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 之 语
我是一尊平凡的香炉,几百年来在佛前聆经受香,数易其主,看人间沧桑,览世态炎凉,阅红尘悲喜,历大难小劫终得保全。感佛之愿力,念自身之勤修,虽未竟通灵,但历劫自保有余,喜逢盛世,再遇明主,与主心神交融间,前尘再现。
数百余年前,同值太平盛世,民康物阜,佛门香火鼎盛,高僧大德辈出,居士弟子盈门。小雷音寺高僧慧明法师禅房中需一尊铜香炉,法师学究天人,精通佛法,审美观念与佛理相通。看贯了寺里冲天耳、桥耳、大鼎香炉,禅房中的炉得纤巧圆润,朴拙通灵才行,朝思暮想间,我便在法师的脑海中形成了雏形。法师叫来铸炉名师慕雪,并提出穆、巧、拙、灵铸炉要求。慕雪细品四字,穆乃炉型庄穆,如佛法庄严,须相映衬;巧拙相反,然如阴阳之性,阴阳对立制约,但阴阳互根互用,以至阴阳转化。因此要体现出巧中有拙,拙中有巧;灵只有从炉的质、皮色和炉款着手了,好炉在主人的爱抚把玩中,入手应沉稳适度,过沉则迟涩,过轻就飘浮,抚之如婴儿之肤,色泽静穆,再配上大雅的款识则自然灵动。把握了法师的意境,结合自身多年的铸炉经验,选精铜、择吉日、驻心神,历时数月我便诞生了。
鬲是我的外形,但我的口沿向腹内倾斜,呈圆弧形凹口(直径13.3㎝),比一般的鬲炉兄弟低矮(仅高4.6㎝),颈线精整细致,大肚浑圆,体现了稳、拙、内敛的端庄形态,三足过渡圆润,比例协调,曲线玲珑,巧韵自在。随形赋款,魏碑金石风格的圆形宣德年制四字款,书法雄浑朴茂、沉郁遒古,将巧与拙推向极致。慕雪师傅仔细端详自己的杰作,感觉太完美了。“过美易夭,抱残守缺”的意念突入心头,要避劫渡厄,永传后世,只有破除完颜,于是向圆款的左侧轻轻一戳,一道浅痕了然。炉入手沉而适中(1.7斤),细腻温润,细薄的藏经色下透出栗红色的肌理,远观如青山凝黛,近抚通神忘忧。承无边佛法稳如泰山,燃袅袅香烟流芳古今。慧明法师初见我后,喜不自胜,对我珍爱异常,竟动了痴念。然而当檀香点燃,炉一入手,自入妙境,明心见性。从此我便在小雷音寺的禅房里一代传一代,后来寺庙受兵燹之灾,便入红尘居士之家,数百年来受到代代主人的呵护,并形成了厚厚的老皮壳,因此才完好无损保存到今天。前任主人为再展我昔日容颜,剥除了我外表的老皮壳,连我三个足上的也清了个干净,还好款地里的皮壳总算留下了。
二千零陆年我来到了江苏南禅寺古玩城,前任主人将我束之高阁,待价而沽,新主人一见我之后,便灵犀相通,然看到所示价位,囊中羞涩的他裹足不前,于是戒烟酒,节衣食,一年后再来见我时,又傻眼了,原来前任主人说行情看涨,以前的价格已是昨日黄花,看他那难过之情,我见犹怜。春去冬来又是一年,新主人再次前来,诚心动天地,坚毅泣鬼神,我终于与他一起走入天府之国具有 “石刻、柠檬、粉条” 三宝的安岳,那里是佛国之乡,东有大足宝顶、南有八庙卧佛、中有世界闻名誉为东方维纳斯的毗庐洞紫竹观音。
香烟缭绕中,我与主人参禅诵经开始了新的一天。