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94
主题
9024
帖子
9612
积分
謝謝黑馬兄的補充,其實用坭模造錢,早在唐代會昌開元己經使用,北宋只是把它發揚光大,以解決大額鑄錢的問題,我的推論可解釋對錢,複雜的版別和混合字体的出現,當然要完全解決北宋鑄錢的問題,遝需大家的努力.
329
3692
4371
可能我的表达能力太差,不少人尚不明白我是指采用母钱翻砂法后,历代母钱不可能有一个同样标准。因为事物总是在前进中发展完善的。凡事总有个开头吧?第一批或第一枚母钱的特征和精度可能同清代母钱相同吗?拔模斜度也好,修琢穿孔也罢,决不是从使用母钱翻砂法第一天就采用的,肯定是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能说采用拔模斜度和修琢穿孔之前用来印模用的钱型模具不是母钱吗?道理太简单了!
86
391
563
其实就以北宋铁母现今发现之多来看北宋铜钱的母钱迄今必有存世并不会太少,只是是否还可辨识及对母钱的范畴认识问题。个人认为就像铁母的说法一样,真正的原铸铁母应是极少的,我认为现存的大部分即所谓的铁范铜当时亦作铁母用的,只是在大量鼓铸母钱不足情况下先翻铸大批同版铜钱亦用作母钱,甚至连所翻铸的其中较精美的铁钱亦会作母钱用,这点我想大家应该同意。但现在可有谁能辨识曾用作母钱的铁钱呢?现今所认定北宋铁母还是因其形制文字与铁钱同版而迥异于铜钱来认定的,否则就实物制作规格的精整度而论其中很大一部分与同年号常钱无异甚至还差点。说到此,我个人认为北宋母钱的辨识走入一个误区了,同版宋钱因大量鼓铸其中必有精粗悬殊者,比如初铸精整者亦可能曾作母钱用但所铸品必逊一档次,但是否将其视作母钱呢?毕竟它的同炉兄弟姐妹绝大多数都是流通钱呀?我认为,不能强求!就如同现在谁若拿一枚精美的开元通宝硬说是母钱一样,估计不会获认可的,但能否认开元有母钱吗?这还是可否辨识的问题!这一点不是说曾经手过多少吨多少吨钱就有说服力的,我也认为现在一定要去强行认可一些较绝大部分流通币更精整些的宋钱为母钱似无必要亦难获公认,因为讨论了十几页我还未见谁为宋钱中的母钱定个判定标准(事实上也不可定),若只能全凭个人感觉来判断认定的话那我估计各路高手也只能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了!
616
8440
9726
同版宋钱因大量鼓铸其中必有精粗悬殊者,比如初铸精整者亦可能曾作母钱用但所铸品必逊一档次,但是否将其视作母钱呢?毕竟它的同炉兄弟姐妹绝大多数都是流通钱呀?---同意! 同一批铸造的子钱中,有可能部分精整品又用于制范铸下一代子钱,但是它的大多数兄弟姐妹都已经投入流通了,如何区分第一批子钱中究竟哪些又作了母钱,很难。不能把所有铸造精美的北宋小平当作母钱,但也不能完全把它们否定,个中标准,我还是糊涂的。需要清理过大量北宋小平钱实物的前辈指教。 关于母钱,争论有如此之大,可能是因为在部分泉友心目中母钱价值相对较高。 不过我觉得古钱币的价值最主要还是:“物以稀为贵”。清代母钱价值教高,就是因为存世少。不过很多人都奇怪于清代小平的版别和铸量靠那一点点母钱够吗?拒《天工开物》和日本宽永钱铸造工艺简介可知,仅仅某一铸钱工厂的某一车间(不知如此称呼恰当否)的某一次铸钱,至少就得数十枚母钱,那么这些母钱哪里去了? 北宋钱铸量比清钱大的多,版别更加丰富,铸钱监亦多过清代,那么这更多的母钱何处去了?? 很值得商讨。
9
22
40
母的比公的厉害呀 呵呵
2389
13240
1.8万
只有那些立体感好的母泉才有说服力,虽然有的钱可能也做过母钱但只要是立体感不强,也就没很大价值了。但母泉由于在翻砂的过程中会有磨损,所以就不会那么细挺,如果参于普通钱的流通,磨损更厉害就不好辩认了。
38
389
465
我也有一个,可惜不能发出去
6
119
131
母钱面文应能够看出书者神采,其二钱径大,穿郭宽.厚度偏厚.铜质不一,字深峻是必不可少的,楼主的应该是母钱.
2526
14580
2万
学习!长知识!
7
1516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