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郭兄:
(1)在下用的是《史记》新校本,由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史语所选用;
(2)假定示福与衣福无关,如何解释宋元时对衣福使用的突然增加?不才未及一一细看,但宋元时所用衣福,皆与示福同义,如:
見乎蓍龜, 動乎四體. 禍褔將至, 善必先知之, 不善必先知之.
舊史自太祖而嘉禾、 瑞麥、 甘露、 醴泉、 芝草之屬, 不絕於書, 意者諸褔畢至, 在世為宜.
易震之彖曰: 「震來虩虩, 恐致褔也.」人君致褔之道, 有大於恐懼修省者乎?
帝泫然曰:「向所以越次建儲者, 正為此子褔氣差薄耳!」
平歎曰: 「吾命雖蹇, 後未必不為褔也.」
既至部, 揭榜郡邑, 開諭禍褔, 約以期限, 許之自新, 不數月盜平.
(3)以上取自《宋史》的例子足以证明“写正史的人”的确使用别字,即以衣福代示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2-30 12:12:5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