦特大型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97楼 发表于2006-08-19 18:30:00

    汉初仍行半两钱,由于允许民间自铸,钱制较乱,以致出现重仅一克的荚钱。吕后、文帝及武帝初年,曾分别更铸八铢半两,五分钱和四铢半两。汉武帝建元元年铸行三铢钱,元狩五年则开始铸行五铢钱,使半两钱不再成为法定货币。从实物上来看,除四铢半两外,目前对秦汉之际的半两钱的鉴别尚有待深入研究。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王莽代汉,托古改制,币制极度混乱。自居摄二年至天凰元年八年间。王莽颁布一系列改变币制的法令,禁五铢,行新钱,先后规定的货币连三十余种,其形式模仿周制,等级庞杂,使用不便,不足值的大额货币滥借苛法强制推行,导致经济的极大混乱,不久即告失败,新莽改制为取得政治效果,十分注意器物制作的精准,遗存的新莽货币形制精美,币文隽秀,在铸造技术上有其独到之处。东汉建开十六年,光武帝刘秀重新推行为王莽改制所一度中断的五铢钱制,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期,即中国铜钱由铢两体系向唐宋年号、宝文钱制转变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时期,政治分裂,社会动荡,货币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三国时期,各国钱制由于不同的经济基础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曹魏立国之初,一度废除旧钱,改用帛交易。魏明帝太和元年恢复使用形同汉制的五铢钱,货值相对稳定。吴、蜀两国则因国力不济实行变相的通货膨胀政策,接连铸行不少名目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脱离的大额铜钱。两晋时期,仍沿用汉魏及东吴旧钱,十六国中的前凉、后赵和成汉则发行过少量钱币,但有帛等实物交易却是主要的流通手段。南北朝埋藏铸币增多,但币制相当混乱,名目繁杂,民间的私铸钱大量出现,而初行于东汉晚期的剪鉴钱在北方地区尤为盛行。所谓剪鉴钱,一般指前期旧钱鉴为内心与外圈二种型,以这应当时衰颓的社会经济对货币单位的重量的需求。--  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同时严禁私铸及其他旧币使用。钱制的庞杂局面得到了整治,至开皇五年隋五铢便成为国内统一的法定货币。 汉(新莽、东汉、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
    隋 名称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凉造新泉小平小样 3000元 北凉渠蒙逊永安年间铸径2.4CM,重约3克左右,小者不足2CM,重约1.5克,此泉出土均在甘肃武威,有王莽钱文风韵.. 太夏真兴小平 15000元 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于真兴年间铸。径2.35CM,重约3.03克,钱文真书而见隶韵。此泉多在甘肃出土,传世极少。 丰货小平隶书 400元 东晋十六国后赵石勒元年铸于其都襄国,径2.42--2.48CM,重2.4--4.8克,分别有内外郭及无内外郭者,因铸行较少,故传世不多。 丰货小平篆书 300元 汉兴小型直读 80元 东晋李寿踞成都,改大成国为汉,改元汉兴铸。钱文隶书直读,篆书横读,径1.2CM,重1克上下,此钱制作粗陋,字浅肉薄,传世不多,以横读为罕。... 汉兴小型横读 350元 四铢小平 100元 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始铸。仿五铢而略小,面无内郭,四铢二字为篆书,重如其文,径2.25CM,重2.4克,少数面穿上下各一星,面文亦有错范重文者 孝建四铢小平 80元 永光小平小型 20000元 南朝守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铸。钱文薤叶篆,内外有郭,径1.6CM,重约1克,永光年号行六月改元,故此钱存世极少。... 景和小平小型 20000元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元年铸。较永光钱更见轻薄,钱文为小篆,径约1.6CM,重不足一克。景和年号行三月而废帝被弑。故景和钱极罕。 两铢小平小型 6000元 两朝宋废景和元年二月铸的两铢钱。钱体轻薄,径约1.9CM,重1克左右;三月废帝被弑,十二月罢两铢钱,故两铢钱极罕。 太货六铢小平 150元 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铸,面背内外郭精整,钱文玉筋篆,书体精美,为六朝钱中精品,径2.5CM,重约3克,近日市上见一批“十全十美”之太货六铢,望集币时慎之。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 200元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铸,钱文方折篆体,因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杂,大小不一,大者径2.5CM,重3.4克,小者径2CM,重2.5克。由于铸行有限,故传世,出土均少。.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 200元 太和五铢小平 300元 太和五铢双点太 800元 永安五铢背“土” 400元 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听民与官铸,铜材,大小不一,钱文永安二字接郭,五字连内郭,径2.5CM,重5.5克,轻小者1.8CM,重仅2克,背有四出纹,土字者少见。 永安五铢小平光背 15元 永安五铢背四出 50元 常平五铢小平光背 15元 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铸,钱文篆书直读,笔划圆润,平字第一笔与内郭合成一线,径2.5CM,重3.5---4.2克。后期所铸较前期粗糙,更有杂铅锡薄钱。. 五行大布小平小样 40元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始铸,以一当布泉十并行,形制精美,内外郭齐备,版别数种,径2.6---2.8CM,重4---4.3克,为北周三大名泉之一,另有合背钱。 五行大布小平大样 60元 布泉北周铸 40元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始铸,一当五枚五铢钱并行,钱文玉筋篆,泉字中竖不断,内外郭齐备,与新莽布泉有所不同,径2.5CM,重4.3克,亦分大小两种,此钱系北周三大名泉之一。.... 太清丰乐小平 2200元   五铢隋铸大样 10元 隋高祖开皇元年始铸。青铜、白铜、制作多精整,宽缘,穿右有一直划与“五”字相连。 五铢隋铸小平 3元 ---------------------------------------------------------------汉-隋 名称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半两汉代旋读 200元 秦泗水亭长刘邦率军攻占咸阳,为收揽人心,令民鼓铸,民以营利,钱体日渐轻小,制作粗劣。其时钱轻物贵,担米值万钱。 半两汉代复式钱 250元 三铢小平 300元 汉武帝建元元年,分有郭和无郭两种,径2.3CM,重2.1克上下,无郭者铢字金旁多异字,由于三铢减重,私铸难禁,铸行四年而止,故传世较少。 五铢异品小平 250元 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国号隋,开皇元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钱文篆书,外郭较宽内郭,唯五字左侧多一竖划,径2.4CM,重3克上下,后杨嗣位,朝政腐败,物价飞涨。直至斗米千钱。 五五铢铢传形复式 400元 五铢小平直读 2500元 五铢铁质四出 5元 五铢小平传形 25元 五铢小平普品 1.5元 五铢陈文帝小型 10元 五铢陈文帝小平双星 60元 五铢陈文帝小平 20元 五金小平 600元 1980年陕西咸阳出土,系方孔圆钱中最早的黄金铸币,径2.6CM,重9克,含金95%据此形制似系宣帝五铢。 大泉五十小平合背 140元 王莽居摄二年始铸,大泉五十意即值五十枚五铢钱,初期径2.8cm,重7克,后期经减重后仅1--2克,除字体各异,又有传形,合背,重轮,四出等多种,亦有钱饼等。 大泉五十小平传形 60元 大泉五十小平四出 150元 大泉五十小平旋读 700元 大泉五十小平铁质 300元 金错刀一刀平五千 6000元 初始元年王莽代汉帝于居摄于二年铸。钱身由刀环,刀身组成,青铜浇铸,刀环似方孔圆钱,一刀二字阴文系用黄金错于面上下,俗称金错刀,外形光灿华美,刀身直书平五千,意值五千通行五铢钱。通长7.3CM,重20--40克,厚薄不一,因其制作精美,为泉家所珍爱。 金错刀契刀五百 600元 王莽居摄二年始铸,形类金金错刀,契刀二字横列穿孔两侧,刀身铭五百二字意值五铢五百钱,实属虚值,传世不多见。 小泉直一小平小型 10元 王莽始建于国元年铸行,由于虚值的错刀,契刀大钱遭反对,又以忌讳汉室刘姓含卯、金、刀三字,对新朝不详,遂铸小泉直一,以代替五铢,与大泉五十并用。径1.3CM,重0.7克左右,制作工整,文字清秀,为历代小钱中之佳品。 么泉一十小平小型 3500元 始建国二年铸行,王莽简直按人的年岁称泉了;幺泉一十,径1.6CM,重1.8克,幼儿泉二十,径1.8CM,重约3克,中泉三十,径2CM,重约4.2克,壮泉四十,径2.2CM,重约5.4克,与大泉五十合称六泉。从幺泉一十至壮泉四十皆为泉中珍品。 幼泉二十小平小型 4500元 中泉三十小平小型 8000元 壮泉四十小平 16000元 大泉五十小平 5元 小布一百布币 2000元 始建国二年铸行,王莽为了大改货币增宝货制,货布十品亦在其中,从小布到大布各长一分,相重一铢,其值各加一百,小布一百,长寸五分,重15铢,至大布黄千,十布之序如五: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十种,每种中线纹分通顶,不通顶两种,大布黄千亦有铁钱,传世大布黄千较多。 么布二百布币 2000元 幼布三百布币 2000元 序布四百布币 2000元 差布五百布币 2000元 中布六百布币 2000元 壮布七百布币 2000元 第布八百布币 2000元 次布九百布币 2000元 大布当千布币 80元 五泉十布全套 80000元   货布布币 40元 王莽天凤元年铸,与货泉并行,一货布当货泉二十五枚,此布厚实正整,书体潇洒,货布二字作垂针篆列于两侧,通长5.6cm,重16.5克,传世较多,赝品亦混迹其中,望集币时注意。 货泉方贝 1200元 王莽天凤元年铸,钱文为悬针篆,泉中竖笔断开,版别有传形,异书,异范,合背,合面,圆穿,横划,星号,月纹,决纹,剪边等近百种,一般径2.2--2.4CM,重约2.8--3.6克,初期可达5克以上。传世极丰。 货泉普品 1元 货泉传形 40元 布泉 10元 王莽后期铸,据其钱文,形制仍不失莽钱之风,布泉二字作县针篆,内外郭齐备,亦有决纹、半星等。径2.6CM左右,重约3.5克上下,旧时称妇女佩此钱生男孩,又称男钱 国宝金匮直万 无定价 传闻为陕西西安出土,上部近方孔圆钱,面、背肉好周郭,面文篆书直读国宝金匮,下以短颈联方形泉身,身面,背有直纹两道,中篆书直万二字,新莽实行黄金国有,令发将黄金输于御府,发给国宝金匮直万作为凭证,非流通之钱,真品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直百五铢小平光背 40元 刘备于建安十九年入蜀后铸于成都,面文直百即值一百枚五铢钱,实是虚值钱,面背有内外郭,多光背,亦有背铭篆书为字者,系方孔圆钱记地之始。 直百五铢背“为” 80元 直一特小型 1000元 三国时刘备父子铸于蜀,标明一当五铢百钱,实为虚值过甚,的小钱,径1.5--2CM,重1.3--2克,最轻者不足0.5克,出土多在四川,湖北等地。 直百中小型 30元 定平一百小型 40元 三国时期蜀汉铸币,有大小二种,大者径1.6CM,重2克,小者径1.2CM,重0.6克,钱文夷漫不清,直读光背,出土多在四川。 太平百钱小平 60元 东汉末或三国初铸币,我文有篆、隶两体,制作粗疏,太有作大者,钱有作金者,亦有作水波者,据建国后考古发掘多在蜀地出土,当属蜀钱,径2.5CM,重3.3克,传世分大小多种,亦有传形者。 世平百钱背水波纹 1800元   大泉五百小平大样 150元 三国吴钱,孙权嘉禾五年始铸,仿王莽大泉,面背有内外郭,一当铢五百,系高额虚值大钱,初铸径2.8--3CM,重7--10克,后铸较轻、小。背无纹饰,有合背钱。 大泉当千小平大样 150元 三国吴钱,孙权赤乌元年始铸,大泉当千径3.6CM,重14.5克,后铸轻小者径2.5CM,重3.5克,一当五铢钱千,此系高额虚值大钱。大泉二千径3.2CM,重11.5克,尚有大泉当五千者,径3.9CM,其数甚微,集时宜慎之。 大泉当千大样 600元 大泉当千折十特大型 10000元 大泉二千折二大样 1400元 大泉五千折五型 无定价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98楼 发表于2006-08-19 18:30:00

    唐初一度沿用隋五铢钱。唐高祖时正式发行五铢,铸行“开元通宝”,并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高宗乾封元年铸乾封泉宝钱,以一当十,不久即废去。开元通宝的使用,使唐代货币保持了长期的统一与稳定。安史之乱,是经济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唐肃宗乾元元年发行虚价的“乾元重宝”钱,钱制渐趋混乱。中唐发行“两税法”,以铜钱征税,货币供应不足,武宗会昌元年铸了“会昌开元”钱后才缓解了严重的钱荒。唐代中晚期出现了“重宝”“元宝”等钱名,此后中国的方孔圆钱,形成了记年号,称“宝”的钱制。开元通宝的形制不但成了后世小平钱的基本铸式,还被沿袭了一千三百年之久,古代日本、朝鲜及越南等国,都受到了开元钱的影响。唐 名称书体书体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 30元 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攻克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帝,国号唐。武德四年废通行1300年的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开元为开新朝之元,与开元年号无关。初期径2.4--2.5厘米,重3.8--4.2克,贞观年间斗米三五文而已。自玄宗后钱文四字稍欠匀称。德宗以后铸制粗陋,终唐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另有金、银、铁、铅线,由于铸期长传世丰富。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桃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月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右月 3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 7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 80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银质 2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洪” 2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兴” 1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京” 1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宣”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平”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丹” 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大“平” 1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小“平”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永” 1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永”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福” 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福”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福” 1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丹” 8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桂” 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广” 8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广”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太平蓝大王”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三云 18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梁”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梁” 3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梓”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鄂”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反“京”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京”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昌”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益”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洛”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襄” 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 4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越”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宣”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潭”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润”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兴”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兖” 8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唐代 1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当十折三型唐铸 无定价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唐铸 1元 乾封泉宝隶书小平唐代 300元 高宗乾封元年铸,以一当开元通宝钱十。钱体略大于开元钱,径2.5厘米,重3.3----3.5克,因铸期短,传世少,出土多在陕西境内。常见多为赝品。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唐代 2元 肃宗乾元元年始铸之虚值大钱,一当十与开元钱并行,后期减重大小不一,版别甚多,背有星、月、祥云,瑞雀等。当五钱径2.5厘米,重4克上下,当十钱径2.9----3厘米,重10克上下。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唐代 1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白铜母线 8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祥云 4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瑞雀 11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洪” 16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二” 11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十” 10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重轮 5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下月 2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下月 2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二背重轮 2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重轮 4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八星 1500元 大历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500元 唐代宗大历四年于绛州铸造,钱文隶书,旋读光背,径约2.3厘米,重工业2.5克左右,因含锡,铜色昏浊,制作粗陋。大历钱铸期短暂,故传世甚少。 大历元宝隶书小平背月 650元 建中通宝隶书小平大样 1200元 唐德宗建中元年复商州废炉所铸。钱文四字隶书,径2.1--2.3厘米,铜色暗红,钱体薄小,由于铸期短,传世,出土甚少。 建中通宝隶书小平小样 800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光背 300元 乾元二年唐叛将史思明占魏州称“大圣燕王”建元“应天”溶佛寺铜器得壹元宝大钱。钱文隶书旋读,径3.65--3.9厘米,重18.8--23克,痛月纹多种,得壹为初始、纯正意,而非年号钱,行未久因恶得壹非国运长久之兆,遂改元更铸顺天元宝,故世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月 400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四月 1300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四星一月 2000元 顺天元宝隶书折十背月 120元 唐叛将史思明公元760年占洛阳,自号大燕皇帝,建元顺天,铸顺天元宝,形制,色泽均同于得壹元宝,钱文隶书,径37.5厘米,重20.8克,钱背多有星,月纹,铸行壹年有余,故传世较得壹元宝多。. 顺天元宝隶书折十背月星 500元 高昌吉利隶书小平大样光背 2300元 南北朝时高昌国曲氏王朝铸。其故都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20里处,北魏太和廿三年曲嘉为王,传世至唐贞观十四年为唐所灭。钱文隶书有北魏气韵,内外郭齐备,素背无文,径2.6--2.67厘米,重12.5克,此钱传世不多。幸阿斯塔那及陕西曾有微量出土。

    离线 子非我
    论坛版主
    荣誉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6-08-16
    最后登录
    2025-05-21
    99楼 发表于2006-08-19 18:31:00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的分裂和政权的频繁更替,使货币流通再度陷于紊乱。北方的梁、唐、晋、汉、诸朝,因铜资源缺乏,新钱铸量不多,但制作让究,并明令禁止铁、铅钱的流通。后周世宗时的佛寺铜材铸行“周元通宝”,钱质与铸量均居五代之冠。南方十国铸币量大,类杂,南唐、前蜀、后蜀、尤其如此。楚、南汉曾铸铅、铁钱、蜀钱铁钱。南唐的唐国通宝钱、蜀的大蜀通宝钱和齐的大齐通宝钱的行用表明,以国号铸于钱上,成为一时的风气。钱文篆隶两种书体并行,则为南唐所首创。五代十国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 价格 文字说明 开平元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无定价 后梁太祖开平年间铸,传世仅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背,径约3.4厘米,此钱传世极罕。 开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天成元宝隶书小样官铸光背 12000元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铸,此钱精整,文字清晰,元字右挑,光背无文,径2.3厘米,重3.4克左右,历来所出甚少,系五代钱中珍稀品。 天福元宝隶书大样官铸光背 13000元 五代后晋高祖天祖三年铸,许民间设炉并铸,故大小不一,钱文多夷漫不清,径2.2厘米重1.7克左右,另有一种官铸大样制作较精。 天福元宝隶书小平官铸背月 1600元 汉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背月 40元 五代后汉隐新闻社乾佑元年铸,制作精良,隶书四字稍露真书气韵,径2.4厘米,重3--3.5克,钱文面星及背星月纹,或光背无纹者,此钱传世较丰。 汉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 22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合背 150元 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废天下佛寺,毁铜像铸,周元通宝仿唐于元,制作精美,径2.4--2.5厘米,重3.5----3.7克,钱文四字为八分隶书,背多星月纹,布于穿孔上下左右,亦有合背钱,民间广传此钱可治难产等症,故甚为老人喜爱,以元字右挑为贵。.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 1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8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 8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巨月 150元 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20000元 十国蜀王建永平元年铸,钱文隶书旋读光背,永平二字已近真书,径2.3厘米,重3克左右,传世罕见。..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 150元 十国前蜀王建通元年铸。形制近似永平元宝,钱文隶书,旋读,径2.3厘米,重2.8克,多光背亦步亦有背星月纹,另有一种元字右挑者,较少见。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右挑大字 280元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背星月 300元 天汉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35元 十国前蜀王建天汉年间铸,形制较精整,钱文四字隶书旋读,为王建五钱中最清秀者,径2.3厘米,重3克,传世光背及上仰月较多见。 天汉元宝隶书小平背月 40元 光天元宝录书小平光背 35元 十国前蜀王建光天年间铸,此钱制作粗劣,面文草率,径2.3厘米,重2.5克,背穿上有时可见一星或一月纹,光天元宝铸量较大,故传世甚多。. 乾德元宝隶书折十光背 50000元 十国前蜀后主王衍咸康年间铸,制作粗陋,钱文四字中康字独大,径2.2厘米,重3.1克,此钱传世较多。. 乾德元宝隶书小平大字光背 20元 乾德元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 70元 咸康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50元 后梁太祖开平年间铸,传世仅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背,径约3.4厘米,此钱传世极罕。尚有“开平元宝”作珍。铜质浑厚,书意在隶,真之间,笔势洒脱,大似当五,幕平,几不分肉好郭,存世各一品,元宝下落不明。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铅质背“闽” 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铅质背“殷” 3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背星 40000元 永隆通宝隶书折五背“闽”月 2500元 十国闽王延曦永隆年间铸,分铜、铁两种,径3.8--4厘米,重20--25克,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因铸行不足一年,传世极罕。 天德重宝隶书折五铁质前“殷” 5000元 十国闽王延曦永隆年间铸,分铜、铁两种,一当小钱百,钱文真书,因王延政一度改国号殷,故背穿上殷字。铜钱径3.2厘米,铁钱径约3厘米,此钱传极罕。 天德重宝隶书折十光背 35000元 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20000元 十国楚王马殷于乾化元年铸,铜钱大如当百,钱文真书含隶韵,径3.8厘米,重33克,大样径4.2厘米,此钱传世及出土均极少。. 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铁质光背 2000元 乾封泉宝行书折十光背 6000元 十国楚王马殷铸。分铜、铁两种,径约3.8厘米,重22--33克,钱文隶篆兼备,背文为:天府、天策、天,策,乾封泉宝以铜钱难得。... 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府” 60000元 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 50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30000元 广政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10000元 十国后蜀孟昶广政年间铸,分铜、铁二种,钱文隶书,径2.4厘米,重3.5克,铁钱略大,传世均罕。.. 大蜀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35000元 十国后蜀铸,钱文四字隶书,光背无文,径约2.4厘米,重3.5克左右,此钱传世绝少。 保大元宝隶书折十光背 50000元 南唐李景保大年间铸,分铜、铁两种。径约3.25厘米,钱体制作精好,四字已近真书背穿上一天字,传世极罕。 永通泉货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12000元 南唐李景中兴年间铸,一当十。钱文隶,篆二体,隶书径4厘米,重14克左右,铸期只有半年,故传世甚少。 永通泉货篆书折五光背 14000元 唐国通宝篆书折十光背 2200元 南唐李景交泰年间铸。大小三等,钱文篆书,隶,真三体,小平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2.65厘米,重5克,当五径3.2厘米,重9克左右,传世以小平最多。.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宽“唐”光背 25元 唐国通宝真书小平小字光背 45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大字背巨星 22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宽“唐”背巨星 400元 唐国通宝篆书折二宽“唐”背巨星 12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点贝 5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异唐圆贝 1000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小样光背 25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铁质大字光背 6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长大字 40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背月 2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4元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小型光背 50元 南唐李景铸,钱文篆、隶两体。钱文真书含隶意,制作较粗,大、小不同,一般径2.4厘米,重3克左右,传世不及唐国通宝数量大,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中样光背 100元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大样光背 200元 开元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4元 南唐李景铸,钱文篆、隶两体。系我国最早出现的对钱,与唐开迥异,此钱阔缘,小字,制作较粗,很少有精美者,径2.4--2.5厘米,重3.1--3.5克,尚有大样篆、隶对钱。当十大钱,径4厘米,重12.2克,为传世仅见。图见53页标廿元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2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处 30元 开元通宝篆书小平背星月 300元 大齐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十国徐知浩封齐王时铸,四字隶书,径约2.3厘米,重未详。传世大齐仅见两品,一为缺角,一为四眼,今又发现第三枚,经实测径2.5厘米,宽穿0.6厘米,重3.125克,通身黑漆古锈。 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 500元 南汉刘龚乾享年间铸,分铜、铅两种,钱文真书,对读光背,径2.4厘米,重3.7克,铜一当铅钱十用。铝钱文字歪斜,径2.3厘米,重3.8克左右,传世铅钱较多。 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 10000元 永安一十隶书小平大样光背 无定价 五代初刘仁恭铸于幽州有铜,铁两种,其中铁钱远多于铜钱。以一百,一千两种罗丰,出土多在北京居雍关附近大王山附近,文字俱五代气韵,传世大铜钱多赝品,集币时宜慎之。 永安一十隶书小平大样铁质光背 2000元 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光背 2000元 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铁质光背 50000元 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50000元 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铁质光背 3000元 永安一千录书折二十光背 6000元 永安一千录书折二十铁质光背 280元 应圣元宝行书折十背“拾” 无定价 五代初期刘守恭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应天后所铸。径3.45厘米,背穿铭拾字,此钱传世绝少。 乾圣元宝行书折十背“百” 无定价 五代初期刘守光铸,形制,书体与应天元宝雷同,钱文真书,旋读,径3.5厘米,背穿上铭一“百”字,以一当百。此钱传世绝罕。 应天元宝行书折十大样背“万” 无定价 五代初期刘守光铸,背穿上铭一“万”字,以一当万。钱文真书,对读,径约3.8厘米,此钱传世极少。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 63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