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 30 转到
    查看 70560 | 回复 294

    [讨论] 古钱币范铸工艺浅析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douwaya
    实名认证
    好评
    44
    差评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5-10-10
    最后登录
    2024-06-22
    110楼 发表于2015-01-05 20:17:16

    离线 douwaya
    实名认证
    好评
    4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5-10-10
    最后登录
    2024-06-22
    111楼 发表于2015-01-05 20:24:14

    离线 懒的去想
    二级发帖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3-20
    最后登录
    2023-12-28
    112楼 发表于2015-01-05 20:26:26
    douwaya:

    今天专程到朋友家里探访此范,与大家一起分享下。

    多谢分享!保存的相当完整了!感觉比铜范盒还少见!看不清文字,感觉东汉?

    离线 懒的去想
    二级发帖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3-20
    最后登录
    2023-12-28
    113楼 发表于2015-01-05 20:29:02
    douwaya:

    细腻,犀利!漂亮!陶祖范!

    离线 雍和堂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12-07
    最后登录
    2021-04-12
    114楼 发表于2015-01-05 22:14:47

    好,学习

    离线 大猫A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10-25
    最后登录
    2021-04-10
    115楼 发表于2015-01-06 09:33:52

        很遗憾,作者借用的这组 “叠范”是显而易见的伪品。
        首先,我们先假设它是真范,那其中心相对巨大的“定位点”在其最初的制作中起到的就不是为了定位安置钱模的作用,而是为了在未来做浇铸金属液前正确合范而做的榫卯。这通过观察众多的无论是直流范还是盒型叠铸范、也不管其型腔是阴是阳可得到证明:钱范上遗存的钱模中心定位点及十字定位线均以钱范中心主流道为基准按照有规律的次序排列组合钱模所做的辅助定位痕迹,特别是铸币存在背模(背郭)的时期。
    那么,这方“范”的单体背模是什么样子呢?它的钱模中心点肯定为阳型,一是如上我所说其必为阴阳榫卯的对应关系,是平面即无任何意义;二因为按照作者描述此组范有七层左右,按其厚度推算,如其单体背面还是阴型腔,其中心如果没有被穿透也会变得极薄——它的整体强度在泥板干燥、烧结乃至浇铸的过程中会如何?不要忘了实钱标本上的范裂痕迹基本都是在上述过程中从最模具厚度最薄、强度最弱的部位开始的(包括翻砂法),而铸造对整体型腔的强度要求实际是起位越平缓越好(这和金属质范的制作、最终铸币的厚度和钱型大小等实际上存在矛盾关系,也是金属质范的制作难度之一,在此不多述)。作者可能会说其把层数和厚度看错了,单体实际会比较厚,那么盒型叠铸范的优点是什么?不但是因为铜液在型腔中的行程短、热量损失小、相同单位体积条件下成品生产率高,而且因为铸造完成后余下的废铜料少,减少了回炉料的数量、二次加工的成本和耗损,这也是直流型范为何其搭配的背范往往只有内、外郭而无流道的原因。所以加长组范间距即单面范厚度是于上基本道理不符的。更重要的是,其单体的背面若为不同的模印(也肯定会是不同的,甚至平板一块,呵呵),也就是说必须做出两套不同的原始模具才能压模制后续范及铸钱,那么一个做原始模具就能完成其后续工作何须如此费事、叠铸范的基本优点那里去了?!
    我再给认为其是真范找一个理由,即避免“合背”、“合面”这种误配范现象的出现(误配增加或减少了单体钱重,与稳定时段内货币重量、形制需要相对恒定的基本要求背离)。它的背面钱模中心如果是阳型榫卯,合范再铸造就能有效杜绝“合背”、“合面”吗?是的。但是大家分别观察研判过叠铸范上分配四、六、八个钱模时的误配率没有?为何范上为四个钱模时钱的面、背模皆在一侧而非交错?八钱模皆交错布置?而六模则会出现多种情况?——因为八个钱模交错布置是根本不会出现误配范现象的!而其它几种你要自己试验估计一下就明了了,这就是为什么普遍为八个钱模交错布置的东汉铸币一旦出现“合背”、“合面”等误配范现象绝大多数都是面背不同模,如同模即说明其基本范式会有其它情况。八个钱模交错布置是铸币的重量、钱体形制和厚度在一个额定值上的最佳配置,是工匠在生产中逐渐探究出的经验,所以这种范型在范铸时期所被沿用的是最为普遍的。那又为什么新莽钱后还会有四、六或更多钱模在叠铸型范上的分配现象,甚至还有在特定区域和时段中直流型范的使用?这就是追求铸币单位时段的产量和泥、陶之间的基本性质发生的矛盾和折中,比较失败的例子如蜀汉钱,这里也不再赘述。
        废话不说,这个范如果八个钱模交错布置就能把误配的后患解决,这在制范的最初阶段就能轻易搞定,而非要使用同侧布置、须两块不同的上级母范(注意我的称谓,因为范铸法的层级应为:范祖(基本模、母)——范母(基本模、母)——祖范(基本模、母)——母范(基本模、母)——子范(基本模、母)——铸币(基本模、母)这样的顺承,有些层级因不同范型而缺失,而在不同层级上更存在互换的关系),在模压制范过程中还得提防发生对倒来避免影响下一级的模压或最终配范….更吊诡的是,此“范”的阴型腔四分之三在背模上,面模却几乎如同西汉五铢的背范一样只有外轮和文字是阴型腔,而且没有流道相通。也就是说,一旦出现子范的错配,只能制造出相当于三个多钱厚度的“合面”,另外一侧因为金属液无法流入最终空白一块——这也代表古代制范技术的进步和先人智慧吗?!
    还可以接着设问,此范有范面榫卯的控制怎能出现误配?那我接着问,这么严防死守的古人怎么还会铸出那么多误配的钱?泥范饼在平放干燥过程中不均衡的范面榫卯接触点对范最终的平整有何影响?叠范中不同部位单一枚子范的变形或损坏对靠重力下灌的铜液在铸造成品整体上有何影响?而实际在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不仅随着反复模印会使榫卯灭失而且会在往复(注意这个用词)制范过程中为了生产的便利和在追求成品率的前提下人为取消榫卯,这也是效率最大化的一个侧面表现。在某拍卖中也见有一方类似排列的货泉祖范,双流道,当然中心定位点等等还都是正常的,唯有钱模周围增加了阴阳榫卯——对那方可以说绝无仅有的铜范我不致一评,可能真得未来做个类似的模具看看这么任性的范型,在浇铸一侧时会对会不会对另一侧造成何等不良反应….。
        最后,有条件的话拆开对保护铸造工序无甚意义的黄泥干草看一下,它的添加肯定和在三官遗址发现的为了在高湿度等气候条件下,为了保护在浇铸作业中一旦存在未完全烘干的子范,有可能发生一损全损的炸范现象制作的范包不是一个目的。

        相关知识还会有很多,也不再另拿自己的标本单独发帖推翻作者前文每一条中的误断,那算个基本人情。“见钱如见模”是我提倡的——钱范固然重要,但提供的信息量也会有限,包括纪年范也只代表某一时段某一系统中的某一版模,而每一个最初的工序实际或多或少会反映在成品上,在有比较全面的基础认知和实践的前提下要会反推和旁证,沿着正确的方向扎扎实实去做学问才会有出路。作者在回复中反诘我是否实践过,还好,相关的工艺因为工作性质也大都亲力亲为;过去的先生从人格上应该尊重,在学术上可以对等,因为总有自己未考虑到或接触到的东西,反之亦然,但最终在此方面“以古人之心度古人之法”是基本要求。


    — 此帖于 2015-01-06 09:35:47 被 大猫A 编辑过 —
    离线 京都钱币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5-01-06
    最后登录
    2021-04-12
    116楼 发表于2015-01-06 10:34:09

    学习 。

    离线 douwaya
    实名认证
    好评
    4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5-10-10
    最后登录
    2024-06-22
    117楼 发表于2015-01-06 11:45:14

    对于大猫A先生的回复,我会陆续跟帖讨论:


    (大猫A)很遗憾,作者借用的这组 “叠范”是显而易见的伪品。
    (douwaya)很遗憾,您作为“砖家”是不是伪品,我暂不敢妄下结论;但是您对此范直接断为伪品,可谓武断之“断”。诚如您所言“以古人之心度古人之法”,同理,今日之事,亦可以今人之心度今人之法。作伪者,不外乎名利二字,名者,欺世盗名也,利者,利欲熏心也。此范是多年前陕西某地农民犁地时所出,大多已经破损不堪,唯此范由于未曾浇铸铜液而得以全身,朋友与此农民相识多年,农民慨然相赠,一不为名,二更无利,不知造就此范意欲何为?朋友得此范多年,既不示人炫耀以邀名,又不高价变卖以获利,只是近来闻知我在研习钱范,供我参考学习而已。由此可见,只能说大猫先生您是以不平常之心度平常之腹。

    — 此帖于 2015-01-06 11:45:55 被 douwaya 编辑过 —
    离线 douwaya
    实名认证
    好评
    4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5-10-10
    最后登录
    2024-06-22
    118楼 发表于2015-01-06 12:06:51

    (大猫A)这方“范”的单体背模是什么样子呢?它的钱模中心点肯定为阳型,一是如上我所说其必为阴阳榫卯的对应关系,是平面即无任何意义;
    (douwaya)不太明白您的意思,讨论叠铸工艺陶范的背面有什么意义呢?诚如您所说,就是一块平面啊。

    离线 douwaya
    实名认证
    好评
    4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5-10-10
    最后登录
    2024-06-22
    119楼 发表于2015-01-06 12:13:44

    (大猫A)二因为按照作者描述此组范有七层左右,按其厚度推算,如其单体背面还是阴型腔,其中心如果没有被穿透也会变得极薄——它的整体强度在泥板干燥、烧结乃至浇铸的过程中会如何?
    (douwaya)具体几层我确实不知道,此范体外围被掺了干草的黄泥包裹甚严,我只是凭经验以及感觉大致估计了一下而已。其中心难道不是穿透的吗?您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叠铸工艺铜母范中心的凸钉,其平面与铜范外郭基本在一个平面,翻印之后,陶范的中心位置不是一个孔又应该是什么呢?没有这个小孔,铜液怎么往下流呢?您的语言过于高大上,一般人还真看不明白。我始终认为,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简单单的说明白才是真高明,才是有水平;反之,通过晦涩难懂的语言,通过发誓不让人看懂的精神,把一个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显得有些无聊吗?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 30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